-
滇池面源汙染治理案例
(3)制定並嚴格實施《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滇池治理的突破——三年攻堅回顧歷程,在滇池保護治理的「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側重工程治滇,實施多項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間,在完善工程措施的同時,及時系統總結復盤,十幾年來的滇池治理經驗結合當前滇池水質的特點
-
從啟動治滇到精準治滇 細數滇池治理歷程及轉變
水體的總氮、總磷和葉綠素濃度呈現出:滇池>巢湖>太湖 的趨勢。「十五」期間,滇池治理重視點源、面源治理,整治入滇河道,進行城區排水管網改造,推進工業清潔生產,實施滇池底泥疏浚、藍藻清除、面山綠化、水生生態恢復等諸多工程。2002年4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正式成立。「十一五」期間,滇池治理實施了「環湖截汙、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清淤」六大重點工程,建設了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松華壩水庫自動監測站等。
-
滇池藍藻「現身」時間推遲
這說明滇池治理的成效已逐步顯現出來。「以往這個時候滇池裡的藍藻已在瘋長,可今年還沒看到藍藻,是不是藍藻不會出現了?」昨日,帶著一些市民的疑問,記者採訪了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研究所何風工程師解答說:水體富營養化是發生藍藻水華的根本原因。滇池目前水質依然為重度富營養化,發生藍藻水華仍然無法避免。
-
下真功夫治滇池藍藻 「黑科技」打出組合拳
藍藻水華的發生,是滇池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表現。對藍藻進行打撈處置,可以從滇池中帶出大量的氮、磷等富營養物質,有效削減滇池內源汙染。 近日,在位於福保片區的大清河入湖口處,用肉眼觀察,已經可以看到有藍藻漂浮於水面之上。岸邊兩臺移動藻車正在工作,一個藏在水中的抽吸裝置,在水面製造出小漩渦,將富藻水源源不斷地吸入管道,並輸送到除藻車裡。
-
滇池流域汙染負荷已超環境容量 昆明「十三五」擬追投200億治理
2015年,滇池流域汙水排放量3.6億立方米,陸域主要汙染物入湖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3.97萬噸、氨氮5205噸、總氮7321噸、總磷614噸。「滇池清,昆明興。」這句昆明人出口成誦的話,反映了人們對滇池治理的渴盼與厚望。實際上,從「九五」時期開始,滇池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治理湖泊,治理投入不斷增加。從1996年到2015年,20年來各級政府投入近500億元。
-
水環境治理技術大盤點(一):黑臭水體底泥處理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黑臭水體底泥主要由粘土、泥沙、有機物等礦物質組成,經過長時間水體傳輸、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沉積於水體底部,導致水體黑臭的原因是有機汙泥沉積+厭氧發酵。我們來梳理目前底泥處理相關技術與工藝:技術一疏浚清淤疏浚清淤指利用人力或機械進行水下開挖,清除底泥。
-
冠縣汙水處理廠總氮達標技術改造工程案例
冠縣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採用卡魯賽爾氧化溝工藝,由於設計及運行存在缺陷,出水總氮無法滿足《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二期擴建及升級改造規模為4×104 m3/d,2015年投入使用,採用AAO工藝,出水水質由一級B提升至一級A,一期、二期工藝流程如圖1、圖2所示。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 滇池水質好轉為Ⅴ類
雲南省水利廳廳長、省河(湖)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剛表示,通過治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重點汙染湖泊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劉剛介紹,在對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分類治理工作中,對水質優良的撫仙湖、洱海、瀘沽湖,將突出流域管控與生態系統恢復,嚴格控制入湖汙染物總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健康;對納入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的陽宗海和程海,將繼續強化汙染監控和風險防範,提升水環境質量;對汙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和異龍湖,將通過開展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建設、汙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
滇池應急除藻有效 「綠漆」正在「洗白」
據了解,藍藻水華治理和應急工程此前已列入《滇池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根據今年的方案,清除範圍為從滇池北岸盤龍江入湖口至西山龍門村長約5千米,寬約500米,面積約2.5平方公裡的敏感水域沿岸帶,包括草海永昌溼地、草海大壩、草海西岸近岸水域等藍藻水華區。
-
會「潛泳」的樹:憑「一己之力」加速了雲南滇池的生態修復
滇池汙染滇池的水質從7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逐年下降、富營養化。只是在發展的大環境下,當時滇池的變化並不明顯,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1世紀初,滇池汙染問題全面爆發:2005年滇池的草海水質為劣Ⅴ級,綜合營養指數76.1,屬重度富營養狀態。
-
【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郴州:休克療法 源頭治汙
紅網專題:湖南將湘江保護和治理列為「一號重點工程」 紅網郴州4月10日訊(記者 易徵洋)「對歷史欠帳要逐步償還,對新的汙染,要嚴格控制,郴州嚴格控制亂採亂挖。」今天上午,郴州市長瞿海在媒體座談會上,向此次前來採訪的記者團成員如是表態。
-
河北礦區盜採石料現象猖獗 每天被挖2萬多噸(圖)
一座山被挖得剩下一個光禿禿的山頭。京華時報記者譚青攝 河北省廊坊三河市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而東部礦區因開採造成環境汙染後於今年被政府責令全部關停。 近日,京華時報接到舉報稱,三河市段甲嶺鎮山下莊村附近礦區盜採石料現象「復燃」,給當地生態環境和村民生活造成破壞和影響。記者調查發現,當地每天盜採石料2萬多噸,而盜採者每天收益萬元以上。
-
20種溼生植物或將列入「滇池夢」品牌
近日,「滇池夢」品牌土著溼生植物研討會在連雲賓館召開。來自植物學、生態學、園林學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參加,共同探討將20種溼生植物列入「滇池夢」品牌。雲南省溼地保護發展協會會長肖雪冰介紹,2005年4月,根據《滇池流域水汙染防治「十五」計劃》項目,昆明市水產總公司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主管下,啟動實施滇池東風壩二期生態修復工程。
-
【人民日報】滇池金線䰾的消失與重現
今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察看滇池、撫仙湖、洱海水樣和滇池生物多樣性展示。總書記指出,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
生態環境部要求加大滇池藍藻防控
記者趙偉攝近日,生態環境部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要做好太湖、巢湖、滇池、 洱海等流域藍藻水華防控。藍藻水華指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主要由於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汙水進入水體後,藍藻、綠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後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
-
茂名石化竹園人工湖生態恢復工程
其土壤中鐵含量較高,雨水衝刷嚴重,水體無自淨能力,且外源和內源汙染嚴重,水色常年發黃,高溫時浮遊藻類較多,嚴重時出現重度水華。項目於2012年11月21日開工,2013年5月21日竣工。針對汙染成因,實施綜合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底泥洗脫原位置換技術、生態短板旁路技術、推流曝氣技術、水體高效透析淨化技術和生態護坡技術對人工湖進行綜合治理。
-
人民日報點讚:滇池金線䰾重現折射生態治理成效
報導認為,滇池治理是事關雲南全局的大事和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從點源汙染治理到流域系統治理,從單一治汙向汙染治理與生態恢復並重,多年來,雲南省和昆明市鍥而不捨,滇池治理成效明顯。隨著近年來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以及增殖放流活動持續開展,如今在入滇河流盤龍江上遊,滇池金線䰾種群身影重現。
-
挽救一條魚:瀕危物種滇池金線䰾「沉浮」啟示錄
1月20,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這意味著,如果沒了龍潭、地下河這樣的產卵環境,或者產卵洄遊通道被阻斷,滇池金線䰾將遭受致命打擊。而上世紀滇池大規模圍湖造田,修建了防浪堤等工程,許多龍潭被砌石成池用來灌溉、取水,加之入滇河道萎縮汙染,金線䰾不得不從滇池「逃亡」,「殘存」在周邊一些龍潭裡。
-
總氮上升怎麼解決?汙水處理除總氮方法
總氮是指廢水中各種形態氮元素的總量,包括有機氮和無機氮,硝態氮就是無機氮,廢水中的總氮濃度高低是衡量水質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總氮處理是目前備受關注的熱點。 目前應用廣泛且不產生二次汙染的總氮處理技術是生物脫氮法,而生物脫氮法又有很多種新的組合工藝,對總氮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