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來臨前如何進行精準預報

2020-12-05 騰訊網

「長江洪峰正在通過南京,高水位還將維持一段時間」「長江大通7時50分潮位10.26米,已超歷史最高,水文部門預計潮位還有上漲可能」……熟悉天氣預報的你,知道洪水預報嗎?

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金光球教授告訴記者,洪水預報,最關鍵的是預報精度和預見期。其中,預見期與流域自身特性相關,比如,通常流域面積大、地勢平緩的流域預見期長,反之則預見期短。而預報精度的影響因素更多,諸如預報所用模型包括參數的合理性、流域下墊面的複雜程度等。值得注意的是,洪水預報如果考慮天氣預報則可顯著增加預見期,未來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對洪水預報結果精度的影響尤為顯著。「我國的水文預報整體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由河海大學提出的『新安江模型』,在洪水預報研究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洪水預報模型從實現原理上講分為水文模型、水動力模型和人工智慧預測模型三種。其中,水文模型是半經驗-半物理過程的預測模型,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模型。適用於大流域和中短期的水文預測,預測精度較高。水動力模型是嚴格基於物理過程的水流預測模型,其預測精度是最高的。然而受限於計算能力,此類模型一般適用於重要水庫、湖泊和河流的重要河段等水體,不適用於流域尺度。「目前傳統的洪水預報方法主要是將水文模型和水動力模型相結合,水文模型做流域預測整體,水動力模型做局部重要水體的細節預測,各取所長,相得益彰。」金光球說。

記者從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了解到,目前,江蘇有42個洪水預報站點,其中有20個站點開展日常化預報。工作人員主要利用「模型+人工」的形式,對每個站點的歷史數據和今年現場的水位、流量、雨量、上下遊、幹支流、兩岸地形、氣象等情況綜合分析,來預測來水的洪量、水位等指標。長江江蘇段水位預測模型可以預測出未來3天過境洪水的水位、流量和流經的全過程,而7-30天的中長期預報受氣象精度影響較大。當前,長江江蘇段水位預報的平均(或最大)誤差約為5釐米。

當人工智慧「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洪水預測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金光球表示,人工智慧預測模型是目前新興的一個研究領域,主要用於長期和超長期的洪水預測。由於測量精度不足和誤差累積效應,水文模型與水動力模型在中短期預報可以很精準,但是對於長期預報,則可能出現較大偏差。人工智慧預測模型正好彌補這一點,其預測精度和輸入的歷史數據量有關,也就是我們說的「大數據」,數據量越大,人工智慧判斷將越準確。「未來的預測模型發展形勢,將是水文-人工智慧模型相結合。」金光球表示。 本報記者 葉 真

鏈 接 >>>

什麼是「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是一種典型的「水文模型」,由河海大學趙人俊教授團隊首創,尤其適用於溼潤與半溼潤地區。其特點在於採用三層蒸散發模式計算流域蒸散發量;將總徑流考慮為地面徑流、壤中流和地下徑流。新安江模型是我國水文科學最具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在防洪減災、水資源與水生態管理應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在新中國成立40周年慶典上,入選100項重大科技成果。WMO將其列入了水文綜合業務系統(HOMS)核心組件,廣泛應用於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澳洲。

相關焦點

  • 洪水來臨如何逃生?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洪水中的避災與自救知識。記者:洪水來臨時如何得到正確信息?專家:汛期到來尤其是暴雨來臨時,應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發布的氣象預報,並根據預報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應及時掌握當地政府發布的相關信息,做好家庭和個人的防災準備。應該利用通訊工具,撥打氣象聲訊服務電話,及時了解當地可能出現的各種天氣變化。
  • 暴雨、洪水來臨前應該準備什麼?
    分別從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洪水來臨時如何呼救與安全轉移、災後如何預防疾病等方面,向公眾提供科學權威的健康知識。其中,針對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上述核心信息提供了7條建議:(一)我國大部分地區夏秋季節多雨,應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
  • 如何做好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
    如何做好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原標題:《如何做好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
  • 洪水來臨時如何避險?
    洪水來臨時應如何避險?今年6月1日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分別為6月2日-9日、6月11日-14日、6月15日-17日、6月20日-25日、6月26日-7月2日、7月4日至今。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南方多地洪災泛濫。圖為7月8日,受強降水影響,江西廬山市城區嚴重內澇。
  • 洪水預報,怎樣做到提前吹哨卻「八九不離十」?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攝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針對一場在途的洪水,儘早預判其過境的時間和峰值,對提早部署制定防禦方案無疑有著重要意義。「7月2日和17日,長江先後發生了今年第1號和第2號洪水,我們提前兩天就做出了洪峰精準預報。7月17日,太湖發生超標洪水,我們提前5天做出了太湖可能發生超標洪水的預判,提前2天做出了水位精準預報。」
  • 洪水真正來臨時如何自救,你必須得知道
    7.在車中遇到洪水,應閉緊車窗,不要讓洪水衝到車子的側面,以免被掀翻捲走。 8.如果已被洪水捲入其中定要儘可能地抓住固定 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逃生的機會。但當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遠避,防止觸電。
  • 萬順叫車合伙人幫助癱瘓老人在洪水來臨前安全轉移
    7月12日,黃岡市葉路洲村民王某接到政府通知所有村民在洪水淹沒前必須轉移。但是家裡有一名高齡、癱瘓的老人,而且沒有車輛進行運送,如何在洪水來臨之前安全、順利轉移成為了一個大難題。對於金師傅的善行,乘客表示十分感激,表示如果沒有金師傅來幫忙,自己和家中老人很難在洪水來臨之前順利、安全轉移,希望能夠除了車費,能夠額外補償給金師傅幫忙轉移老人的費用。金師傅聽到後堅決拒絕了乘客額外支付費用的要求,因為萬順叫車公司理念就是:善心善願善行、做客戶信賴的陽光企業。
  • 教你洪水來臨時的應急措施,學個幾招以備萬一
    洪水來臨前圖片來源於網絡2、接到洪水預報時,備好食物,打火機,水,衣物,還有必要的醫療品。3、收集木盆,木質家具,繩子,以便製作救生裝備。洪水來臨時圖片來源於網絡1、洪水來了,如果來不及轉移的話,應迅速向山坡,
  • 降雨不停,颱風又可能要來,快來收下這份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指南
    颱風無疑會帶來極強的降雨,造成城市內澇洪水等災害。暴雨洪水當前,如何防範,前面我們已經推送了 請收好這份暴雨天出行安全指南,今天我們再來看看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吧:洪水來臨應對指南#防汛抗洪#如何控制洪水
  • 當洪水來臨,怎麼避險?如何自救?
    #今年長江有可能發生區域性大洪水看到每天的新聞裡都少不了關於水位升高的報導,我不由得開始隱隱擔憂起來:今年不會發大洪水吧!人禍也許能避免,但在天災面前,我們只是一群凡人。至今許多人對九八年的大洪水仍心有餘悸,今年不知道能否避免。看目前的形勢,發水的可能性不低,那如果真的發了大水,我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逃生的一系列知識和經驗?在遭遇洪水時,我們要做什麼、不該幹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大洪水來臨前,什麼樣的人有資格登上諾亞方舟?
    在地球的200萬年前,有一段亙古久遠的歷史,至今已無人知曉,被永遠埋藏在了漫天的洪水之下。 這段文明從古猿先人所處的舊石器時期開啟。 這次文明造物主普賢王如來沒有載入其他星系的文明,(而是)將智商與靈性頗高的靈長類動物投放到地球上,成為了這次文明中最早出現的人類。
  • 面對洪水,如何防範與自救
    面對暴雨天氣,公眾該如何防範洪水?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和中國水利學會的相關專家。防洪首先要關注暴雨預警「我國歷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所以防洪首先要防範暴雨天氣帶來的影響。」洪水強度怎樣確定?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工程師楊寅介紹。根據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水文情報預報規範》,按洪水要素重現期「小於5年」「5年~20年」「20年~50年」「大於50年」,對應分為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4個等級。
  • 直擊江西九江抗洪:洪水來臨前,武警挨家挨戶搜查
    原標題:直擊九江抗洪:洪水來臨前,武警挨家挨戶搜查受持續降雨影響,江西九江市永修縣三角鄉水位仍在上漲。7月12日24時,武警江西總隊鷹潭支隊官兵挨家挨戶搜查撤離區居民是否遺漏。
  • 交通不發達,那麼當預感到「洪水」即將來臨,古人又是如何應對
    洪水現場今天,我想給大家帶來的並不是自己對於如今汛情的看法,而是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古人的指揮!在古代,其實有過很多次的洪水災害,最為著名的便是——大禹治水了。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預知洪水的來臨,以及他們又是如何應對洪水來臨呢?01大禹治水,高鑿低疏自古以來,水患問題一直都是領導人所關心的問題。
  • 洪水來臨!多地吹響抗洪救災集結號
    原標題:洪水來臨!多地吹響抗洪救災集結號6月29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預警,類似暴雨預警已連續發布28天(6月2日-6月29日)。持續的降雨致災風險高,部分河流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一些城市出現內澇,部分村莊農田被淹,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據應急管理部,6月以來,洪澇災害共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省份1216萬人次受災,72.9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總臺央視記者走進受災地區,聚焦一線,直擊現場,記錄了各地防汛抗災的真情實況。
  • 墨跡天氣APP:預報更精準,安心出行每一天
    從程小姐的經歷可以看到,不準確的天氣預報,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一系列困擾,而若是能夠做到精準預報,則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精準預報呢?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在精準預報方面,墨跡天氣交出了一份優質的「答卷」。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下一步暴雨將如何發展?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 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全北京都在等雨,天氣預報「不那麼精準」的原因是啥?
    北京市專業氣象臺正研級高工尤煥苓介紹,從10日開始,氣象部門便加密滾動輸出氣象服務信息,對降水的開始時間、持續時間、降水強度、降水落區、積水路段等進行跟蹤預報,用以服務排水、電力、交通、園林、住建等城市運行保障部門以及公眾出行。
  • AI加持的精準天氣預報將從深圳開始: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
    如果天氣預報 APP 能告訴你兩個小時後,一平方公裡面積內的天氣是什麼樣的,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完全不一樣了。如何讓天氣預報變得更準確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事實上,現代氣象預報的準確度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
  • 天氣預報不準?上海預報精度將細化到社區
    中青在線訊(實習生 周文琦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暴雨來襲,如何避免城市內澇?寒潮來臨,如何提前預警城市居民做好水管防凍工作?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氣象局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建設「精細化」氣象風險預警服務體系,天氣預報精度將細化到社區層面。    傳統的氣象預報,往往預報的是氣溫、氣壓、溼度,而上海氣象部門正嘗試朝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