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悶熱的夏天,下一場大雨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因為天氣會因此而變得涼快一點,不過,如果這場大雨下了一整天都沒有停,甚至連續數日都是連雨天,人們就會感到焦慮,開始討厭下雨,期待著晴天的到來。這不僅是因為雨水影響出行,在一些山區,大雨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同時,一旦爆發洪水,也會危機人類和動植物的安危。
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至少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根據地質學家們的研究,這幾次物種大滅絕的原因都不盡相同,比方說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恐龍與大部分生物一起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而在恐龍之前的那一次物種大滅絕,則發生在二疊紀時期,科學家經過研究後表示,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而且持續了上百萬年的事件,當時地球上90%以上的物種都徹底消失,其中包括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正因為二疊紀時期這場恐怖的災難,才很大程度上為恐龍統治地球,做足了鋪墊。在災難發生之前,恐龍的數量不足5%,而伴隨著地球上絕大部分物種滅絕,恐龍開始崛起,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並且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曙光。
科學家認為,在大約2.34億年之前,因為超級火山的爆發,地球被徹底「點燃」,於是,各類恐怖的自然災害都接踵而來,酸雨、狂風、閃電等在地球上肆虐,隨之而來的,便是海嘯和大洪水,在大自然面前,一切生物都是弱者,於是,毫無反擊之力的生物只能任由大自然宰割,成為這場災難的犧牲品。
一直到100多萬年之後,地球上的天空才開始逐漸放晴,雨不下了,地球經過這場史前大雨的洗禮,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轟轟烈烈的火山噴發停止了,地殼也停止了運動,當地球終於趨於穩定,溫潤潮溼的環境來臨,一些新的物種又重新在地球上出現,開始了屬於自己的進化之路。
科學家經過研究後認為,地球每隔6000萬年,就會發生一場物種大滅絕,當然,並不是每次都像二疊紀這麼殘酷,但是,每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後,70%以上的物種也都會徹底從地球上消失,如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而上演,人類能不能成功躲過呢?
答案還真不好說,畢竟,人類目前的科技還是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而且我們也沒有辦法飛出地球,同樣,近年來各類極端氣候頻現的同時,地球上最大的超級火山——黃石火山也在蠢蠢欲動,隨時都會噴發的架勢,如果人類不能找到應對的解決辦法,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也同樣是弱者,歷史能否重演,我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