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地球上下過至少兩場暴雨,一場是沒有生命的時代,和地球水的來歷有關;另一場是生命爆發之後,大雨還促成了大量生物的滅絕!
地球上的水是從天上落下來的!
這不是小時候媽媽給的答案嗎?但從科學家口中說出來是不是有點意外?地球的水還真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其一當然是彗星帶來的,這個髒雪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其二則是形成地球時的水以及巖石中的大量水合物以及在地球形成之初的大轟炸時期,地球高溫高熱中大量水汽蒸發到了大氣層中!
過了大轟炸時期後,地球表面漸漸冷卻,大氣層中的水汽凝結變成了雨水落到了地面上,在低洼地區形成了河流、湖泊和海洋,而生命則在陸地和海洋交接的某處誕生了!
造成生命大滅絕的雨到底有多大?
第二場大暴雨則發生在2.34億到2.32億年前,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導致了大量生物的滅絕,另一個結果則直接導致了恐龍的崛起,這個答案是不是有些詭異?但歷史就是這樣發生的!
三疊紀早期,地球上的大陸還連成一片(盤古超大陸形成於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期已經有部分已經分裂,但大陸仍然是沒有完全散開,這會導致什麼結果呢?大陸邊緣地區溫暖溼潤,內陸地區則由於水汽無法進入而乾燥少雨,所以在三疊紀早期從大陸邊緣到內陸就形成了獨特的生態,大家相安無事,「安居樂業」!
但在在2.34億到2.32億年前時,一個偶發事件打破了這個平衡,位於現在加拿大西部的蘭戈利亞火山大爆發(當時還位於泛大洋上),持續噴發了大約5百萬年,就像地球上開了個大煤氣灶,燒了5百萬年,排放了大量的熱量和二氧化碳,前者是加熱還是小意思,後者則是導致了極其嚴重的溫室效果!
全球溫度上升了5-7攝氏度,赤道地區的水溫接近40度,什麼概念?人在裡面泡澡都嫌熱,這個結果就是大氣層中的水汽劇增,它會導致兩個結果,暴雨和氣溫繼續上升(水蒸氣也是溫室效應元兇)!
此時全球充沛的水汽幾乎就覆蓋了地球全部,到處都是暴雨,即使在早期乾燥少雨的內陸地區,乾旱地區的低矮沙漠植物根本經不起雨水折騰,這些耐寒的蕨類植物等早已澇死,而海洋則由於溫度大幅變化以及雨水衝刷了無數礦物質到海洋,海水化學物質含量改變,海洋酸化,從內陸到沿海再到海洋,整個食物鏈發生了變化,所有生物將經歷一次大洗牌!
百萬年之後,新的生物開始崛起,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喬木,海洋生物也已經換成了能適應新環境的物種,而改變最大的則是陸生的動物,從二疊紀時代的鳥鱷、喙頭龍、二齒獸和水龍獸等變成了到處跑的恐龍,此後這些爬行動物佔據了地球長達1.6億年!
證據在哪裡?
你以為這是科學家拍腦袋想出來的嗎?當然不是!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地質學家Alastair Ruffell和 Michael J Simms 在三疊紀的地層中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分層,裡面的東西包括了各種沉積物以及淤泥甚至還有植物形成的泥煤等。
並且這個沉積層分布非常廣泛,除了南極洲等少數地區沒有外全球各大洲均有發現,這表示在三疊紀發生過一次全球性事件,這種沉積層只有在一個超級溼潤的時期才發發生,而且根據沉積物的厚度,這個時代至少長達百萬年。
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卡尼期是三疊紀的第五個時期,發生在這個時代的暴雨洪水事件被稱為了卡尼期洪積事件。
未來的大暴雨時代會到來嗎?
相信很多朋友馬上就聯想到了現在的全球變暖時代,理論上來看,如果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繼續增加,那麼這個時代確實會到來,全球動植物也將經歷一次超級洗牌!但事實上這個過程可能並不會那麼嚴重,或者說發生的可能是小規模滅絕!
二氧化碳濃度比例上升曲線
現在的全球變暖與三疊紀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有差異的,現代全球變暖主要由人類活動造成,包括大量燃燒煤炭與石油天然氣,也包括由此造成的溫室效應後北極凍原二氧化碳和甲烷釋放等,但所有的這些事件無法和超級規模的火山噴發相比!
因為即使將地球上的森林燒光,地球的生態也不會出現像卡尼期間的火山噴發500萬年影響那麼大,超級體量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氣層,這個規模是天文級別的,所以人類暫時還沒那能耐折騰出那麼大動靜,當前即使是最壞的情況也只是讓人類處在某個尷尬的位置!
但地球生態依然會根據自己的節奏調整,全球變暖並不是關鍵,因為對於地球來說會有新的物種來替代,但人類無法適應新環境才是最麻煩的事情,所以咱還是悠著點,不要把自己給折騰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