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報:發揮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作用 把「綠色決定生死」貫穿...
針對這一問題,您特別強調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頂層設計的重要考量,這個提法是基於哪些方面的思考? 朱坦:從概念界定上,我所提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在確保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運轉的條件下,區域複合生態系統中生態環境子系統對於人類經濟社會子系統的承載能力。
-
服務於國土規劃編制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其中,「資源」主要包括淡水、土地、礦產、海洋、地質等重要自然資源。「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生態環境。 資源承載力是指:評價區域自身天然具有的、不可流動的資源科學可供利用規模,對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最大保障程度。 環境承載力是指:評價區域內自然生態環境對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的負生態效應所能容納或者自然消解的最大限度。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因此,應加強監測預警資料庫和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和應用,特別是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和縣級監測網點布設,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網絡全國全覆蓋,對於今後開展類似工作大有裨益。第二是動態預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是客觀存在的,但進行評估則有著很大的難度,因為資源環境要素始終處於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一個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也不可能始終是一個固定的數值。
-
河北:《關於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
為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改善我省大氣環境質量,加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治理力度,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把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要求落實到具體行業,分解到具體準入條件上,嚴格環境準入,現印發《關於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實施區域差別化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請落實執行。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為落實總書記的指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在中科院發展規劃局的支持下,依託區域發展模擬、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基礎,基於衛星與無人機遙感、定位觀測及歷史文獻資料,從歷史、現實、未來多個維度,開展雄安新區(雄縣、容城、安新 3 縣)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調控提升研究,形成了以下階段性成果。
-
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
目前,京津冀地區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北京集聚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問題突出,人口過度膨脹,交通日益擁堵,大氣汙染嚴重,房價持續高漲,社會管理難度大,引發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
-
大氣汙染物排放超環境承載力 12地區聯防聯控
大氣汙染物排放遠超環境承載力環保部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大氣汙染物排放負荷巨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267.8萬噸、2273.6萬噸,均居世界第一,工業粉塵排放量為1277.8萬噸,已遠超環境承載能力。
-
北京印發十三五大氣汙染防治規劃 強調提升環境監測能力
當前本市人口增速雖已放緩,但拐點尚未出現,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剛性需求還在增加,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容量,大氣環境承載力嚴重超載情況短期難以發生根本性變化,資源與環境壓力日益凸顯,大氣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日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的書面稿中提出,要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充分運用到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保護、國土規劃編制、國土綜合整治、地質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
打造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 讓數據「開口說話」
內容提要: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區域資源環境安全,觀山湖區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助力實現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精細化、標準化及智能化管理。該平臺於去年12月開始投入使用。據了解,編制單位自2017年開始收集獲取觀山湖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等多方面的基礎數據,通過對各項數據的核算分析,使平臺具備資源環境承載力格局辯識、動態評估和分級預警等功能。
-
「寧波藍」與環境承載力
比如,春節期間,大量工業企業停產,汙染物排放減少;比如,外出度假的人尚未回城,城市人口規模「縮水」;比如,城市中的建築工地大多要到正月十五後復工,建築揚塵減少;又比如,機動車數量減少,不僅道路變得通暢,尾氣排放造成的汙染也相應減少…… 春節「長假效應」帶來的這些變化,蘊含著一個關鍵詞:環境承載力。
-
環境保護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印發《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空氣品質保障工作以及國際上區域空氣品質管理的成功經驗證明,實施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是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有效途徑。 「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仍將快速發展,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大氣環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
環境容量、環境承載力分析及累計影響評價方法
3、大氣環境容量與汙染物總量控制主要內容(5項):選擇總量控制指標;對所涉及的區域進行環境功能區劃,確定各功能區環境空氣品質目標;根據環境質量現狀,分析不同功能區環境質量達標情況;結合當地地形和氣象條件,選擇適當方法,確定開發區大氣環境容量:結合開發區規劃分析和汙染控制措施,提出區域環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計劃)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
專家解讀(1)丨排放強度大、遠超環境承載力是導致區域汙染頻發的...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和國家氣象中心最新預測結果,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從9月25日起出現一次大範圍、持續性大氣汙染過程。生態環境部發布預警提示信息,天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省市將啟動應急預案,實施大範圍的區域應急聯動。
-
我國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已近極限
據中新網16日電國家環保總局昨天在北京組織召開全國環境科技工作會議。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指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萬元GDP能耗水平超過發達國家3—11倍,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已近極限。 王玉慶說,中國的粗放式發展還導致汙染加劇。目前,COD排放總量達1400—1500萬噸,接近排放最大允許量的2倍。
-
未來大氣汙染怎麼治?院士:可分區域、分階段達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期,多位大氣汙染治理專家在多個場合闡述我國下一步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可分區域、分階段,實現空氣品質達標。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立的指標必須是能夠通過觀察、測試、評議等方式得出明確結論的定性或定量指標。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要綜合地反映區域資源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原則。
-
郭斌:科學精確治霾 加快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省政協委員 郭斌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科學治霾技術研究,實施了大氣汙染綜合防治行動,採取減煤、壓鋼、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六大有效措施,我省空氣品質有所好轉,但大氣環境汙染治理任務仍然艱巨。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安徽省啟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
據安徽日報報導,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等下發通知要求,我省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工作全面啟動。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承擔相關研究和技術支撐,有望於今年6月底形成我省首份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