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汽車成本有望在五年內降低到傳統汽油水平

2020-12-06 太平洋電腦網

根據加州能源委員會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 PDF ],將氫燃料作為汽車能源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預估在未來五年內使用成本將降低到傳統汽油的水平。 這份上周發布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創建可再生氫燃料工廠的發展計劃,並認為未來發展需求和成本值得今天的投資。

報告中預估,在 2025 年一公斤氫氣(相當於0.26加侖汽油)的售價可以控制在 6-8.5 美元,並達到「基於燃料經濟性調整後與汽油平價的中期目標」。即時這個售價要比四分之 一加 侖的汽油貴了很多,但你的車會開得更遠。該委員會指出,這個計算的價格是在加州對低碳燃料的相關補貼之前,如果施行補貼那麼用戶使用成本會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基於車輛效率的成本平價。換句話說,我們無法知道汽車製造商是否會在2025年之前擁有運行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經濟型汽車。從目前汽車製造商在該技術上的立場來看,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目前將氫燃料作為汽車能源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存儲和站點問題。目前電動汽車的充電站還沒有全面鋪開,更何況是氫燃料加油站。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氫能深度:氫能源能量密度高於汽油三倍,未來能源的最佳選擇?
    也正因為如此,在到 2025 年的 5 年內,該市場規模將實現倍 增,預計達到約 20 萬億日元;到 2050 年將達到約 160 萬億日元(約合 1.56 萬億美元)燃料電池——氫能源的載體燃料電池是把燃料中的化學能通過電化學反應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
  • ...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鏈|燃料電池汽車
    在節能減排路線上,提出至2035年客貨車油耗下降約20%,實現氫能源大規模應用,同時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二、政策不斷釋放,燃料電池產業正處於爆發前夜氫能源綠色清潔,熱值高達汽油的三倍,是理想的能量載體和清潔能源。近年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積極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 氫能源會是電動車的終結者?
    本次規劃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目標:在2023年前,培育三家到五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85億元;在2025年前,培育五家到十家相同條件的龍頭企業,爭取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
  • 衰敗的氫能源,分析氫能源的利弊,看它是如何被電動汽車打敗
    文 Adam Kaslikowski在為了取代傳統燃料的路上,電力和氫氣曾經是旗鼓相當的隨手,但是現如今電動汽車逐漸擴大了市場佔有率,而氫燃料汽車卻默默無聞發展停滯,到底是什麼讓氫氣落選,氫氣真的是失敗的嗎?
  • 氫能源汽車為什麼發展緩慢?
    我國對氫能源汽車的研究和推廣有很長的時間了。從上世紀就已經開始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的一種進行研究和推廣。只不過在很長的時間內,氫能源汽車一直被以電動車、CNG汽車等壓制,不受到重視。隨著最近國家對氫能利用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氫能源汽車又再一次的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各種各樣的氫能汽車都走向了前臺。有些汽車已經可以實際應用了,有些氫氣汽車比如使用水氫的青年汽車最後變為了一場鬧劇。我國的氫能汽車為何始終發展緩慢?當前阻礙氫能源汽車推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成本、基礎配套設施和技術。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正在運營的加氫站中,僅大連 新源加氫站、北京永豐加氫站具備站內製氫能力,其餘加氫站的氫氣主要來源於外部 供氫,使用氫氣長管拖車(運輸高壓氣態氫)、液氫槽車(運輸低溫液態氫)往返加 氫站與氫源之間。由於燃料電池汽車還沒有實現大規模運營,目前加氫站建設成本和 運營成本遠遠高於傳統加油站、加氣站。從全球範圍內來看,政府和整車企業是加氫 站建設的主體,政府補貼的幅度均超過 50%。
  • 氫能源汽車為什麼受熱議?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近兩年汽車圈裡關於新能源汽車討論的比較火熱的話題氫能源汽車是其中一個,並且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布局這一類型汽車的推出,希望可以在以快速的時間搶在別人前面佔領市場。那麼究竟什麼是氫能源汽車?又為什麼這麼受關注呢?
  • 長城汽車這幾年的密謀之 氫能源領域的布局
    今天來自科技長城氫能領域技術專家——長城汽車未勢能源總裁陳雪松先生,將為我們介紹長城汽車這三年在氫能源領域的布局。上文說到了目前最主要的四大類新能源汽車,在這其中,我國近年在純電動領域可以說頗有建樹。續航裡程早已突破700km,甚至還將推出超800km的產品。不過在突破了續航裡程的同時,其充電慢的根本性難題依舊無法得到解決。
  • 日產正式宣布,停止開發氫能源汽車,氫能源汽車就要不行了嗎?
    難道氫能源汽車還沒開始就要不行了嗎?日產正式宣布停止開發氫能源汽車,難道氫能源汽車還沒開始賣就要不行了嗎?其實這個我們沒有必要過於擔心,氫能源汽車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因為其太先進了,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難以達到完全利用氫能源的地步,需要一個過渡時期,而電動車就是最好的過渡車型,所以對於日產來說,應該是先把握好當下的市場潮流,然後再實施長遠的發展,這樣自己的企業才能夠不斷的成長起來。
  • 升級為國家戰略,豐田和上汽已全力投入,氫能源到底香不香?
    本次規劃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目標:在2023年前,培育三家到五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85億元;在2025年前,培育五家到十家相同條件的龍頭企業,爭取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
  • 氫能源汽車強勢崛起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正式來臨了,國外燃油車從此告別它們的黃金時代。但是,和人們曾經以為的純電動模式就是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終極動力形態不同,氫燃料電池汽車異軍突起了。行業格局重塑同屬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因為技術、成本等種種原因一度遇冷。
  • 兩會之後 投資122億的國內首個綜合性氫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奠基
    氫谷新能源董事長陳強表示:「『氫經濟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今後 3-5 年內將率先建成國內最早、最具影響力的氫能源汽車產業鏈基地。此外,公司還將在進行自主生產項目建設的同時,組建國家級氫能源汽車研究院,全力提高項目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氫谷新能源致力於「新新能源」汽車的應用研發,在「氫電」動力技術領域獲得了多項關鍵性技術成果和國家專利認證。
  • 氫能源產業鏈全梳理
    氫能源產業鏈全梳理!氫能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源利用的裡程碑式發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類文明也隨之飛速進步,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能源。而目前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正面臨著枯竭,人類文明又將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
  • 氫能源產業鏈全梳理!
    來源:華瑞博遠氫能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源利用的裡程碑式發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類文明也隨之飛速進步,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能源。而目前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正面臨著枯竭,人類文明又將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
  • 日本氫能源汽車即將量產,幾點看清優缺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節能環保日益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各種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就在前不久日本某汽車公司宣布,氫能源汽車即將量產,一石激起千層浪,眾所周知,我們國內在大力的發展純電動汽車,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麼氫能源汽車有什麼優缺點呢,能夠吸引大眾的眼光。
  • 國產氫能源汽車亮相!蝴蝶門+續航1000千米,網友:很難普及
    哈嘍,汽車這些年來非常的受歡迎,可是尾氣的排放是汙染環境的一大因素,所以就出現了「純電動」汽車,這樣一來,不僅省下了買車後的油費,而且環境也有所改善,像建設充電站、相關補貼等等無疑是加速了新能源汽車更好的發展,而就是去年,此類型汽車的銷量高達100多萬臺,足以看出有很多人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 美國研發氫能源戰車,任何液體都可作為氫氣來源
    該計劃包括氫能源坦克和步兵戰車,以及相關的氫氣電池發電技術和相關輔助設備,他們計劃開發一種統一的氫能源平臺,用於製造未來的坦克和步兵戰車。使用氫氣燃料電池驅動的坦克模型"防務博客"撰文稱,這種氫氣電池噪音小、效率高、汙染低,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降低對於石油能源的依賴。
  • 2018年氫能源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電解水制氫有望成為市場...
    天然氣制氫仍是市場主導,電解水制氫技術有望成為主流   從制氫的方式來看,目前,制氫技術主要有傳統能源和生物質的熱化學重整、水的電解和光解。全球96%的氫氣來源於傳統能源的熱化學重整,還有4%來自於電解水,其中,天然氣制氫是現今最主流的形式。
  • 氫能源和純電動汽車,誰更香?
    這標誌著我國綠色能源消費領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中不僅說明了純電動的發展規劃,也將氫能源納入了規劃內容,這也是氫能源汽車發展非常重要的裡程碑事件。從技術角度而言,相對於純電動汽車,系統上多了一套氫氣和氧氣發生化學發硬的裝置,氫能源汽車本質上是將充電系統集成至汽車上,這比純電動汽車要更為複雜。3 氫能源比純電動車香在哪?相對於傳統燃油車,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開發氫能已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