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達:吃4000年前猛獁肉,發百篇SCI,一己之力讓母校排名猛漲

2020-12-05 水墨書窗

恐龍一直是生活在我們口頭中的,一種早已滅絕了六千五百萬年的物種。最先定義恐龍這種物種的是英國的一位科學家,他在1841年研究幾塊像蜥蜴一樣的骨頭化石時,認為這是一種史前動物,於是將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隨著恐龍骨頭化石的大量發現,科學家們根據這些化石大致勾勒出了恐龍的外貌。

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它們擁有矯健的四肢、龐大的身軀,是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概1.6億年,但是突然之間這種龐大的生物就全部滅絕了,滅絕原因更是一大懸案。今天對於恐龍的研究依然是一項專門的課題,也有很多的生物學家投入其中。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中國一位研究恐龍的青年古生物學家—邢立達。

恐龍達人邢立達與恐龍的深厚緣分

邢立達1982年出生在廣東省潮汕市,他們家一直以來都是書香門第,祖父和祖母都是特級教師,父母也都是大學的高材生。所以邢立達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學習更是積極主動。

年幼的時候邢立達和很多男孩子一樣非常喜歡恐龍,覺得恐龍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動物,與普通孩子不同的是,邢立達認認真真地將這件事做成了自己的愛好。高中時,邢立達就跟隨國內的恐龍學者董枝明教授到雲南野外挖掘恐龍化石,並且在高中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

讀大學時,邢立達並沒有選擇和恐龍相關的古生物學方面的專業,為了將來更好地找工作,邢立達選擇了金融專業。大學畢業後,邢立達先是在廣東省的一家報刊工作,但是僅僅工作了大半年,他就離開了報社,前往常州,在中華恐龍園擔任科研部的負責人

邢立達還是覺得自己更加熱愛恐龍,儘管大學四年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可是心底的那份熱愛還是讓他繼續為恐龍事業而付出。邢立達接著前往成都理工大學進修研究生,之後又前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專門研究恐龍。

2010年邢立達前往加拿大攻讀碩士學位,在那裡他跟隨古生物學家從事恐龍研究,2013年學成歸國的邢立達在中國地質學院攻讀了博士學位,系統地研究相關方面的學問。

邢立達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是2011年,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分享吃下了四千年前的一片猛獁象腿肉,他吃下後還和網友們分享了象腿肉的味道:口感很粗糙,甚至有點像野豬肉。

因為這一舉動邢立達吸引了很多的粉絲,引起了巨大的討論。2016年邢立達發現了世界上首例恐龍琥珀,這是中國古生物學歷史上的十大成就之一,也讓邢立達這個名字穩穩地站立在了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中。

邢立達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恐龍足跡學,而他的足跡也跟隨著恐龍踏遍了祖國的很多山區森林。當然邢立達在恐龍研究的很多領域都有不俗的成績,他將自己的愛好發展成為了一生的事業,還為中國恐龍方面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成就,不得不說邢立達是一位優秀傑出的古生物研究者。

發過百篇論文,靠自己力量讓母校排名猛漲

邢立達其實還是一位很年輕的學者,但是年輕的他在研究領域已經是有了不俗的成績。根據官方統計,截止到2016年,邢立達已經完成了133篇科研論文,其中有99篇發表在了SCI上

SCI 論文的發表對於研究者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因為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國科研的實力,它的意義我們就可以看作是在國際體育比賽中拿到了金牌,而邢立達就是那位年紀輕輕就拿了將近百塊「金牌」的人。這樣的成就在中國同樣年紀的學者中間幾乎是遙遙領先的。

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中,中國地質大學本來並不在百強之內,但是2017年的排名中,中國地質大學卻一下子成為了第72名。官方做出的解釋是因為邢立達畢業留校,所以使中國地質大學的排名猛漲,甚至是超過了很多老牌名校。邢立達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學者,靠著自己的成就竟然可以讓學校排名上升,可見他在行業中的地位有多麼突出。

邢立達一直在把恐龍的研究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他也會不斷地通過網絡向人們科普恐龍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恐龍、熱愛恐龍。邢立達從大學時期就出版了很多恐龍方面的書籍,發表了大量的科普文章。

邢立達不僅僅只是在做研究,他還創作了恐龍有關的科幻小說,都獲得了不俗的關注。邢立達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研究者對於自己事業深深的熱愛,正是這份熱愛支撐著他將自己和恐龍融為了一體。

中國名副其實的恐龍大國,恐龍研究在不斷發展

其實根據相關記載,早在古代我國勞動人們就已經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並不知道,只是當作了不知名巨型生物的遺骸。

中國第一條用於研究的恐龍化石發現於1902年,發現在黑龍江嘉蔭縣,這條恐龍化石的發現標誌著中國恐龍研究的開始。直到今天中國恐龍研究已經一百多年了,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的恐龍研究在世界古生物學界有著很大的影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據相關學者的介紹,恐龍滅絕之後,中國陸地並沒有被海水淹沒,也就是我們的地表和恐龍時代的底層環境是完全連貫的,這就為我們尋找、研究恐龍化石,以及了解當時的環境提供了很有力的環境基礎。中國發現的恐龍種類佔到了世界上所有已經發現種類的九分之一,我們就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大國」

中國除了有好的環境之外,也培育了很多相關優秀的人才,我們有著一流的研究人員,我們的恐龍研究事業也正走在世界一流。

近年來中國有很多關於恐龍的發現,這些發現讓很多世界頂級學者也來到中國一起考察,中國逐漸成為了世界古生物學家嚮往的一塊寶地。我們也應該更加重視相關知識的科普工作,讓更多新一代的人對恐龍感興趣,投入到這項偉大的研究中。像邢立達這樣的學者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國家需要的。

相關焦點

  • 邢立達:吃4千年前的猛獁肉,發百篇SCI,讓母校排名猛漲
    發百篇論文早在大學期間,邢立達就開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恐龍書《恐龍之最》,並多次在各大刊物發表了大量的古生物科普類文章,因此被吸收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之後又陸續出版了多本恐龍書箱。除此之外,邢立達還有一項傲人的成就,截止到2016年,邢立達已經完成了133篇科研論文,其中有99篇發表在了SCI上。
  • 吃4000年前猛獁肉?這位「恐龍達人」,憑一己之力讓母校排名猛漲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位高材生,他與恐龍結下了不解之緣,還嘗過4000年前的猛獁肉呢!這位年輕的古生物學者叫——邢立達。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接受過很好的教育,在學習方面更是積極認真,從不馬虎。邢立達在小時候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很喜歡恐龍,覺得恐龍非常的神奇有力量。
  • 邢立達:吃4000年前猛獁肉,發百篇SCI,讓母校排名擠進亞洲百強
    邢立達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是2011年,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分享吃下了四千年前的一片猛獁象腿肉,他吃下後還和網友們分享了象腿肉的味道:口感很粗糙,甚至有點像野豬肉。因為這一舉動邢立達吸引了很多的粉絲,引起了巨大的討論。
  • 邢立達:吃4000年前猛獁肉,發百篇SCI,讓母校排名擠進亞洲百強!
    但考古界裡也有一位青年領先者,他主要是研究恐龍方面的古生物學,他的研究比起其他人的研究要快的多,短短的時間裡他發表了近百篇SCI,他就是青年古生物學家邢立達。
  • 邢立達:4000年前吃猛獁肉,發表100篇文章SCI
    當年輕的邢立達和許多男孩非常喜歡恐龍時,認為恐龍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動物,不同於普通的孩子,邢立達真的讓這成為一種愛好。高中時,邢立達跟隨國內恐龍學者董枝明教授到雲南野外發掘恐龍化石,並在高中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在大學裡,邢立達沒有選擇與恐龍相關的古生物學專業,為了將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邢立達選擇了金融專業。
  • 他是吃過猛獁肉的中國科學家,如今「後遺症」讓他成這樣
    擁有獵奇心理和徵服欲的人類,自古以來都對奇形怪狀的生物情有獨鍾,吃鱷魚、蝙蝠、果子狸……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還有人吃過猛獁肉。猛獁也就是我們以前在新聞上見過的猛獁象,雖說曾經是象群眾中最大的一族,猛獁象滅絕的時間卻也很早。
  • 恐龍達人邢立達:成了「網紅」的古生物專家
    這固然是因為作者在恐龍學術研究以及愛好者圈的地位和知名度,作為第一譯者的邢立達也給該書增添了不少熱度。說起邢立達,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古生物學界和恐龍愛好者圈,這可是個響噹噹的名字。他在SCI上發表近百篇論文,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國地質大學排名,翻譯出版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他是高產的古生物學者專家。
  • 一百多篇SCI的邢立達翻車了?撤稿被誇?「學術圈」的另類粉圈化
    可能有不少人都看過那篇經典的「以一己之力提高地大排名」的文章,100多篇SCI這可真的太牛逼了。邢立達於3月份以一作身份發表的Nature世界最小恐龍在最近被編輯撤稿,由此引發了不少討論,而邢立達發表撤稿的微博下,「支持」、「有擔當」的評論不少見,有些粉圈的味道了(目前大部分評論已被刪除)。
  • 邢立達:憑藉一己之力讓這所211大學力壓985,衝進亞洲高校前120
    可以看到直播行業的確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其中吃播更是層出不窮,有吃銀行卡的、有喝花生油的、有吃螞蚱蝗蟲的等等。但是如果要輪到吃播始祖,他應該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比。因為他不僅最早,而且還吃的是已經滅絕的猛獁象肉。猛獁象屍體2011年,正在加拿大讀書的邢立達,和2個同伴烹飪4000年前的猛獁象腿肉,下午4:00在微博同步直播。
  • 唯一敢吃猛獁肉的人,最後意猶未盡說了7字,網友:不愧是廣東人!
    出生於廣東潮州的中國古生物學家邢立達,自幼喜歡恐龍,高中的時候還曾跟隨國內著名恐龍學者董枝明教授前往雲南野外挖掘恐龍化石。大學畢業後的邢立達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他在擔任了大半年的文化板塊記者後,得以成功進入中華恐龍園,就任科研科普部負責人一職。
  • 最牛廣東人邢立達: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邊吃邊淡定吐槽
    :凍了這麼長時間的肉到底還能吃嗎?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不用擔憂,因為廣東就有這樣一位奇人,竟然吃了冷凍了12000年的猛獁象肉,非但毫髮無傷,還淡定的說了七個字,令人讚嘆! 結緣古生物學 1982年,邢立達出生於廣東潮汕的一戶書香門第。祖父為特級語文教師,祖母為數學教師,父母也是各行的翹楚。
  • 最牛廣東人邢立達: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邊吃邊淡定吐槽
    凍了這麼長時間的肉到底還能吃嗎?無奈,熱愛古生物學的邢立達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選擇古生物學或者與其相關的專業,反而去阿爾伯塔大學學習了金融學。但是在大學期間,他仍然保持著對古生物學的熱愛。2004年,在他上大學的期間,他出版了一本名為《恐龍之最》的書。打開了他科幻小說的寫作之路。
  • 「恐龍獵人」邢立達,研究古生物學,曾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
    冰河時期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象,它們擁有長長的獠牙,身上長著濃密的毛髮,於4000年前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現在居然有人直播吃猛獁象的肉?還邊吃邊吐槽。邢立達不愧為最牛廣東人。吃猛獁象的網紅達人冰河時代,一個眾多神奇物種的時代,可惜歷史的進程讓冰河時期因為全球氣候變暖離開了序幕。猛獁象因為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整個種群隨著冰河世紀終結消亡了。
  • 1500萬頭猛獁象沉睡凍土,千年殭屍猛獁肉成「美食」,象牙成寶貝
    而專家們又在西伯利亞北部等地區的凍土層下發現了不完整的猛獁象,研究者表示:1500萬頭猛獁象沉睡凍土下,而千年殭屍猛獁肉成「美食」,象牙成寶貝!猛獁象是一種長毛象,同時也是一種能夠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它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最大的猛獁象體重能達到12噸左右。它們身強體壯,粗壯的腿已經不稀奇,令人稀奇的是它們的嘴部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雖然很不協調,但卻十分美觀!
  • 論文發《自然》後被撤稿,冷僻的古生物學界,如何殺出了網紅科學家邢立達?
    2018年,一篇自媒體文章有這樣一段話廣為流傳:能在SCI上發近百篇論文,連很多搞了五六十年的老教授都做不到……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陸學校排名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升至12位……後來大家一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邢立達博士當年畢業並留校。邢立達就職的中國地質大學官方微博轉發了這篇文章。
  • 4000年前的史前生物被解凍,科學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它?
    猛獁在4000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這種長相酷似大象的生物披著一層厚厚的毛髮,它們是冰河時期的產物。科學家想要研究四千多年前的生物顯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所幸的是,大自然中卻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天然「冰箱」,也就是凍土的存在。
  • 穿越地雷密布的火線,深入緬甸礦區,真學霸邢立達把古生物搬上網
    在SCI(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上,發布了近百篇文章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副教授邢立達,被網友稱為「真學霸」、「憑藉一己之力提升母校排名」,和翟天臨一起被頂上了熱搜。琥珀,這種可追溯到億年前的古老化石,火了。由邢立達擔任科學顧問的淘寶琥珀店鋪——「龍隱虎魄」,粉絲直接翻一番。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2018年,一篇自媒體文章有這樣一段話廣為流傳:能在SCI上發近百篇論文,連很多搞了五六十年的老教授都做不到……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陸學校排名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升至12位……後來大家一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邢立達博士當年畢業並留校。邢立達就職的中國地質大學官方微博轉發了這篇文章。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2018年,一篇自媒體文章有這樣一段話廣為流傳:能在SCI上發近百篇論文,連很多搞了五六十年的老教授都做不到……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陸學校排名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升至12位……後來大家一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邢立達博士當年畢業並留校。邢立達就職的中國地質大學官方微博轉發了這篇文章。
  • 「恐龍獵人」邢立達的琥珀、論文和爭議
    2018年,一篇自媒體文章有這樣一段話廣為流傳:能在SCI上發近百篇論文,連很多搞了五六十年的老教授都做不到……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陸學校排名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升至12位……後來大家一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邢立達博士當年畢業並留校。邢立達就職的中國地質大學官方微博轉發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