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凍豬肉能不能吃的問題在網上的討論一直熱烈,不少網友紛紛發出疑問:凍了這麼長時間的肉到底還能吃嗎?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不用擔憂,因為廣東就有這樣一位奇人,竟然吃了冷凍了12000年的猛獁象肉,非但毫髮無傷,還淡定的說了七個字,令人讚嘆!
1982年,邢立達出生於廣東潮汕的一戶書香門第。祖父為特級語文教師,祖母為數學教師,父母也是各行的翹楚。
高中時期的邢立達就對古生物,如恐龍、化石等神秘的事物感興趣。在董枝明教授的影響下,邢立達多次去雲南考察,挖掘恐龍化石。
基於研究成果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名為「恐龍網」,這個網站被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們給予高度的評價與認同。
2005年該網站由中國古生物網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人類學研究所合作共同改良,還獲得了「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普網站」的超高榮譽,在「十佳」網站中名列榜首。
無奈,熱愛古生物學的邢立達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選擇古生物學或者與其相關的專業,反而去阿爾伯塔大學學習了金融學。但是在大學期間,他仍然保持著對古生物學的熱愛。
2004年,在他上大學的期間,他出版了一本名為《恐龍之最》的書。打開了他科幻小說的寫作之路。陸續地,他在《新京報》、《博物》等雜誌上發表一些科普類文章同年他就開始著手寫名為「真相三部曲」的科幻小說。
每一部的出版都收穫了不錯的銷量。這讓他又重新拾起了對學習古生物學的熱愛與執著。他的作品《化石真相》、《翼龍大傳》分別獲得了寫作界很高的獎項,這極大地鼓舞了他要研究古生物學的信心。
大學畢業後的邢立達到《南方月刊》文化板塊做了大半年記者,相較於文字工作的枯燥無味,邢立達還是更熱愛他所一直痴迷的古生物學。
所以邢立達毅然辭去手頭的工作,選擇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向成都理工大學提出進修請求。之後他就在祿豐世界恐龍谷和中國地質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恐龍。
學到了自己熱愛的專業,邢立達開心非常,選擇了恐龍足跡學這個專業後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之中。
重慶綦江、永川、大足,甘肅劉家峽,雲南祿豐、版納,遼寧四合屯,吉林延邊,江蘇東海,河北赤城,新疆烏爾禾,西藏昌都,廣東南雄,四川自貢、古藺,貴州赤水和北京延慶……凡是有可能發現恐龍遺蹟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這段苦心求學的日子裡,邢立達收穫了很多。不但在各個雜誌上發表了很多論文,在學術界站穩了腳跟,還收集了很多珍貴的化石藏品。像古鳥琥珀、恐龍琥珀、介形琥珀、蛙琥珀、古蛇琥珀……這些藏品的價值和意義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要說邢立達真正被我們所熟知,是從2011年網絡直播吃猛獁象肉那件事情開始。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冰河世紀》那部電影吧,這部電影猛獁象呆萌可愛。但在現實世界中,它可是重達12噸的龐然大物。
人類也有和猛獁象共存的年代,那時人們把猛獁象當作食物殘忍的捕食和獵殺,當最後一個冰河時代走向終結時,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覆蓋在北半球的冰川融化,猛獁象沒有適宜的生存環境,整個種群隨著冰河世紀的終結滅亡了。
有一些古生物學家推測,生活在亞歐大陸上的猛獁象有一部分轉移到了北美大陸,成為了哥倫比亞長毛象。所以對於猛獁象的滅絕一直是有爭議的,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達,通過克隆猛獁象的DNA能夠復活猛獁象。
2011年,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地區永久凍土中出土了猛獁象大腿的腿骨。邢立達聽此機會,竟然從西伯利亞運來了一些腿肉,準備和兩個小夥伴們開始烹飪。
由於這條象腿,距今已經有12000年的歷史了,如此長時間的凍肉不知是否會對身體有害。為防止肉質中含有細菌,邢立達在吃猛獁象肉前,先給自己服用了抗生素。
他們也想了好多種烹飪猛獁肉的方式,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最能保留食物本味,也是我們祖先最常用的烹飪方式——燒烤。
他將兩塊猛獁肉放在火上燒烤,同時還撒上了鹽、花椒、大料等各種調料,等它烤熟後,兩人開始大快朵頤起來。邢立達拿起一塊兒猛獁肉試吃,在直播中,他還發出了七個字的感嘆:「嗯,難吃,粗糙,怪味。」
接著他用作家式的細膩筆觸描繪了猛獁象肉的確切味道,口感柴,灰土味重,肉質老難以咀嚼,真的不是很好的食用選擇,這可能也與該肉質冷凍的時間太長有關係。
幸運的是在12000年寒冰的冰封下,猛獁肉上沒有殘留細菌病毒,肉質也沒有腐敗變壞。所以食用過猛獁肉的邢立達還依然健康,身體沒有產生什麼其他的問題。
想到我們的祖先,遠古的人類,為了生存捕食猛獁象,我想猛獁象也是祖先餐桌上一道非常美味的菜餚吧。
經過了這件直播的事件,也邢立達一戰成名,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邢立達的名字,同時也有很多的人詆毀他,說邢立達身為一名科學家運用網絡炒作新書。
但是邢立達的回應卻是堅定而不容詆毀的,他反駁的語言也是強硬有力「如果該出版人、唐振庭是希望通過此次炒作,讓自己的恐龍書大賣,我祝福他們。至於他們對我的不實指控,我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猛獁肉的事件結束後,閆利達又重新地過上了他熱愛古生物的生活:寫作、研究、閒暇無事試吃一下各種生物的肉。這種心態和學習探究的品格真是值得我們學習。我相信閒言碎語是不會影響他熱愛古生物的熱情的,畢竟每一個科學家,每一個紅人都要面對來自是社會各界的輿論和質疑,只要能堅定地做自己,再大的風浪也不怕。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