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手提箱」裡有什麼
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彈劾案,指控其「煽動叛亂」,使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遭兩次彈劾的總統。
距離1月20日拜登正式就職美國總統已不到1周,鑑於川普已明確拒絕參加就職典禮,如何順利移交「核手提箱」成為了媒體熱議的焦點。甚至有人懷疑:一直不承認敗選的川普會不會在最後幾日的總統生涯中,下令啟用核武器,以阻止政權的平穩過渡,並因此導致世界陷入核大戰的深淵。據媒體透露,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已就此事與五角大樓進行了緊急磋商。
「核手提箱」裡有什麼
冷戰後,世界核大戰陰雲消散,作為美國核武器指揮控制系統重要環節之一的「核手提箱」,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但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陸續頒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報告》和《核態勢評估》等,再次將大國競爭視為美國首要安全威脅。特別是2018年,川普在推特上發文,「炫耀」美國的「核按鈕」就在自己的桌子上,並且「更大、更厲害,而且真的管用」。美版「核手提箱」一度衝上媒體關注頭條。
美版「核手提箱」真的如川普所言,是放在他辦公桌上一觸即發的「核按鈕」嗎?顯然不是。
據媒體披露,美版「核手提箱」是一個包裹著黑色皮革的超堅固鈦制密碼包,裡面沒有所謂的「核按鈕」,而是4份文件:一是黑色手冊,羅列了打擊力度不同的多份行動方案,記錄著美國核武器的數量、部署地點及預定發射路線等;二是一份機密名單,記載著發生緊急事態時可供總統使用的秘密基地(避難所)名單;三是緊急廣播程序,記錄著遭受核襲擊後總統向全國廣播的程序;四是寫有總統認證號碼的認證卡,此卡不被確認時,以總統名義下達的任何命令都無效。
此外,手提箱裡還有衛星信號發射接收器(安全保密電話),用以傳達總統命令。一旦總統決定對敵實施核打擊,他首先需要確定使用黑皮書中的何種打擊方案,而後通過保密電話使用認證卡向五角大樓驗證自己身份。一旦總統的身份得到驗證,命令成功下達,擁有美國核力量指揮權的戰略司令部就將實施核打擊。這時,總統的命令就會通過指揮系統傳遞到部署於世界各地的轟炸機、飛彈發射井和潛艇操作人員,進而啟動核武發射。
總統能自己決定發射核武器嗎
佩洛西等人之所以如此緊張,不僅是擔心在總統就職儀式上「核手提箱」能否順利移交給拜登,更擔心「任性」的川普是否會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韙之事。2020年11月,川普曾在一次圓桌會議上詢問高級顧問,美國對伊朗的主要核基地是否有採取行動的選擇權。
僅就程序而言,是否發射核武器,似乎完全取決於總統個人意志。但在實際操作中,遠非如此簡單。
首先,總統命令的傳遞離不開軍方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是在軍方首先探測到美國已經或即將遭受核打擊,並已經報告總統的情況下,一旦接到總統的命令,軍方必然堅決執行。如果沒有迫在眉睫的核威脅,總統卻下令實施核打擊,就很可能受到軍方的懷疑和抵制。2017年,美軍時任戰略司令部司令在參加國際會議時曾表示,如果川普下達「非法」的打擊命令,他將拒絕服從,並將和總統一起尋找合法的解決方法。
其次,內閣成員也存在制約總統決定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在做出實施核打擊這樣重大的決策時,總統應首先徵詢副總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國務卿等高官意見。雖然在程序和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總統使用核武器必須得到上述高官的贊同,但如果總統無視高官反對堅決動武,會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荒謬和不合法,將削弱軍方執行其核打擊命令的決心。
最後,根據美國憲法修正案第25條,如果超過一半的內閣成員認為總統無法履職,可以剝奪總統職權並由副總統繼任。2021年1月6日,在川普支持者攻佔國會事件發生後,就曾有政界人士提議,依據該修正案提前解職川普。
可以說,上述這些因素都可對美國總統肆意使用核武器構成制約。
核武器使用主導權之爭
雖然有諸多因素制約美國總統濫用核武器,但理論上,如果總統把所有反對他的閣員及軍方高官全部解職並換成與其「志同道合」的人,那麼他還是能獨斷專行實施核打擊。鑑於此,長久以來在美國政界就有一種聲音認為,將動用世界最大核武庫的終極決定權交由個人是有風險的,必須引入國會的監督。
動用核武器屬於重大戰爭行為,其背後是美國行政權和立法權對於戰爭發動權的爭奪。依據美國憲法,總統和國會都擁有一部分戰爭權力。其中,國會負責宣戰和軍隊供給,總統作為美軍統帥,負責戰爭指揮。但在實踐中,總統可不經國會宣戰而發動戰爭,而後須獲國會追加授權;同時,國會也可利用戰爭撥款權幹涉總統的作戰指揮。
引入國會制約總統使用核武器的法理依據在於:使用核武器等於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只要國會不宣戰,總統就無法使用核武器;同時,美軍所有武器裝備(包括核武器)都由國會撥款購買,國會可認為自己對核武器擁有一定的控制權。因此,早在1972年,美聯邦參議員威廉·富布萊特就曾嘗試推動議案,謀求規定:除非已受到核攻擊或面臨不可逆轉的核攻擊,或者已獲國會「預先和明確」授權,總統不得使用核武器,但該議案被大比例否決。
「富布萊特法案」被否決的原因在於:一是法理上,核武器雖由國會撥款購買,但一旦交付軍隊,其使用就屬總統職權,國會無權繼續過問;二是動用核武器往往面臨十分緊急的情況,甚至需要立刻先發制人打擊,如交由國會討論,將貽誤戰機。當年設置「核手提箱」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將核武器使用權集中於總統手中,以便在冷戰期間兩大集團尖銳對峙的情況下,總統能及時做出核打擊決策。正是出於上述原因,2017年,民主黨參議員提出的「禁止總統首先使用核武器,除非國會已經宣戰並已授權進行核打擊」的「限制首先使用核武器法案」也未獲國會通過。
有鑑於此,部分專家和議員退而求其次,提出可以立法規定:總統在下令使用核武器時,必須得到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同意。這樣既不與憲法牴觸,也不涉及立法權與行政權之爭,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將動用世界最大核武庫的終極決定權交由個人的風險。(作者系軍事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延伸閱讀:
核手提箱真的恐怖嗎?美安全委員會憂心如何讓川普手裡的核手提箱失效
在美國總統交接儀式上,如何讓川普手裡的核手提箱失效,將成為美國權力移交過程的戲劇性的一幕。
▲川普。圖源新京報網。
隨著美國總統交接日期的臨近,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由於川普拒絕出席總統交接儀式,掌握著全球最恐怖毀滅武器的核手提箱能否順利移交?
自從進入核時代以來,從未有過現任總統不參加權力交接儀式的事,因此從來沒有過核手提箱能否順利交接的問題。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就擔心川普可能因「精神狀況不穩定」再次冒險,甚至動用核武器,因此專門致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討論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柯林頓時期的國防部長佩裡則建議,動用核武的決策權應由總統一人改為總統和多名「經挑選的議員」決斷,同時美國應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美國媒體也有些著急,美國雜誌《商業內幕》日前對如何移交核手提箱作了一番猜測。這也引起眾人的好奇:川普會不會突然按下「核按鈕」?
核手提箱真的恐怖嗎?
首先可以肯定,核手提箱裡沒有什麼「核按鈕」。
美國總統的核手提箱其實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這個箱子外表是一個黑色軟皮皮包,重約20公斤,由美國總統身邊的一名軍人時刻拎著,俗稱「核足球」。
一共有5名軍人負責拎足球,他們代表了美國各軍種。去年美國疫情暴發後,這5名處於關鍵位置的軍人,曾有兩人被感染。
核手提箱從外觀看就不是一個能有「核按鈕」的裝置。但它內裡是超堅固的鈦金屬,有牢固的密碼鎖。
箱子裡主要存放著三樣東西:一份指導手冊,附加核清單,上面列出了美國900件核武器可以打擊的地點和路線;一個無線電收發機,能夠抗強幹擾,用於緊急時刻接收信息,發布緊急通訊指令;多個代碼驗證器,用於驗證總統的專屬代碼。
這個代碼的綽號是「餅乾」,按規定總統需要隨身攜帶。
不過,柯林頓時期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曾在自傳裡回憶稱,柯林頓曾經有幾個月丟失了「餅乾」,而且誰也沒告訴。雖然不知道謝爾頓最後是怎麼獲知這個情況的,但這件事如果是真的,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核手提箱沒那麼敏感。
發射核武器少不了軍方這一關
既然核手提箱裡沒有「核按鈕」,那麼為什麼還讓許多人緊張?
原因是總統的核權力在法律意義上,至今仍然屬於模糊地帶。
美國總統第一次行使核武發射命令,是從杜魯門開始。1945年二戰後期,杜魯門就是簡單地向美國陸軍部長亨利·斯廷森下達了核打擊日本的命令,美國駐太平洋戰略航空部隊接到命令後挑選了合適的天氣就執行了命令,負隅頑抗的日本法西斯挨了兩記重擊後被迫投降。
冷戰時期,為了迅速應對蘇聯可能實施的核打擊,發射核裝置的程序也比較簡單。總統給軍方下令,軍方傳令給相關部隊,就可以實施核打擊。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的時候,甘迺迪也沒時間與國會商談,向民眾交代,就下令核裝置全部處於待發射狀態。
當然,通常美國總統要下軍事行動的決心,會與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商討,但如果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總統怎麼辦?川普顯然屬於這類人。
好在,無論核發射權多麼不清晰,至少要經過軍方這一關。總統代碼需和軍方代碼組成一組新密碼,並與執行部隊的密碼一致,核打擊命令才會被執行。這也是佩洛西致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的原因。
讓川普手裡的核手提箱失效
按照過去的章程,即將卸任的總統和即將上任的總統,會在總統交接儀式這天的上午,一道乘車前往典禮現場,在中午前卸任總統把核手提箱交給新總統。
既然川普不走尋常路,這個顯示權力平穩交接的步驟看來是完成不了了。
《商業內幕》採訪的核專家猜測,屆時很可能是參照美國總統失去控制能力時的預案,即將核手提箱移交給副總統或是其他順位高官。也就是說,讓彭斯代替完成這個步驟。或者在總統交接儀式開始之前,拜登拿到總統之外另兩個備用核手提箱中的一個。宣誓後激活手裡這個,讓川普手裡的失效。
五角大樓只證實有相關計劃,但拒絕提供任何細節。
有議長給軍方打預防針的,有提改革核決策權建議的,有猜測移交細節的,這一切都反映了美國這場權力移交的戲劇性一面。
回顧歷史,最戲劇性的核手提箱移交細節,發生在蘇聯解體當天,戈巴契夫向葉爾欽移交核手提箱。當時CNN等美國媒體在現場。他們驚訝地發現,蘇聯的核手提箱牌子竟然是美國箱包品牌「新秀麗」。
同樣是移交核手提箱,又同樣是重要的人物,又都發生了戲劇性一幕,這是否代表了某種動蕩性?目前仍未可知。
(來源:新京報)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 袁藝嬌_NB1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