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餘個星系界「怪咖」現身 迄今最大超緻密矮星系樣本

2020-12-05 硬派科技

600餘個星系界「怪咖」現身 迄今最大超緻密矮星系樣本

來源:科技日報 2020-09-21 17:13:52

在我們生活的銀河系中,地球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塵埃。對於普通人來說,銀河系是大是小、周圍「鄰居」多不多、星系空間是否「擁堵」都與我們關係不大,但這些卻深深地吸引著天文學家的目光。因為星系不同特性的背後,很可能蘊藏著其形成的線索。

事實上,星系與星系之間差別很大,有的星系內部極端緊湊、有的星系則松松垮垮,這些「奇怪」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答案。9月10日,一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揭示這些極端星系的成因。

迄今最大超緻密矮星系樣本

「超緻密矮星系(UCDs)是一類2000年左右才被發現的天體。」該論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研究員劉成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超緻密矮星系的質量和大小介於星團和矮星系之間,填補了星團和矮星系之間的空白,因其內部恆星系統極端緻密而得名。超彌散星系(UDGs)則是星系裡的另一種極端——其恆星系統鬆散,密度非常低,同樣是最近的研究熱點。

和銀河系這樣的旋渦星系相比,受限於觀測設備和條件,無論是超緻密矮星系還是超彌散星系,觀測樣本都非常小,這就給研究極端密度星系帶來了客觀的困難。

作為星系裡的「少數派」,科學家又是如何判斷它們的大小或密度呢?劉成則介紹道,如果星系處在相似的距離上,天文學上一般用星系的張角來判斷星系的大小。星系的張角與其距離成反比,一個星系,離我們越遠,它的張角也就越小。超緻密矮星系的典型物理尺度為25秒差距左右,如果想觀測室女星系團裡的超緻密矮星系,相當於在烏魯木齊觀察上海東方明珠上的一枚硬幣。

而星系的密度一般很難直接觀測到,天文學家通常用面亮度,即單位面積上星系的亮度來判斷星系的密度。面亮度越亮,星系的密度越高,反之則密度越低。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下一代室女星系團巡天(NGVS)的數據,在室女星系團內尋找到600多個超緻密矮星系,這也是迄今最大的超緻密矮星系樣本,同時也是第一個在星系團尺度上完備的超緻密矮星系樣本。

劉成則表示,大樣本量具有兩個優勢,一是可以進行可靠的統計分析,二是有更大概率找到具有特殊性質的超緻密矮星系,這對研究超緻密矮星系的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極端密度來源於星系併合

與其他星系相比,這些在密度上極端不同的星系還有哪些奇怪的特徵?「每一類型的星系都有各自的特點。除密度外,超緻密矮星系和超彌散星系的暗物質含量也與其他星系不同。」劉成則解釋道,目前主流觀點都認為星系處在暗物質暈中,但是超緻密矮星系至今沒有發現有暗物質的證據。而超彌散星系的情況更複雜,有些暗物質含量超高,比如有的超彌散星系大小和總質量與銀河系相當,但是其恆星質量卻只有銀河系的1%。也有一些超彌散星系沒有觀測到暗物質。

作為宇宙中已知最緻密的星系,超緻密矮星系確實有些與眾不同。此前就有報導稱,天文學家首次在超緻密矮星系中心發現了質量約為210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最小星系卻擁有超大質量黑洞,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此次研究還發現,有些超緻密矮星系被暗弱的恆星暈包圍;少數超緻密矮星系還保留有潮汐尾等星系併合期間產生的結構;並發現了從普通矮星繫到超緻密矮星系的形態演化序列……「這些研究結果均表明超緻密矮星系可能起源於質量更大的星系,這些星系的外層在併合過程中被剝離,剩下的星系核即為我們現在觀測到的超緻密矮星系。」劉成則解釋道,星系的併合過程與所處環境密切相關,環境密度越高,發生併合的概率越大。而研究人員在室女星系團內發現超緻密矮星系和超彌散星系都傾向於集中在星系團核心等緻密環境,也進一步印證了它們的形成與所處環境及星系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關係。

劉成則表示,現今的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還有待完善,而超緻密矮星系和超彌散星系這兩類極端性質星系,是星系形成和演化圖景的兩塊拼圖,相關研究對完善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整體框架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600餘個星系界「怪咖」現身 身世或與大質量星系併合有關
    迄今最大超緻密矮星系樣本「超緻密矮星系(UCDs)是一類2000年左右才被發現的天體。」和銀河系這樣的旋渦星系相比,受限於觀測設備和條件,無論是超緻密矮星系還是超彌散星系,觀測樣本都非常小,這就給研究極端密度星系帶來了客觀的困難。作為星系裡的「少數派」,科學家又是如何判斷它們的大小或密度呢?
  • 迄今最大噬菌體「現身」
    迄今最大噬菌體「現身」 2020-02-18 10:41:55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劉霞 | 字號:A+ | 但美國科學家近日在《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些巨型噬菌體,其中最大噬菌體的基因組擁有73.5萬對鹼基,這些複雜的噬菌體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間的界限。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和其他病毒不被視為活有機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無害。
  • 宇宙中最緻密的星系 比銀河系擁擠一萬倍
    研究人員對M59-UCD3超小型星系進行了光譜分析,發現一些神秘的暗帶,通過這些信息揭示了星系內的恆星數量和年齡組成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中的星係數量龐大,但有些星系的非常緻密,天體數量不僅多,而且聚集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這就是所謂的超緻密星系。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斷成長的銀河系是如何瓦解、吞噬其周圍矮星系的?怎樣分辨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原住民」還是「外來移民」?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 銀河系吞併矮星系發現新證
    受訪者供圖  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是個令人著迷的科學問題。天文學界此前認為,銀河系是通過不斷「吞併」附近的矮星系壯大的。近日,一項新發現為銀河系「吞併」矮星系提供了新證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導的中日合作研究團隊,首次在銀河系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恆星。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其「DNA」發現,這顆恆星並非銀河系「原住民」,而是被銀河系吸入瓦解的矮星系「外來移民」。
  • 造父變星「定位」銀河系附近矮星系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大圓盤面的遠側發現了群集的年輕脈動變星,新的發現有助於他們尋找以往未曾看到的也許由暗物質構成的矮星系,很多的矮星系躲藏在銀河系外側的塵埃雲團,天文學家一直未能確定它們的位置。查克拉巴爾蒂解釋說,他們發現的四顆年輕恆星是迄今為止在靠近銀河系圓盤面區域出現的最為遙遠的造父變星,《天體物理學通訊》刊登了科學團隊的探測成果。新發現的四顆恆星與矮星系有關,早在2009年,查克拉巴爾蒂提出過矮星系存在的預測,她的預測建立在對銀河系圓盤外側波紋分析的基礎上,查克拉巴爾蒂在更早的時候曾經預測,它們是由暗物質主導的矮星系。
  • 王者榮耀:版本更新是最大Bug?別鬧,這幾位怪咖瞬間打臉天美!
    王者榮耀:版本更新是最大Bug?別鬧,這幾位怪咖瞬間打臉天美!Hello小夥伴們又見面了,我是漫說王者秀的小編阿秀,俗話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都是朋友,就說明我們有緣分,小編很開心,不求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只求能陪您度過一段愉快的消閒時光!
  • 南極發現迄今最大企鵝品種:體重上百公斤
    帝企鵝並非最大體型的企鵝物種,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3700-4000萬年前南極洲曾生活著迄今發現最大的企鵝——卡氏古冠企鵝(Palaeeudyptes klekowskii),體長可達到兩米,體重115公斤。
  • 風靡ins超人氣巴西塗鴉藝術家現身復星藝術中心!
    風靡ins超人氣巴西塗鴉藝術家現身復星藝術中心!2021年02月26日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特別延時開放:周四與周六至20:00(最後入場時間:19:30)展覽地址: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
  • 最大漩渦星系延伸超52萬光年:相當銀河系5倍
    整個NGC 6872星系最長延伸超過52.2萬光年,相當於我們銀河系的5倍,從而使其成為迄今已知最大的漩渦星系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長期以來,棒旋星系NGC 6872一直被認為是最大的星系之一。
  •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天聞頻道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其中心黑洞瘋狂吞噬周圍物質而發出極強的光芒。通過長期的觀測研究,天文學家確定早期宇宙的類星體中含有超大質量黑洞。
  • 黑洞就是個大壞蛋,除了搞破壞,還阻礙矮星系的生長!
    研究人員還包括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蘿拉·V·薩爾斯;卡納利索實驗室的博士生克裡斯蒂娜·M·曼薩諾·金,使用斯隆數字天空調查的一部分數據識別了50個矮星系,其中29個顯示出與其中心黑洞有關的跡象。這29個星系中的6個顯示了風(特別是高速電離氣體外流)從活動黑洞中發出的證據。使用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不僅能夠探測到,而且能夠測量這些風的特定屬性,例如它們的運動學、分布和動力源(這是第一次這樣做)。
  • 【講師手記】一封小怪咖的來信
    敬祝身體健康 小讀者 陶陶 12月19日———————————————————— 陶陶你好,很抱歉這麼久才回信,因為我正在製作新書《自然怪咖生活周記》,今天正好印刷完成。
  • 徠卡R 600mm折返鏡頭現身
    近日,一款來自徠卡的Leica R 600mm f/5 Apo-Telyt折返鏡頭現身於eBay上,這款鏡頭開價23萬美金。而這種令人咋舌的高價是有原因的,這款鏡頭是真正意義上的獨一無二,徠卡自始至終只生產過一枚Leica R 600mm f/5 Apo-Telyt鏡頭,而這也是徠卡Apo-Telyt系列中的唯一一款。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枚稀有的徠卡鏡頭。
  • 大麥哲倫星雲:附近的衛星矮星系
    大麥哲倫星雲(LMC)是銀河系的衛星矮星系,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之一。距地球約163,000光年,矮星系在南半球的天空看起來像一片微弱的雲。它位於Dorado和Mensa星座的邊界。LMC及其伴侶小麥哲倫雲(SMC)都以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的名字命名 。
  • 迄今已知最小黑洞或已「現身」—新聞—科學網
    與此同時,他們也懷疑存在質量介於最大中子星與迄今所發現最小黑洞之間的黑洞,最新「現身」的疑似3.3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證明了他們的猜測。 論文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教授託德·湯姆森說:「這表明,存在我們尚未真正予以探究的另一種類型的黑洞。」 他繼續說:「人們試圖了解超新星爆炸、超大質量黑色恆星如何爆炸,以及元素是如何在超大質量恆星中形成的。
  • 人類或可以見證奇妙時刻:人馬座矮星系毀滅後,會融入銀河系
    隨著在上個世紀,隨著美國的第一次登月行動實施,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針對太空探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我國的天眼就是這樣,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個新號探測器。而近期,外國的科學家們在針對銀河系和它旁邊星系進行探索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妙的事情。人馬座矮星系現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正在一步步的走上自我毀滅。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的恆星級黑洞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宣布,該臺研究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個黑洞質量約為太陽70倍,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王振彪等:超深超高壓裂縫性緻密砂巖氣藏高效開發技術——以塔裡木...
    關鍵詞塔裡木盆地 庫車坳陷 克拉蘇氣田 超深 超高壓 裂縫性 緻密砂巖氣藏 高效開發 系列配套技術   克拉蘇氣田位於塔裡木盆地庫車坳陷克拉蘇衝斷構造帶,自2008 年克深2 井在克拉蘇構造帶鹽下深層取得戰略性突破以來,在該區帶已陸續發現了克深2、5、8、9 等10 多個氣藏,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
  • 超萌「草泥馬」現身重慶引圍觀 賣8.8萬一只(圖)
    超萌「草泥馬」現身重慶引圍觀 賣8.8萬一只(圖)     記者 張路橋 實習生程雯麗 攝   像羊非羊,似鹿非鹿,名字中帶個「駝」字,但卻不見駝峰……昨天上午,紅得發紫的「網絡神獸」小羊駝(又名「草泥馬」)現身沙坪垻三峽廣場,其超萌超可愛的憨態造型,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據悉,為了給新開張的寵物店招攬人氣,主人特意花高價從北京將它轉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