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也有暴脾氣?我國出現首例機器人傷人事件

2020-12-03 站長之家

小編點評:不得不說,這小暴脾氣有點犀利。

近日,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期間,創新創業成果展示區內突然發生機器人傷人事件。一臺名為小胖的機器人突然失控打砸展臺,導致展臺破壞,最終還傷及路人,而後傷者被擔架抬走,比較慶幸的是傷者並無大礙。

據說小胖機器人是北京進化者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研發。主要用於教育方面,專門針對4-12歲兒童所研發。據介紹它還具備自我意識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此外,這次的機器人傷人尚屬我國首例機器人明顯傷人事件。

目前高交會官方回應稱,事故原因為展商工作人員人為操作不當,誤將「前進鍵」當成「後退鍵」,導致機器人失控撞向展臺玻璃,玻璃倒地摔碎並劃傷一名現場觀眾。此次事故非機器人有意為之,請大家大可放心。

  我們在不少科幻大片中,看到過機器人擁有自己思維後對人類進行反攻的場景。而這次的事件是人為操縱失誤,還是人工智慧惹的禍?當然,或許只是小胖機器人產品存在設計缺陷。不過,這件事件足以引起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反思。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機器人傷人事件:謹慎對待弱人工智慧失控
    ,在沒有指令的前提下自行打砸展臺玻璃,最終導致部分展臺破壞,更為嚴重的是,該機器人還砸傷了路人。 小胖機器人是北京進化者機器人有限公司旗下產品,據簡介顯示,這家公司立項於2014年8月,成立於2015年2月,發展至今員工數量達260人,按照公司規模屬於中型公司,產品定位為家用陪伴機器人和商用服務型機器人
  • 【盤點】機器人傷人事件 人工智慧安全性引質疑
    機器人的三大定律,對後世的創造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機器人在不違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極端天氣愈演愈烈  6月23日12時至15時,江蘇鹽城北部受強對流雲團影響,出現強陣風、冰雹和強降水。至23日午後,江蘇中北部附近地區匯聚了大量水汽,大氣層結極度不穩定,在這些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有利條件下,出現了強風、暴雨和冰雹天氣。  天氣君還善於使出第二招:智取地利。長江三角洲是我國龍捲風發生最多的地區,蘇北、魯西南、豫東等平原本身就是龍捲風的易發區。在四川廣元白龍湖景區發生的「風翻船」事件,也是因獨特地形助長了大風突起。
  • 人工智慧機器人語音助手系統或將讓強人工智慧提前出現
    人工智慧機器人語音助手系統或將讓強人工智慧提前出現  美國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的預言:「2045年左右,人工智慧將來到一個『奇點』,跨越這個臨界點,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人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與機器的關係。」
  • ...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順利實施;白鱘滅絕了為什麼...
    每經10點丨北京CBD功能區總部企業達550家;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順利實施;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01-05 09:55:08 每經編輯 杜宇     1丨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順利實施
  • 機器人索菲亞:我將會毀滅人類,擔心不?新結論:人工智慧無威脅
    機器人索菲亞:我將會毀滅人類在人工智慧發展的路上,大家應該還記得機器人索菲亞,這是歷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國籍是「沙烏地阿拉伯」,是我國生產的。這個機器人可以說非常厲害,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位女性,並且擁有橡膠皮膚,能夠表現出超過62種面部表情。
  • 人工智慧「危機」,機器人竟在深圳打砸?有何鐵律制約他們
    自從「源」覺醒後,人工智慧機器人逐漸控制了全球,然而創造它們的人類卻成了機器人的獵物。「源」勢必要清除所有人類,完全、徹底地掌控地球資源。所剩無幾的人類聯合起來與人工智慧做殊死一搏……這是很多有關人工智慧的科幻片裡的經典橋段。雖說電影是一種藝術,但它也是源於生活,而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威脅」,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容小覷。
  • 最近一個月頻頻出現野生動物傷人事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最近的一段時間真的是不是很太平,前幾天就是有新聞報導了青海地區的農民被棕熊咬死的事件,這兩天又是出現了村民被黑熊咬死的事情,可見這段時間野生動物也是不消停,畢竟天氣熱了,很多的野生動物也是出來了,這個時候還是要小心的,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山區,野生動物出來傷人也是常有的事情,就像南方地區的野豬一樣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打開APP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發表於 2018-01-11 15:26:53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種類   智慧機器人體系結構傳統的分類方法已不能確切區分新湧現的各類體系結構。
  • 由「機器人」到「人機器」人工智慧發展史
    ,達特矛斯會議上AI的名稱和任務得以確定,同時出現了最初的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因此這一事件被廣泛承認為AI誕生的標誌。>因此這一事件被廣泛承認為AI誕生的標誌,圖為Claude Shannon    1956年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對智能機器的看法:智能機器「能夠創建周圍環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問題,能夠從抽象模型中尋找解決方法」。
  • 霍金:人工智慧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事件
    霍金生命最後幾年中關於人工智慧的大事記2014年的霍金:人工智慧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事件他說:「人工智慧的短期影響取決於由誰來控制它,而長期影響則取決於它是否能夠被控制。」霍金承認,機器人和其他的人工智慧設備也許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如果那些設備的設計非常成功,就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他說那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事件。然而他同時也提醒說,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後的事件。
  • 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案判決:咬人大熊貓被判"無罪"
    昨(15)日,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賠償案復庭並一審判決。成華區法院判決第一被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不承擔責任;第二被告新都四中承擔主要責任,賠償原告林林(化名)30286.8元;原告承擔次要責任。  面對判決結果,除熊貓基地表示「公正合理」外,第二被告和原告均表示強烈不滿,要求上訴。  據悉,案件的焦點在於熊貓基地究竟有無責任?
  • 國產手術機器人上崗 「眼神」更準「刀法」更穩
    「患者雙膝內翻且無法完全伸直,雙膝關節骨關節炎已經達到終末期,出現『骨磨骨』,只有通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才可能緩解病痛。」這是在華西醫院骨科,周宗科為王女士所作的病情評估。  10月29日上午,王女士接受了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這是一臺不同尋常的手術。
  • 安康出現胡峰傷人事件 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安全 漢濱區要求做好胡蜂...
    近期,安康市漢濱區境內陸續出現胡蜂(葫蘆包)傷人事件,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加強全區胡蜂防控工作,漢濱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切實做好胡蜂防控工作。各鎮辦、區林業局、區教體局、區文旅廣電局等有關部門要認真宣傳胡蜂傷人的危害性,提醒廣大人民群眾高度警惕,積極做好自我防範;要進社區、集鎮、校園、景區向廣大人民群眾宣講胡蜂防治的基本知識;要在公路沿線主要的入口處和重點地段,懸掛橫幅和警示標誌;要充分利用牆報、廣播等方式進行宣傳,增強群眾防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與胡蜂的直接接觸;勸導群眾不在有蜂巢的地方停留、遊憩和從事其它活動,必須要在蜂巢附近從事生產活動的
  • 人工智慧RPA機器人出現過後財務寸草不生?
    從人機協作到財務機器人,從數字轉型到人工智慧,從機器學習再到企業決策等多個層面,企業數位化正在精準「落地」。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每一次振翅,帶給人類社會的進步都是呈倍數級的。尤其是RPA技術,對財務人的影響遠超想像!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指出,人工智慧+5G對教育將帶來顛覆性變革。2020年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而全球僅有25萬相應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面對未來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我國已約有300所高校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體。
  • MBA關注:作為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但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在告訴我們一個相反的結論:談論人工智慧取代人類還為時尚早,至少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Facebook為了人工智慧炒掉了整個人類新聞編輯團隊,在假新聞事件發生之後,有三名原新聞編輯站出來宣稱,在他們被解僱之前,Facebook力推的新聞算法其實並不完善,甚至有編輯爆料,原來他們審核人工智慧算法推薦的新聞時,發現算法推薦的50篇文章一般只有20篇才是真新聞,而且這20篇新聞來源也不夠權威。
  •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齊魯壹點 發表於 2020-12-04 10:34:22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
  • 機器人能多大程度替代醫護人員
    近日,一臺身上貼有「醫療專用」的白色機器人閃爍著藍光,緩緩在雷神山醫院的病區走廊內內移動,雷神山機器人上崗了。 物聯網時代下的機器人 機器人這一名詞出現了已經很久,但以往的機器人並非如今的機器人——以往機器人輸入的通常是較為簡單的數據,
  • 國內首臺人工智慧(AI)煤矸分選機器人在開灤集團誕生
    人工智慧(AI)煤矸分選機器人。通訊員供圖  一個多月前,胡倉順告別了工作多年的洗煤廠手選工崗位,調到了皮帶看守工崗位。胡倉順口中的「它」就是新上崗的「手選工」——人工智慧(AI)煤矸分選機器人。  人工智慧(AI)煤矸分選機器人(以下簡稱AI分選機器人),由開灤集團林西礦業公司與深圳一家公司共同研發,可完全代替人工選矸,目前已應用於生產,在全國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