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近日,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報告由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報告對2020年度全球常見的癌症類型、導致死亡主要癌症類型以及未來的癌症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數據顯示,2020年新發各類癌症共計1930萬例,死亡近1000萬例。幾乎每5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症,而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即有1人因癌症而死亡。
而作為肝癌大國,肝癌仍是我國第6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癌症致死的患者位列我國第3位。
2020年全球最常見癌症死亡及佔比.
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肝移植是治療各種類型肝衰竭、一些非肝功能衰竭和肝癌(HCC)的一種非常成功的方法。它不但祛除了腫瘤而且還能治癒引起復發的基礎疾病。但由於器官來源的限制、等待過程中腫瘤的進展、高額的移植費用而受到較大局限。
肝移植術一直是符合條件的不可切除的HCC患者的治療金標準。米蘭標準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肝癌肝移植受體篩選標準。具體是指單個腫瘤直徑不超過5cm或較多發的腫瘤少於3個並且最大直徑不超過3cm,沒有大血管侵犯現象,也沒有淋巴結或肝外轉移的徵象。
有研究報導,根據米蘭標準的HCC患者的5年後肝移植生存率為75-80%,HCC復發率為10-15%。然而,隨著美國HCC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對肝移植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時,美國器官採購和移植網絡最近批准了肝臟移植的優先級,用於超過米蘭標準的HCC患者,這些患者通過局部定位治療進行降級。
為此,來自美國UCLA的專家團隊對美國多中心HCC移植聯盟(20個中心,2002-2013年)中超越米蘭標準的HCC患者的肝移植後結果、降級的預測因素以及局部治療的影響進行了評估。結果發表在肝臟病學權威雜誌Hepatology上。
研究人員比較了符合米蘭標準(n=3570)和米蘭標準外(n=789)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徵、總生存期(OS)、無復發生存期(RFS)和HCC復發(HCC-R)的情況。其中米蘭標準外的患者被進一步分為降級(DS,n=465)、接受定位治療但未降級(LRT-NODS,n=242)或未治療(NOLRT-NODS,n=82)。
結果顯示,與DS(64.3%和59.5%)相比,米蘭標準(71.3%和68.2%)的5年移植後OS和RFS更高,而NODS(n=324;60.2%和53.8%)相對最低。與NODS相比,DS患者的RFS更優(60% vs 54%),5年HCC-R更低(18% vs 32%)。進一步按最大放射腫瘤直徑分層(DS/<5cm的5年HCC-R為15.5%,NoDS/>5cm的為39.1%)。
其中,降級治療的多變量預測因素包括AFP對局部治療的反應,腫瘤的數量和大小以及治療等待時間>12個月。與NoLRT-NoDS相比,即使在控制了臨床病理變量(HR=2.33)和治療加權傾向匹配的反概率(HR=1.82)之後,LRT-NoDS HCC-R率也更高(34.1% vs 26.1%)。
綜上,在肝移植患者中,通過等待時間、AFP對局部治療的反應和腫瘤負擔可以導致肝移植的優良結局,證明肝移植米蘭標準的擴展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Kardashian A, et 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in a U.S. Multicenter Cohort of 789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senting Beyond Milan Criteria. Hepatology. 2020 Mar 2. doi: 10.1002/hep.31210.
原標題:《Hepatology|:肝癌患者肝移植術後結果:美國多中心隊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