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中華消化外科雜誌》2015年第8期
巴塞隆納臨床肝癌(BarcelonaClinicLiverCancer,BCLC)分期已被歐洲肝病研究協會(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和美國肝病研究協會(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AASLD)推薦為肝細胞癌的最佳分期和治療方案。BCLC治療指南雖然已在歐洲和美洲地區被廣泛接受,但有不少肝癌研究者認為該指南過於保守,部分肝切除術應用範圍狹窄。近來,BCLCB期和C期患者是否可以接受部分肝切除術治療引起國際上肝癌研究者的激烈爭議。本文將對此進行討論。
最新的EASL和AASLD指南明確地指出肝切除術的手術指徵為:(1)單個肝癌。(2)肝功能ChildA級。(3)無門靜脈高壓症。(4)患者整體狀況良好。(5)無肝外轉移。(6)腫瘤未侵犯門靜脈和(或)肝靜脈[1]。即肝切除術只適用於BCLC0期或A期患者,且要求腫瘤單個,患者肝功能和整體狀況均良好。而BCLCB期患者應接受TACE治療,C期患者[包括腫瘤侵犯門靜脈和(或)肝靜脈患者],只應接受索拉非尼治療。
如果追溯BCLC治療策略的基礎,其源於1999年1項肝切除術治療77例肝癌患者的研究,2項採用TACE治療BCLC患者的隨機研究和1項Meta分析[2-5]。
由於不少肝癌研究者認為BCLC指南過於保守,部分肝切除術應用範圍狹窄。近年來,已有不少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在BCLCB期和C期患者中,肝切除術的長期生存率高於TACE[6-8]。其研究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學者,卻被批評為不能夠提供足夠證據來充分支持手術優先的論點[1]。
2013年以來,連續有3篇新文章發表,引起國際上肝癌研究者激烈的爭論。爭論要點主要為:(1)在BCLCB期肝癌患者中,接受肝切除術者的生存率是否高於TACE?(2)在BCLCC期肝癌患者中,是否應該施行肝切除術?
2.1 Torzilli等的回顧性研究
Torzilli等[9]回顧性分析了10所世界著名醫學中心2046例行肝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36%是BCLCB期患者,14%是BCLCC期患者,即50%患者未遵循BCLC治療指南而接受了部分肝切除術。患者術後90d的病死率只有2.7%,但BCLCB期患者的5年總體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分別為57%和27%,BCLCC期患者的5年總體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分別為38%和18%。與TACE治療比較,行肝切除術患者的長期生存結果更好。文章作者總結為:在不同的醫學中心,肝切除術普遍適用於BCLCB期和C期患者,術後患者短期和長期結果基本滿意。因此,作者提議將EASL和(或)AASLD肝癌治療指南作出適當修改,即把肝切除術治療BCLCB期和C期患者納入指南。
文章發表後,引起國際上肝癌研究者的激烈爭論,提出爭論的均為肝癌領域的頂尖專家。有2篇讀者來信和作者答覆,刊登於《AnnalsofSurgery》。
2.1.1 Bruix和Fuster[10]的讀者來信:兩位皆為BCLC小組的重要成員,指出Torzilli等的文章有以下重大錯誤:(1)該研究採用5cm作為單個肝癌BCLCA期和B期的分期標準。(2)在BCLC分期中,單個肝癌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採用影像學檢查排除有血管侵犯的腫瘤。
該讀者來信得到文章部分作者的答覆。他們指出:(1)BCLC小組所發表的文章均清楚指出在單個肝癌中,5cm是BCLCA期和B期的分期標準。(2)在文章作者的研究中採用了術前影像學檢查診斷血管侵犯[11]。
2.1.2 Mazzaferro等[12]的讀者來信:在Torzilli的研究中,BCLCB期患者單個肝癌直徑>5cm而無血管侵犯的為68.5%,這些患者應為BCLCA期而非B期。Torzilli等[13]答覆此讀者來信,其主要論點為:(1)BCLC小組已發表的文章中,只有2篇未指出腫瘤大小對單個肝癌中BCLCA期和B期分期的影響[14-15]。其餘6篇文章均指出肝癌直徑為5cm是BCLCA期和B期的分期標準[16-21]。部分文章中,文字和圖表對是否採用肝癌直徑為5cm來進行BCLCA期和B期的分期不相符[19-24]。(2)由於以上差異,Torzilli等[13]認為其文章中的10所醫學中心對BCLCA期和B期的分期理解是正確的。
從這些高層次的辯論中,可思考為什麼BCLC分期在肝癌專家中仍有爭議?這是否會使大多數普通醫師對BCLC分期更覺混亂?尤其是對BCLCA期和B期的分期標準仍有這麼大的爭議。BCLC分期於1999年提出[16],在10多年間經過了數次修改[16,21-22]。筆者認為應該由讀者判斷究竟是Torzilli等[13]10所醫學中心的人員錯誤理解BCLC分期,還是BCLC分期在目前尚是模糊不清。
2.2 Yau等的回顧性研究
Yau等[25]回顧性分析了3856例主要由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該研究把患者隨機分為訓練組或試驗組後作出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1)治癒性治療包括肝切除術、肝移植和消融術,使用香港肝癌(HongKongLiverCancer,HKLC)分期比BCLC分期好。(2)在BCLCB期患者中,肝切除術比TACE的5年生存率高(52.1%比18.7%,P<0.001)。(3)在BCLCC期患者中,肝切除術比全身治療的5年生存率高(48.6%比0.07%,P<0.001)。
Sherman[26]在編輯評論中作出了對該文章的批評:(1)亞洲地區很多學者採用肝切除術治療較晚期肝癌患者。這些非隨機研究結果顯示:肝切除術的療效優於BCLC分期所建議的治療方法,尤其對於BCLCB期和C期患者。(2)雖然在HKLCⅢ期接受肝切除術的患者長期生存率高於TACE,但兩者的生存率都十分低(9%比1%)。(3)HKLC分期有9期,不同分期在圖表上的生存曲線不能很好地分開。(4)Ⅴa期患者其長期生存結果比Ⅳa期和Ⅳb期更好。(5)作者把BCLCA期分為A1~A4。該分期不屬於BCLC分期,但作者卻沒有清楚解釋這些分期。(6)該研究尚不能決定肝切除術是否為BCLCB期和C期患者中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主要原因為該研究可能有選擇性偏倚,即選擇情況較好的患者行肝切除術。此外,該研究集中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癌,而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癌中能否應用以上數據仍不能確定。
2.3 Yin等的隨機研究
Yin等[27]隨機比較BCLCB期肝癌患者行肝切除術(88例)和TACE(85例)的療效。該研究只選擇超米蘭標準的多發性肝癌患者,避免了單個肝癌直徑>5cm是BCLCA期或B期的爭論。其研究結果顯示:肝切除術患者的5年生存率(51.5%比18.1%)和中位生存時間(41個月比14個月)均顯著優於TACE(P<0.001);≥2個腫瘤時,肝切除術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時間均優於TACE(P<0.001,P<0.05);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結果均顯示治療方法(即肝切除術或TACE)是影響總體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編輯Roayaie[1]對該文章的評語如下:該隨機研究在患者選擇和統計分析都做得十分好,但其使用的TACE方法較舊;負載阿黴素的新型載藥洗脫微球能使患者獲得較佳的生存率;考慮到該研究中的腫瘤平均直徑為7.4cm及其多發性,患者接受TACE後的中位生存率為14個月是適當的;這是第1次使用隨機研究結果顯示肝切除術的遠期生存率高於TACE。因其研究結果是對目前不應使用肝切除術治療晚期肝癌患者觀念的挑戰,該研究可能引起很多爭論。
在作出本文總結前,筆者想引用Roayaie[1]的評語:「要清楚明白治療指南並非刻在石頭上而一成不變。如有新的證據出現,這些指南應有所改變。」
醫學證據開始顯示:部分BCLCB期和C期患者接受肝切除術後的生存率高於TACE。但必須承認隨機研究所得出的醫學證據比前瞻性或回顧性研究可靠。究竟現在是否將肝切除術作為其中一種治療方法納入BCLCB期和C期治療指南?答案留給讀者自己決定。
參考文獻(略)
(收稿日期:2015-06-01)
(本文編輯:陳敏、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