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地理——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

2021-03-01 瀋陽教育資訊

「瀋陽教育資訊」提供遼瀋地區全面、及時、權威的初高中教育資料及中高考升學信息,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服務。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瀋陽教育資訊」關注我們! 歡迎加小編微信好友進行交流,微信號13066611896.

知識連結:

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

亞歐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

美洲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印度洋板塊: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南極洲板塊:南極洲與南美洲西側太平洋。

六大板塊示意圖基本被大洋盤踞的板塊是太平洋板塊,各大板塊是不斷移動的,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板塊運動結果:地殼受擠壓形成山脈和谷底,地殼受拉張形成裂谷擠壓和拉張使地殼上升或下降,從而引起海陸變遷。

板塊交界處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落基山脈(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安第斯山脈(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

「瀋陽教育資訊」微信公眾號的宗旨是為遼瀋地區初高中的家長和學生提供最好的公益服務,歡迎初中、高中家長積極關注,廣為利用。

在這裡也歡迎教育專家、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朋友為我們提供優秀的原創稿件,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受益。

關注方法:

1、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sy-jyzx

2、長按,識別二維碼

想了解更多問題,加小編私人微信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初中地理《板塊的運動》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塊)
    圖1 海底地形示意圖2、六大板塊地球巖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也分布在消亡邊界。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洋流的影響、四大漁場、六大板塊)
    地球巖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也分布在消亡邊界。需要注意的是,歐洲西部位於亞歐板塊的內部,並不是位於邊界處。
  • 【備考乾貨】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詳解構造圖
    知識連結: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 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板塊之間相互碰撞和張裂,塑造地表宏觀地形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體所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從地形類型上來分,有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分別是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如果從地形分布區域的規模來分,又可以分為宏觀地形和微觀地形,而對全球地形分布狀況及成因的研究,是宏觀地形的最大範圍。
  • 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形成過程,培養尊重科學、不畏權威的精神。
  • 玩轉地理 | 地球板塊的那些事兒
    板塊構造理論及其應用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在學習時應抓住以下幾點:熟悉板塊分布的位置及名稱;能運用理論知識說明某些重要的地質事件的成因。小編在此把這些知識作了一個梳理。高中教材中要求大家掌握的是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 地理知識點 板塊運動
    隨著軟流層的運動,各個板塊也會發生相應的水平運動。板塊構造理論及其應用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在複習時應抓住以下幾點:熟悉板塊分布的位置及名稱;能運用理論知識說明某些重要的地質事件的成因。小編在此把這些知識作了一個梳理。
  • 高二地理教案:《海陸變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教師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觀圖和地震後的廢墟圖,設問:地震的原因是什麼?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認識六大板塊  教師PPT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學生讀圖並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六大板塊都有哪些?  【學生活動】  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形成過程,培養尊重科學、不畏權威的精神。
  • 【學法指導】微專題---板塊運動及其邊界類型判斷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圖庫】世界氣候類型和陸地自然帶分布模式對照圖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高考地理小專題——板塊構造學說
    典型例題一:讀「亞歐大陸東岸某地區地質構造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圖示海域中島弧的形成原因。如果該海域存在海溝,最可能分布在島嶼的東側還是西側?了解秘魯的地理環境,有助於更好發展與秘魯的友好合作關係。(1)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簡釋秘魯境內高大山脈的成因。(2)概述秘魯地形和氣候類型的分布狀況。(3)秘魯西海岸形成了南北延伸的荒漠帶,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簡析其成因。
  • 【地理圖庫】渭河平原(地塹構造)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圖庫】世界空白輪廓圖、洋流分布圖、板塊分布圖(完整海區版)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圖庫】中國「一帶一路」示意圖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學科風採」地理簡圖——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
    地理課堂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地圖是將地理知識作了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是眾多地理知識的載體。它既是直觀的教具,又是知識的來源,因此被冠以「地理第二語言」的美名。繪製簡圖可以縮小時空跨度, 能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 分布於世界各地數量眾多的「大陸島」,也有著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徵
    「大陸島」的自然地理特徵世界上的島嶼不僅面積相差很大,而且成因也各不相同,根據島嶼的形成原因我們可以把島嶼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大陸島、火山島、珊瑚島和沉積島。其中大陸島是指由大陸向海洋延伸的區域,由於地殼運動、板塊運動等原因,地殼發生了相對的上升和下沉運動,其中相對上升,海拔較高而露出水面的島嶼。
  • 了解地震分布規律 掌握板塊構造學說
    六、地震的分布規律: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全球的地震多發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板塊交界的地帶(消亡邊界)。我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原因是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處兩大地震帶上,地殼活動劇烈。學生需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  七、地震的危害:引起山體滑坡、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交通中斷、火災、瘟疫、有毒物質洩漏、財產損失等。
  • 歐亞板塊還是亞歐板塊?
    法國人勒皮雄(LePichon)將全球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後來,英國人麥肯齊,在六大板塊基礎上將大板塊又劃分為若干小板塊。如可可斯、加勒比、納斯卡板塊等。亞歐板塊(Eurasian plate)是全球六大板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