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國家寶藏第三季,讓一位給兵馬俑拍「證件照」的「寶藏」攝影師趙震登上熱搜。
這個感性的70後大男孩的動情講述,為我們帶來了文博工作中感性的一面。也將一個與博物館密切相關的學科,文物與博物館學帶入大家的視野。
其實,從北京故宮到西藏布達拉宮,從最繁華的都市到最偏遠的聖殿,我們能看到這些國家寶藏,都離不開文博工作者的守護付出。
作為一個文博行業的從業者,我也經常會收到身邊人的調侃:文博是一個「貴族學科」,研究不了什麼東西,還要浪費大把時間和金錢在上面,最後還找不到工作。然而,大多數選擇文博的人,都不曾後悔學習文博。
今天,準備藉此機會,和大家聊一聊文博專業的「愛與恨"。
01
文物與博物館學,究竟學什麼?
在談論博物館學的就業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博物館學是什麼?
/ 中國大百科全書裡的解讀 /博物館學是伴隨近代博物館產生和發展而逐步興起的一門年輕學科。我國多數博物館學者認為,博物館學的研究對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標本與人類文化遺存,以進行社會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包括博物館事業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與社會的關係,也包括博物館社會功能的演進、內部機制的運營和相互作用的規律。
簡單來說:博物館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博物館是一個大課堂,它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身臨其境的場所了解歷史,補充學校所不能教授的知識。
對於文博行業的從事人員來說,博物館學就指導他們如何去充實這個課堂,讓它能打破年齡與時間的界限,讓每個來博物館的人,都能從文物中感受到歷史的激蕩,聆聽文明的迴響。
那麼,文物與博物館學,這個專業到底學什麼呢?
文物與博物館學屬於歷史學,畢業後獲得歷史學學士。本科階段,文物與博物館學所學知識較為龐雜,不光會學習考古歷史方面的知識,還會學習有關博物館理論和博物館策展方面的知識。研究生階段,文博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進行學習。考研時大部分學校都會考《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學概論》《考古通論》這三本書,部分學校考試內容則根據學校授課內容而定。
選擇博物館學的朋友,大抵懷有對博物館的熱愛和文物保護的赤誠之心,渴望與歷史進一步接觸,希望向世界展現我們的文化自信。
然而,博物館學的學習並不總是愉快的:要背冗長的歷史知識,記住各個時期的墓葬城址,學習關於文物的法律法規……總之,免不了與書本裡詰屈聱牙的話語打交道,遊覽博物館、接觸文物、參與布展的時間少之又少,與自己當初的想像絲毫不同。
因此,有些同學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轉投其它專業的懷抱。至于堅持下來的同學,也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信息閉塞,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文博「就業難」的斷言屢見不鮮。
02
文博畢業的人,都去了哪裡?
選擇以文博為一生的職業,並不是喜歡就行,說說即可。
這個領域不缺人才,也不缺有情懷的人——從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到兵馬俑攝影師趙震,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向大眾傳遞跨越千年的信息。
對於那些鐵了心想從事文博行業的朋友,很有必要了解文博就業的行情。大多數文博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是以下幾個方面:
#博物館/美術館
博物館或美術館內有大量對口專業,且有編制,很適合對文博事業有憧憬,希望在這一領域發光發熱的畢業生,大概也是大多數文博畢業生的首選。
#博物館陳列展覽
在國外,有專門的「策展人」,對博物館藏品進行陳列指導,這些人大多為藝術設計類出身。但在國內,博物館策展的核心人員,大多是一些有文物或考古相關背景的人。因此,目前國內博物館策展的招聘,還是傾向於文物與博物館學的學生。(不過,近年來面向設計類、藝術類學生的博物館策展崗位也不斷增加,並具有一定優勢。)
#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不光收藏文物,同時也是一個科研教育場所。因此,博物館研究人員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博物館也會傾向於招收考古及專業性較強的學生,比如:陝西歷史博物館在招聘研究員的時候會明確出學生研究的方向,上海博物館今年招聘了一批研究碑刻的專業人員。
#文物保管
文物保管,可能是外行人心中最令人嚮往的職業了——說不定能夠進入文物庫房,與文物近距離接觸,看一看誰都不曾見過的文物「另一面」啦!文物的安全與你息息相關,文物的信息由你傳承。
同時,隨著近年來數字博物館的建立,文物保管人員的工作也更加繁忙,比如給文物建立數字信息檔案,方便工作人員的查找等。
#博物館講解
博物館講解人員,是博物館中最容易接觸的一類工作人員,也是備受尊敬的「文物導師」。雖然很多博物館並不強調講解員的專業,但是好的講解員能夠注入情感,生動刻畫過去。
我曾聽過敦煌講解員講解石窟壁畫,他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整個石窟的歷史、特點,還有近些年來敦煌研究院對他們的重視和保護。
在整個講解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工作趣事,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仿佛能看到偷懶的工匠、富裕的供養人和西域的古老風情,他的講解為整個石窟增添了一絲生命力,整個石窟仿佛浮現出若有若無有的呼吸,帶我們感受千年前小人物的脈搏跳動。
#博物館其它職位
博物館內,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崗位,文博同學還有很多用武之地:比如行政管理、文物保護、博物館社會教育等,在博物館招聘中還是較為常見的。
#企業
隨著國家今年來對文物、博物館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走向公眾視野。因此,博物館策展類公司隨之興起。此外,現在文博教育也不斷興起,不少家長願意花錢讓孩子去博物館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這便需要有專業知識素養的人進入該領域。
此外,一些文物保護類公司,文創類公司以及數字信息化公司也隨文博熱逐漸興起,承擔了部分博物館的外包業務,在文博領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博物館策展類公司
隨著近年來「文博熱」的出現,博物館遊客增加,對各種文物展覽的需求也不斷上升,博物館需要酌情增加一些主題展和特展。
一些博物館會選擇和策展公司合作。為此,策展公司內部除了設計、策劃的人員,還需要有博物館學的同學參與策劃。當然這種公司也並不是只與博物館打交道,科技館、主題館、紀念館也需要他們去規劃設計。
#博物館文旅教育類公司
隨著「研學遊」的興起,不少博物館有意開展博物館研學服務,但是有些博物館人手不足,無法滿足各種不同人群的需求。
這時候文旅公司的興起,相當於為他們打造了一條私人旅行線路:可以跟隨導師去不同的地方遊玩,此外還有專人進行講解。文博的同學也可以在這些公司裡發揮特長,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其它
其實在剛開始構思時,我認為學習文博的同學有很多去處,但最後發現,這些去處與大家學習的知識關聯並不大:比如說公務員、教師等。我對19、20年的公務員崗位進行了簡單的篩選,僅文博生可以報考的崗位很少,大多數是歷史學類考生皆可報考的崗位。
好消息是,去年文旅結合的政策一經落實,不少公務員、事業單位紛紛為文博學生敞開大門,特別是一些較小的博物館,再加上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應屆生優勢更盛。對於非應屆的學生來說,今年軍隊文職、人才引進也是很好的機會。
此外,文博同學也可以嘗試一下拍賣行的工作。但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拍賣行方面的就業信息很少,一般需要主動出擊,故不作贅述。
03
行業內卷,競爭壓力大?
我們和幾個文博專業的人聊了聊
文博畢業生不斷增加,加上去年疫情導致大量留學生回國,就業競爭壓力大。同時,隨著研究生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相關崗位將學歷要求提高至研究生,而工作內容卻沒有太大變化。
文博行業內卷,競爭壓力大,相當一部分存在博物館編制不足、不招人的現象,博物館越來越趨向於專業性強的人才,但同時工資養不活情懷等,都緊緊圍繞在文博專業。我也藉此機會和幾個文博專業的朋友聊了聊,希望能給你一些參考~
藝旅 & 文 博 人
Q:您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哪方面呢?
A:博物館文物保管工作,包括完善藏品檔案,建立電子檔案,熟悉館藏文物特別是定級文物的基本數據、基本特徵和具體存放位置,上級部門檢查時能準確及時提取各類定級文物。
Q:能不能聊一聊您對自己工作的看法?A:這份工作平時比較清閒,日常工作簡單,但如果對做深入研究有更高的追求需要更為紮實和寬廣的專業知識,需要嚴謹、細心、踏實。有時候我也會後悔自己的選擇,會想如果當初轉專業成功了,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吧!
Q:能不能聊一聊您對文博專業的理解?
A:讓人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從中獲得知識類的體悟或者美學上的感悟等,並對個人及社會的發展產生影響。
Q:是否會後悔選擇學習文博?
A:我感覺人生裡沒有哪一件事或哪一個選擇是會讓我感到後悔的,其實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在文博專業學習、從事文博行業工作,就像我遇到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無論它是好的還是壞的,它都是我人生中所應當經歷過的。那些看似偶然的,實則必然。或好或壞,都是生活裡的一部分,幫助我我成長、前進。
Q:您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哪方面呢?
A:展示空間的策劃、設計、營造、運營及管理。
Q:您對這份工作滿意嗎?
A:一開始時,對這份工作無愛,原先的目標是成為一位「科學家」。經過四年時間的掙扎,決定將展覽展示作為自己的畢生職業,並付出所有的熱愛與激情。對現狀比較滿意,正率領團隊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事物。
Q:能不能聊一聊您對文博專業的理解?
A:四個字:天下文倉。
說多點:
其一:是文明基因樣本的優秀保藏方式;
其二:是信息傳播的良載體;
其三:是我們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
其四:是人類幸福生活的一種方式;
Q:您對畢業生或想要踏入文博行業的大學生有什麼樣的建議?
A:不論選擇是什麼,前幾年你可以不斷尋找,找到後,儘快深入,並不斷積累,付出所有的熱愛與激情,時間會給你回報。
Q:請問您的工作是什麼呢?
A:我的工作是在文博單位從事藏品管理典藏部的藏品管理,同時也做一些相關研究工作。
Q:您為什麼選擇進入該行業?
A:總的來講就是對這個文史,包括這個歷史這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選擇了這個工作。
Q:您對文博專業的理解?
A:文博是了解人類生產生活軌跡,是了解一個人類文明的重要的窗口,這個專業非常有意義。尤其在中國,隨著近二十年來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文化和文博的重視是空前的,比如說像在2020年,國家對石窟寺、博物館、考古學歷史學多次強調,可見一斑。
Q:能不能聊一聊您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
A:目前也沒有太明確的規劃,當然是做好本職工作,幹一行,愛一行。繼續在這個文博行業裡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讓博物館裡的藏品活起來,向大眾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敦煌故事,向世界宣傳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回到文博專業,也許在一般人的眼中,文物的驚豔,只是博物館燈光下的一眼萬年、是紀錄片裡剛出土時還未褪去的新鮮燦爛、是講解員口中避不開的錦繡山河、是為萬人歌頌的文化自信。
當你真正開始接觸它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古建築地磚中的古生物化石、千年前兵馬俑臉上工匠的指紋、古墓陪葬品中匠人偷偷留下的姓名、石窟供養人畫像中畫上的世俗動物。
兵馬俑攝影師趙震,向我們講解剝離兵馬俑泥土的視頻時說到:「我們剝離的真正是泥土嗎?不是,是時間和歷史,我們的祖先已經化為了泥土,他包裹著這份禮物,一直送到了我們的面前。」
他的講述令人潸然淚下,他的故事也令我們動容。
看門人、面壁人、守陵人、文物醫生……文博工作者們就像是一座橋,一邊是文物,另一邊是觀眾,一邊是歷史,一邊是未來。願每一個選擇文博的同學,無怨無悔,也希望我們中國的考古文博事業能夠越來越好。
-END-
撰稿|大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藝旅文化是一家根植於東方傳統文化,專注在文化遊學、城市走讀、文化沙龍、文化講座、博物館導覽、文化體驗、文化課程、青少年研學、文化創意產品等方面的文化藝術綜合服務機構。 我們跨界在文化、藝術、旅行之間,讓文化活起來,讓生活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