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拍「一個人的畢業照」走紅 古生物學專業是學什麼的?

2020-11-26 觀察者網

又到一年畢業季。日前,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學專業學生薛逸凡在網上火了起來。6月14日,薛逸凡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張「一個人的畢業照」,引發網友熱議。對此,網友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的誰懂?」「酷斃了!專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佔了」、「這連逃課都沒法逃」……

據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介紹,「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差不多是每個年級有一個人,還有的年級是零人。

古生物學,這「炫酷到沒朋友」究竟是學什麼的?這些穿越古代星球的老師同學們,究竟是何方神聖?先來看看這份古生物學專業入門指南。

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的學生薛逸凡:一個人畢業,一個人合影

什麼是古生物學?

古生物學,地質學分支學科,是利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跡進行生物學研究、探討古代生命的特徵和演化歷史、討論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絕滅與復甦事件、探索地球演化歷史和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基礎性學科。

通俗的說,古生物專業就是一個專家型的學科。在國外,這個專業最初其實可以說是「貴族人」的業餘愛好。因為古生物化石具備觀賞性和收藏性,但對它的研究工作持續時間長、投入大,並不會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只有「有錢人」才玩得起。

古生物學研究什麼?

現代古生物學(Paleobiology)是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的交叉學科。該專業下主要有五個分支:古植物學、古動物學、古生態學、古生物化學和古生物地理學。研究主要側重於實現四大目標:地史中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各生物門類的系統演化關係研究、地球演化時間格架的建立和古代環境——氣候與生物界之間的協同演化關係研究。

古生物學與不同學科交叉形成的不同的研究方向:與生物學交叉主要研究演化生物學,與地質學交叉主要研究地層學,與環境科學交叉主要研究地球生物學。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曲靖地層中發現全球最古老的硬骨魚化石

古生物專業有什麼用?

古生物專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生物學方面,它可以研究從現代到古代生物的反演過程,完善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一定程度上為推測提供驗證;地質學方面,能夠為基礎地質研究提供最重要的時間和空間的尺度;其他還包括古環境學、古地理學等很多學科。一句話,古生物研究的意義在於:不僅是認知地球生命歷史、探索生命演化規律的重要科學實踐,而且能為探尋化石能源、沉積礦產等自然資源提供重要的基礎科學證據。」

我國古生物研究有什麼成果?

近年來,我國古生物工作者發現的澄江動物群、甕安生物群,發現了5億8千萬年前的多細胞動物化石和5億3千萬年前的脊椎動物化石,特別是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被國際學術界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並獲得了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的研究中,發現了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以及帶毛恐龍、鳥類、哺乳動物等一系列重要化石。這些重大發現為生命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在與古生物密切相關的地層學研究中,我國古生物學者近幾年先後建立了4個「金釘子」,以及3個國際年代地層單位,這些成果都已被國際地科聯列入「國際地層表」和「國際地質年代表」,成為國際地質學研究的標準。

我國古生物專業人才的培養經歷了哪些波折?

我國古生物人才培養的頂峰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3所高校都開設有古生物的本科專業,每年培養出約100名學生。到80年代後期,很多高校的古生物專業畢業生遭遇到就業困難問題。直到90年代進行學科改革的時候,很多學校不得不停辦古生物專業,不再招收該專業的學生。

近些年來,我國古生物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流失。這與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關,很多生產單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以追求直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不再重視古生物等基礎地質工作,甚至忽視古生物工作在整個基礎地質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導致很多古生物方面的人才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不得不轉行從事其他工作。而就算是從事古生物方面地質工作的職工,收入也普遍偏低,這也是這方面人才不斷流失的重要原因。

南京古生物學家挖出5.3億年前古生物化石 

因為這個專業涉及的面太窄、人才需求量也有限,不適合大批招收研究生,大量招生只會擾亂這個專業畢業生的人才市場。而且,在古生物專業的招生過程中,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會被分得很細,包括像沉積古地理學、構造古地理學、地層學等多個方向,也並不是一味都是古生物分類專業的方向。

與礦床學這樣的專業相比,古生物專業的招生規模就小得多了。因為礦床學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在社會上的需求量很大。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能源和資源有著強烈的依賴性,再加上現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面的工作往往對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很多人願意去從事這一類工作。而這一行業的壯大,也導致了對和礦產資源直接相關的專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

古生物專業學生畢業後去哪裡?

四個主要去向:高校,主要是開辦地質類專業的高校;研究院、所,如北古所、南古所、地質所、海洋所、地科院等;公務員和其他事業單位,如國土資源部門、博物館等;企業單位,如合資外企、能源中企、地礦部門等。主要集中於前三個方向。

 

如果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才選擇學習古生物專業,3年的時間能夠積累專業知識的厚度嗎?

如果可以滿足3個前提條件,碩士生是可以用3年時間積累一定專業知識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學生對古生物專業要感興趣,並且學習態度認真、端正,不是為了混文憑;其次,研究生的本科專業為生物學或者地質學,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基礎知識;最後,學校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

國外從事古生物研究的機構有哪些?他們的科研經費投入情況怎樣?

國外進行古生物專業研究的機構基本上有3類。

雲南大學古生物學家首次發現最古老和最完整的節肢動物心血管循環系統 

第一類是博物館,也是最主要的研究單位。因為博物館的藏品很多,古生物化石的藏品尤其豐富,具備進行古生物專業研究的優勢條件;另外,博物館一般都有專門的研究經費,不需要研究者再煞費苦心地去拿項目、爭經費,只要一心想做研究,研究經費基本不算太大的問題,研究者也不會因為做學術研究而「下崗」。第二類是高校,前提也是有人對古生物的學術研究感興趣,很多老師在教學之餘會做一些研究。第三類是國家級的研究部門,像國內的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古脊椎所,美國的斯密遜博物研究院等。

近幾年由於國際上經濟大環境不好,對古生物科研經費的投入也有所影響,對這幾個類別的研究機構都有所衝擊。加之古生物專業是一個「長線專業」,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帶來經濟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該專業科研經費的投入及其發展。

我國的研究機構在古生物人才培養和研究經費審批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

跟其他很多國家比起來,我國是申請到古生物研究經費相對較容易的國家之一,並且古生物專業面臨的「滅頂之災」在我國體現得還不是最明顯的。近年來,古生物專業的科研經費持續增加,經費投入還是相對充裕的。

其實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經費,而是年輕人的接續問題。比如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以前各個門類的化石都有人做研究工作,但隨著一批老專家的去世或者退休,現在很多門類的化石已經沒人接著做研究了。

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如今的地質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勘探輕基礎」的現象,這是否會成為影響古生物人才培養和成長的一個阻礙因素呢?

基礎地質工作應該由國家公益性地質勘探力量來承擔,不應該由商業性勘探力量來承擔。因為商業性勘探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不重視基礎地質研究也是可以理解的。國家可以從管理機制上著手,要求商業性地勘工作在獲得利潤後對基礎地質工作進行反哺。

我國幅員遼闊,基礎地質工作的資金投入和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因為基礎地質工作服務的本體不具體,只能說是為國家服務,並且也不能立竿見影地帶來經濟效益,所以這部分工作必須由國家牽頭的公益性地勘承擔起來並發揮主力作用。

打個比方,如果你讓大數學家陳景潤去「創收」,那他可能不但不能「摘下哥德巴赫猜想的明珠」,恐怕連解決溫飽都成問題。同樣,用古生物的專業知識直接去找礦,基本也不太可能實現。因此,地質事業要發展起來,首先必須要重視像古生物這樣的基礎研究工作,而且要理解這是獲得經濟效益的必要前提,並且要切實為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古生物專業的未來在哪裡?

其實社會對古生物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並不大,而且高中生在選擇本科專業的時候相對會比較盲目。學生只有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對地學領域的各個專業都有所了解以後,發現自己確實對古生物專業有興趣,並且認為自己能夠「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然後才可能會在研究生階段學習這個專業。所以專家建議,最好把對古生物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在碩士起步,博士延續。

另外,對於國家的基礎地質工作,在整個項目規劃中必須保證兩點。一是要對古生物方面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在填圖過程中,整個圖填下來需要採集化石的樣品數、精確程度等。二是要對項目提供經費保障。上個世紀50年代那種不計成本地去採化石的工作方式放在現在不太合適,沒有經費保障估計也很難有人願意無償去從事古生物方面的地質工作。

再者,國家要從自然科學基金層面對這一類服務國家的基礎學科給予傾斜,並可設立專門的經費予以保障。

此外,要動員其他社會力量,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學習古生物專業。可以設立獎學金對該專業的學生予以資助、鼓勵和引導,並對開設這類學科的高校進行適當的保護。

最後,商業性的地質工作雖然風險大,但一旦獲利,其對應的經濟效益也是很高的。國家應該有相應的政策措施來引導和要求商業性地質開發從業者對基礎地質工作進行反哺,讓其明白,進入地質勘探行業,就有支持基礎地質工作的義務和責任。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畢業照背後 古生物學知多少?
    「一個人的畢業照」,引發了網友關注。據了解,薛逸凡所畢業的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稱,薛逸凡所在的北大2010級古生物專業,「是全中國唯一的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     事件:     北大女生拍「一個人的畢業照」走紅     日前,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學生薛逸凡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張「一個人的畢業照」,並附文「只是需要有一張來裝個正經」,「合影哦」,引發了網友關注而走紅。
  • 北大古生物學再現「一個人的畢業照」(圖)
    信息時報訊 據《法制晚報》報導,兩年前,因為一張照片,讓大學四年默默無聞的北京大學古生物學本科生薛逸凡成為「網紅」,今年則輪到她的師弟安永睿。昨天上午,北大古生物學本科生安永睿畢業,作為2016年該專業唯一畢業生,他的畢業照仍是一個人。
  • 訪北大單人畢業照事件主角薛逸凡 古生物學專業介紹
    因一張畢業照而走紅網絡,又在校長致辭時被提及,很多同學慕名來求合影。作為北大2014屆古生物學專業唯一的本科畢業生,薛逸凡最近很忙。  《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讓她「真的很喜歡」的專業,其實沒那麼「高冷炫酷」。國內外很多高校都有開設,只是在本科階段就選擇古生物學的人,確屬鳳毛麟角。
  • 北大古生物學至今只4人畢業
    去年,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學專業因「一個人的畢業照」走紅網絡。今年,一部《侏羅紀世界》讓該專業再次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 北大古生物學專業連續6年只招一個人,它的難度在哪兒
    然而北大的考試難度不用多說,大家都很清楚,很多人只能望而卻步了。當然也有很多成績優異的人進入北大學習,選擇不同的專業進行研修。據北大資料顯示,北京大學本科階段開設的專業有35個,省部重點專業有4個,國家重點專業有26個,國家品牌專業有13個。那麼,在這些專業中哪個專業最特殊呢?
  • 北大古生物學畢業生:很享受一個人一個專業
    古生物學畢業生安永睿:  很享受一個人一個專業  2014年,「一個人的畢業照」使默默無聞的北大古生物學專業學生薛逸凡成為「網紅」。如今,北大再現「一個人一個專業」,安永睿成為今年北大古生物學專業的唯一畢業生。
  • 北大古生物學唯一畢業生:其實沒那麼孤獨
    安永睿一個人的畢業照。圖片來自網絡。作為北大古生物學專業2016年唯一的本科畢業生,安永睿沒想到,臨近畢業,因為一張照片,自己突然成了網絡紅人。兩年前,安永睿的師姐薛逸凡將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北大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發到網絡上,讓這個「一個人的專業」為公眾熟知。北大古生物學專業,下設在北大元培學院,8年時間,6代單傳,一個專業一個人。
  • 北大古生物學唯一畢業生:一個人一個專業很享受
    京華時報記者陶冉攝京華時報訊 昨天,北京大學3185名本科生迎來畢業典禮。典禮現場,校長林建華以最近發生的國際大事為例,提醒廣大畢業生不要人云亦云,資訊時代更需要理性思考。昨天上午7點半,北大邱德拔體育館門口已排起長隊。8點半,伴隨著學校藝術社團詩朗誦《永遠的校園》,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正式拉開帷幕。
  • 北大古生物專業一夜走紅 原來,你就是那個古生物!
    一張「一個人的畢業照」,讓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專業一夜走紅  兩年前,大四的薛逸凡站在北大圖書館門口,身著學士服,拍下了這張「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畢業合照通常人多臉小、需費力辨認,因專業特殊,她成為當年照片中唯一的「主人公」。  兩年後,經過上周五的答辯,薛逸凡的師弟安永睿和馬來西亞留學生侯銘泳也將從元培古生物學專業畢業。  安永睿一張健身時的照片,也在媒體「六代單傳專業」的標籤下,廣為流傳。
  • 北大古生物學專業僅一人 網友:畢業「合影」太孤單
    畢業了,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的學生薛逸凡火了。6月14日,薛逸凡在自己的人人網(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張「一個人的畢業照」,並附文「只是需要有一張來裝個正經」,「合影哦」,引發網友關注。網友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的誰懂?」「酷斃了!
  • 曾經刷屏的北大「一個人的畢業照」女主人公,她現在怎麼樣了?
    熱議之中,鍾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學姐,也再次「回到」網友們的視線—— 其實,因為冷門專業上熱搜,鍾芳蓉不是第一個人。還記得曾經刷屏網際網路的「一個人的畢業照」嗎?
  • 探秘「一個人的專業」:古生物學到底學啥
    日前,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學生薛逸凡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張「一個人的畢業照」,引發了網友關注而走紅。網友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的誰懂?」「酷斃了!專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佔了」、「這連逃課都沒法逃」……據北大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介紹,「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差不多是每個年級有一個人,還有的年級是零人。」
  • 一個人的畢業「合影」引關注 走近小眾的古生物學專業
    日前,社交網站上一張「一個人的畢業照」,讓北京大學2010級學生薛逸凡走進了公眾的視線照片上方有一行文字——「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讓她攻讀的古生物學專業也一起走紅。   古生物學專業「產出」為何如此之低?它都研究哪些內容?有什麼應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為大家揭開古生物學的神秘面紗。
  • 史上最難逃課的專業,北京大學 古生物學!
    2014年薛逸凡因一個人的畢業照而走紅網絡。2010屆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只有她一人,想像一下十幾個教授圍著一個學生教,是不是有點尷尬。最主要的是她要請假了教授怎麼辦?更不要說逃課了!不過薛逸凡也是幸運的,雖然她是學霸,但自主招生中還是差了幾分。
  • 南信工航拍「地球畢業照」走紅 展現專業特色
    、衛星觀測下的地球、各類數學計算公式……畢業季來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團委官方微信發布了一組創意航拍畢業照,走紅網絡。這組畢業照出自南信大地理與遙感學院,畢業生們利用無人機航拍加後期製作,以草地為畫布,用身體組成各種圖案,設計出充滿趣味的畢業大片,以此來紀念逝去的四年大學青春。   「地球畢業照」展現專業特色   這組照片的視覺效果頗為震撼。學生們組成了「划龍舟」「地球」「數學公式」「太陽」等多個造型,而且給每個造型都配上了畢業季裡的煽情「語錄」。
  • 統計局公布六大前景專業,北大每年一個畢業生的古生物學在列
    統計局公布六大前景專業,北大每年一個畢業生的古生物學在列 2018-05-31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一個人的畢業照」主人公,2010級古生物專業獨苗,十年後搞起...
    還記得曾經刷屏網際網路的「一個人的畢業照」嗎?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說是合影,但照片上只有一個人,因為這一屆的北大古生物專業,就只有一個學生,就是薛逸凡。 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導,選擇古生物學作為大學專業,是薛逸凡在高中時就確立的方向。 當初我查到全國只有北大在本科開設這個專業,所以決定報考北大。
  • 在北大讀「一個人的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新華社北京6月1日新媒體專電 題:在北大讀「一個人的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許晟、魏夢佳  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是一個人的畢業照。  安永睿選擇的專業是第四紀地質學。幾年來古生物學方面的學習實踐,讓他不僅了解了生命的進化過程,還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他說:「將來還會繼續深入古生物學和海洋學方面的研究。」  這專業到底有多「冷」  在許多人眼裡,古生物學是個冷門專業,即使在北大,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 殯葬專業、古生物學專業,當之無愧的大學冷門專業,它也上榜了
    說到大學專業的選擇,這可難倒了不少大學生,畢竟專業的選擇對於未來的工作都是有著密切的聯繫。很多人選擇的大學專業未來都成為了自己的職業,因此他們在選擇專業方面都比較慎重。大學專業裡夾雜著一些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不少同學分不清,但你知道大學有哪些冷門專業嗎?
  •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系,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有網友為她感到高興,考上了最好的大學,而且還去了感興趣的專業,值得高興!也有很多人為鍾芳蓉感到惋惜,雖然是北大考古系,但畢竟還是考古系,這個專業太冷門了,沒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