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考全省文科第四名,毅然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如今已經正式到北大報到。
作者:蕭簫 魚羊
來源:量子位(ID:QbitAI)
![]()
熱議之中,鍾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學姐,也再次「回到」網友們的視線—— 其實,因為冷門專業上熱搜,鍾芳蓉不是第一個人。還記得曾經刷屏網際網路的「一個人的畢業照」嗎?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說是合影,但照片上只有一個人,因為這一屆的北大古生物專業,就只有一個學生,就是薛逸凡。 不過現在,這位「冷門」專業而受關注的學霸,在做的可一點不冷門。 因為她被現在身處時代熱門列車AI之上,正在大廠亞馬遜實習,從事NLP研究。 01 從「一個人的古生物」到亞馬遜NLP實習生
在高考填報志願時,跟鍾芳蓉的情況類似,薛逸凡是自主選擇了北大古生物專業。 據北大元培學院官方介紹,這個專業差不多每個年級都只有一個人,甚至有的年級是零人。 冷門,小眾,孤獨。但薛逸凡說,對於古生物專業,自己當時確實是「自投羅網」。
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導,選擇古生物學作為大學專業,是薛逸凡在高中時就確立的方向。 當初我查到全國只有北大在本科開設這個專業,所以決定報考北大。
但當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選擇了考古專業的北大學妹鍾芳蓉再次引發對「冷門專業」的熱烈討論,卻有網友把薛逸凡當作一個「反面案例」拎了出來—— 本科古生物的薛逸凡,如今還是選擇進亞馬遜實習,做起了人工智慧研究。 這樣的選擇,似乎非常適合拿來做這場「是否應該選擇冷門專業」的爭論中,有利的反方論據。 在外界看來,這樣的選擇是「順應時勢」,卻也顯得「走了彎路」。 比如,在知乎的熱門回答下,就不乏質疑與猜測的聲音,其中討論得最熱烈的主要有兩點。 ![]()
1)「轉行熱門人工智慧、做NLP的目的,是為了錢?」 首先,在本科的科研工作中,薛逸凡就已經接觸了數據建模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她意識到自己的數學和計算機基礎不紮實。 受此影響,在申請出國時,除了古生物,她也考慮了計算生物學方向。並最終為了深入學習建模知識,最後放棄了UC系古生物博士項目。
薛逸凡表示,自己過去喜愛古生物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對自然的崇拜和嚮往,對一切非人為事物的欣賞。相對的,對於感覺上總在破壞自然的人類、以及所產生的文化歷史方面,就沒那麼有興趣。 可能是越活越回去了,接觸多了生物醫學領域,幾年前,開始發自內心地想做點能直接有利於人的東西。就一下子從最不「人」的領域,跳到了最關切人類生命的領域之一。
對於自己所做的研究,薛逸凡很謙遜。她表示,不敢說目前的研究進展有多大突破,但只要能成為累積的資料,推動數十年後領域發展,讓更多的人能平安生活就好。 正是這個觀念上的轉變,讓薛逸凡從古生物專業一路走到了生物信息專業,開始研究起癌症相關的資料,並選擇了癌症信號通路作為博士課題,具體的研究方向是深度生成模型在癌症數據的應用。 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機器學習模型,研究癌症病人或者細胞系樣本的基因數據,重建細胞內信號通路,提取相關特徵值,提高癌症病人預後或藥物響應預測的精準度。 同時,由於希望提升自己的工業實驗水平,她在讀博第三年,選擇去匹大的醫學中心實習電子病歷相關的項目,恰好接觸到了NLP。 但由於這段實習經歷與NLP相關,以至於後來找其他實習時,遞來橄欖枝的也多是NLP相關的項目,其中就包括這份亞馬遜NLP的實習工作。 當然,談及錢本身,薛逸凡表示,錢肯定是要考慮的,沒必要和生活過不去。 ![]()
2)「現在看來,本科選了古生物,其實是人生中的一段彎路?」 她認為,本科完成了古生物專業的學習,依然是到目前為止,最為令她驕傲和感到幸福的事之一。而且,於她而言,「學會東西」就能給人帶來很單純的滿足感。 之所以選擇轉專業,是因為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了:隨著了解的領域變多,她能由衷感覺到,周圍的世界也在變得更加有意思。 薛逸凡表示,自己的每個人生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但只是為了奮鬥,而不是為了限制行動。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平臺、見識、閱歷、眼界都會發生變化,她允許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做出重大的調整,而不會糾結這是否是一段「彎路」。 單從古生物對我的影響來說,雖然我本科的時候,因為體能差,出野外一直對我是個苦差事,可我出國後,還保留了徒步的愛好。 ……休年假去國家公園,一天走七八公裡野路也是可以的。 別人看風景看七分熱鬧三分門道,我能看四分五分。生的動物植物,死的地層地貌構造,我都能比別人多看懂一分,哪怕是這一分,就足夠我一路興奮逼逼一整天。 所以,這段本科學習經歷看似和現在恰飯無關了,但顯然會影響我一輩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畢竟,所有決定都是基於自身情況的最優解做出的,再來一次還是會走同樣的路。與其執著於人生效率,陷於自責,還不如解決問題,及時改變規劃。 比起所謂的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年齡我會更注重家庭建設(誰說這不是一種個人發展)。換句話說,我遇到了一位我覺得比古生物對我而言更重要的一個人。
那麼,究竟該不該選擇那些在外人看來有些冷門、甚至是「天坑」的專業呢? ![]()
02 該不該選冷門/天坑專業
1. 選專業前,認知要足夠清醒
薛逸凡表示,其實9成以上向她諮詢古生物專業的學生,都並沒有做好進入這個專業的準備。 選一個專業,不能只看它「有意思」,或者它「可能降分錄取」。基本上來說,要選擇一個冷門專業,要有以下幾點準備: 首先,查一查所選專業的課表,這個是「這門專業學什麼」最直接的反映。 舉個例子,如果想選考古或古生物的話,是否了解在專業劃分上,古生物學和考古學是什麼區別和關係? 對於薛逸凡而言,在本科就讀之前,她學過生物競賽,也持續關注領域內動態,知道自己學的和愛好者接觸的有什麼區別。即使這樣,仍然可能對專業產生預期偏差,所以一定要仔細考慮。 事實上,熱門專業一定有熱門的道理,熱門可能意味著更大的就業市場,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好的工資待遇。如果指望以專業為生,那就考慮一下現實,例如車、房和孩子。都想清楚了,覺得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有可行的解決方法,那就去讀。 薛逸凡表示,自己當年是把這些都過了一遍,覺得學這個專業至少未來可以出國留學、走科研道路,所以才做出的選擇。 對於自己負擔學業和生活的人來說,這一點無所謂。但如果上學需要家裡經濟支持,特別是考慮留學的話,一定要爭取父母的理解。畢竟,父母好歹已經進入社會、賺錢養家了,他們的很多話不中聽也不適用,但也是生活經驗,可以不採納,但也不妨聽聽建議。 ![]()
2. 冷門:與出路無關
此外,在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問題的下面,也不乏各種聲音。 知乎用戶@熊頭死變態 表示,人的一生有很多種選擇,有選擇意味著可以去改變,討論四五年、七八年以後的事情,現在為時尚早。 而知乎用戶@赫連鏡繇 作為北大歷史系曾經的學生,則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坦言不需要為北大的任何一個專業擔心,即使是雙學位,也足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 雙學位其實足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不是非得要轉,所以即便真的要轉,實際上也沒有很困難。
薛逸凡自己也曾表示,古生物專業作為交叉學科,出來後可以考慮石油、礦產方向,如果想做科研,主要可以研究史前生命的進化軌跡,個體特徵等等;也可以應用於實際,輔助石油開採和礦藏尋找等等,同樣有不錯的出路。
實際上,這種「交叉學科」的思路,也正在成為New sexy,隨著AI復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法也開始被「跨界」交叉應用到更多學科和領域,並且推動那些領域的變革,包括考古、環境、能源、醫療等等。 而包括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谷歌AI掌舵者Jeff Dean,都是這種「交叉」思路的倡導者。 所以這麼看來,薛逸凡的選擇,只是這個時代的趨勢之一。 等到AI技能普及如電腦、筆記本,或許也就不會再有冷與熱的討論了。 而從薛逸凡的親身經歷中,也能夠發現,一開始選擇了什麼專業或許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積極探尋自己的興趣,積極學習、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為自己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34480689037380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88665681232273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63736503725054 @熊頭死變態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046473/answer/1374559150 @赫連鏡繇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046473/answer/1373766379
1.因為不滿已有RTOS,所以作者寫了它—ChibiOS!
2.作業系統產生死鎖的原因和處理策略
3.從晶片看內循環,「去中化」,還是「去美化」
4.嵌入式人工智慧唱響2020年中國嵌入式技術大會!
5.物聯網應用選5G還是WiFi6+現場總線?
6.手把手教你自製基於TencentOS Tiny的智能甲醛監測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