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引發能源革命的太陽能電池

2020-08-28 能環寶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

太陽能電池發展的三個階段

要了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就需要知道整個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歷史,這個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持續發展,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已經十分成熟,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5.6%和20.8%,已接近理論極限水平。憑藉著較為成熟的技術與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在光伏市場上佔有89%的絕對份額。但由於矽基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依賴於高純度的矽材料,使得其製造成本偏高。


第二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是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和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非晶矽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效率目前可達30%左右,但是價格昂貴,綜合性價比並不高,因此多用於對性能要求很高的太空飛行器領域。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或者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作為矽基太陽能電池,需要採用高純度的矽材料,使光伏成本偏高。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等一些新概念太陽能電池。其中,基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發展起來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較低的製造成本、可製備柔性結構等優勢,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2009年首次提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概念,2013年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十大科學突破之一,2014年被《自然》雜誌評為最值得期待的科技突破之一,2016年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被譽為 「最具商業化潛力的十大新興技術」 之一,2017年被路透社列為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提名。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現狀

國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並創造了多次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已經開始產業化推進。總體上,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基本持平,產業化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韓禮元教授團隊,2017年實現了有效面積36.1平方釐米、認證效率12.1%的大面積鈣鈦礦模塊的效率世界紀錄。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韓宏偉教授團隊,2014年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基於全印刷技術的介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實現了印刷介觀太陽能電池及光電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2015年研製出6平米全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能模組,應用前景良好。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印刷光電子實驗室程一兵教授團隊,實現了10釐米*10釐米鈣鈦礦太陽能認證效率16.5%、7釐米*7釐米轉換效率達17.9%的鈣鈦礦太陽能組件等傑出成果。

中科院半導體所遊經碧研究員團隊,2018年末刷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紀錄,經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權威認證,轉換效率突破23.7%。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實驗室宋延林教授團隊,開展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通過納米組裝-印刷方式製備出「蜂巢狀納米支架」,實現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高的力學穩定,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當前1平方釐米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2.3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展望

鑑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多方面綜合突出優勢,以及國內外產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可以預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將迎來快速發展和規模應用階段。


1、效率持續提高,達到並超過市場主流產品水平

高光電轉換效率是眾多領域應用的首要需求。2009年,世界上首次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僅3.8%;2019年8月,經權威認證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5.2%。短短10年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達到目前第一代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水平。

鈣鈦礦晶體結構光電轉換材料具有吸光性能高、覆蓋光譜範圍寬等特點,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理論轉換效率約33%,雙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理論轉換效率可達40%以上。預計,單結、雙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將繼續不斷刷新紀錄。

2、成本穩步降低,為規模化產業化應用鋪平道路

鈣鈦礦材料來源豐富、儲量豐富,材料成本低,且鈣鈦礦材料配方可調,選擇空間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相對簡單,生產成本低,材料純度要求90%以上即可,而矽基太陽能電池必須使用99.9999%高純矽。此外,第二代砷化鎵薄膜電池雖然轉換效率達30%左右,但生產成本特別昂貴。預期,鈣鈦礦組件的製造成本可達到單晶矽組件成本的50%。

國內外多家公司正在大力推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工作,相關產業化技術在不遠的將來可實現重大突破,並在多個典型領域實現規模應用。預計,非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將首先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其他太陽能電池的替代應用。

3、大面積、輕質化、柔性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寬

鈣鈦礦材料吸光係數大,電池厚度僅需微米級就能實現太陽光的有效利用。與傳統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相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製備,可採用輕薄、柔性基底,顯著降低太陽能電池重量。

大面積高效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規模化生產設備目前尚處於試製、試驗階段,相關技術發展亟需代表性應用領域的需求牽引,相關標準體系亟需建立。預計,在航空航天等典型領域應用需求牽引下,大面積高效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有望在3年左右時間實現突破,並實現規模應用。

相關焦點

  • 有望引發能源革命的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
  • 薄膜太陽能電池路線有望回暖
    ①薄膜太陽能電池簡介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光伏電池的一種形態。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在玻璃、不鏽鋼或塑料襯底上附上非常薄的感光材料製成,儘管效率仍低於晶矽電池,但由於活性層用量少,薄膜電池有望實現更低的生產成本。④未來份額有望回升過去幾年份額的萎縮主要由於薄膜電池技術壁壘極高,市場參與者較少,競爭不夠充分。近年來薄膜電池在生產工藝和新技術上都出現了巨大飛躍,CdTe電池和鈣鈦礦電池的成果尤其突出,其生產成本有望低於晶矽電池,此外,薄膜電池可實現定製化生產,應用場景遠多於晶矽,需求增長確定性較強。
  • NREL:有望實現高效太陽能電池
    2019年7月26日,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宣布,未來有望實現高效太陽能電池,其製造依賴於經濟有效的方法。NREL的科學家們以前開發出一種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方法,但材料較為昂貴,之後改進此方法,並加快了這一過程。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劉茜攝/光明圖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柔性特徵和該研究工作的主要結果示意圖從遠古自然火的利用,到鑽木取火,直至煤炭、石油的利用,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是能源利用能力的發展。迄今為止,人類當代文明和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之上。
  • 中科院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 汽車等有望擁有無限能源
    2014年8月26日訊,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難題。為此,人們寄希望於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日前,中國科學院專家實現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氧氣,方法便捷。由於太陽能取之不盡、水也廣泛存在,這意味著,未來能源問題有望得到根本性解決。詳細情況,來聽本臺記者陳雨發回的報導: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電池是否是清潔能源?
    太陽能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確實具有無排放,無噪音,無能耗的清潔能源稱號,但當今主流卻忽略了太陽能電池光鮮表面背後生產過程中的高汙染、高能耗的問題。  一、高汙染  現太陽能電池90%為晶體矽電池,其原材料為多晶矽,由金屬矽(工業矽)提純而來,目前國內均採用化學法(改良西門子法):先將金屬矽轉變為三氯氫矽,再進行分餾和精餾提純,得到高純度的三氯氫矽 (具有毒性、腐蝕性和易爆炸) 後,最終由氫氣還原而成;這一過程中只有約25%的三氯氫矽傳化成多晶矽,其餘基本直接排放;而汙染最嚴重的,則是在還原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
  • 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導讀近日,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解決與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光學活性層厚度相關的問題。這種新方法將促進工藝設計,並進一步推進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如今,佔主導地位的太陽能電池仍是以無機半導體為主要材料製成的,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矽系列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商業應用最為廣泛。但是,傳統的矽基無機太陽能電池具有製造成本昂貴、製造能耗大、汙染高、工藝複雜等缺點。此外,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是笨重、剛性、易碎的,不便於運輸以及靈活的安裝使用。
  • 能源的革命:清潔世界 驅動文明
    兩次產業革命的進程表明,能源替代,是產業革命的一個主要驅動力。   能源革命,改變世界運行之源   今天,人類又一次站在了能源替代的十字路口。傳統能源資源的枯竭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讓世界經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人類需要改變,人類也有能力改變。
  • 綠色能源太陽能
    因此人類一直在研究如何高效方便地利用太陽能。太陽能不僅取之不盡,而且是一種潔淨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合理利用太陽能對地球環境的改善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除了直接利用光熱轉換以外,人們現在也在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來利用!
  •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有望從21.7%提高至25%
    據愛荷華州立大學主要研究太陽能源的張亮博士介紹,第一太陽能公司以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主,太陽城公司以生產銷售自成一體的形式自產自銷。他表示,新興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前景雖好,但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3784.htm  目前,美國除第一太陽能公司,其他太陽能電池公司在商業市場中存活並不容易。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目前,水電、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能源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太陽能是最清潔、最廉價的能源形式之一,因此如何將其轉換成更易於使用的電能成為了當前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
  •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製造工藝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興起,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全球共識,能源技術成為引領能源產業變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把能源技術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突破口,從能源戰略的高度制定各種能源技術規劃、採取行動加快能源科技創新,以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能源技術開發的最新動態也預示著未來全球能源發展趨勢。
  • 新型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比普通太陽能電池板產生更多的能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薩穆裡分校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種製造更薄但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利用比現有太陽能電池和常規太陽能電池更多的太陽能。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到了21世紀,由於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的擔憂,以及化石能源在開採與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使得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領域,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跳轉閱讀→化學加電子名片功能上線,行業「營銷化學武器」真的來了!  「唯有解決高效利用太陽能的科學問題,才是人類永續發展之路。」
  • 回收太陽光:太陽能電池迎來新革命?
    來源:cnBeta網站原標題:新型材料能夠通過回收太陽光子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  近日,科學雜誌上發布了一項新研究,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稱為混合滷化鉛鈣鈦礦的合成材料,在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掀起一層浪。這種材料能吸收太陽光,創造電荷載體,然後可以自行生產出一些電能。
  • 太陽能電池板產業碳排放有望「收支相抵」
    科技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羅暉 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6日發表的一項能源研究稱,科學家通過建模表明,太陽能電池板產業很可能已經「還清」了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中的「欠債」——即便沒有完全「結清債務」,其距離「收支相抵」也已十分接近。
  • 美評估有機太陽能電池對環境的影響
    為更好地了解太陽能帶給能源和環境的利與弊,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研究小組的科學家日前表示,他們完成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壽命周期等多項評估中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生產有機太陽能電池所需的總能源比生產普通無機太陽能電池的要少。 太陽能有望捧起石油能源產品的「接力棒」,承擔起為人類提供能量的重任。
  • 新型透明太陽能電池:有望應用於窗戶、汽車、手機屏幕等產品!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為此,人類正在開發既有創新性又有經濟效益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例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地熱能等。它們可以循環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清潔環保。日本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渦輪機,利用海洋中的海浪作為清潔、廉價、可持續的能源。
  • 李河君: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組圖)
    他認為,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將帶來一場不亞於網際網路的、終極的人類能源利用的革命,它徹底顛覆了人類傳統利用能源的方式,從而使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在長達幾百萬年的人類發展歷史長河中,都是通過燃燒取得能量,我們通過燒薪柴、煤、石油等等材料獲取能源,能源的獲取效率極低,同時還有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的排放。而太陽能薄膜發電使人類直接利用陽光,這是人類利用能源的終極方式,把光芒通過薄膜直接變為電了!薄膜發電徹底顛覆了能源的利用方式,從而將逐漸影響到現行的工業化流程,推動其升級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