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images供圖)
男性乳腺癌雖然少見,但預後往往差於女性患者,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本報訊 (記者伍仞 通訊員高三德)今年61歲的黃先生,從一年前就發現自己左邊乳暈下有一粒蠶豆大的腫塊,摸上去也不疼,因此並沒有在意,直到最近3個月腫塊逐漸增大到核桃大小,才到醫院就診。一系列檢查下來,醫生診斷他患的是罕見的男性乳腺癌。和女性相比,男性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較遲,由於容易被忽視,因此首次就診時間較晚,出現轉移的時間較早,而且預後也比女性患者差。專家提醒,男性如果發現自己乳暈下出現無痛性腫塊,需高度警惕,及時就診。
男性預後較女性患者差
廣州市中醫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楊振淮介紹,日常所說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女性,但由於男性也具備乳腺組織,所以同樣會得乳腺癌,只不過較為罕見,「根據廣州市疾控中心的統計,廣州一年男性乳腺癌患者不超過10例」。
據了解,和女性患者相比,男性乳腺癌患者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女性乳腺癌發病高峰在45歲~55歲,而男性主要發病在60歲~70歲,男性35歲以下發生的極為罕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較女性差,5年生存率較低,資料顯示從就診算起平均只有17個月壽命。通常認為,病程越晚,病理分級越高,激素受體陽性率越低,預後越差。由於男性乳腺體積小和其中淋巴管較短的解剖學特點,54%~80%的病人在病情較早期時即出現淋巴結轉移,尤其是男性乳暈區距內乳區淋巴結較近,比較容易累及內乳區淋巴結。這也是男性乳腺癌預後要比女性乳腺癌差的原因之一。
遺憾的是,由於男性乳腺生理解剖特點,加之多數是無痛性乳塊,男性患者就診時往往偏晚。有報告指出,診前病程為31.2個月,比女性乳腺癌的平均就診時間晚1年以上。
治療首選手術
楊振淮說,男性乳腺癌具有一些與女性乳腺癌相同的風險因素,如遺傳因素、放射線因素和乳房良性疾病因素,另外還有特殊的一些相關因素:比如年紀較大(常在60~70歲)、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猶太人血統和其他歐洲白人血統有稍高的發病率。男性乳房異常增殖症,使用女性激素,早年高度肥胖,如曲精管發育不全、睪丸下降不全、流行性腮腺炎合併睪丸炎等引起的睪丸功能衰退,顱腦外傷、患催乳素細胞腺瘤、服用引起催乳素升高的藥物後導致高催乳素血症等,都是男性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他表示,男性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區域淋巴結轉移和血運轉移都是其轉移的主要途徑。所以治療原則上首選手術治療,通常採用乳腺癌根治術,以改良根治術為主。因為男性乳腺癌內乳淋巴結轉移率高於女性患者,術中腋窩淋巴結清掃要徹底。術後輔以化療、放療及聯合生物免疫治療是目前男性乳腺癌的首選治療模式。
乳暈下無痛性腫塊莫大意
楊振淮提醒,男性乳腺癌雖然少見,但預後往往差於女性患者,因此不能掉以輕心。患者往往出現乳暈下無痛性腫塊,腫塊容易侵犯皮膚及乳頭,並可能出現潰瘍,一般發生在單側,左右發病均等,少有雙側,副乳亦可發生。最初在乳頭及乳頭下出現較小的及界限不清的無痛性腫塊,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皮膚發紅、瘙癢、乳頭回縮及乳頭溼疹等現象。隨著病變進展,腫物可以和皮膚粘連、固定,並出現「衛星」結節。有以上症狀者,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假如男士們感到不便到乳腺科,可先到外科,再由醫生分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