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超高層能抗幾級颱風

2021-01-08 36氪

颱風和地震是檢驗建築是否合格的兩個標尺。這次的「山竹」颱風,把深圳的一些海景豪宅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01

位於蛇口的豪宅深圳灣一號因樓體搖晃幅度大,隔離措施差,颱風倒灌室內,電梯不敢開門了,居住在高層的業主只能走樓梯,一位45層的業主居然走不動了……

於是,十幾萬一平米的深圳灣土豪們都去體育館避難了,體育館因此被人戲稱為未婚女相親最佳場所。

香港紅磡海逸酒店至少6-7層的玻璃被狂風吹破,床單窗簾的風雨中亂舞。

東部華僑城一業主的防爆級玻璃門被山竹摧毀。

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哭訴自家的落地玻璃窗、玻璃門被吹裂,有些業主還被玻璃扎傷的手和腿。

高層建築的外維護結構在歷次強颱風襲擊中,均遭受較大的損壞。地處颱風風口、以及風致效應明顯的區域,外維護結構的破壞特別嚴重。

「外牆、外窗、幕牆應進行專門的抗風設計,外立面應儘量光滑平順、簡約簡潔,避免採用外形複雜或造型奇異的建築立面。被摧毀玻璃門的華僑城就是因為採用突出整體框架的、單塊面積過大的玻璃,才造成這樣的後果。」一位建築結構專家對此次事件點評道。

02

抗風設計是建築設計裡一個重要的範疇,它不僅包括結構抵抗風荷載的設計,還包括對風環境、汙染擴散和煙囪效應等多個課題的研究,這裡僅對抵抗風荷載部分進行討論。

小棲查閱資料顯示,高層建築的風荷載包含三部分,平均風壓產生的平均風力(靜態荷載),脈動風壓產生的隨機脈動風力(動態荷載);由於風致建築物振動產生的慣性力(動態荷載)。高層建築的動態荷載不容忽視,但要準確地確定風荷載,必須依靠風洞試驗。

結構抗風設計主要分為建築表面維護結構的抗風設計和主體結構的抗風設計兩方面。在表面維護結構的抗風設計方面,主要是指建築外表面的圍擋物品,如門、窗、外牆等。

對於現代超高層建築來說,最主要的圍護結構就是玻璃幕牆。這部分的抗風設計比較簡單,主要是通過風洞試驗測出其表面風壓係數或體型係數,從而計算出作用在維護結構上的風壓。通過這些得到的風壓便可以對維護結構進行設計。國家標準中對玻璃幕牆設計標準,高樓層的窗戶必須安裝鋼化玻璃,鋼化玻璃的強度可以有效抵抗颱風,承受風壓的上限值為12級颱風。

據中國氣象局介紹,玻璃中間部分較為脆弱,所以在玻璃窗貼上交叉的膠帶,可以增加玻璃的韌度,降低玻璃振動的頻率。這不但可以對抗較大的風壓,也可以防止玻璃破裂時四濺傷人。最好使用黃色封箱帶以對角線交叉或米字型的貼在窗戶內側,並且最好貼到窗框之外,讓玻璃中心有較佳的支撐點。

對於保溫層的抗風壓,朗綠的工程師表示:「關於保溫的抗風壓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第一點,外保溫的系統構造是保溫板通過水泥基粘結劑和斷熱錨栓複合固定在基層牆體上的,水泥基的粘結劑和錨栓的數量是要經過抗風壓的計算以及抗震設計的。第二點,外保溫在選擇保溫材料的時候,要求保溫材料的抗拉強度要達到 0.1 Mpa,保溫材料本身也要達到一定強度,如果建築超過 100 米,在颱風區域就要考慮內保溫和自保溫系統了,例如在我國的華南,就是自保溫和外保溫系統為主。」

對於保溫層脫落的原因,被動式建築聯盟專家表示主要有以下四點:「1 、外保溫的粘結材料使用量不達標; 2 、使用了劣質的粘結材料; 3 、抹面材料和網格布的幹搭接,造成無效的保溫系統抹面層; 4 、使用的錨栓數量沒有經過抗風壓設計; 5 、錨栓沒有達到有效的錨固深度,錨栓需要錨入基層牆體,而非找平層。」

03

相比於外立面、窗戶門框這些表皮結構抗風,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主體結構的抗風設計,因為這才是真正關乎身家性命的事情。畢竟外立面剝落了還可以再貼,玻璃幕牆破裂了還可以再換,可主體結構出了問題卻是無法挽回的。

高層建築可用的材料有很多種,鋼( S )、鋼筋混凝土( RC )、型鋼混凝土( SRC )……形式也不少,框架、剪力牆、支撐、框筒、筒體、巨型框架……不同材料和形式進行排列組合,產生的建築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 SRC筒體+ RC 框架, RC 筒體 +S 框筒,RC剪力牆 +S 框架, SRC 框架 +S 支撐……

這就我們像小時候堆積木,用多少塊積木、每塊積木放在哪裡、橫放還是豎放,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建築整體的穩定。不同排列組合出來的建築,在直面颱風時所產生的位移也是不同的。

( 上圖來自林同炎《結構概念與體系》 )

「 以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為例,上下層相對側移取層高的 1 / 1000 ,頂部絕對側移取整個建築高度的 1 / 1000 。 」 來自中南置地的結構工程師為小棲舉了個例子。

這就是說。一棟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的高層建築,層高 3 米,樓高 100 米,那麼每層地板和天花板的最大側移就是 3m 乘以 1 / 1000 ,即 3mm ;而整棟樓絕對側移就是 100m 乘以1/1000 ,即 10cm 。

不同的結構材料和形式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到底選擇哪一種組合就需要因地制宜,跟投資、場地條件、工期等因素都直接相關,效果、時間、成本都需要開發商來權衡利弊。「鋼結構是 1/300」,單就位移這一項因素來看,「鋼結構彈性允許值會比較大」。

高層建築,尤其是動輒幾百米的超高層建築,經常會借用的外力是質量調節阻尼器,能有效減少強風力對超高層建築產生的搖晃。當建築遭遇超過 6 級以上強風時,建築內的人就會產生輕微搖晃。阻尼器就可以通過逆向轉動來「抵 消」一部分的搖晃。

就拿這次被網 傳「掉玻璃」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已闢謠)來說,從結構設計方面,豎向有八根巨型鋼柱,每根巨柱的抗壓承載力都超過 10 噸;橫向有 7 道桁架層緊緊箍住建築主體。但是同樣需要藉助阻尼器來抵禦遭遇強風的搖晃。

04

「 天分決定了你的上限,後天的努力只是去接近這個上限。方案階段的這些東西就決定了建築物抗震抗風能力的上限。 」

豎向立柱、橫向桁架層、 TMD 阻尼器這些都是高層建築抗風抗震的「後天努力」,真正決定建築「天分」的是最初是的方案設計,是對建築外型的構思和建造。

單純從抗風抗震的要求出發,最好的方案就是完全沒有特色的圓柱體或者正多稜柱。我們仔細觀察 400 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基本上也都是這種造型。但是對於沒有那麼高的普通建築來說,建築設計追求的是標新立異、自成風格,圓柱體或正多稜體未免過於呆板。

「 建築物的先天抗震抗風能力的優劣,往往取決於結構工程師和建築師誰在矛盾中佔優。 」到底是選風格還是選結構,建築師和結構師的矛盾幾乎無法調和。

在這場難以避免的 battle 當中,誰勝誰負在國內外是截然相反的。拿鄰國日本來說,結構工程師佔領著制高點,怎麼穩定怎麼來,醜一點沒關係。走在東京、大阪的街道上,兩邊林立的建築都非常的規整,「 日本的高層建築柱網、平立面都非常簡單 」。

但是回看國內,也許是面臨的災害無論是頻次還是強度上都無法同我們的東鄰相比。所以無論是豪宅建築,還是超高層建築,都一度淪為建築設計師的戰場。這裡扭個彎兒,那裡突個角,開發商也樂於去宣傳獨樹一幟的建築藝術風格。至於抗風抗震的問題,在達到基本條件的基礎上,誰還想去做的更多呢?

相關焦點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安裝阻尼器 可抗12級以上颱風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安裝阻尼器 可抗12級以上颱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6日 07:41 來源: 兩颱風阻尼器將能大幅降低超高層建築物由於強風引起的搖晃
  • 颱風中搖晃的超高層建築們
    颱風和地震是檢驗建築是否合格的兩個標尺。這次的「山竹」颱風,把深圳的一些海景豪宅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東部華僑城一業主的防爆級玻璃門被山竹摧毀。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哭訴自家的落地玻璃窗、玻璃門被吹裂,有些業主還被玻璃扎傷的手和腿。高層建築的外維護結構在歷次強颱風襲擊中,均遭受較大的損壞。地處颱風風口、以及風致效應明顯的區域,外維護結構的破壞特別嚴重。
  • 颱風季節,你的體重能抗住幾級颱風?看看你幾級風力會起飛
    每到颱風季節的時候,很多身材嬌小的女孩子肯定會覺得非常難受,因為就算是沒有遇到那種百年一遇的颶風,普通的大風也已經足夠人頭疼了,畢竟下雨的時候要打傘,而傘迎風面非常大,很容易就會被連人帶傘一起吹跑。那麼颱風季節,你的體重能夠抗住幾級颱風呢?
  • 颱風來襲!摩天大廈竟然比其它樓更加抗颱風!
    2020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的中心於8月11日7時30分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颱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80百帕。這是今年登陸福建的首個颱風。
  • 地震史上8.0強震中,對超高層建築影響大嗎?還得一個關鍵條件
    這也是很多時候五級地震的破壞程度甚至比7級8級還要高,但當您查核這數據的時候,一般都能查到這個5級地震是淺源性地震,比如連10千米都不到,而0傷亡的7-8級地震發生的位置極深,甚至數百千米!2013年5月24日俄羅斯發生了一次地震,芮氏規模達到了8.3級,震源深度在610公裡的上地幔和下地幔交界處!因此對地面的影響最多也就搖晃了幾下,幾乎就沒啥大事!一、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我國在建築物抗震方面是有一個體系要求的,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以及結構類型,將建築的抗震烈度區分為一到四級,分為很嚴重,嚴重,較嚴重與一般四個級別!
  • 中國超級建築物,能抵禦12級颱風,使用壽命100年,打破多項記錄
    今日話題:中國超級建築物,能抵禦12級颱風,使用壽命100年,打破多項記錄世界之最,相信很多人都在地理課上學習過,但是就目前的新標準來說,一個建築物超過了300米,就屬於超高層建築物了。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杜拜哈利法塔,不包括頂部的天線全長828米,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到,為這座城市增加了很多的美好。而在我國其實也有第一高塔,並且在世界上還有一定的知名度,去過廣州旅遊的朋友或者是廣州本地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個標誌性的建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第一高塔廣州塔是多麼的宏偉壯觀。
  • 能抗16級颱風,台州這個神奇氣膜館是如何煉成的?
    據了解,這座氣膜體育館為單層建築,主體為氣承膜結構,建築面積3350㎡,氣膜建築為柔性建築,能夠抵抗高烈度的地震,抵禦16級以上的颱風。氣膜體育館建成後,將會是一個融合羽毛球館和籃球館的綜合場館,周邊還有咖啡廳、接待室等配套設施。這個氣膜館能抗16級颱風,究竟有何奧妙?寧波博德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張素波工程師接受記者專訪,為大家解開奧秘。能抗16級颱風,用的什麼技術?
  • 南昌眾地標建築抗風等級大盤點 「南昌之星」摩天輪可抗12級颱風
    另外,最近颱風頻繁,滕王閣、南昌最高樓——雙子樓、南昌最美大橋——朝陽大橋以及繩金塔,這些南昌地標建築又能抵禦多少級大風?為此,晨報記者盤點南昌眾地標建築抗風等級。「繩金塔是清朝重修的,具體能抗多少級颱風沒有明確的論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塔以須彌座為塔基,近三百年曆經無數次大風、強風也未見嚴重沉陷和傾斜,可知繩金塔設計確實堅固。」繩金塔文管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 三亞市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Ⅳ級/一般]
    三亞市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Ⅳ級/一般]
  • 福州市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Ⅳ級/一般]
    福州市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Ⅳ級/一般]
  • 臨高縣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Ⅳ級/一般]
    臨高縣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Ⅳ級/一般]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 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港珠澳大橋原標題: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10月24日上午9時,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公開信息及報導顯示,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和八級地震,允許三十萬噸級油輪通過,是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時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並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港珠澳大橋能抗16級颱風,創世界建築三大之最
    比如貴州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有兩百層樓高,世界最長高鐵橋-江蘇丹昆特大橋,全長164.85公裡,為金氏世界紀錄第一長橋,就連美國舊金山的奧克蘭海灣大橋,抗震能力達到8級,那也是咱中國人造的,這些都代表著中國力量不過小編今天要說卻是讓世人更為驚嘆的港珠澳大橋,能抗16級颱風,創世界建築史三大之最,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梁、人工島、海底隧道為一體,總造價達到
  • 颱風和颶風有什麼區別、幾級風算颱風
    有些事情或常識可能大家會比較模糊,比如颱風和颶風、幾級風算是颱風等。其實並不難了解,有些甚至我們在課本上海學過。可能時間長不接觸已經忘記了,那就在囉嗦一遍吧!什麼是颱風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面上的熱帶氣旋,颱風來臨時總帶有狂風暴雨,當達到一定級別是會造成巨大的自然災害。
  • 科學家實驗室造出十四級颶風 廣州西塔能抗百年一遇大風
    若根據風速基本換算方法,11級風時,風速約30米/秒。最高45米/秒的風速意味著,在這個藍色管道裡,最大可以製造出十四級的二級颶風。「這個風的功率,目前在業界處於中遊水平。」周奇坦言,隨著國內風工程的不斷發展,新興風洞實驗室的建成,如今汕大風洞實驗室的硬體優勢不再明顯。
  • 上海中心抗臺「神器」開始運作 風阻尼器擺幅未達極限
    資料圖:市民參觀上海中心阻尼器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颱風「利奇馬」來襲,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防風抗臺的「鎮樓寶器」——阻尼器已經開始運作。
  • 13號颱風天鴿走向、風力幾級 颱風天鴿什麼時候登陸廣東
    13號颱風天鴿走向、風力幾級 颱風天鴿什麼時候登陸廣東  更多請點擊:颱風天鴿路徑實時系統 颱風天鴿登陸時間地點  今年第13號颱風「天鴿」的中心已於今天(8月23日)12時50分前後在我國廣東珠海南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5米/秒,950hPa。
  • 摩天大樓那麼高,為什麼不會被颱風吹倒?
    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超高層建築甚至達到數千座。與此同時,沿海城市遭遇颱風的機率也比內地大很多,強大的風力能讓樹木折斷,廣告牌亂飛,但這些摩天大樓為何能在颱風中屹立不動,安然無恙呢?應用廣泛的「定樓神器」——阻尼器阻尼是一個物理學名詞,指的是力的衰減和能量的消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用阻力去耗散能量。
  • 超高層建築不再怕「震」
    截至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超高層建築最多的國家。 同時,作為地震多發國家,我國60%以上地區處於地震設防區域,超高層建築的抗震性能受到極大關注。在土木工程業內人士看來,超高層建築地震災變機理和控制技術成為超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與分析的關鍵。
  • 揭秘:面對超級颱風,上海中心「穩如泰山」,原來有個「神器」
    這幾天,大家的心都被颱風「利奇馬」牽動著。這是今年以來,我國登陸的最大的一次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這不僅是今年登陸中國最強颱風,也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第三強的颱風。面對來勢洶洶的颱風「利奇馬」,很多地方都遭受大了不同程度的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