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osphere:三種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及抗氧化效果

2021-01-14 農業環境科學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華中農業大學胡紅青教授團隊通過盆栽試驗,評估了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以及抗氧化反應的效果。相關成果發表於Chemosphere(IF=5.778)。


論文第一作者為華中農業大學Saqib Bashir博士,通訊作者為胡紅青教授,朱俊、付慶靈參與了試驗研究。


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Alkaline amendments (Biochar, Zeolite and Rock phosphate) are suitable for acid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Rice straw biochar has ability to immobilize Cd and decreased Cd bioavailability to Water spinach.


•FTIR analysis clearly indicate the mechanism of Cd immobilization through complexation.

Agricultural soils contamination with cadmium (Cd) has become a serious concern throug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e possibl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solutions for Cd are required to address its mobility through various cost effective amendments.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ice straw biochar (BC), zeolite (ZE) and rock phosphate (RP) stabilizers to minimize the potential risk of Cd mobility and its uptake by water spinach in acidic soil through pot experiment. Concentration of Cd in TCLP and CaCl2 extract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mendments (BC, ZE and RP) rates. The increase in BC addition from 1.5% to 3%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aCl2-extractable Cd by 65.78%–72.89% and TCLP extractable Cd by 31.16%–37.66% respectively, over control. Whereas, RP addition decreases 53.4%–65.18% and 11.68%-19.48% in CaCl2 and TCLP extractable Cd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control soil. The addition of BC, ZE and RP decreased Cd uptake by 22.91%–61.82% with 1.5% and 3% application rate,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i.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BC, ZE and RP under Cd stress. In conclusion, rice straw biochar could be highly recommended as a safe stabilizer to immobilize Cd in polluted agricultural soils.

人為活動導致的農田鎘汙染需要各種具有成本效益的修復手段來解決。水菠菜(Ipomoea aquatica)作為一種常見蔬菜,其吸收鎘的能力約為0.65 mg kg-1,已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鎘濃度標準(0.2 mg kg-1),因此需要向鎘汙染農田施加鈍化劑以減少水菠菜對鎘的吸收量並有效固定土壤中的鎘。雖然已有研究表明各種鈍化劑對鎘汙染土壤葉類蔬菜生長有影響,但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對水菠菜生長、吸收鎘和固定土壤中鎘的影響尚未見任何報導。生物炭來源廣泛,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但對鎘的鈍化效果還缺少與磷礦粉和沸石的比較。


該論文通過盆栽試驗,評估了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以及抗氧化反應的效果。結果表明,隨著三種鈍化劑添加量的增加,TCLP和CaCl2提取態鎘濃度逐漸降低。與對照相比,添加量為1.5%-3%的水稻秸稈生物炭顯著降低CaCl2提取態和TCLP提取態鎘含量,下降幅度分別為65.8%-72.9%和31.2%-37.7%。磷礦粉也可使CaCl2和TCLP提取態鎘含量顯著降低,分別降低了53.4%-65.2%和11.7%-19.5%。添加量為1.5%和3%時,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使水菠菜對鎘的吸收量減少22.9%-61.8%。且在鎘脅迫條件下,添加三種鈍化劑可降低水菠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供試三種鹼性鈍化劑均適用於改良酸性鎘汙染土壤,且水稻秸稈生物炭對鎘固定效果更好,也減少了水菠菜對鎘的吸收,是減輕鎘對水菠菜毒性的最佳鈍化劑。運用FTIR(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手段還揭示了三種鈍化劑通過絡合作用固定鎘的機理。總之,水稻秸稈生物炭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鈍化劑,可被廣泛應用於鎘汙染農田土壤中。


論文引用格式:

Bashir S, Zhu J, Fu Q L, et al. Cadmium mobility, uptake and anti-oxidative response of water spinach (Ipomoea aquatic) under rice straw biochar, zeolite and rock phosphate as amendments[J]. Chemosphere, 2018, 194, 579-587.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7.11.162

農業環境科學--推薦閱讀

用科學的力量   保護農業環境

研究|觀點|專訪|資訊

相關焦點

  • Chemosphere:三種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及...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華中農業大學胡紅青教授團隊通過盆栽試驗,評估了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以及抗氧化反應的效果。相關成果發表於Chemosphere(IF=5.778)。論文第一作者為華中農業大學Saqib Bashir博士,通訊作者為胡紅青教授,朱俊、付慶靈參與了試驗研究。
  • 廣東成功研發土壤重金屬鈍化劑 或破解土壤鎘汙染
    原標題:廣東成功研發土壤重金屬鈍化劑 或破解土壤鎘汙染  科研人員選用鎘含量超標10倍以上土壤進行修復實驗,種植的6種水稻中,除了一種稻米鎘含量為0.28毫克/千克外,其他5種均低於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限量值0.2毫克/千克。   本報訊 (記者李妍 通訊員劉如春、趙秋香、謝苗)重金屬含量超標的「鎘米」令人膽戰心驚。
  • 不同鈍化劑對重金屬在土壤-油菜中遷移的影響
    結果表明,單一處理中,海泡石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中5 種重金屬的有效態含量,雞糞有效降低了土壤中As、Pb、Cd 和Zn 4 種重金屬的有效態含量。海泡石+雞糞處理組土壤中Pb、As、Cd、Zn 和Cu 的有效態含量分別是空白對照組的56.99%、40.84%、43.06%、78.33%和52.23%。
  • 稻田鎘砷汙染阻控原理與技術應用
    基於生物地球化學理論,稻田重金屬行為是水-土-氣-生共同作用的地表過程。鎘/砷等元素從土壤礦物至植物根表的遷移機制、從根至籽粒的轉運機制,是關鍵科學問題。從基礎入手,研發降低重金屬從礦物遷移至根表的鈍化技術、阻控可食部位積累重金屬的生理阻隔技術,是阻控稻米鎘/砷積累的有效途徑。本文將重點介紹稻田鎘/砷汙染阻控的技術原理與應用效果。
  • Chemosphere:添加稻稈、生物炭和方解石提高汙染土壤中鎳的固定和...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華中農業大學胡紅青教授團隊通過盆栽實驗,評估三種鈍化劑在不同用量時固定鎳的效率以及土壤中各形態Ni的含量,並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溫線測定了Ni的吸附行為。相關成果發表於Chemosphere(IF=5.778)。
  • 研究揭示飲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
    鎘是環境中常見的有毒重金屬,經口攝入途徑是民眾暴露重金屬鎘的首要途徑。減少飲食中鎘的暴露是降低風險的有效可行策略。其中一個降低暴露風險的方法是儘量食用鎘含量低的農產品;另一方面,降低Cd在體內循環中的生物利用度是減少Cd暴露的另一種策略,而膳食補充劑在減輕或預防鎘中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生物質電廠灰——新型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劑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技術是防止或降低汙染土壤釋放有害化學物質的修復技術,是通過固態形式在物理上隔離汙染物,或者將汙染物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形態,從而降低汙染物質的毒害程度和遷移性。
  • 華南植物園揭示飲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
    鎘是環境中常見的有毒重金屬,經口攝入途徑是民眾暴露重金屬鎘的首要途徑。減少飲食中鎘的暴露是降低風險的有效可行策略。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在讀研究生孫碩在導師、副研究員莊萍的指導下,建立體外胃腸道模型分析39種膳食成分對稻米中Cd生物可給性的影響,進而又建立小鼠動物模型研究了降低效果最有效的組分對稻米中
  • 翻耕稻田真的能治理重金屬鎘嗎?
    對於旱作,Grant和Bailey在1994年發表文章表明,耕作會改變土壤的pH值,使得有機質以及養分出現分層現象。此外,耕作會影響微氣候、根系分布和作物生長動態,這些都會影響作物對鎘的吸收。由於影響因素眾多,一般耕作對於作物鎘的吸收影響沒有一致的結果。但對於深根系作物,耕作有助於根系向下生長,一般情況下上層土壤含鎘量較高,因此傾向於減少吸收。
  • Chemosphere:不同根區及根毛長度在高/非高積累生態型東南景天中的鎘吸收特徵 | NMT植物重金屬創新科研平臺
    主題:不同根區及根毛長度在高/非高積累生態型東南景天中的鎘吸收特徵標題:Cd-induced difference in root characteristics along root apex contributes to variation in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between two contrasting
  • 基於鎘汙染農田土壤修復實踐中一些問題的淺談
    基於風險管控的鈍化修復技術是通過添加鈍化劑,經過吸附、沉澱、絡合、離子交換和氧化還原等一系列過程,降低重金屬汙染物的可遷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從而達到修複目的。該技術修復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簡單易行,且修復效率高,廣泛應用於中輕度鎘汙染農田土壤的修復。但是,目前由於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修復的技術標準、規範等管理文件的缺乏,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 鈍化材料復配對鎘汙染土壤中鎘的固定效果
    摘要:為探討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對Cd汙染土壤有效Cd含量的影響,利用土壤培養試驗和盆栽試驗,採用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生物炭、粉煤灰、漢白玉3種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對土壤pH值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結果表明,3種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均顯著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有效Cd含量。隨著時間的延長,大部分處理土壤有效Cd含量呈先降低後逐漸達到平衡的趨勢,平衡時間為7~15d。
  • 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基因編輯為育種帶來新天地
    水稻既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容易蓄積鎘的作物之一,稻田中的鎘通過水稻的根系被吸收,並向上運輸到莖、葉和稻米中。我國南方稻區由於酸性的紅壤分布廣(酸性土壤有效態鎘含量高),秈稻為主的種植模式(相對粳稻多數秈稻蓄積鎘的能力更強),加劇了稻米鎘汙染風險。
  • 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水處理劑中微量鉛和鎘
    鉛和鎘是環保、環境醫學和食品分析中最經常測定的毒性元素。水處理劑中鉛和鎬含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公眾用水的安全。  鎘標準溶液:由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提供。1.00mL溶液含1.00mg鎬。使用時以0.2%硝酸溶液逐級稀釋成1.00mL含0.020yg鎬的標準使用溶液。  磷酸二氫銨溶液:稱取磷酸二氫銨(分析純)20.0g,用純水溶解後定容至500mL,濃度為40.0ugL-10.2%(V/V)硝酸溶液:移取2.00ml硝酸(優級純)於998ml純水中搖勻,現用現配。
  • 鎳鎘電池中的核心化學元素:稀有金屬鎘和鎳
    鎘是一種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百萬分之0.1 ~ 百萬分之0.5。鎘是1817年由兩個德國科學家 Stromeyer和Hermann同時發現的。鎘的四個主要的應用領域是電池,顏料,塗料和電鍍。鎘可用於製造小體積和大容量的充電電池。
  •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作為最具前景的生物質能源植物之一,甜高粱具有莖稈含糖量高、生長周期短、生物量大、抗逆性強、適種範圍廣等優勢,利用其修復鎘汙染土壤,莖稈和籽粒生產燃料乙醇,酒糟用於燃燒發電,鎘元素可從灰燼中加以回收。這樣鎘就從食物鏈轉移到能源鏈中,兼顧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目前人們對甜高粱吸收鎘的研究較少,且多局限於生理層面。同時,甜高粱作為非超富集植物,吸收的鎘多儲存於根中,限制了其從汙染土壤中提取鎘的能力。
  • EST | 南京土壤所在環境中鎘的遷移轉化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鎘(Cd)是環境中毒性最強的重金屬之一,且活性強,對人類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脅。
  • 科學生活:人體攝入鎘有哪些危害?
    鎘是一種重金屬,長期積累將對人體的骨骼、腎臟造成危害,是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新生兒體內幾乎不含鎘,人體中的鎘幾乎全部是出生後從食物和環境中蓄積的。    作為重金屬,鎘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與人類生活並不交會。但是工業革命釋放了這個魔鬼。國外有研究推算,全球每年有2.2萬噸鎘進入土壤。
  • 鎘大米、鎘超標、鎘中毒,鎘這個元素究竟有多麼恐怖?
    鎘大米事件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的潘根興教授,早在幾年前,就發現了種植水稻的土壤中重金屬超標的狀況,其中稻米對於鎘汙染的吸附作用明顯強於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種。基因越好的大米,就越容易吸收土壤裡的重金屬。南京一小學查出鎘超標大米 目前學校已全部查封剩餘大米。2019年6月21日,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學被查出一批大米鎘超標。公告中稱,長期大量攝入鎘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腎和骨骼損傷等危害。
  •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田鎘砷汙染防治領域資助情況概述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鎘、砷是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主要元素,對農田生態系統健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重點專項中設置了14個農田鎘、砷汙染防治領域項目,對農田鎘、砷汙染防治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示範應用予以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