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成功研發土壤重金屬鈍化劑 或破解土壤鎘汙染

2020-12-01 人民網

原標題:廣東成功研發土壤重金屬鈍化劑 或破解土壤鎘汙染

  科研人員選用鎘含量超標10倍以上土壤進行修復實驗,種植的6種水稻中,除了一種稻米鎘含量為0.28毫克/千克外,其他5種均低於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限量值0.2毫克/千克。

  本報訊 (記者李妍 通訊員劉如春、趙秋香、謝苗)重金屬含量超標的「鎘米」令人膽戰心驚。昨天,記者從廣東省地質局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獲得好消息,生產「鎘米」的汙染土壤有救了。

  據廣東省地質局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總工程師劉文華介紹,該中心科研團隊經10多年攻關,成功研製出土壤重金屬鈍化劑Mont-SH6號產品,對土壤中主要毒性重金屬鎘、鉛、汞、銅、鋅有強烈吸附能力,有很強的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修復功效,其中「降鎘」的有效率達90%以上,而且材料製備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修復一畝鎘米汙染土壤

  費用僅2000元~3000元

  劉文華表示:「目前,修復一畝『鎘米』汙染土壤的費用大約為3萬元,而我們研發的新材料如果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後,修復一畝『鎘米』汙染土壤的費用可以降低到2000元到3000元,降低了九成,只是目前費用的十分之一。」

  據悉,廣東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科研組在酸雨模擬試驗過程中發現並證實,農用地土層中的腐殖質黏土層對外來酸性物質有一定的緩衝能力並具有較強的吸附重金屬元素能力。經過上千個實驗後,科研人員從幾十種改性黏土材料中篩選研製出對鎘、鉛等主要毒性重金屬具有強吸附穩定鈍化能力的Mont-SH6號修復材料。

  該材料在水溶液中對鎘的飽和吸附量可提高到140.85毫克/克,對鉛的飽和吸附量可提高到270.27毫克/克,而且多次實驗證明產品在100攝氏度條件下烘乾一天性能依舊穩定。這種材料無毒性副作用,對土壤中的重金屬具有較好的固定鈍化長效性。經過多次優化升級,材料的製備成本也大大降低,適合於大面積推廣。

  鎘含量超標10倍土壤

  修復後米中鎘量大降

  科研人員完成了對Mont-SH6號的開發後,即開展了「鎘米」產地汙染修復的應用研究。科研人員選用鎘含量超標10倍以上土壤,開展了兩期水稻盆栽模擬修複試驗,修復結果顯示產出的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總體降低了90%以上,種植的6種水稻中,除了一種稻米鎘含量為0.28毫克/千克外,其他5種均低於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限量值0.2毫克/千克。施用Mont-SH6號後,模擬水田水中二價鎘、土壤水溶態及離子交換態鎘含量均降低50%以上。

  據廣東省地質測試研究中心主任馮超介紹,該中心將積極開展Mont-SH6號的推廣應用,通過參與「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5年度廣東省科技支撐計劃」和「廣東省財政廳的地質科研專項」等,將開發的Mont-SH6號進一步推廣,研發既不影響農作物正常生產又能治理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儘快大面積推廣應用。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基於鎘汙染農田土壤修復實踐中一些問題的淺談
    基於風險管控的鈍化修復技術是通過添加鈍化劑,經過吸附、沉澱、絡合、離子交換和氧化還原等一系列過程,降低重金屬汙染物的可遷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從而達到修複目的。該技術修復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簡單易行,且修復效率高,廣泛應用於中輕度鎘汙染農田土壤的修復。但是,目前由於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修復的技術標準、規範等管理文件的缺乏,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 生物質電廠灰——新型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劑
    9月3日,在地下水汙染防治與修復產業聯盟組織的「汙染場地修復與監測中實用技術和難題研討會」上,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韓佔濤主任向大家介紹了一種新型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劑——生物質電廠灰。結果發現處理後的低濃度範圍生物質電廠灰對Cd的吸附容量:8000mg/kg,Digullin土對重金屬的吸附量:Cd:12mg/kg,處理後的低濃度生物質電廠灰吸附容量是土壤的600多倍。
  • 不同鈍化劑對重金屬在土壤-油菜中遷移的影響
    結果表明,單一處理中,海泡石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中5 種重金屬的有效態含量,雞糞有效降低了土壤中As、Pb、Cd 和Zn 4 種重金屬的有效態含量。海泡石+雞糞處理組土壤中Pb、As、Cd、Zn 和Cu 的有效態含量分別是空白對照組的56.99%、40.84%、43.06%、78.33%和52.23%。
  • Chemosphere:三種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及...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華中農業大學胡紅青教授團隊通過盆栽試驗,評估了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以及抗氧化反應的效果。相關成果發表於Chemosphere(IF=5.778)。論文第一作者為華中農業大學Saqib Bashir博士,通訊作者為胡紅青教授,朱俊、付慶靈參與了試驗研究。
  • Chemosphere:三種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及抗氧化效果
    華中農業大學胡紅青教授團隊通過盆栽試驗,評估了水稻秸稈生物炭、沸石和磷礦粉鈍化劑降低酸性土壤中鎘遷移率和水菠菜吸收鎘以及抗氧化反應的效果。人為活動導致的農田鎘汙染需要各種具有成本效益的修復手段來解決。水菠菜(Ipomoea aquatica)作為一種常見蔬菜,其吸收鎘的能力約為0.65 mg kg-1,已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鎘濃度標準(0.2 mg kg-1),因此需要向鎘汙染農田施加鈍化劑以減少水菠菜對鎘的吸收量並有效固定土壤中的鎘。
  • 礦物質重金屬鈍化劑製備技術及實施效果通過評價—新聞—科學網
    據悉,該項成果採用原生粘土礦物,配伍以其它活化輔料,通過中溫(溫度低於1000℃)活化技術,製備出活性極高的2︰1型粘土礦物前驅體,施入重金屬汙染土壤後,通過水化過程,可生成活性極強的2︰1型粘土礦物,起到鈍化土壤重金屬的目的。目前已在廣州、惠州、汕頭、韶關等重金屬汙染地塊進行了示範應用,效果顯著。
  • 孫鴻烈院士考察廣西環江土壤修復工程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邀請,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劉毅、黨委副書記高星等的陪同下,考察了廣西環江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示範工程,並對土壤修復發展模式予以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等會見了考察團一行。
  • 納米腐植質破解土壤修復難題
    納米腐植質破解土壤修復難題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年來,我國由重金屬引起的土壤汙染重大事故頻發,如「鎘大米」、「癌症村」、「宋家莊地鐵站中毒」等。土壤汙染的危害極大,會導致農作物減產以及農產品品質降低,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人體健康。據調查,全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的土壤點位超標率已達到19.4%。
  • 鈍化材料復配對鎘汙染土壤中鎘的固定效果
    摘要:為探討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對Cd汙染土壤有效Cd含量的影響,利用土壤培養試驗和盆栽試驗,採用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生物炭、粉煤灰、漢白玉3種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對土壤pH值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結果表明,3種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均顯著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有效Cd含量。隨著時間的延長,大部分處理土壤有效Cd含量呈先降低後逐漸達到平衡的趨勢,平衡時間為7~15d。
  • 生物炭影響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的研究進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綠洲生態農業重點實驗室目前,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和修復越來越受國家的重視,生物炭是從生物質中熱解得到的一種富含碳的難溶性固態物質。生物炭施入土壤後,與土壤重金屬發生吸附、沉澱、絡合、離子交換等一系列反應,使土壤重金屬鈍化。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土壤重金屬在生物體內吸收、積累或產生危害的程度。
  • 【科技日報】從大米鎘超標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滯後
    最近,廣東市場上檢測出產自湖南等地的大米鎘超標的事件,引起媒體和公眾廣泛關注。然而,縱觀此次事件,無論從稻米產地湖南攸縣土壤中鎘汙染來源的查找,還是廣東相關部門採取何種方法進行檢測,都顯得含混不清,而這些問題的背後,都無法迴避地指向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嚴重滯後。
  •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重金屬化學鈍化修復是指向汙染土壤中添加鈍化劑,使重金屬由活性向穩定化形態轉化,以降低重金屬的遷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方法。本文綜述了近些年國內外各類鈍化材料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作用效果和機理、實例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並討論了原位修復土壤重金屬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為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化學鈍化劑篩選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 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中國的整體水域底泥目前發現已經遭受到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汙染。在所有汙染當中,受到砷、汞、鎘等重金屬汙染的河流以及水域是最為廣泛的。根據2014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中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土壤重金屬汙染現象尤為嚴重,其中受到汞汙染和鎘汙染最為嚴重,除此之外,土壤受到汙染的總點位的整體超標率高達17.3%。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關鍵詞:重金屬;汙染土壤;工程修復技術一、重金屬汙染土壤發展現狀隨著城鎮化規模的逐漸擴大,人們的生產活動也逐漸增加。當前產生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因素具有多樣性,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戶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在農作物生長的環節中,施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化肥,重金屬化肥長時間堆積在土壤中不易揮發,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土壤造成嚴重破壞。
  • 遏制鎘大米刻不容緩,土壤重金屬檢測是根本!
    4月24日,湖南省益陽市委宣傳部表示,針對「雲南昭通市鎮雄縣銷毀一批來自湖南益陽的重金屬超標大米」的報導,益陽市通過調查核實相關情況,決定對7家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鎘等重金屬汙染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初期,日本富山縣由於鎘引起的「痛痛病」使鎘汙染走向人類視野,教科書中的歷史事件如今卻近在眼前。
  • 蜈蚣草「拔」出土壤之「毒」—新聞—科學網
    發現一種神奇的「吸毒」植物 利用某些特異植物來大量富集和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汙染物,是當今頗受關注的植物修復技術領域。這些具有特異功能的超富集植物能夠將有毒的重金屬富集到地上部分,通過收穫植物的地上部,便可大量去除土壤中的汙染物。 到底有沒有這種能夠大量富集重金屬的植物?怎麼能夠尋找到它?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關鍵詞: 重金屬;汙染土壤;二次汙染;防治重金屬汙染能引起土壤組成與結構變化,濃度 過高時,會抑制植物生長,進入食物鏈後,將危害動 物與人體健康。國內外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主要有: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 修復等[1-2]。
  • 關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土壤修復丨綠色保護土壤和水乃「萬物之本、生命之源」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發展,大量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汙水排放到環境中,對大氣、土壤和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這些重金屬主要為鉛、鉻、鎳、銅、鋅、汞、砷等元素,具有隱蔽性、毒性強、持久性,不可降解性等特點,重金屬在水體中可通過食物鏈影響動植物生長最終威脅人類健康。
  • 危機中國稻米的鎘汙染_發現者第88期_網易探索
    長期攝入受到鎘汙染的食品,會造成鎘在體內蓄積,導致骨軟化症,周身疼痛,被稱為「痛痛病」。鎘本身也是致癌物之一,能引起肺、前列腺和睪丸的惡性腫瘤。1997年以來,美國毒物及疾病管理局一直將鎘列為第6位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
  • 中國正繪製土壤重金屬「人類汙染圖」
    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近來引起公眾廣泛關注,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中國正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汙染現狀,繪製土壤重金屬的「人類汙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