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學報》作者:劉高強
「靈芝」一詞最早出現於東漢,人們「以為瑞草,服之神仙」,稱之為「靈芝」。現今是指隸屬於真菌界、擔子菌門、傘菌綱、多孔菌目、靈芝科的一類傳統藥用真菌的統稱。
靈芝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抑菌、保肝護肝、止咳平喘等多種功效。根據史前靈芝樣本分析,中國先民對靈芝的探索和應用始於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早期,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東漢《神農本草經》,隨後在《名醫別錄》《新修本草》《中華子本》等書籍中也有記載,特別是《本草綱目》中對靈芝藥性和功效作了詳細說明。
目前,靈芝屬的赤芝(即狹義靈芝G. lingzhi)和紫芝G. sinense的子實體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為藥材。新近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把靈芝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進行管理試點,靈芝已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從野外採集或人工種植的靈芝,已作為茶、酒水、飲料和營養品被食用,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赤芝
赤芝
赤芝
儘管「靈芝」在中國應用歷史悠久,但是赤芝的拉丁學名在國際上被誤認為是亮蓋靈芝達100年。2012年,分類學家基於大量樣品的系統發育分析發現,中國靈芝(赤芝)實際應為一個新種,並將其命名為靈芝Ganoderma lingzhi Sheng H. Wu, Y. Cao & Y.C. Dai。
紫芝
紫芝
靈芝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是科學家開展研究的主要關注點,例如,靈芝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與鑑定,以及生物活性或藥理作用研究。現有研究表明,多糖類、三萜類是靈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但其他類化合物的作用不容忽視。近年的研究發現,多肽或蛋白、倍半萜等化合物也具有藥理作用。
栽培是實現靈芝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栽培條件和栽培品種顯著影響靈芝及靈芝孢子粉的品質和產量。科學家比較分析了不同菌株、不同栽培基質、不同栽培方法、不同生長時期的靈芝子實體樣本中單個三萜的種類和三萜總量,以及粗三萜樣品體外抑制腫瘤細胞活性,為靈芝產品特定原料的獲取提供了研究基礎。
誘變是改良靈芝品種的有效手段,科學家利用等離子體誘變技術,已經獲得了高產納米硒的靈芝菌株。當前隨著木材資源的缺乏和保護,靈芝代料栽培是取代椴木栽培的主要方式。在靈芝栽培方面,篩選適合代料栽培的優良品種,探究無公害化的栽培模式和質量控制模式,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是未來靈芝子實體栽培生產的發展方向。
靈芝作為中國傳統中藥文化中的瑰寶,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藥物和藥物先導化合物資源,其現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目前靈芝已得到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和加拿大許多學者的廣泛研究,同時也受到美國藥物行業官方的關注和認可,其代表種赤芝已經與穿心蓮、積雪草、肉桂、青蒿一併被美國《American Herbal Pharmacopoeia and Therapeutic Compendium》收錄。收錄的這5種傳統中藥中,我國科研人員已經從青蒿中發掘出青蒿素這一重要天然藥物和先導化合物,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學術成就。
靈芝作為我國傳統名貴中藥(藥用真菌),也已經走出國門、面向世界。靈芝的現代化、國際化研究也必將進一步幫助人類認識以靈芝為代表的有關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藥理作用和相關作用機制,使其更好地造福於人類。(本文圖片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劉高強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