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裡不講大腦構造,只講大腦的思維變化
1個天才,大腦受到什麼限制?讓人外在表現與潛力不符:對於這個話題,我經過一陣時間的深思。通過前兩期的文章,已經大致明白大腦的傳統思維和潛力隱藏;而今天則是看看常見的「大腦」在分工合作的同時,會發生一些什麼現象阻礙大腦,讓一個天才始終不能爆發能量?
經過很多專家的研究,總結出很多關於潛力的說法,但只要是寫在書上的理論,始終會被質疑。對此有人也會做一個問卷調查,這樣可以更加理性的判斷潛力封存和大腦受阻的問題,儘管結果任會被質疑,但至少能了解到這其中的結構。下面是調查問卷:
為什麼外在表現和內在潛力不符?
在學校,你學習過大腦只是;但是有學過怎麼運用大腦來幫助自己學習和思考嗎?你學習過記憶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嗎?你學過特別或者高級的記憶技巧嗎?你知道學習時,眼睛是如何幫助大腦傳輸信息?大腦分析出的信息幫你整理到哪裡?你有很多學習技巧,知道怎麼將這些技巧套用到所有科目中的去嗎?你知道注意力的的性質及必要時如何保持注意力嗎?
暫且只想到這幾點,但是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常常被大腦自動屏蔽掉。通常我們在用大腦上,是在想著金錢、生活、情感等大類領域,對於最簡單的,最純粹的思考由來,從未關心和注意過。原因很簡單——不感興趣。其實在這裡研究這個,並非要做一個學術問題,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大腦」,到現在已經沒人去思考它會怎麼去演變和分析一切事物了。
這想起來有點可悲,時代先進沒有錯,思考怎麼生活也沒錯,只是拋棄掉了「人」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經常做一些方案活動,或者自己不知道的,都沒想過去仿照別人大腦輸出的信息。最多借鑑一些框架,然後通過自己在紙上不斷的推演分析,再往這個框架裡填充自己大腦分析的信息;即使一份不起眼的作品出來,那它也是世間獨一無二。
而完全通過他人的技巧做事情,往往大腦自動屏蔽了「自我分析」的意識功能。這種情況也被一些專業人士分為「懶人思維」,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道理,因為它阻礙了要思考的欲望。讓你身上的潛力被加上一層「封印」,在前面我說了,潛力只會被封存,不會消失;這都是你對自身的潛力不了解,所以你不能與內在的潛力相符。但是潛力也要分幾種,這裡暫且不談。
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大腦從那些事物進行計算反饋。可能你覺得這個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什麼原因讓他做?做這個事情產生什麼影響?這裡3個問題的關聯性是怎麼產生的?可能很多人都在想:這不是自尋煩惱或者鑽牛角尖嘛,其實就是這樣,你懶的思考這些,因為這些對你沒任何好處。
不要小看每個人,他們都能隨時爆發一種能量;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句話裡面正有蘊含這樣的道理;想要挖掘自己的潛力,打開「潛力財富」鑰匙的關鍵點也不用問我,我也不知道;只能通過自己對「為什麼」的大腦出發點去思考這些細節。
如果覺得本篇有用就收藏下,關於如何運用大腦去挖掘潛力,建議:除去「懶人思維」,多問「為什麼」。循環漸進的下去,相信我們總會找到答案的,或追尋這些有意義的事情。
你總是不夠自信,是不會運用大腦潛力,其實你跟任何成功人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