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基因修飾組學技術揭示T細胞分化新機制

2021-01-20 生物谷

2015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受到抗原刺激激活後,T細胞進入效應期,並開始了分化過程。CD4+T細胞分化成為Th1,Th2,Th17,Treg等細胞亞群,這些細胞亞群具有各自獨特的分子特徵與生物學功能。目前認為T細胞的分化主要受到細胞因子的影響,它們作用於天然CD4+T細胞並調控了下遊不同的轉錄因子活性,從而導致不同細胞亞群的分化。另外,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表觀遺傳調控過程對於T細胞的分化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比如組蛋白的甲基化以及去甲基化等。

 

胞嘧啶5'-位的DNA甲基化是非常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方式。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一類叫做TET(Ten-Eleven-Translocation)的蛋白家族對於5'-甲基胞嘧啶(5mc)向5'-羥甲基胞嘧啶(5hmc)的轉變非常重要,然而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對於免疫系統的影響仍不清楚。

 

最近,來自清華大學醫學院的董晨教授課題組在《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他們對這一甲基化修飾在T細胞分化中的作用的研究。

 

首先,他們結合染色質免疫共沉澱與高通量測序的方式(DIP-seq)對各類型的效應Th細胞中DNA甲基化修飾特徵做了基因組水平的檢測(簡單來講,首先通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的手段富集到具有DNA甲基化特徵的DNA序列,然後通過高通量測序與比對的方式鑑定出這些序列對應的基因組的位置)。他們比較了以下幾類T細胞的修飾特徵:天然T細胞,Th1,Th2,Th17以及Treg。通過粗略比較,作者發現5mc以及5hmc的修飾在各類細胞類型的基因組中的外顯子,內含子,啟動子以及基因間區域的分布大致相同。

 

進一步,作者希望了解這些修飾分別發生在各類細胞的具體哪些基因中。由於這些受試的細胞均為效應T細胞,作者首先分析了細胞因子相關基因的修飾情況。結果顯示,5hmc高度集中在IFN-g,IL-4,IL-17等區域,而這些區域的5hmc修飾在各類型細胞中均能檢測到。另外,由於不同的T細胞亞群具有各自獨特的轉錄調控因子(比如T-bet, GATA3, RORgt, and Foxp),因此作者希望了解這些因子的5hmc修飾是否具有亞群特異性。分析結果顯示:在Th1以及Treg細胞類型中,Tbx21 and Foxp3具有較高的5hmc修飾,而Gata3 and Rorc的5hmc修飾在各細胞亞群中的分布差異並不明顯。

 

之後,作者結合前人研究中得到的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圖譜分析了5hmc與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支架的關係。結果顯示,在組蛋白H3K4me3甲基化的區域具有較高的5hmc修飾,也就是說組蛋白的甲基化與DNA的去甲基化相互關聯。另外,作者還分析了5hmc修飾與轉錄調控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5hmc修飾與active enhancer-defining factor p300位點具有較高的重合性。而且5hmc修飾也富集在許多轉錄因子區域。這一結果說明5hmc的修飾伴隨著轉錄調控的發生。

 

由於最近的研究發現TET蛋白能夠將5mc修飾轉變為5hmc修飾,作者希望了解是否TET參與了T細胞活化後的分化過程。通過RT-PCR,作者首先鑑定出在多種TET蛋白成員中,TET2在各類T細胞中的表達量最高,通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的手段,作者證明了TET2特異性結合在具有5hmc修飾的基因區域,如IFN-g,IL-17等,而在缺失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後,這一富集現象則不再明顯。這一結果說明TET2可能調控了這些基因的去甲基化過程,而這一作用依賴於特異性的轉錄因子。

 

最後,作者通過體外實驗證明了TET2對於Th1以及Th17的分化具有重要的影響,此外,在小鼠自體免疫疾病模型中,TET2也調控了細胞因子的分泌。(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The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Tet2 Promotes DNA Demeth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T Cells

 

Kenji Ichiyama, Tingting Chen, Xiaohu Wang, Xiaowei Yan, Byung-Seok Kim, Shinya Tanaka,

 

Delphine Ndiaye-Lobry, Yuhua Deng, Yanli Zou, Pan Zheng, Qiang Tian, Iannis Aifantis, Lai Wei, and Chen Dong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lineage-specific genes is important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T cells. Ten-eleven translocation (Tet) proteins catalyze 5-methylcytosine (5mC) conversion to 5-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 to mediate DNA demethylation. However, the roles of Tet proteins in the immune response are unknown. Here, we characterized the genome-wide distribution of 5hmC in CD4+ T cells and found that 5hmC marks putative regulatory elements in signature genes associated with effector cell differentiation. Moreover, Tet2 protein was recruited to 5hmC-containing regions, dependent on lineag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Deletion of Tet2 in T cells decreased their cytoki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300 recruitment. In vivo, Tet2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ontrol of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t2 promotes DNA demeth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T cells.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2019-03-14 14:34:00來源:央廣網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人民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姜泓冰)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維生素C可以激活DNA去甲基化,促進漿細胞分化,增強抗體產生
    該研究發現,維生素C可以通過激活DNA去甲基化酶TET, 調控生發中心B細胞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從而促進生發中心B細胞向漿細胞分化,增強抗體的產生。B細胞需要通過生發中心反應,分化為漿細胞,才能分泌大量的抗體。DNA表觀遺傳修飾在B細胞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初始B細胞、漿細胞、記憶B細胞和生發中心B細胞各具有不同的DNA甲基化狀態。
  • 細胞說:我有特別的基因沉默技巧丨Nature揭示印記基因新機制
    但是在近日,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張毅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揭示了一種新機制:修飾組蛋白能夠阻斷小鼠中一些印記基因的活性。張毅說,發現一種關閉印記基因的新機制也引出了許多挑釁性問題。 「我們相信這項研究將開闢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沉默或印記機制一直是基因調控研究的核心焦點。
  • ...生物學科組揭示犏牛生殖細胞發育的形態學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特徵
    解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機理不僅有助於探究物種形成和生殖隔離的新機制,在畜牧生產上,也可為優良遺傳資源合理利用和雜種優勢的固定提供技術支撐。  高原動物生殖生物學科組立足學科組的前期工作(Wang et al., J Anim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2019),利用組織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細胞免疫螢光以及RT-PCR等技術,比較了3月齡、10月齡及24月齡犛牛和犏牛生殖細胞的形態學特徵,並檢測了兩種動物睪丸細胞組蛋白轉甲基酶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情況。
  • 董晨院士團隊Immunity:細胞因子啟動Th17細胞分化的新機制
    CNS9 control cytokine-induced Rorc transcription during T helper 17 cell differentiation」的文章,發現起始Th17細胞分化所必需的兩個細胞因子IL-6和TGF-β,通過與Rorc基因位點兩個不同的保守非編碼DNA序列(conserved non-coding sequence, CNS)相互作用,協同調控RORγt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目前,支持細胞特異表達微環境因子的轉錄和轉錄後調控機制仍未知。
  • 組蛋白修飾可調控mRNA剪切來決定胚胎幹細胞命運 | Genome Biology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中心(https://sbmi.uth.edu/ccsm/)周小波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9月14日在Genome Biolog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組蛋白修飾可通過調控細胞周期相關轉錄因子或通路基因的可變剪切進而參與ESC定向分化的調控。
  • 【中國科學報】功能基因組學渴盼技術突圍
    為此,功能基因組學應運而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潤林表示,功能基因組學就是要解析生物的遺傳信息,從基因組水平和層次上,對其內的各個基因或特定序列進行功能分析,揭示目標基因組的功能及調控機制。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核心熱點,隨著蛋白質組學技術以及抗體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組蛋白修飾以及新穎的調控機制被揭示出來,並見諸高水平期刊。今天介紹的第一篇文章為19年3月發表在Nature雜誌的,首次報導了神經遞質5-羥色胺能夠進入細胞核使組蛋白發生化學修飾(serotonylation),進而調控基因表達。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李小玲組發現組蛋白巴豆醯化促進人類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分化
    責編 | 兮細胞代謝不僅僅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還產生許多代謝中間產物來修飾組蛋白,從而影響細胞的表觀遺傳和基因表達【1,2】。因此,細胞的代謝狀態和細胞的功能及命運息息相關。研究特定生物過程中代謝的變化及其作用機理因而能為我們提供幹預這一過程的分子機理。
  • 上海交大團隊揭示DNA磷硫醯化基因組修飾異質性特徵
    該研究發展了PT-IC-seq和PT-IC-ddPCR兩種技術,首次定量地檢測了基因組上DNA磷硫醯化修飾位點,揭示了磷硫醯化修飾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的修飾都存在細胞之間異質性(heterogeneity)。博士生李金麗、碩士生陳依、鄭濤博士、孔令新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基於液滴微流控技術的高通量多組學單細胞測序技術將單個細胞放入管道中,完成標記、建庫、測序等一系列操作後得到這個細胞的組學信息,即是簡化了的單細胞測序流程。其中,標記與建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測序的通量。然而,由於微孔板技術只能對細胞進行分離,基於微孔板的高通量單細胞技術只能用於轉錄組測序,沒有其他組學應用。萬乘基因則選擇更加具有擴展性的液滴微流控路線,核心技術是在微液滴中實現大量單個細胞的標記、測量和評價。現有市場上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主要的瓶頸是組學技術單一,只能應用於少數幾種組學。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研究揭示T淋巴細胞活化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SUMO化蛋白修飾(一種小分子蛋白修飾)對T淋巴細胞免疫突觸的構架及其細胞活化至關重要。 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它通過對相關抗原做出恰當的活化反應,進而統領協調機體免疫系統的各種免疫反應,保證機體有效清除入侵病原體或病變細胞,並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T淋巴細胞的恰當活化有賴於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複雜精細的調節方式。
  • Nature:組蛋白修飾對細胞分化控制機制
    專題:Nature報導最近的Nature在線版刊登了一篇題為:Histone modifications at human enhancers reflect global cell-typ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的文章,主要解析了組蛋白修飾對細胞分化命運的控制機制
  • 代謝物在蛋白質修飾組學及細胞生長信號中的調控作用
    研究發現,mTORC1催化亞基(mTOR)的1218位賴氨酸(K1218)發生丙二醯化(malonylation)修飾後,可以降低mTORC1活性及下遊目標蛋白質磷酸化水平,從而抑制血管上皮細胞的分化,最終抑制血管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