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時,小新要求擋住面孔。新華社 發
醫生在安全櫃裡操作。張筠 攝
消毒很重要。張筠 攝
檢測HIV的核心機器。張筠 攝
陰影逼近(1982-1985年)
1981年,人類首次發現了愛滋病……
1982年,愛滋病病毒隨血液製品傳入中國;
1983年-1985年,帶有愛滋病病毒的血液製品感染4例中國血友病病人。
中國首例輸入愛滋病(1985年)
1985年,一名美籍阿根廷愛滋病人來華旅遊,死於北京,後被確診為愛滋病。
1987年,當時認為,愛滋病在中國是可以控制的,因為同性戀和亂交在中國是被禁止的。
從國外輸入到在國內散播(1989—1994年)
1989年8月19日,負責雲南省愛滋病監測工作的病毒科科長馬瑛利用同學關係,到瑞麗市戒毒所採得吸毒人員血清50份,檢測發現HIV陽性者26份。此後,在雲南吸毒人群中共發現HIV感染者146例,這標誌著愛滋病已由從國外輸入發展到在國內的散播。
感染者高速增長(1995—2000年)
1995年,中國愛滋病感染人數的示意圖上,一直上揚的曲線呈現45度角跳高而升:我國中部一些地區發現了不少感染者;監測人員起初的習慣是,哪一個地區出現感染者,就在地圖上那一部分打紅點;2000年,這項工作停止了:中國地圖上已經沒有被愛滋病遺漏的省份。
遏制愛滋,時間已不多(2001年以來)
2001年起,中央財政愛滋病防治專項經費增加到1億元,並投資12.5億元國債、地方配套10億元用於加強中西部地區的血站基礎建設和設備投入,對控制經採供血途徑傳播愛滋病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9年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年新增感染者就達4.8萬例。
江蘇一共檢出愛滋病感染者近5000人
12月1日,又一個愛滋病防治日。愛滋病離我們很遠?其實未必。記者了解到,江蘇的愛滋病患者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截至到今年9月已累計檢出愛滋病感染者近5000人。
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羊海濤告訴記者,今年1到9月份,江蘇新增愛滋病感染者600多人。從全國的情況來看,七八成感染者是農民,這與早年邊境上一些農民吸毒情況比較嚴重以及90年代時農村農民存在賣血的情況有關。
而在江蘇,男同性戀者感染愛滋病人數增加較快,將近佔到去年檢出人數的1/3。「男同性戀之間性行為傳播愛滋病病毒的機率比男女性行為要多10倍!」
「男同性戀」成高危人群
為什麼同性戀者成為高危人群?一位多年從事防艾工作的專家告訴記者,同性戀者多活動於「地下」,他們很多人尋找和結識伴侶多從網絡、酒吧等處,發展一夜情,一些人彼此不暴露真實的姓名、住址和工作地點;在情感上,由於無法和異性戀享受同樣的尊重,造成了很多同性戀者感情關係上的脆弱,很多人不止一個性伴,一旦一人感染,就會造成HIV病毒的傳播。另外,直腸黏膜本身的結構造成其抵抗力較脆弱,直腸肛門容易受到創傷,病毒容易侵入,直腸內環境也適合HIV病毒存活較長時間,這就是男同性戀之間的性行為更易傳播HIV的重要原因。由於受社會輿論的制約,不少「男同性戀」還要結婚生子,這也將導致愛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在男同性戀群體中,既有高級知識分子、青年大學生、工薪階層,也有普通民工。由於很多人本身都是高知群體,他們對應該戴安全套等防護知識很熟悉,但實際上,很多「男同性戀」在性行為中仍沒有使用安全套的習慣。所以也曾有專家提出,現有市面上流通的安全套都是針對普通人群使用的,建議有關廠家能針對這一群體專門開發一種安全套。
由於「同志」人群圈子比較封閉,所以疾控部門在對這一群體進行幹預上也比較困難。在外地,曾有防艾組織發展男同性戀者做志願者,進入到他們隱蔽的集會場所,向其他男同性戀者發放安全套的工作方法,稱為「男同幹預男同」。
一家最安靜的門診 房門緊閉一點聲音也沒有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皮膚病性病愛滋病門診部,在普通人眼裡具有一定神秘感,而這裡開展愛滋病自願免費檢測諮詢也有多年。昨天,記者來到門診時發現,這裡很安靜,而且對諮詢者的隱私保護得非常好。不需要留下真實姓名,就可以得到醫生專業的風險評估,是否接受檢測也是自願。
這大概是南京最安靜的門診部,在門口掛的牌子上,只寫了性病皮膚病門診,並未提到「愛滋病」三個敏感的字眼。在與其他醫院門診部門庭若市的熱鬧相比,這裡空空蕩蕩。幾個掛著諮詢觀察室牌子的房間,都是房門緊閉。
這才下午3點多就下班了?一名護士告訴記者,沒有下班,裡面的醫生正在一對一的諮詢。在諮詢室門外,幾名20多歲,穿著時尚的年輕男子正在安靜地排隊等候,整個門診一點聲音都沒有。
10多分鐘後,諮詢室的門開了,一名醫生送一名年輕男子出門,邊走還邊叮囑一番。記者看見,諮詢室裡還有一層屏風,即便門開著也看不到裡面的人,保證了諮詢者的「絕對隱私」。
據了解,愛滋病自願諮詢檢測是目前控制愛滋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市民都可以在此接受愛滋病免費諮詢和檢測。
門診部管文輝主任告訴記者,只要在掛號窗口領一張諮詢服務表,不需要留下自己的名字。醫生會仔細地詢問諮詢者,為其評估風險,以確定諮詢者是否需要進行檢測,以及是否處於愛滋病感染的「窗口期」。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諮詢者自願選擇是否接受HIV檢測。很多情況下,儘管檢測是陰性,但是有的人不放心,還會一遍又一遍地來檢測,這時候醫生還要為「恐艾症」提供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