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透呼吸系統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研發取得突破

2021-01-21 瀟湘名醫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喻學鋒團隊與深圳先進院醫藥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團隊合作,成功製備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一類常見多發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據,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為代表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每年將近有400萬人因此死亡,並且死亡人數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如今,如何有效防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已成為一世界性難題。

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是當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慢阻肺疾病難以治癒的主要原因。常規治療藥物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都非特效藥物,長期用藥容易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毒副作用。此外,常規治療藥物難以有效遞送、藥物的有效給藥效率低是導致慢阻肺疾病不易治癒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慢阻肺疾病常導致患者肺部發生異常炎症反應,進而引起咳嗽並在氣道分泌粘液形成一道「屏障」,阻隔了藥物的有效遞送。與此同時,在粘液中滋生的大量病菌逐漸定植,形成緻密的病菌生物膜以躲避藥物的殺傷,產生耐藥性。

針對這一治療困境,研究團隊採用離子交聯法將殼聚糖與黑磷量子點相結合,通過PEG表面修飾,成功構建了一種由黑磷量子點介導的納米藥物控釋載體穿透肺部粘液屏障,在提升藥物遞送能力的同時發揮協同治療慢阻肺疾病的功效。相關實驗結果表明,親水性PEG與帶正電荷的殼聚糖有助於納米載體迅速穿透粘液層粘附於上皮細胞。此後,納米載體內部的黑磷量子點可迅速氧化降解產生磷酸根離子並形成微酸環境裂解納米球促進藥物釋放。同時,黑磷量子點的氧化降解也促進了殼聚糖氨基基團的質子化,提升了殼聚糖的抗菌功效,有效地避免了生物膜的形成。動物實驗結果表明,PEG@CS/BPQDs-AM NPs能明顯改善小鼠慢阻肺氣道阻塞症狀,顯著增強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抑制效果,在提升藥物治療治療效果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治療的毒副作用。該研究工作為解決因呼吸系統疾病粘液屏障所導致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問題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

【來源:嶺南科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可穿透呼吸系統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喻學鋒團隊與深圳先進院醫藥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團隊合作,製備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該研究採用離子交聯法將殼聚糖與黑磷量子點相結合,通過PEG表面修飾,構建一種由黑磷量子點介導的納米藥物控釋載體(PEG@CS/BPQDs-AM NPs)穿透肺部粘液屏障,在提升藥物遞送能力的同時發揮協同治療慢阻肺疾病的功效。
  • 深圳先進院等開發出可穿透呼吸系統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喻學鋒團隊與深圳先進院醫藥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團隊合作,製備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該研究採用離子交聯法將殼聚糖與黑磷量子點相結合,通過PEG表面修飾,構建一種由黑磷量子點介導的納米藥物控釋載體(PEG@CS/BPQDs-AM NPs)穿透肺部粘液屏障,在提升藥物遞送能力的同時發揮協同治療慢阻肺疾病的功效。
  • 深圳先進院開發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穿透呼吸系統粘液屏障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近日,深圳先進院材料所喻學鋒研究員團隊與深圳先進院醫藥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團隊合作,成功製備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
  • 新型黑磷藥物控釋系統成功研製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與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張玉峰課題組合作,製備出一種負載黑磷及氯化鍶的藥物控釋系統近年來,利用各種外源性刺激如電場、磁場、超聲等,控制藥物釋放被廣泛研究。其中,近紅外光因其具有較好的組織穿透能力,能夠遠程精準地控制藥物釋放。黑磷作為一種高效光熱轉換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備受關注。
  • 科學網—構築新型黑磷藥物控釋系統
    本報訊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課題組與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張玉峰課題組合作,製備出一種負載黑磷及氯化鍶的藥物控釋系統
  • 「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取得突破
    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納米載體技術和檢測技術是重大疾病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納米生物醫學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與傳統的給藥方式相比,將藥物分子搭載到納米藥物載體上可以實現藥物的高效精確傳遞和可控釋放。近年來,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在改善藥物口服吸收和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然而,與簡單的體外實驗環境相比,納米藥物載體在到達靶組織和靶細胞之前需要克服生物體內的多重生理病理屏障,如:酶屏障、黏液屏障、細胞間質屏障、細胞屏障以及胞內轉運屏障等。因此,為實現療效最大化,設計和製備能夠克服多重生理屏障並且具備高效的細胞攝入量的新型遞送載體成為納米藥物從實驗室轉向臨床應用的一個重要挑戰。
  • 淮安市一院納米藥物載體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實驗室人員以天然蛋黃中的脂質為基礎,製備了可有效遞送化療藥物、核酸製劑等的納米藥物載體(蛋黃脂質衍生的納米載體,EYLNs)。該載體大約50nm,可高效內化腫瘤細胞;因該載體代謝來源天然,不會產生機體毒性。
  • 闢謠特工隊 | 納米載體靶向藥物取代傳統化療?
    的文章稱,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新的藥物靶向治療方法:納米細胞上載有腫瘤藥物,精準定位癌細胞,已治癒了多位癌症患者。真的這麼神奇嗎?醫學已經有了如此大的突破了嗎?納米技術知多少?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納米載體靶向運輸藥物這項在學術界很火的研究。
  • 新方法可改變納米藥物載體的形狀
    新華社雪梨11月2日電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方法,可改變納米藥物載體的形狀,這將有助於其運輸的抗癌藥物釋放到腫瘤,提高抗癌藥物的效果。  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可自動形成球形中空結構的聚合物泡囊,它因穩定性強、功能多樣等優點被廣泛用作藥物載體,但相比而言,自然界中細菌、病毒等都是管狀、杆狀的,這種非球形的生物結構可以更容易進入人體。由於聚合物泡囊很難形成非球形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人體裡將藥物輸送到目的地的能力。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使用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觀察了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的結構變化。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863計劃課題「新型高效農業生物藥物載體與新製劑創製」取得重要成果
    因此,開發新型、高效農業生物藥物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需求,也是農業生物藥物源頭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的迫切任務。    本課題針對典型農業生物藥物的功能與特點,以改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分散性、穩定性和靶向傳輸效率與控制釋放功能,提高藥效和減少殘留汙染為目標,採用納米載體藥物智能傳輸理論,系統地開展了生物農藥、生物獸藥和疫苗等納米載藥系統與劑型加工技術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國家先進水平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構建了納米乳、納米微囊、納米微球、固體脂質納米粒等具有靶向和控釋功能的通用藥物載體系統及其關鍵製備技術
  • 二維黑磷生物相容性調控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曲廣波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團隊合作,在二維黑磷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研究發現通過化學修飾的方法極大降低了黑磷誘發的炎性反應,相關工作以Chemical modification improves biocompatibility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為題,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DOI:10.1002/ange.201706228)上。
  • 【中國科學報】無機納米材料:提高藥物「工作效率」
    本周刊將圍繞新型醫用植入材料和介入醫用材料、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材料、新型藥物和基因控釋載體及高效生物診斷材料等領域,展示納米技術在生物醫用材料上的獨特魅力。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藥物擁有一雙識別癌細胞的「眼睛」,並找到病毒的靶心,讓那些「敵我不分」的化療藥物,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指哪打哪呢?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像制導飛彈一樣的納米藥物載體應運而生。
  • 中科院成功製備出黑磷可控降解光熱轉換材料
    中國證券網訊 10月10日從中科院官網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教授張晗、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劍豪等合作,成功製備出基於黑磷的生物可降解光熱轉換材料,用於實現高效安全的腫瘤光熱治療。
  • 腦腫瘤完全消失,納米顆粒突破血腦屏障,最難治癌症迎來新希望
    血腦屏障的存在,對於阻止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血腦屏障同時也阻止了大多數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例如肽,蛋白質和基於基因的藥物)的轉移,嚴重限制了神經中樞系統疾病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基於具有細胞穿透肽iRGD的聚合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新型合成蛋白納米顆粒
  • 上海藥物所發現納米藥物載體遞送力學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甘勇課題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施興華團隊合作,深入解析了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