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大本營深度揭秘,有人終於搞定了毒鵝膏精準識別要訣

2021-01-20 生態話題

在誤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90%是由劇毒鵝膏所致。鵝膏菌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們美麗的外表下到底掩藏著怎樣的腹黑?



雖然鵝膏科包含了一些著名的可食用菌,如歐洲市場上深受歡迎的「凱撒鵝膏」以及在我國廣為人知的「雞蛋菌」「黃羅傘」和「草雞樅」等,但美味與危險同在,該科還囊括有大量有毒的鵝膏,如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誤食會造成急性肝損害;假褐雲斑鵝膏、赤腳鵝膏等,誤食會引起急性腎損傷;毒蠅鵝膏、土紅鵝膏、殘託鵝膏等,誤食會導致神經精神狀疾病。總之,鵝膏科就是毒蘑菇的「大本營」。 


致命的灰花紋鵝膏


鵝膏科真菌物種繁豐,全球約700餘種,與十餘個科的植物形成菌根共生關係,物種形態各異、結構類型多樣、生態分布廣泛、趨同進化和隱形種現象並存,是真菌分類研究中十分困難的類群。在200餘年的分類研究歷史中,該科物種界定和屬種歸屬一直存在爭議。事實上,僅基於形態方法及寡少的形態特徵難以對該科物種進行準確的界定和識別。利用現代分類方法,研究該科的屬種多樣性,構建清晰的家譜,對揭示該科真菌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對預防和治療毒菌中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過去20餘年裡,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東亞植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真菌地衣多樣性與適應性進化團隊與國際同行合作,利用全球五大洲的模式標本、權威標本和普通標本共計200餘種1200餘份,藉助多基因分子系統發育分析重建了鵝膏科的系統發育框架,研究了鵝膏科的系統親緣和我國該科的屬種多樣性,首次明確了鵝膏科的單系性及其應包含的屬。


結合形態解剖和生態特徵分析,科研人員提出了該科的新的分類系統,該科囊括5個屬,其中鵝膏屬下劃分為3亞屬11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鵝膏科物種界定的「形態-分子-生態標準」,強調了個體發育特徵、菌幕殘餘顯微結構和多基因序列對物種劃分的重要性,澄清了我國該科物種界定中的諸多問題,精準界定和描述了我國鵝膏科的162個物種,其中包括50個新種和112個已知種,顯著提高了對我國該科真菌的物種多樣性認識,同時還對該科國外特別是歐美的90餘種開展了深入的研究,明晰了歐美學者早期發表的某些物種的概念,領跑了世界鵝膏科真菌的精準分類,為食用鵝膏和有毒鵝膏的鑑別提供了管用的標準。 


該研究的部分成果以電視、報紙、牆報、宣傳冊等形式,對學生、公職人員和普通大眾進行了科普,「頭上戴帽 + 腰間系裙 + 腳上還穿鞋的蘑菇不要吃」就是針對鵝膏科真菌而總結提煉的,對開展毒蘑菇鑑別與中毒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


研究成果以「The family Amanitaceae: molecular phylogeny, higher-rank taxonomy and the species in China」為題,發表於國際真菌學領域主流期刊Fungal Diversity上。該研究得到NSFC-雲南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U1302263)、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31000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00031)和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2016HB2096001006)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毒鵝膏:致命蘑菇在蔓延
    」毒鵝膏的傘帽略呈圓形,菌褶呈白色,莖幹則帶著些許綠色。莖幹底部還有一段光滑的柱體,稱為菌託,菌託是整株毒鵝膏中最白的部分。全世界與蘑菇有關的中毒及死亡事件中有90%的起因都是毒鵝膏。克勒格爾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實驗室助手和技術員時,研究方向就是與藥用蘑菇有關的生物化學。
  • 大自然中美麗的毒蘑菇:致命鵝膏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至今,致命鵝膏在我國至少引發了30餘起中毒事件,造成100餘人中毒,其中超過60人死亡,是我國最著名的劇毒蘑菇之一。那麼,我們如何識別這種毒蘑菇呢?它有什麼明顯的形態特徵?致命鵝膏的形態特徵:在外觀上,致命鵝膏周身雪白,偶爾菌蓋表面中央部位為淺黃褐色,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靴(菌託)」。
  • 十大毒蘑菇,在野外遇到這些毒蘑菇可千萬不能摘!
    9【死亡天使】是最常見的蘑菇殺手之一。 7【毒鵝膏】在全球範圍內,這種看似無辜的真菌可是多數與蘑菇有關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毒鵝膏含有鬼筆毒素與鵝膏菌素兩種毒物,僅僅食用30克便足以致人於死地。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蘑菇中毒事件大多數是由鵝膏引起的。外形特徵:傘狀,小型至大型均有;菌肉通常白色,有時一傷變色,孢子印多為白色,有時米黃色,淡黃色或淡黃綠色等。毒性特徵:含有毒肽、毒傘肽兩大類毒素,耐高溫,一般烹調加工不能消滅毒素,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毀壞作用,致死率極高。生長分布:常見於林中地上。常見種類:毒鵝膏菌、毒蠅鵝膏菌等。
  • 十大毒之鵝膏毒素,寄身於蘑菇中,誤食可致命
    肉毒桿菌、蓖麻毒素、炭疽、沙林毒氣、河豚毒素、氰化物、汞、士的寧、鵝膏毒素、毒鼠強,這些物質毒性極強,可以致人死亡,總稱十大毒。如何為害,如何防。今天說說鵝膏毒素。鵝膏毒素是從劇毒蘑菇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多肽物質,屬於毒傘肽類毒素,服下後可在幾天內損害肝和腎,人會感覺極度疼痛,繼而昏迷,死亡。鵝膏毒素橫行全球,它每年都會造成成百上千人死亡。在歐洲,誤食含毒蘑菇導致死亡的95%是由毒鵝膏所致,在美國、南非、馬來西亞、墨西哥、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也有中毒事件發生。我國鵝膏菌種類相當豐富,迄今為止已記載約100種。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內含福利|毒蘑菇出沒!請收好這份毒蘑菇圖鑑!
    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這一條是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鮮豔的蘑菇有毒這一印象做註解的,是毒蠅鵝膏。鮮豔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但不是所有長相樸素的蘑菇就沒毒,比如大名鼎鼎的「毀滅天使」白毒傘就又樸素又毒。
  • 寧化人來去採蘑菇啦!不過,千萬要小心毒蘑菇!
    好多蘑菇好想去採哦!但是,小編要嚴肅地提醒大家:毒蘑菇很多,沒有經驗的小夥伴千萬不要自行採摘和食用!很多人說,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紅菇表示不服!也有人說,長相奇特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竹蓀表示不服!還有人說,有環有託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橙蓋鵝膏表示不服!
  • 這些蘑菇有毒 常見毒蘑菇圖鑑出爐
    (圖力古爾 王建瑞 魯鐵 劉宇 程顯好 著) 9月6日,一則「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被送重症監護室搶救 急需AB型血救命」的消息,牽動著廣大網友的心。廣大愛心人士立刻行動,紛紛從四面八方前往山東省血液中心獻血。截至9月7日15時,近千人共捐獻AB型血液168400毫升。 經過專家鑑定,7歲男童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
  • 毒蘑菇猖獗!上月毒倒31人!湖南這些毒菇最常見
    2015年,通過「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顯示,湖南因毒蘑菇導致的事件數、發病人數、死亡數都是最多的,分別佔總數的57.77%、28.26%、84.62%,且基本發生在農村家庭用餐中。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千萬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採訪專家,為您送上湖南常見毒蘑菇識別手冊。 快跟著專家一起認識這些「惹禍」的野生毒蘑菇吧。
  •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後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高雅麗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亂吃已經成為常識,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隱藏於鵝膏
  • 蘑菇中有劇毒的白毒鵝膏菌!永嘉一家6口病情惡化
    昨天,記者將潘老伯家屬提供的蘑菇圖片交由中科院的相關專家鑑定,確認其所食用蘑菇中有劇毒的白毒鵝膏菌,該蘑菇可對肝、腎造成嚴重損傷。  今年入夏以來雨水較多,野生蘑菇大量生長。專家建議,無論野生蘑菇看起來多普通也不可食用,在誤服毒蘑菇後最好的自救方法就是馬上催吐並儘快就醫。
  • 中國的100多種毒蘑菇圖鑑,千萬別吃
    之前狂丸介紹過雲南人是如何吃蘑菇的——蘑菇雖然美味,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吃,特別是在野外發現的陌生蘑菇,很有可能造成中毒。毒蘑菇的危險性大家基本都清楚,但具體到哪些蘑菇會引起中毒,總是能聽到「顏色鮮豔」「大蒜、白醋鑑毒」「毒菌無蟲」之類的誤區。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近日,我國發生多起自採劇毒黃蓋鵝膏中毒事件,鵝膏菌引起的中毒是最常見的毒蕈中毒,黃蓋鵝膏及其白色變種常見於每年夏秋季節,是我國的劇毒鵝膏之一,誤食後可引起嚴重的中毒事故甚至導致人員死亡。毒蘑菇又稱毒蕈,屬於真菌,我國蘑菇種類可達幾千種,其中,有毒蘑菇達幾百種。毒蘑菇危害嚴重,病人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季多雨季節,常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誤採、誤食而引起中毒,多為散發,並呈現家庭聚集性。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市民盲目自信帶來風險 專家介紹,劇毒野生蘑菇之所以吃倒那麼多患者,一方面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而很多人又盲目自信,認為毒蘑菇祖祖輩輩都吃,以前從未中毒,所以憑「經驗」繼續採摘食用,但實際上蘑菇的傳播是靠孢子、靠風,今年這一塊地沒有毒蘑菇,但來年就不一定了。
  • 不容忽視的毒蘑菇
    有媒體報導誤食毒蘑菇致人死亡的悲劇,在慨嘆草木無情之餘,還往往會以「教你一招」的名義列舉了一些辨別毒蘑菇的方法。殊不知,這些民間流傳的辨別野生毒蘑菇的方法並沒有科學依據,輕信並實踐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所幸他們之前看過有關毒蘑菇中毒的新聞,趕緊打了求救電話,得以迅速被送往省立醫院救治。  有人中毒產生幻覺趕緊上醫院,有人卻把「幻覺」當噱頭在網上兜售毒蘑菇。看起來,不把毒蘑菇毒性當回事的,還是大有人在。事實上,毒蘑菇中毒是我國食物中毒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國毒蘑菇有上百種,其中能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多種。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 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就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白色,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
  • 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情你該知道!
    2019年,我省近3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並有死亡病例發生。2020年1-10月份,金華市共報告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雖然我市今年未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但仍應引起廣大市民重點關注。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