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1月27日,託馬斯·愛迪生申報電燈專利。
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製電燈。雖然剛開始遭遇諸多困難,屢屢失敗,但是在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終於成功點亮了第一盞電燈。為此他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這盞電燈在連續試用了45個小時之後才由於燈絲被燒斷而熄滅。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使用價值的電燈,用碳化棉絲製成,被稱為「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竹」等。
為了能夠讓燈絲使用更長的時間,愛迪生又重新開始試驗,派遣助手和專家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在試用了大約6000多種纖維材料以後,終於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它可持續1000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因此這種燈被稱之為「碳化竹絲燈」。
在成功申請電燈專利之後,愛迪生並沒有停止對電燈的研究。1883 年,他在一次電燈實驗中觀察到了一些現象,於是大膽猜測在燈泡內另行封入於跟銅線,希望可以阻止碳絲蒸發以延長燈泡壽命。經過反覆實驗,碳絲雖然蒸發如故,但他卻從這次失敗中發現碳絲加熱後,銅線上竟然有微弱的電流通過。後來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愛迪生效應」。
經過愛迪生的不斷研究,試驗之後,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至今還在使用。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裡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孔祥宇 [責任編輯: 張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