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盛行,侵蝕我們的生活,困於手機的孩子,父母應當如何解救?

2020-12-06 夏方育兒

在21世紀最大的變化即是網絡的普及。2G到如今的5G,網絡速度和質量都有了顯著的飛躍。網絡惠及每個公民讓我們感受到便利的同時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上至領導人,明星下至我們普通大眾都被這張巨無形網所俘獲。當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樣是非凡的。

短視頻時代的到來成就了一批人同時豐富了普通民眾的生活,讓本來淡入死水的生活有了一絲變化。而它在豐富我們生活的同時更是奪走了人們思考的時間和工作的樂趣,低頭族現象愈演愈烈不正是它所帶來的負面的集中表現嗎?一入手機深似海,很多沒有自制力的成年人都陷入這個泥潭,而對於沒有完整世界觀體系的孩子來說更甚。而對於孩子想繼續玩手機的請求父母應如何處理呢?

1、放任不管型

網絡世界是非常豐富的,不論是哪一種人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內容。同樣製作者為獲取更多流量都會費盡心機推出更多「優質」內容抓住觀眾的心,讓你不忍退出,沉迷手機無法自拔。這種誘惑力對孩子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大多數孩子都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很容易被手機中新奇的東西所吸引,很容易在網絡中沉迷失去方向。

大多數孩子無法放下懷中的手機,「就只玩5分鐘」成了孩子們的通用語。對上孩子哀求的眼光,大多數父母頓時感覺孩子異常可憐便不忍心奪走孩子的手機只能放任不管。但是長期以往孩子便無法走出虛擬的世界,如此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有可能讓孩子變成『新時代廢人』。

2、堅決地執行

現如今是功利的世界,名利充斥著大多數父母的心。他們會將自己未盡的心願施加於孩子的身上讓下一代繼續前行。而忙碌的生活卻讓他們無法顧及孩子的成長因此只能讓老人幫助帶孩子,而老人帶孩子最大的特點便是寵愛。大多數老人對孫子是無比溺愛的,但是孫子和老人之間最大的問題便是代溝,隨著孩子的長大及身邊事物的影響孩子逐漸會和老人走遠。

而手機卻完美填補了這道鴻溝,手上機只要有網,孩子對身在何處便沒有要求。長時間後便會對手機產生很強的依賴感,而在父母看來孩子的此舉無非是在蹉跎歲月浪費自己的培養。因此對於孩子玩手機是嚴厲拒絕的。而此舉將孩子從網絡泥潭中拉了出來卻是讓孩子和父母情感產生了間隙更重要的父母無法保證自己無法顧及的地方孩子會繼續遵守『約定』。

3、正確引導型

任何問題只要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它終是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並不會消失。而孩子玩手機沉迷更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對這個網絡世界有正確的認識不至於困於手機內無法自拔。網絡普及至今我們已是無法脫離更無法擺脫這個大環境,既然無法改變環境那我們只能教孩子改變自己以適應大環境。

可以讓孩子玩一定時間的手機但是必須控制其時間,同時可以鼓勵孩子完成某一件事情後再繼續玩手機。如此,不僅可以有效引導孩子對手機的態度更能讓其在完成任務中培養信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今是一個離不開網絡的世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手機都成為了必需品。而我們既然無改變時代的走向,那只能讓孩子對手機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手機似如金錢一般如能正確使用便是生活的一大利器,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而不能正確利用只能成為金錢的奴隸,疲於自己的世界而無法自拔。

相關焦點

  • 孩子每天抱著手機咋辦?「內外兼修」讓孩子遠離手機
    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自己孩子小小年紀就喜歡上了玩手機或者平板。不給就鬧,似乎完全沒有別的事情可以替代玩手機。如果不給玩,甚至連飯都不吃。如何讓孩子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呢?家長們要做到「內外兼修」。
  • 「新型毒品」正在侵蝕孩子的健康,家長再不幹預,毀娃一生
    鴉片讓人上癮,吸食者就像是它的「俘虜」,任由它的侵蝕。然而,現在我們的孩子正在使用同樣的姿勢,為手機神魂顛倒,這讓人十分震動。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最喜愛的網絡工具,它方便了人的生活,讓人足不出戶就能把工作、休閒、訂票、買飯、獲得資訊等事情,在網上解決了。手機節省了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袋鼠家」APP:讓父母遠程監控和管理孩子的手機
    原標題:「袋鼠家」APP:讓父母遠程監控和管理孩子的手機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各種APP應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而不良應用也越來越多,孩子沒有鑑別力,父母放心嗎?現在不但成年人在手機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克制力不強的孩子更是容易沉迷於其中,如何讓孩子「規矩」且合理地使用手機等智能終端,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而一款名為「袋鼠家」的應用或許就能幫到他們。  小美是一名重點中學的初一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她一直學習優秀,但剛剛一次數學考試居然才考了61分,媽媽很焦慮:學習不好,是什麼原因?天天回家關門在房間裡寫作業,是真地在學習嗎?會不會一直在玩手機?
  • 孩子天天通宵玩手機,每天只吃一頓飯,合格父母需具備哪3種素質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經過教養實踐,著實看到了問題的核心——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好孩子,而是孩子教會了我們父母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著名教育家盧琴老師也曾說:「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 有多少父母把自己的角色讓給了手機?
    2017年2月6日,中國廣州,地鐵上的一對年輕夫婦正在用手機給孩子播放視頻節目父母幾乎「壟斷」了小孩接受知識和觀念的全部渠道的學齡前階段,可能輕易被小小的手機滲透。(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孩子將唯手機是從,不再「聽媽媽的話」2017年2月7日,央廣「中國之聲」報導了鄭州一位11歲孩子瞞著父母買手機(價值千元)一事。
  •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這個校長的演講戳痛無數父母
    因為手機,父子關係疏離,家庭戰爭不斷,他言談中的憤慨與嘆息能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父親的無奈與無助。我安慰了他一會兒,並提了一些建議,但送別家長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位教育人,我明白這個問題困擾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一對父母,一個家庭。
  • 每日精點|如何拯救困在「算法」裡的孩子?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1、如何拯救困在「算法」裡的孩子?應該讓用戶有「關閉算法」的選擇權「原本把手機留給孩子是想方便聯繫、開闊孩子視野,沒想到她沉迷於刷短視頻。」「連續滑動幾個視頻全與遊戲相關,不想看都不行。」
  • 「媽媽,我能玩手機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的永恆的課題。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只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麼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手機,那時很多人和我一樣,做夢都不會想到手機會變成現在的模樣。那會兒,手機還不叫手機,大家都叫它「大哥大」。一時間,在小小的村莊裡,這件新鮮物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當鄉親們知道它那不菲的價格後,只能望而卻步。
  • 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
    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01 手機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兒童中風靡? 1.手機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會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 02 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
  • 孩子經常熬夜玩手機不上學怎麼辦?父母忽略這2點,再努力也白費
    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中的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冬(化名)。小冬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經常熬夜玩手機遊戲,上學經常遲到,每次遲到就不想去學校,對學習應付敷衍,作業基本靠抄,現階段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堵塞,親子關係緊張。
  • 科學網—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手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美]嚴正著,劉燁等譯,林之校,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定價:48元 ■本報記者 袁一雪 當你通過手機付款、預約、觀看視頻、閱讀書籍時,你可能已經忘記它作為一部手機曾經僅僅承擔著電話通信的作用;當你已經習慣了手機在生活中的作用,你就更難以深入思考它對人的行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給孩子看看
    ,一對父母,一個家庭。  德國頂尖腦神經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數字痴呆化,數位化社會如何扼殺我們孩子的腦力》讓我們看到,這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高中生活的真諦就是學習,努力學習就是我們高中生的一種責任。在報到前三天,我們推出一則微信「年過完該收心了。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苦,所有人都一樣」。這則微信在最後提醒大家,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 「新型鴉片」正慢慢侵蝕孩子健康,家長再不幹預,孩子一生就毀了
    前言現如今,很多家長都共同面對一個難題,那就是孩子手機成癮導致的無心學習,甚至廢寢忘食、鬥志消沉,看到孩子一天天的低頭看手機,無心其他,很多父母都感到很擔心,一是長時間的低頭,視力和大腦都會受到傷害,而是整天埋在手機裡,孩子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對身邊的生活也不在關注,看到孩子淪落成這樣
  • 你還在早早給孩子買手機?韓國專家:睡前玩手機更易患「焦慮症」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的不斷發展,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最顯而易見的便是電子產品進入千家萬戶,如今智慧型手機更是人手一部。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一系列的問題,而且受影響的人群逐漸顯現出幼齡化的趨勢。
  • 近半受訪小學生有手機 微信愛用奇怪表情火星語
    如今風靡於成人間的微信朋友圈,已經悄然進入小學生的生活。孩子們的朋友圈是什麼樣的?與成人有何不同?他們喜歡什麼樣的話題?近日,晨報記者調查了部分武漢小學生的微信,發現他們溝通交流時喜歡用各種表情、符號代表語言。「求解救,諮詢作業」常常被刷屏,而轉發心靈雞湯等則被視作最不受歡迎的話題。
  • 父母雙盲,沒用過手機的貧困男孩,高考以總分685考上清華
    他是一個農村男孩,名字叫胡安康,父母雙盲,從小到大都沒有用過手機,在高考中,他以總分685被清華大學木類專業錄取,摘得了湖北黃石理科狀元,未來有無限的希望。胡安康出生貧寒,母親雙眼失明,父親單眼失明,家裡生活貧困,主要依靠種田為生,父親在農活忙完之後就會去打點零工,母親平時在家幹家務,後院種菜,而他的哥哥身體不好,初二就輟學打工了。
  • 手機是如何算出我們每天行走的步數?其中的原理你知道嗎?
    如今科技的快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在提高,追求的也不再僅僅是溫飽了,而是更實在的身體健康,隨之,各種各樣的運動軟體開始出現,朋友圈甚至一度盛行起運動數據的比拼,步數過萬的人似乎很是厲害,看到誰給自己的微笑運動點了贊就會很開心,而支付寶螞蟻森林裡,也有行走的捐步來收集綠色能量,
  • 廣東警方解救被拐兒童:孩子遭變故不願回家(圖)
    (3月31日凌晨,1:30,汕頭市潮南區銅盂鎮新橋村)  警方告訴記者,考慮到安全穩妥,像這樣解救兒童的行動一般都是在晚上進行。來到這家已經是午夜了,大人們都被叫門聲吵醒,只有這個七歲的男孩還在熟睡中。  孩子的養父:他叫蔣浩,我給他取名字。  記者:他跟你們一起生活幾年了?  孩子的養父:4年了。
  • 【生活】手機電磁波對兒童危害大 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孩子玩手機
    現在已經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每個人手上都有一部或者兩部智慧型手機,而人們也已經把手機納入每天必備的用品,很多人片刻都離不開手機,甚至已經成為一種依賴,就連孩子們也都非常喜愛手機,2、3歲的孩子都可以用手機玩遊戲,看來手機有的時候比家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