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熬夜玩手機不上學怎麼辦?父母忽略這2點,再努力也白費

2021-01-14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大家好!我是致力於手機遊戲成癮研究的廖老思。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中的男孩,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我們把他稱呼為小冬(化名)。小冬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經常熬夜玩手機遊戲,上學經常遲到,每次遲到就不想去學校,對學習應付敷衍,作業基本靠抄,現階段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渠道堵塞,親子關係緊張。

父母焦急得不得了,跟孩子約法三章也達不到好的效果,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找到廖老思團隊尋求幫助,希望孩子能回歸正常的學生狀態,放下手機,回歸學校學習。根據小冬媽媽反饋的信息,目前小冬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經常熬夜玩手機遊戲,逃課威脅父母

小冬媽媽無奈地說道:「我家孩子(小冬)整天玩手機遊戲,經常玩到凌晨一兩點,我們要求他晚上把手機上交,他堅決不同意,說是必須得由自己管理,當時我們沒答應,結果他居然逃課,說不給他手機他就不去上學,甚至尋死覓活,無奈之下我們只能把手機給他,結果一玩就收不了手。

我們試過跟他約法三章,讓他寫保證書,甚至是籤訂了一個手機使用協議,想要限制他玩手機遊戲的時間,但是他的問題還是反反覆覆,實施這些計劃的效果不佳,問題根本無法斷根,我都不知道現在該拿他怎麼辦好?」

2. 應付學習,缺乏動力,抄作業

根據小冬媽媽的介紹,小冬晚上經常熬夜,導致第二天起床困難,經常因為錯過上學時間索性就不去上學了,在學習方面純粹是應付,學習嚴重缺乏動力,作業全靠上網抄。小冬媽媽看著自己身邊閨蜜的孩子乖巧又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優異,感到十分焦慮。

小冬媽媽五味雜陳地說:「你看我朋友家的孩子個個都那麼優秀,就我這個兒子學習差,還總熬夜打遊戲,我也不是說一定要他考上重點高中,上重點大學,只是希望他能有個學生樣,現在不好好學,他將來出去社會能做什麼呢?」

3. 親子關係緊張,抗拒與父母溝通

由於父母總是限制小冬玩遊戲,導致親子關係十分緊張,小冬基本上也不跟父母溝通,在家的時候總是躲在自己的房間裡。有一次小冬媽媽進去孩子房間打掃了衛生,結果孩子大發雷霆,說不準別人碰他的東西,小冬媽媽感覺心灰意冷,從小養到大的孩子怎麼就變成了這副冷漠的模樣。

為了能夠從孩子問題源頭切入,我們將對小冬所在的原生家庭及父母錯誤管教方式進行深入剖析,並針對性提出改善建議,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媽媽是家庭主婦,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小冬媽媽自從生了小冬之後,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和家庭,所以選擇辭職在家做家庭主婦,孩子從小到大,事無巨細都是由媽媽在操心著。小冬媽媽心痛說道:「我真的是為了他,放棄了很多東西,幾乎我的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他的身上,可我不知道他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子。」

廖老思專業解答:

從小冬媽媽對孩子的埋怨——「你看我朋友家的孩子個個都那麼優秀,就我這個兒子學習差……」我們不難發現,小冬媽媽此時此刻所處在的情緒狀態是焦慮不堪與匱乏心理的相互切換,情緒焦慮不堪的時候,看問題的視角就會相當消極,導致小冬媽媽滿眼都是孩子的消極面(比如:學習差,玩遊戲,暴脾氣等等),以至於發展出對孩子一百個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及良性有效的溝通,簡直是難如登天;

而當小冬媽媽處於匱乏心理的時候,便是發自內心地認為孩子不夠好,特別是在自己朋友家孩子的對比下,則顯得更加的鮮明;其實,父母的匱乏心理並非完全源自於孩子不夠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閃光點),恰恰源自於父母內心深處對自我的不認同;

或者源自於童年時期父輩們對自己的不接納或不滿意,正如從小經常挨餓的孩子,哪怕長大後,仍舊會保留大口吃飯的習慣,因為過往「極度飢餓」的記憶早已印刻在腦子裡,揮之不去,這邊是匱乏心理在作怪,怎麼辦?

父母首先要意識到,看孩子不滿意並不完全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父母的錯誤思維方式(比如過於焦慮以及匱乏意識),而父母越是帶著這種錯誤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儘管表面上是在幫助孩子,但是卻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不認同以及不滿意;

這又將促使孩子形成消極低落的自我評價和意象,如此下去就更加難以發展出積極正向的行為了,所以,改變必須從父母開始,嘗試著讓自己多多關注以及挖掘孩子的積極面,學會獨自安頓自己的焦慮情緒,我們才具備影響以及改變孩子的條件。

錯誤管教二:爸爸愛講大道理,教養孩子粗暴,缺乏同理心

據小冬媽媽反饋,小冬爸爸工作繁忙,時常早出晚歸,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經常要去外地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

小冬媽媽不滿地說:「他很少會主動跟兒子交流,現在孩子大了,有些不聽話,他又特愛跟兒子講道理,說不通就開始吼跟罵,一點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我有時候看不過去,說他幾句,他就說以後兒子的事情他不管了,脾氣大得很。

記得去年孩子逃課去網吧打遊戲,讓他爸知道了,孩子爸拿著皮帶就開始抽打孩子,孩子反抗,兩個人還扭打在一塊。從那次打架之後,孩子就不怎麼搭理他爸了。」

廖老思專業解答:

儘管小冬爸爸是愛孩子的,是愛這個家的,但是,這份愛卻沒能讓孩子接受到,也沒有讓孩子感受到,為什麼?

因為小冬爸爸愛孩子的方式是錯的,是不適合青春叛逆期階段的孩子的,切記,影響以及改變孩子是需要智慧技巧以及心理資本的,正如小冬媽媽所講,孩子爸爸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經常忙於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可見其管教孩子的心理資本是非常匱乏的,再加上孩子爸的粗暴的打罵教育,更是把孩子推向了父母的敵對面;

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當然就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與父母「對著幹」這件事了,包括抗拒與父母溝通、通宵達旦玩遊戲、以及以逃學威脅父母等等,而對於自身的學習、發展、健康、未來、目標與夢想,自然就無心顧及了,怎麼辦?

父母只有真正地認識到,影響以及改變孩子絕對不等於針對孩子,更不等於打罵孩子,真正的影響以及改變往往立足於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環境,立足於過往父母的不當管教,切記,孩子的一切行為只是我們父母家庭教育的晴雨表與指向燈,唯有懂得解碼孩子行為的父母,才能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披荊斬棘,一路高歌!

聽完這個案例你有哪些收穫與感想呢?關注我私信我,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相關焦點

  • 晚上孩子總熬夜怎麼辦?父母記住這3招,改變「夜貓子」孩子
    最近和女兒一起玩耍的小女孩,她媽媽說她每天晚上都要玩到12點左右才睡覺,經常把大人熬瞌睡了,自己還不願意睡。問她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睡,她說孩子一直想玩耍,看起來精神特別充足。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白天不睡覺,晚上也不願早點睡覺,熬著瘋玩。
  • 孩子排斥學習源自錯誤思維觀念,不及時矯正父母的努力全白費!
    ——比如,反覆叫孩子起床、催孩子早點睡覺、嘮叨孩子先寫作業再玩遊戲、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斷網或沒收孩子的手機、嚴厲批評孩子無故請假等等,實際上,父母所做的這些事情,儘管用心良苦,但實際上卻是在隔靴撓癢,因為這些做法根本沒有觸碰到孩子問題的核心——厭學。
  • 孩子明明很努力,為啥成績總上不去?不重視這1點,再努力也白費
    昨晚11點多,我收到一個初一學生的私信。他問我:杜杜老師,學習方法真的重要嗎?我看不出來有什麼重要的!我回答:學習方法真的很重要!然後我問他:如果你要去一個城市旅行,你是走著去,還是騎車去,還是汽車火車飛機去呢?他立刻回答我:當然是坐車,或者飛機了,這比走路騎車不曉得快了多少倍!
  • 孩子天天通宵玩手機,每天只吃一頓飯,合格父母需具備哪3種素質
    有一個青春期男孩的媽媽,當看到孩子整天手機不離手,不願寫作業不想去上學時,情緒徹底崩潰了,帶著哭腔說:「我做媽媽的年數也不久,也是從生完你之後才成為媽媽的,我知道我們兩都需要時間成長和改變!」總之,小聰明看問題較短淺,大智慧看問題較長遠,如此,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如何成為一個智慧的父母了;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作為一名智慧的父母,我們始終要基於一生的維度來管教孩子——舉例說明:當孩子經常熬夜玩手機,導致第二天又起不來床,上不了學時,心懷「小聰明」的父母可能會想方設法叫孩子起床——比如頻繁敲孩子的房間門,或者乾脆衝進孩子的房間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父母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在我認識的家長當中,他們都會有孩子懶惰的問題。孩子能不能自律,是決定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是我們常提的一個問題,但孩子們很難做到自律。其實別說小孩子,我們大人做到自律也並不容易,每天都說要讓自己多看點書,結果下班回到家裡之後,就會馬上鬆懈下來,躺在沙發上不上起來,開始不停地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很多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面,都很不上心。
  • 你還在早早給孩子買手機?韓國專家:睡前玩手機更易患「焦慮症」
    現在很多家長平時忙於工作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而且孩子上學的時候也希望能夠隨時聯繫到孩子,所以早早的就給孩子買了手機。但是最近一則新聞卻讓很多家長停止了這一做法,據韓媒11月12日報導,韓國崇信女子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稱:睡前玩手機影響心理健康,因玩手機推遲睡眠時間的人更易患上抑鬱和焦慮症。不光如此,玩手機導致失眠的機率高達82%。
  • 孩子經常玩手機有什麼危害?每天超過2小時,可能影響大腦功能
    尤其是這五個:影響睡眠如果孩子在睡前經常看手機,那麼就會導致孩子處於亢奮狀態。而這種狀態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讓孩子不願意睡覺。長期看手機會讓孩子的眼睛受損,尤其現在很多孩子都害怕父母發現自己玩手機,經常躲在被窩裡偷玩手機。
  • 經常熬夜玩手機你的眼睛還好嗎?
    經常熬夜玩手機你的眼睛還好嗎? 2019-11-08 16:55:40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李賽 | 字號:A+ | A-  未近視人群:感覺視力正在下降「以前我是全家人中視力最好的,近幾年來,經常用手機跟朋友聊天、看美食視頻,現在已經明顯感到視力在下降。」劉女士40餘歲,是一名家庭主婦,她告訴記者,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長時間看電視和玩手機。
  • 其實這2物對大腦更好,只是被很多家長忽略了
    一、熬夜學習熬夜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長時間過度用腦會造成腦細胞的受損,只有在深度睡眠的時候,大腦才會分泌更多的腦脊液,將身體的廢棄物質隨著陳代謝排出體外,我們的深度睡眠應該在晚上的11點到凌晨3點之間,如果超過11點還沒有睡覺的話,就會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不僅會影響到反應能力還會降低記憶力。
  • 高考生你不注意這兩點,不管是多努力也白費,又有多少家長知道呢
    高考在我國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面臨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轉折時,家長和學生都很看種這次考試,目前離高考越來越近,距離2020年高考僅剩48天了,也許此時有很多考生比較迷茫和糾結,自己應該怎麼辦,此刻應該調整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同時做好勞逸結合。
  • 家長必讀:家裡孩子每天熬夜怎麼辦
    一天按部就班的上課,自習課得做明天要交的作業,自己想做一套完整的試卷只能靠回家熬夜完成,說到熬夜,大家隨口就能說出幾個害處,但你真的完全懂得熬夜的概念嗎?單純的幾點前上床睡覺就能避免的嗎?   熬夜這事確實不是「幾點睡」那麼簡單。   常常有人問幾點睡算熬夜,熬夜後能補回來嗎?
  • 比不努力讀書更可怕的是常熬夜,分分秒秒害了孩子!
    也就是說熬夜帶來的傷害很大。生物鐘,也就是告訴我們在什麼時間點,要做什麼事。例如說:按時吃飯,按時休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1、熬夜,身邊常有的事昨天就看到有朋友凌晨3點發了朋友圈,說還在加班!我早上7點留言:這麼晚還不休息,太累了!結果朋友秒回啊,說習慣了,就算不加班,平常也都很晚才睡!
  • 別輕易和孩子玩創意美術,除非你能做到這7點
    分享了兩部不錯的科學紀錄片,我們分享了通識教育中的科學啟蒙,今天我們再來聊聊藝術啟蒙。這段時間陪叮噹玩創意美術比較多,總結了不少經驗,看了些理論書,創意美術是個坑,感覺對父母的要求比較高,包括我自己走過一些彎路。
  • 14歲男孩1.55米,再也長不高,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父母的疏忽大意
    文|凝媽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身高,尤其是男孩子,長相一般,如果有個好身高,看上去高大威猛,也帥氣萬分,將來容易俘獲女孩的心。現在有條件了,家長們在孩子長高這件事上做足了工作,給孩子吃各種好吃的,希望孩子都能長個大高個。這些努力也沒有白費,孩子們整體身高都提升了不少。
  • 抑鬱症:孩子在家休息,黑白顛倒,晚上不睡覺白天睡不醒怎麼辦?
    文/阿秋經常收到抑鬱症家屬們這樣的求助,比如:「孩子已經在接受治療了,但是心情仍舊還是很低落,我該怎麼幫助他?」還有,「孩子不去上學,也不接受治療,每天只知道在家裡玩和睡覺,我要不要逼著他去上學?」再有,「孩子在家裡休息,黑白顛倒,晚上不睡覺,白天睡不醒,每天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我真怕他毀了自己!我該怎麼辦?」等等。以上這些問題都是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而這些問題也是無數抑鬱症家屬們所正在面臨的,何以解憂?簡直傷痛了父母們的心。
  • 「袋鼠家」APP:讓父母遠程監控和管理孩子的手機
    孩子自尊心很強,也不能隨便猜疑,怎麼辦?  隨後她向QQ群裡的其他家長詢問方法,很快有家長向她推薦了一款叫「袋鼠家」的APP。小美媽媽按照指導在自己的手機上裝上了「袋鼠家」的父母端,同時在小美手機上安裝了「袋鼠家」的孩子端。2個手機關聯上後,小美媽媽可以隨時,隨地利用自己的手機查看到小美剛剛玩了什麼?上網看了什麼?
  • 孩子成了「夜貓子」,總是愛熬夜,孩子晚上不睡覺怎麼辦?
    在這個國慶去到了大姐家,親眼目睹了兩個熬夜小神獸,越到晚上越是精神,聲音越來越大,我告訴他該睡覺了,根本無動於衷,繼續玩玩具,繼續要吃零食。好不容易洗腳到了床上,床又成了一個新的玩耍領地。特別是對於孩子,因為孩子是正處於發育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經常熬夜,那麼對身體的傷害會比成年人更大一些。現在的很多的孩子基本上會熬夜到11:00甚至12:00,早上又起不來。也會錯過吃早餐的時間,就會打亂生物鐘,也會打亂飲食規律。
  • 孩子調皮搗蛋行為背後,常藏著不被理解的心理秘密,父母一定要懂
    小迪是一個很頑皮的男孩,經常看到他在小區裡和一群孩子瘋玩,小迪和誰都能玩到一起,唯獨和一個叫小強的孩子玩不到一起,他想出各種餿主意,欺負小強,給小強起外號;和幾個小夥伴合起夥來,整治小強,或者孤立小強。 小迪的媽媽也經常教育批評他,「不能這樣對待同學,你要多向小強學習,你看人家又考了第一名,多棒啊!」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楊章:這樣做努力都白費了
    有的人很努力,但卻總不見成績在哪。有的人上班就是玩,下班也是玩,但最後獎勵的是他,晉升的也是他。於是心裡極度的不平衡:我這麼努力,沒功勞也有苦勞吧。憑什麼晉升的是別人而不是我。其實這沒什麼,因為你的努力都白費了,你沒有努力到點子上。苦勞只是失敗者的自我安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