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青春期男孩的媽媽,當看到孩子整天手機不離手,不願寫作業不想去上學時,情緒徹底崩潰了,帶著哭腔說:「我做媽媽的年數也不久,也是從生完你之後才成為媽媽的,我知道我們兩都需要時間成長和改變!」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經過教養實踐,著實看到了問題的核心——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好孩子,而是孩子教會了我們父母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著名教育家盧琴老師也曾說: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那麼,對於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而言,成為一個好父母到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孫子兵法裡講到: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意思就是說:「所謂『將』,就是看將領們是否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接下來,我們僅從家庭教育的維度,重點論述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為將者)應該具備的前三種素質:
素質一:「智」——始終基於孩子一生的維度來教養孩子
談到「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智慧」。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有智慧的人呢?當談到某某人非常有智慧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拿另外一種人進行比較,那就是某某人非常聰明,俗話也經常講「小聰明,大智慧」;
所謂小聰明,往往指那些貪圖小利,鼠目寸光的做法,儘管智商超群,頭腦靈光,但終究略顯小家子氣,難以成就大業;而大智慧則不然,我們經常講大智若愚,換言之就是放長線釣大魚,表面上不和對方斤斤計較,實際上則是抓大放小,心懷大局,處事圓潤,大家風範。
總之,小聰明看問題較短淺,大智慧看問題較長遠,如此,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如何成為一個智慧的父母了;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作為一名智慧的父母,我們始終要基於一生的維度來管教孩子——
舉例說明:當孩子經常熬夜玩手機,導致第二天又起不來床,上不了學時,心懷「小聰明」的父母可能會想方設法叫孩子起床——比如頻繁敲孩子的房間門,或者乾脆衝進孩子的房間,把孩子給拽起來;有的父母為了幫孩子爭取時間,甚至想出幫孩子穿衣服、穿鞋的招數;有一個父親為了防止孩子晚睡熬夜甚至直接搬進了孩子房間和孩子一塊睡,真可謂絞盡腦汁;
而心懷「大智慧」的父母則始終站在孩子一生的維度考慮問題——如果將來孩子離開了家外出求學、工作,他的老師或老闆會像父母一樣,幫忙叫早嗎?他的老師或老闆會衝進孩子的房間,幫他穿衣服穿鞋嗎?當孩子上大學或參加工作後一個人住時,誰來監督他要早點休息少熬夜,注意照顧身體呢?很顯然,這一切除了孩子自己,誰都幫不了!
因此,當我們站在孩子一生維度考慮問題時,我們就更容易找到問題的癥結——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自律性以及自主性才是父母真正需要做的,而不是絞盡腦汁的想法子將孩子從床板上拉起來;你永遠叫醒不了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改變不了一個內心懶惰、被動的人,因此,如何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先停止一切「替代教育」行為(但凡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盲目幹預),因為「替代教育」最大的危害在於剝奪孩子的內在動力,使得孩子誤認為自己是為了父母而起床,是為了父母而學習,自然就談不上內在的驅動力了;
結論:智慧的父母始終基於孩子一生的維度來教養孩子,永遠以大局為重,抓大放小,放棄替代,真正把學習以及歸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還給孩子,才是智慧父母修煉的第一步。
素質二:「信」——無條件信任是激發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先分享一個案例,有一個青春期女孩的媽媽介紹:
「在很長一段時間,孩子天天晚上玩手機,白天睡覺,每天只吃一頓飯,我和孩子爸爸深感焦慮,這樣下去孩子身體哪裡受得了?於是就想到晚上12點前必須把孩子的手機給沒收了,白天再給她,心想讓她沒有手機玩,就可以早點睡了;
但是我們的想法很快就被現實打敗了,因為等我們12點收到手機後,孩子自己在房間裡看書,也會看到凌晨,有時候甚至會悄悄到我們房間偷拿我和她爸爸的手機去玩,每次開門關門嚴重幹擾到我們的休息;
有一天晚上孩子到我床頭拿手機,我怒罵了她,說她不應該這樣做,這個行為是很不正確的,而且訓斥孩子為什麼不早點睡,為什麼要黑白顛倒……當時真的很氣憤,覺得她為什麼那麼不聽話?父母那麼辛苦地為她,她為什麼一點都感覺不到,一點都不體諒父母?
並表示對她徹底的失望了,再也不會相信她了!結果導致我們的母女關係徹底決裂,此後在我的心裡總是認為她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是一個不值得信任的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不禁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孩子把事情做好了,才值得我們父母相信?還是我們父母始終保持對孩子的相信,孩子才有機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做兩種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