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自己孩子小小年紀就喜歡上了玩手機或者平板。不給就鬧,似乎完全沒有別的事情可以替代玩手機。如果不給玩,甚至連飯都不吃。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呢?家長們要做到「內外兼修」。
內在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的危害,和孩子約定不看或者少看電子產品。比如每天吃能玩半小時一類的。如果孩子哭鬧不聽話,可以試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李瑾枚在一次公開課上推薦過的一個辦法,適合大多數家庭在育兒中使用。
事先和孩子約定好時間,例如每天只可以玩半小時,過了半個小時馬上收回手機或平板。
如果孩子不配合開始哭鬧,父母中的其中一人可以把孩子抱進房間,切記一個人就可以了,要對他進行一對一的教育。不要當著家裡其他人的面教育哦,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因為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孩子會想得到其他人的「解救」。
把孩子帶進房間,面對哭鬧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能打罵,打罵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也不要蹲下來說類似於:「不要哭了」這類的話,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家長在求他的印象,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只需要在他身邊陪著他,讓他自己哭,讓他自己去發洩。在這期間,他會睜眼看家長,家長不需要理會只要看著他就行,等孩子明白哭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再和孩子講道理,他更容易聽進去,至少他知道哭鬧是換不來他想要的東西。
李教授推薦的教育方式是一個比較好的,通過教育的形式讓孩子發生內在的轉變,從而讓電子產品的辦法。嗨媽也有一個比較好用的小妙招可以推薦給各位家長,以外界環境來影響孩子,讓孩子放下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嗨嗨在某一個階段也出現了特別喜歡看電視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階段,每天都纏著爺爺奶奶看電視或者手機,老人有時拗不過,就只能給她看一會。
後來我們採用了興趣轉移的方式,既然孩子的天性是玩,我們就讓她玩,喜歡桌球就去打球,喜歡跳舞就去跳舞。每天都用豐富的課餘生活填滿孩子的時間。孩子課餘生活豐富了,自然就沒有那麼想看電子產品了。
每周六日,我們也儘量安排戶外活動或者外出和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孩子既鍛鍊身體,又玩的開心,同時自然而然地遠離了電子產品。其實沒有小朋友在可以玩的時候還願意看電子產品。很多孩子一開始喜歡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都是因為家長懶,給孩子一個手機尋求自己的片刻安寧。
卻不想孩子久而久之就對手機產生和依賴,慢慢變成了沉迷。
所以,要想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的大前提,一定是家長要有充足的時間陪伴,教育是雙向的,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家長也要為了孩子,做出相應的改變!
還要提醒一點的是,尤其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很多老年人都是習慣家裡一直開著電視的。如果有孩子的時候,家裡電視儘量不要開,如果家長都是一晚上盯著電視的,就不要怪你的孩子愛看電視。
手機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也儘量不要看。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要讓孩子不沉迷於電子產品,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在家裡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親子活動上,增進和孩子的感情,讓孩子無暇去看電子產品,才是最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