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

2020-12-05 騰訊網

關注「追日教育

每天讀點講方法、講實用、講科學的育兒乾貨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01

手機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兒童中風靡?

1. 智慧型手機的興盛預示了一個藉助移動終端實現的新型媒體時代進入鼎盛時期,社會、家庭、學校中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是手機的使用者,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現出手機依賴症。

2. 網絡、智慧型手機已浸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玩遊戲不是原罪,問題的關鍵是孩子的閒暇活動太單調、沒有時間玩、不會玩,所以才會把網絡、把手機遊戲當作玩具而不是工具。

3. 手機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會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

02

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 影響身體健康

長時間捧著手機玩遊戲會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影響孩子頸椎等。

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導致行為異常

手機遊戲可以時刻陪伴在遊戲者身邊,唾手可得。

遊戲中泛化的虛擬世界,讓遊戲者享受著隔離現實生活之後的、封閉的「遊戲場景感」。

遊戲規則的嵌入性,讓遊戲者感覺是個體在自主地操控身心。

手機遊戲讓遊戲者捲入身心、不可自拔,渾然不覺的「身心塌陷」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表現出恍惚、退縮、無序等異常狀態。

3. 損傷腦神經

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耽誤孩子學習

網絡世界找到慰藉: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學習感到枯燥,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慰藉,形成惡性循環,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便捷的查詢方式:很多孩子遇到學習困難,不肯深入思考,直接在手機上搜尋答案,導致認知與思考能力減退,產生思維惰性。

5. 導致睡眠障礙

美國一家健康機構做了一項關於手機光線和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影響的研究:讓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28分鐘之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也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手機屏幕所放射出來的短波藍光對人體視網膜刺激強烈,經常暴露在這種光線下,將導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讓人變得非常難以入睡。

四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

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03

遠離手遊,應該怎樣幹預?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有質量地陪伴孩子;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04

給家長的建議

1. 豐富家庭生活

家長應儘可能多地幫助孩子創造與同伴、自然交流的機會,要有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活動,閱讀、散步、運動,去電影院、博物館遊玩或者去餐廳享受美食,甚至在家裡一起打掃衛生、做頓飯。這些經歷能帶給孩子愉悅感、美感、成就感、冒險感和刺激感。

2. 不讓孩子過早擁有手機

建議不要把手機交到12歲以下的孩子手裡。12歲以下的孩子三觀非常不穩定,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孩子擁有智慧型手機,意味著他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教、隨時隨地使用這些功能,這對缺乏辨別力和自控力的未成年人來說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統,如果遭到破壞,危害就會侵入,最終造成破壞。

3. 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如果孩子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為家長,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建立手機使用規則,並堅定執行很重要。

告訴孩子要健康使用手機

不要在黑暗當中玩手機,使用手機時儘量打開房間的燈;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宜過長;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以免手機輻射危害頭部;不要把手機放在褲子前面的口袋,因為這會對生殖系統產生潛在的輻射風險。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間有限定

每天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長,不能聽之任之。明確幾個時間點必須得放下手機:吃飯時不碰手機;寫作業時不用手機;與父母、同伴交流時不看手機;走路時不拿著手機;睡覺前不玩手機。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需學會保護自己

網絡世界不是淨土,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各種誘惑陷阱隨處即是。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其中,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時更要指導孩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增強上網時候的防範意識和自我約束力。

以上資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多動症孩子家長,要做好這幾件事
    所以,對於多動症家長而言,我們除了要及時地給孩子尋求專業科學的治療,還需要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創建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那麼,家長可以做些什麼訓練多動症孩子呢? 1.時間管理 在時間管理上,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去看時間,給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孩子一生僅有的大腦發育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別讓娃贏在起跑線了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聰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剛出生的小寶寶,大腦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左右。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老師如此誇獎孩子,其實是提醒你該對孩子上心了,家長莫要理解錯
    老師說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就很明顯,當前這些學習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是純靠智商的,你說古詩背不過怨誰?九九乘法表背不過怨誰?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孩子不是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完事的,家長也要起到監督的作用,讓孩子把注意力用在學習上,家長對孩子的約束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家長聽到這句話,就應該好好琢磨,而不是單純把它聽成一句誇獎話,原來我家孩子不笨啊?其實老師在提醒你,該好好管管孩子了。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聰明、智商高又討人喜歡吧!但是,有多少家長真的在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做努力呢?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戲精家長在微信群飆英文髒話罵老師,只因孩子學號是14
    這年頭,家長和老師一言不合就開撕的事不少見。但因為孩子學號直接飆英文辱罵老師還真是第一次見,上海一位家長的激烈不文明行文真讓人大開眼界。在孩子的班級群裡,一位家長和老師確認自己孩子學號是不是14號,之後竟然飆出了一串英文髒話。群裡的其他家長自然看不下去,紛紛提醒他注意文明用語。但這一勸阻卻更是讓這位家長「戲精」上身。講真,學號只是方便學校管理。因為這就大發雷霆,講老師有問題太過分了。即便不滿,也可以和老師協商啊~這位家長還對勸阻自己的家長很不客氣。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感是健康人格的基礎,自我認同程度的高低,影響著孩子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一定要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加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當中,積極上進,樂觀開朗,內心獨立自主,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自信心的培養需要從小進行,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三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
  • 孩子眼睛散光怎麼辦?眼科醫生:這6件事家長一定要放心上
    而現在很多孩子用眼習慣都不好,喜歡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對眼睛的傷害很大,所以家長要做好把控,除此之外,還要保證孩子的學習環境良好,給娃使用光線溫和舒適的的護眼檯燈,它可以自由調節燈光模式,有效呵護孩子眼部健康。
  • 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家長做好這三點,孩子從此就愛上讀書
    最近有一個現象,疫情期間,學校實行網上上課模式,如此一來,孩子在家的時間變得更長,可是父母卻必須想要孩子一直在家裡,希望孩子能趕快回歸學校。因為很多孩子在家裡自覺性很差,不願意主動上網課。做作業基本都要家長盯梢,稍微一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在電腦桌前趴著,或者拿起手機一邊玩了,許多家長為此苦惱不已。
  • 孩子近視度數瘋漲?家長需知的5件事,可得督促到位
    孩子近視是很多家長憂心的問題,看著孩子這麼小就戴上眼鏡,實在是非常的痛心。當孩子近視了以後,身為家長要努力保衛孩子的視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那些傷害視力的習慣,避免讓孩子的近視進一步的加深。
  • 三歲小朋友近視250度,只因家長讓孩子幹了這件事
    圖一:近視度數  「孩子最近一直在眨眼,怎麼也想不到孩子已經近視了  小小年紀,為啥近視  在進行了全面的眼科檢查後發現,小傑的雙眼結膜部分乾燥,經過了解,在疫情居家期間,小傑的家人為了哄孩子開心,讓年僅三歲的小傑自己抱著手機看動畫片,加上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小傑的眼睛也越來越幹,最後出現了頻繁眨眼的表現。
  • 怎樣保護孩子遠視儲備,家長具體做好這一步
    怎樣保護孩子遠視儲備,很多家長都問過一個問題,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看手機都不會近視,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在家上了2個月網課,近視度數都有100多度了。 哪些孩子不容易近視呢,一般的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眼球都是特別小,所以大部分孩子,剛生下來,就是有一定程度的遠視,這個就是遠視儲備。
  • 「家長群」內外老師和家長各執一詞,到底誰在掙扎?
    廣州的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林麗說,老師每天都會在家長群裡總結學生的情況,上午總結孩子前一天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午總結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做得不好的學生會被老師在家長群裡「提醒」。「老師不會點出孩子的名字,但是會寫出孩子的學號,家長們私下裡把這種被老師點學號叫做『掛號』,所以,只要看到家長群發信息了,我第一反應就是擔心兒子被『掛號』了。」林麗說。
  • 孩子聽一句忘一句?掌握「工作記憶」是關鍵,聰明家長要做好3點
    鄰居的孩子上完學回來,老師要求背一首《登鸛雀樓》,這對每個人都是超級簡單的事,但是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就是一道很難的坎。孩子背了好久還是斷斷續續的,即使提醒了,也總是聽一句忘一句。媽媽問孩子是不是根本就沒有理解詩詞的意思,不出所料,孩子一直都是在死記硬背。於是孩子的媽媽找出黃鶴樓的相關圖片再進行詳細講解,孩子很快就能背誦出來了。
  • 孩子誤食乾燥劑,家長及時做好這三步,能救孩子一命
    一、有毒物品遠離孩子 除了乾燥劑以外的物品,家裡的藥品、化妝品這些東西都要放置在孩子不容易找到的位置。尤其是很多媽媽愛化妝,很多化妝品的樣式很新穎,非常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會趁著家長不在的時候偷偷拿來擺弄,這也增加了孩子食用的可能性。
  • 孩子挑食怎麼辦,強迫性吃飯遭反彈,尊重孩子差異性做好3件事
    而在關於飲食這一項上很多人是從小就會有差異性,我不吃生薑,他不吃西紅柿,她又不吃蔥,這些是孩子時候第一次吃到就很確定不喜歡的食物。但是在大人的眼裡看來,就是孩子在挑食,而且挑食還很嚴重,所以很多家長都會苦口婆心的勸告孩子為了健康要營養均衡。
  • 學校允許帶手機,能帶嗎?若真為了孩子,請做一個狠心的家長
    慶幸之餘,朋友為孩子舉辦了升學宴,來的親朋好友不少。可沒過多久,又傳來孩子準備復讀的消息。驚訝之餘,得知原來是孩子不喜歡這所學校。我對朋友說,既然要復讀,那就換一所學校吧,同時一定要取消孩子的手機。後來,孩子換到了離家幾十公裡外一所的民辦高中。這所學校規定,原則上不允許學生帶手機,若實在要帶,手機必須交到班主任手裡,等周末放假時再去領回。
  • 宮頸病變有提醒,做好3件事,宮頸乾淨,HPV自己走
    30歲媽媽查出宮頸病變,丈夫甩袖離開,醫生:2件事早提醒30歲的何女士是一名幼兒舞蹈老師,養育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生活雖說不算得上很富裕,但非常幸福,可是在前些日子,他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在她身體下面長了一些類似痘痘的小疙瘩,而且下體還伴有瘙癢,於是她上網搜索了一下,可能是尖銳溼疣,而出現尖銳溼疣極大能是感染上了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很多時候面對女兒的磨蹭現象,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要忍不住吼上幾句。明明是很簡單的問題,孩子卻無法理解,坐在書桌前磨磨蹭蹭,一會兒看看橡皮,一會兒玩玩鉛筆,一個小時過去了,只寫了三四個字。很多家長想必都面臨過王女士這樣的狀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被孩子的磨蹭拖拉氣得火冒三丈。其實孩子的表現,往往有著內在因素的影響。
  • 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 每周一問
    近年來,中小學生健康問題基本都集中在近視、超重和肥胖以及齲齒三個方面。課堂上「小眼鏡」的增加,不僅讓家長擔憂,也讓老師心痛:防範近視刻不容緩!文化課要學習,校園活動要參加,課後作業要完成,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挽救孩子的視力?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的經驗和做法,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