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渦星系:為啥每個星系看起來都差不多一個樣,都是漩渦形狀?
宇宙中像銀河系一樣的星係數量估計在2萬億個以上,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星係數量超過1000億個以上。目前宇宙中觀測到的星系就像藍色大海中點綴的一個個島嶼一樣,在茫茫無邊的宇宙中,點綴其中的是星羅棋布的星系。
-
銀河系的形狀的「進化」,從漩渦星繫到棒旋星系!
根據近代天文學的觀測研究,銀河系曾被分類為漩渦星系,大體上由銀盤、核球、銀暈和暗暈四部分組成。然而,1960年代以來的一些工作表明,銀河系的銀盤和中央的核球並非如此有規則,銀河系被重新分類為棒旋星系——中央有棒結構的漩渦星系。世間萬物,其結構上所表現的規則性總是相對的,而不規則性才是絕對的,龐然大物銀河系亦不例外。
-
星系的磁場形狀為何如此怪異?呈現出X狀,還有巨大氣泡和環
如果我們看看更加巨大的天體結構——星系,會發現它們也有磁場。可是,對於星系的磁場形狀,我們的了解就非常有限了。雖然這些星系看起來形狀也蠻規則的,比如漩渦星系,大部分恆星都集中在星系核以及旋臂上。為此,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數據中心的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Yelena Stein選擇了星系NGC 4217,作為人類探測星系磁場的新嘗試。NGC 4217距離我們大約6700萬光年,和銀河系一樣,它也是一個漩渦星系,因此是我們間接研究銀河系的一個重要參考。
-
宇宙中那麼多星系怎麼都是圓餅狀的呢?有沒有其他形態的星系?
很多人在看到一些宇宙星系圖的時候都會被其絢爛的外形所吸引,這些星系星星點點的分布在宇宙中,多數時候都像一個個圓餅一樣圍繞著一個球形半徑旋轉,這樣的外形可能治癒了很多人的強迫症。那麼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這些宇宙中星系並不會依照人類的審美來決定自身的形態,那麼為什麼我們通常看到的星系都是這麼規則的圓餅狀呢?因為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空間,所以在這個空間裡面,所有的旋轉活動都只能圍繞著一個旋轉軸來進行。而這些宇宙中的星系也是一樣。其實我們肉眼看到的這些星系都是已經經過億萬年的演變才變成現在的圓餅狀的。
-
為什麼星系的形狀不同?
基本上,星系的形狀可以分成兩類:盤狀和橢圓狀。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卡梅倫·赫默斯說,盤狀星系,也叫旋渦星系,形狀有點像煎蛋。這些星系的中心更接近球體,像蛋黃被氣體和恆星(蛋清)包圍一樣。銀河系與距離我們最近的仙女座星系,都屬於盤狀星系。 理論上,盤狀星系始於氫氣雲。引力將這些氣體粒子吸引到一起。當氫原子越來越接近時,雲團開始旋轉,總質量開始增加,當然它們的引力也隨之變大。最終,引力使氣體塌陷成一個旋轉的圓盤。大多數氣體位於圓盤邊緣,這裡也是恆星形成的地方。
-
第二十一章 宇宙從漩渦中產生,在漩渦中消亡,黑洞和白洞的循環
我們看見的星系群都是呈現一種漩渦狀的運動方向,正是這種漩渦狀這種結構才使得星系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運行。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的把周圍的混沌物質和能量同化到這個漩渦當中。漩渦都是呈現一種凹面形狀,中間一般為空,兩頭一端大一端小,形成一種喇叭形狀的結構。從漩渦的進和出可以看成是兩個喇叭口,一個是進一個是出,形成一個循環。所以為什麼在漩渦的周圍會有很多氣泡的存在。
-
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漩渦狀?整個宇宙是一個更大漩渦嗎?
為什麼太陽系或者更大的銀河系和仙女星系,都是這種扁平漩渦狀,宇宙就是由這樣的星系構成的嗎,或者在更大的尺度上會有更大的漩渦出現嗎?星系的演化與發展星系大都是自轉的,因為星系中心存在質量非常龐大的巨型黑洞,因此星系中的恆星會沿著測地線運動,所以自轉形成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由於星系體積龐大,質量分散,因此這種運動是非常鬆散的,而且還有形成過程中的吞噬或形成時間先後上的不一致,星系的發展大致有如下幾種形狀:
-
密度波理論:漩渦星系的形成機制,藏著宇宙一切現象的最本質規律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系。約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系統——銀河系。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團,叫星系團。平均而言,每個星系團約有百餘個星系,直徑達上千萬光年。若干星系團集聚在一起構成的更高一層次的天體系統叫超星系團。
-
太陽系中的四大漩渦,其中地球有兩大極地漩渦!
其實說到太陽系,相信許多喜歡宇宙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太陽系就是我們人類所生活的星系,而且相對於其他星系來說,太陽系人類還是比較熟悉的一個星系。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在太陽系中的四大漩渦!可能當大家看到這裡的時候,朋友們會產生以後什麼漩渦呀,這麼神秘。其實對於漩渦來說,大家了解最多的就應該是地球的極地漩渦。
-
為什麼漩渦星系的旋臂不會發生纏繞?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因為外圍繞著核心旋轉地更慢一些,我希望我們能觀察到一些旋臂圍繞著核心繞了很多次——有很多螺旋的漩渦星系。難道是因為宇宙還不夠古老,還不足以形成旋臂多層的漩渦星系? 你可以去觀察任意數量地漩渦星系,它們都具有有相同的表觀構造。
-
我們怎麼知道銀河系是一個漩渦星系?
看看下面的圖片,就能獲得關於銀河系形狀的第一個線索: 這拍攝於2007年7月22日的內華達州黑巖沙漠夜空中的銀河照片(圖源:歐洲南方天文臺千兆星系變焦項目中使用的投影將觀察者置於銀河系的前方,銀河平面水平穿過圖像——仿佛就像我們從外面看銀河系一樣。從這個有利的位置,我們的漩渦星系的總體組成部分清晰可見,包括它的圓盤,帶有暗的和發光的星雲的大理石花紋,裡面有發光的年輕恆星,以及銀河系的中央凸起和它的衛星星系。
-
浩瀚的宇宙中有哪些類型的星系
通常,橢圓星系看起來是黃色或紅色,與在旋臂上有高熱年輕恆星發出淡藍色調的旋渦星系對比有很大的差異。巨型橢圓星系橢圓星系有巨型的和矮型之分。質量最大的超巨型橢圓星系直徑達50萬光年,包含10萬億顆恆星,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系統。
-
為什麼星系的形狀會不同?
仰望夜空,你會瞥見來自數千億星系的恆星。有些星系像我們的銀河系一樣旋轉著藍色的圓盤,另一些則是紅色的球體或畸形的、塊狀的混亂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配置?事實證明,一個星系的形狀告訴了我們這個星系超長生命中的一些事件。
-
漩渦星系和颶風之間可以進行比較嗎?
只是對漩渦星系有一點好奇。我的問題是:「颶風的構成和運動和漩渦星系之間究竟可以進行比較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構成」是指颶風由一個風眼所組成。而漩渦星系由一個中心組成(這個中心可能是一個黑洞)。而颶風和漩渦星系兩者都是沿著逆時針方向運動的。如果我的陳述不準確,請糾正我。我只是好奇,在這兩者之間是否能得出一些相關的結論。
-
大質量紅色漩渦星系形成研究獲進展
宇宙中星系的顏色和形態緊密相關,並呈現兩大類分布:大質量星系恆星形成停止導致顏色偏紅,並因為擁有較大核球而呈現為橢球形態;小質量星系顏色偏藍並擁有盤狀或者漩渦狀形態。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博士羅煜,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李宗男、教授李志遠,浙江大學-紫金山天文臺聯合中心教授康熙,以及德國萊布尼茨天體物理研究所博士王鵬,在SDSSDR7星表中證認了一類較為罕見的恆星形成活動停止的紅色漩渦星系,不同於此前的觀測發現,這類星系處在紅移0.1左右,是具有較大的質量(恆星質量大於千億太陽質量,暗物質暈質量大於十萬億太陽質量)的中央星系。
-
宇宙中星系構造形狀背後的秘密
一些星系就像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一樣,旋轉著藍色圓盤;而另一些星系則是紅色球體或畸形的、混亂的團塊狀,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為什麼各種星系的構造形狀會存在差異和不同呢?實際上,星系的不同形狀也向我們透露出一些關於該星系超長壽命中的事件和信息。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星系形狀有兩種分類:圓盤狀和橢圓形。天體物理學家告訴我們說,圓盤狀星系,也被稱為螺旋星系,形狀像一個煎蛋。
-
胎壓都2.5了,車胎為啥看起來還那麼扁?老司機都不一定知道原因
車子上有很多的零件,它們每個都很重要,就比如說輪胎,車子驅動之後,動力就會傳輸在輪胎上,車子就會開走了,那麼要是輪胎出現故障,那麼在高速行駛的時候,就很危險了,嚴重還可導致車毀人亡的事情出現。所以說這就要求車主每次開車之前檢查一下輪胎螺絲是否牢固,車胎表面有沒有鼓包、裂紋等現象,還要按時檢查一下輪胎的胎壓,要是過高過低都有安全隱患。前幾天有一個車主就發來求助,說自己車子輪胎的胎壓都2.5了,但車胎為啥看起來還那麼扁?老司機都不一定知道原因。
-
漩渦星系圓盤內恆星亮度或被高估
來源:科技日報NASA8月2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西班牙天體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此前關於漩渦星系大多數漩渦星系的外形是一個圓盤,其中恆星、氣體和塵埃等以扭曲的旋臂模式擴散開來,還有一個明亮的中央區域,被稱為核球。區分這些特徵對於研究星系演化至關重要。 此前傳統理論認為,圓盤的亮度從邊緣到星系中心呈指數級增長。
-
究竟有多少個星系存在於宇宙之中?
若能夠走出銀河系,我們可以看到它上面布滿了星系。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約1000億個星系之一。雖然每個星系都包括很多恆星,但遙遠的距離使得他們的光芒看起來很弱。一個普通的望遠鏡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更多星系;更好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甚至可以發現遙遠的恆星。
-
星系及星系的演化過程
什麼是星系?星系也稱為恆星系。恆星系的定義是由無數本身能發光、發熱的天體及恆星所組成的集合體。它是宇宙中龐大的星星的「島嶼」,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麗的天體系統之一到目前為止,人們已在宇宙觀測到了約10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