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的甲烷已壓不住,研究員倍感擔憂,它們跑出地面加劇全球變暖

2020-08-29 三體使者

說到與全球變暖或溫室效應相關的話題時,大家除了想到環境變化、溫度變化之外,相信還會想到溫室效應背後的推手——二氧化碳。同時,相信大家也不會忘了製造二氧化碳的罪魁禍首——人類。

事實上,伴隨人類而來的不僅有大量二氧化碳,還有行跡較為神秘的甲烷。與二氧化碳不同,二氧化碳隨處可見,產生二氧化碳的方式有許多,但產生甲烷的方式比較單一,儲存甲烷的地點的比較特殊。



你了解甲烷嗎?

與二氧化碳相比,對於甲烷,相信大家是陌生的。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處處充斥著二氧化碳,不管是動物呼吸還是汽車行駛,乃至空調開啟,都有可能產生二氧化碳。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時刻在與二氧化碳相處。



但是甲烷不同,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未必存在甲烷。甲烷多被儲存在凍土層之下或海洋底部,人類接觸到它的機會並不多。另外,據德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分析,植物是製造甲烷的主要角色。據測算,植物每年所釋放的甲烷佔全球甲烷總量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不等。

若從化學性質的角度來看,甲烷與二氧化碳有些許共同點,例如都是無色無味氣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甲烷的化學性質比二氧化碳活潑,甲烷所引發的溫室效應也比二氧化碳強。



研究人員在南極洲「抓到」逃逸的甲烷

根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的報導來看,研究人員發現南極洲底部出現了甲烷洩露的情況,這讓他們十分緊張。按照以往的情況來看,南極洲內生活著能夠消耗甲烷的微生物,數年來鮮少出現甲烷洩露事件,被貯存在海底的甲烷極難去到海面。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變得十分棘手。據研究人員初步分析,海底甲烷逃逸或許與海床上的千年海藻有關。同時,應該也與微生物的數量有關。近5年來,該區域的微生物的數量似乎大幅下降。另外,研究人員還考慮到了位置因素。

研究人員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根據監測結果來看,這些溢出的甲烷不僅順利來到了海洋表面,有的還去到了空氣中,這於人類而言是不小的挑戰,若處理不當,這些「逃出來」的甲烷將會是二氧化碳的有力幫手,全球變暖問題將變得更加棘手。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安德魯·瑟伯解釋到,根據單位分子數來分析,在加劇溫室效應方面,甲烷的作用約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過去的氣候模型並未考慮到甲烷。

同時,瑟伯表示,這一現象或許在提醒人類,極地的永久凍土層也有解凍的風險,甚至已有部分凍土層正在融化。若不能採取緊急措施加以遏止,大量溫室氣體將會在地下擴散與蔓延,而它們也遲早會來到地表之上,給人類沉重一擊。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加劇自然界「甲烷」釋放,恐將引起更為極端的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是當前人類社會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其影響力之廣,在環境問題中無出其右者。當然,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全球變暖的全部機理,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人類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全球變暖將是全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如果處理不當,人類可能一敗塗地。
  • 南極海底首次發現甲烷洩漏,微生物數量少難消耗,或加速氣候暖化
    提起全球暖化相關話題時,大部分人通常第一個聯想到的是二氧化碳,因為其在大氣裡面濃度最高。但令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不僅只是二氧化碳一種,還有甲烷(CH4)、氧化氮和氟化氣體等,其中甲烷造成的暖化威力更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上。最新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底發現甲烷洩漏,可能會加劇全球暖化。
  • 太陽輻射會加劇全球變暖嗎?答案是NO!
    太陽輻射是否會加劇全球變暖?針對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太陽、地球和天氣」,近期《直擊天氣 與科學家聊「天」》活動特邀專家就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一一解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空間天氣室主任張效信解釋:「我們熟悉的天氣,也就是我們能感覺到的風雨雷電、陰晴冷暖,都是發生在地面到地面以上20公裡或者30公裡這個區域。而發生在30公裡以上一直到太陽這個浩瀚廣大的空間裡,由太陽活動引起的短時間尺度的變化,則被稱之為空間天氣。」以前,人類對空間天氣知之甚少。即使現在,對於普通人來說,它也顯得很神秘。但張效信認為,其實空間天氣離我們並不遠。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在海底火山渣錐附近找到一個甲烷洩露點,約位於10公尺深的地下,四周還有長達70公尺的白色微生物帶。 研究推測,甲烷可能是由沉積層裡的千年海藻腐化而生成,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海床上的微生物會快速「吃」掉這些甲烷,讓它們沒有機會浮出海面。詭異的是,過去5年來,這些微生物數量同時大減,再加上洩露點距離海面很近,甲烷因此得以逸散至大氣中。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由於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能加速氣候變化,比二氧化碳更能使地球變暖,因此甲烷大量洩露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 南極危機!全球變暖的警示
    在科學家眼中,冰川融化是地球氣候變暖的真實寫照,也是人類將要面對的最可怕的事件之一,而南北極則成了全球變暖的「犧牲品」。  在今年2月份,人類忙於和新冠病毒作鬥爭的時候,大量的「雪衣藻」正在侵佔南極,烏克蘭南極站表示,這是一種紅色的,聞起來有西瓜味道的藻類,而正是南極氣候變暖催生了大量的雪衣藻。
  • 科學家發現北極地區地面出現解凍,全球變暖加劇了嗎?
    科學家發現北極地區地面出現解凍,全球變暖加劇了嗎?,但有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北極地區一些地面可能根本不會被凍結,甚至在冬天也是如此。科學家們表示,如果得到證實,這可能是環境以及氣候變化的又一個跡象,解凍的地面可能會讓人不安。謝爾蓋( Sergey)和尼基塔.齊莫夫( Nikita Zimov)是一對父子,兩人又都是科學家,他們在北極圈以北200英裡的俄羅斯遠東城鎮切爾斯基附近發現了鬆散的泥土和草皮,而此時地面本應被凍結,這讓他們感到驚訝。北極地區最頂層的土壤層在冬季結冰,在春季解凍。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8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中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行利用聲吶等手段探測到北極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氣泡,證實了全球變暖會使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
  • 珠峰變綠了,凍土層融化了,南極的甲烷也跑出來了,地球怎麼了?
    應用方面,甲烷的用途很多,比如作為燃料,我們熟悉的天然氣、煤氣等都與甲烷有關。另外,甲烷也是優質的化工原料,以它為原料能夠生產乙炔 、氫氣、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等物質。甲烷藏在哪裡?德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經過試驗探究後得到結論,植物、落葉等都能產生甲烷,而且甲烷的生成量與溫度和日照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溫度越高、日照強度越大,甲烷的量也越多。
  • 珠峰變綠了,凍土層融化了,南極的甲烷也跑出來了,地球怎麼了?
    據推測,出現在南極洲的甲烷可能來自於已腐化的千年海藻。通常情況下,生存在海床中的微生物會幫忙解決,甲烷幾乎沒有浮到海洋表面的機會。但是近5年來,能夠消耗甲烷的海洋生物越來越少,再加上甲烷洩漏點距海面很近,這導致許多甲烷跑到了空氣中。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這些無疑都是全球變暖的信號。「全球氣溫正在逐步升高,特別是工業革命後的100多年來,全球氣溫升高了約1℃。」國家特聘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說,最近50年裡,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氣候變暖後,陸地升溫比海洋升溫快,且中高緯度地區尤其是北極地區升溫的幅度比低緯度地區要大。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這些無疑都是全球變暖的信號。「全球氣溫正在逐步升高,特別是工業革命後的100多年來,全球氣溫升高了約1℃。」國家特聘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說,最近50年裡,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氣候變暖後,陸地升溫比海洋升溫快,且中高緯度地區尤其是北極地區升溫的幅度比低緯度地區要大。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具體影響如下圖所示:
  • 【新華網】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暖溼化」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多種跡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而這背後的「推手」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 已過氣候臨界點?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一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對「全球變暖」這件事像近些年來認識的這麼深刻,我們一開始認為「溫室效應」就是由於人類的活動,生產、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導致的。我們只要節能減排,治理汙染,加大環境保護,就能力挽狂瀾,扭轉全球氣候的變暖的趨勢,但是現在看來,人類像是在蚍蜉撼大樹、螳臂當車。而人類一開始的行為現在看來只是全球溫室效應的一個導火索。
  • 已過氣候臨界點?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一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對「全球變暖」這件事像近些年來認識的這麼深刻,我們一開始認為「溫室效應」就是由於人類的活動,生產、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導致的。我們只要節能減排,治理汙染,加大環境保護,就能力挽狂瀾,扭轉全球氣候的變暖的趨勢,但是現在看來,人類像是在撼大樹、螳臂當車。
  • 科學家:全球變暖或致南極冰川發生「不可逆」的融化
    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氣候科學家19日稱,全球變暖或導致南極冰川發生"不可逆轉"的大規模融化,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是減緩這一過程的唯一解決方案。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員佐伊·託馬斯說,最近的人類活動加劇了全球變暖,這可能導致南極洲冰川出現大規模融化。報導稱,託馬斯所在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一篇有關南極冰川融化的研究論文。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世界將可能會失去南極西部的大部分冰蓋。據稱,這些冰蓋位於海床上,並被浮冰所環繞。
  • 南極今年一月份氣溫「破紀錄」,拍下的照片讓人後背發涼……
    北極冰川融化,永凍土下的甲烷釋放。南極給我們警示了氣溫升高帶來的極大變化,到了北半球的夏天,北極也承受著巨大的「災難」,那就是處在圈內的永凍土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也在以非常不樂觀的速度融化,同時,在永凍土下層的甲烷氣體將會得到釋放。
  • 惡性循環:氣溫升高導致甲烷釋放,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 南極「高燒」20℃,凍土現遠古病毒,世界還好嗎?-虎嗅網
    受此影響,北極地區的凍土層快速融化,到處都是冰水形成的湖泊,以前「封印」在凍土層中的大量甲烷從湖水中冒著泡湧出。南極、北極與青藏高原一起並稱「地球三極」,南北極被氣候變暖折騰了一番之後,青藏高原似乎也難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