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張商場平面圖,看購物中心的動線規劃

2020-12-08 聯商網linkshop

購物中心的動線流暢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在裡面逛得是否舒服。特別是隨著購物中心面積越來越大,很容易出現令顧客迷路的設計、逛不到的角落、找不到的店鋪……

動線設計對商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面動線、垂直動線、自動扶梯的設置、中庭挑空、與柱網的配合、消防規範、塔樓核心筒等都會影響到商場的人流動線是否舒適、好用。

本期著重講平面動線,筆者對專業的建築設計領域了解甚少,下文主要是從普通顧客的體驗角度,以及品牌租戶選址的關注點考慮,搜集整理部分知名商場的平面圖案例,供大家參考。

什麼樣的平面動線受歡迎?作為一名方向感不是很強的女顧客,對商場動線有這麼幾點體會:

不能逛迷宮

逛來逛去總在一塊區域,想找一家店死活找不到的感覺很不好。造成這種狀況要麼是商場通道太多、動線複雜;要麼是商場在主要節點上缺乏明顯的記憶點。

有些大型購物中心做了多個中庭,取了對應的名字,但形象上缺乏明顯的標識,消費者很容易失去方位感。

不冗長乏味

有些「一」字型主通道非常長,如果整個通道的裝飾、曲線方面沒什麼變化,容易讓人感覺乏味。

不走冤枉路

作為消費者初心都是想多逛到一些店鋪,但如果要走很多回頭路,肯定有些地方就懶得逛了,只會選最有興趣的幾家品牌店進去。

品牌的租戶的考慮很多時候和消費者是一致的,當然,他們還更關心某個點位上的客流量、柱子的遮擋、被安置的位置是否屬於客流難至的次動線或者死角。通透而又能讓顧客輕鬆、好奇地逛完整場的平面動線是最佳的。

50家購物中心平面圖集錦:

相比而言,小型購物中心的動線更容易處理。依據地塊形狀,設計一條或直或彎的主通道到底,比如上海來福士;方形地塊可以做環形動線,比如北京芳草地。

上海來福士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4.0萬方,2003年11月開業

L1

北京芳草地

商業建築面積5.7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上海百聯世紀購物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3.2萬㎡,2016年9月開業

但像這樣通道上柱子很多的商場,就不太利於後期使用

大型購物中心的平面動線規劃難度較大,下面我們依據地塊形狀不同,把四十餘家購物中心的平面圖拿出來:

「一字形」動線

北京東方新天地

商業建築面積12.0萬方,2001年開業

典型的長條形布局,從東到西跨越了一站地鐵,東、西兩側分別連通東單站、王府井站。

L1

深圳益田假日

商業建築面積13.6萬方,2008年8月開業

L1

南京德基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5萬方,一期2006年開業,二期2012年開業

一期 L1

二期 L1

杭州來福士

商業建築面積11.6萬方,2017年4月開業

在商場當中的中庭處,動線上有傾斜的處理,新穎的造型,避免視覺疲勞。

L1

深圳萬象城一期

商業建築面積18.8萬方,2004年12月開業

不是完全的一字型,有兩個轉折。商場一側形成的大面積店鋪引進了百貨主力店。

L1

青島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30萬方,2015年4月開業

L1

上海正大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25.0萬方,2002年10月開業

帶有弧度的一字型動線,產生的大面積店鋪用次主力店,以及對外開門的餐飲店的方式解決。(下圖中桔色部分為餐飲業態)

L1

L2

北京愛琴海

商業建築面積13.0萬方,2013年10月開業

以C&A,Uniqlo,Muji等大面積次主力店為主導。

L1

上海興業太古匯

商業建築面積10.0萬方,2017年5月開業

一個南北向非常長的商場,採用了弧形的一字型設計。

L1

「L形」動線

成都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4.4萬方,2012年5月開業

L1

南寧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7.0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鄭州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1.0萬方,2014年4月開業

不是很典型的L型,左側主力店百盛撤離後,樓上重新引進了品牌,一二樓還未營業。

L1

上海長寧來福士東區

整體商業面積9.7萬方,以東區為主,2017年4月開業

商場把「L形」左轉的尾巴區域,規劃為餐飲業態。

L1

深圳海岸城

商業建築面積12萬方,2007年12月開業

L3

蘇州印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13.7萬方,2009年9月開業

在主通道上做了一些小中島。

L1

上海恒隆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5.4萬方,2001年7月開業

L1

「回形」動線

有些長形地塊,寬度比較寬,所以在「一」字形動線的基礎上又加了一組店鋪。

上海環球港

商業建築面積32萬方,2013年6月開業

極長的通道用「太陽大廳」、「中央廣場」、「花園中庭」三個中庭做分割節點。

L1

北京世紀金源

商業建築面積55.0萬方,2004年1月開業

小編走到有點想哭,實在是太長了。

L4

天津南開大悅城

商業建築面積27.0萬方,2011年12月開業

北區(右側部分)的動線就是有些變形的「回」字形。

L1

天津銀河購物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23.5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十」字動線

對於偏方形的地塊,「十」字形或者「X」型動線更適合。

上海七寶萬科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24萬方,2016年11月開業

商場做了多個中庭,空間的標識感比較強。

L1

廣州太古匯

商業建築面積13.8萬方,2011年2月開業

建築設計比較出彩,塔樓對商業的影響很小,也比較通透。

MU(相當於B1層)

杭州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7萬方,2010年4月開業

原來東入口的角是主力百貨,現在切分後單獨出租。

L1

廣州正佳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30萬方,2005年1月開業

「回」字形與「十」字形的結合,有點類似八卦圖。

L1

「日」字型動線

上海怡豐城

商業建築面積12.0萬方,2017年6月開業

L1

北京薈聚

商業建築面積21.0萬方,2014年12月開業

L1

無錫薈聚

商業建築面積15.1萬方,2014年6月開業

L2

環型動線

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

商業建築面積22萬方,2005年12月開業

商場平面很大,雖然用紅、黃、藍作了名字區分,但實際上仍然很難區分,很容易迷路。

L3

北京頤堤港

商業建築面積8.7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廣州天河城

商業建築面積16萬方,1996年8月開業

L1

廣州天環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1萬方,2016年3月開業

B1

其他

也有一些商場的平面動線並非典型的某個形狀。比如:

上海環貿iapm

商業建築面積12萬方,2013年8月開業

印象中總覺得它是L型,南側後場區域形成了明顯的次動線。

L1

上海IFC國金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11萬方,2011年4月開業

L1

上海港匯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2萬方,1999年12月開業

L1

上海靜安嘉裡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8.6萬方,2013年7月開業

L1

深圳海雅繽紛城

商業建築面積26.5萬方,2012年9月開業

圖中左下側的通道就是次通道,業態規劃為休閒餐飲,並加了外擺位,效果很不錯。

L1

北京朝陽大悅城

商業建築面積23.0萬方,2010年5月開業

「一「字型和「回」字型的結合,如果正門對應的Zara的位置打開後會更加通暢吧。

L2

北京西單大悅城

商業建築面積11萬方,2008年1月開業

L1

成都IFS

商業建築面積21.7萬方,2014年1月開業

L1

重慶北城天街

商業建築面積8.0萬方,2003年1月開業

L1

天津恒隆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5萬方,2014年9月開業

B1

南京水遊城

商業建築面積10萬方,2008年8月開業

L1

以下是5個街區型商業的動線布局:

北京三裡屯太古裡

商業建築面積17.2萬方,2008年8月開業

北京藍色港灣

商業建築面積23.0萬方,2000年1月開業

上海大寧國際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0.5萬方,2006年10月開業

成都遠洋太古裡

商業建築面積10.6萬方,2015年4月開業

武漢天地

商業建築面積5.7萬方,2007年9月開業

商場的平面動線要根據地塊形狀因地制宜,以及垂直挑空、業態布局、室內設計等多方面配合。

力求在一個大體量商業體裡,打造多個小空間,增強空間的可識別性,讓顧客時刻知道自己在哪裡。不可避免的邊角位置、次通道需要強目的業態補足。

(來源:iziRetail逸芮)

相關焦點

  • 購物中心動線設計分類及利弊分析
    隨著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的轉變,購物中心的功能已不再局限於傳統購物,而更加注重消費服務和消費體驗。因此大部分以純購物為主的「大盒子」式商業進入了同質化的瓶頸,老舊商業因動線和業態弊端也面臨著消費者流失等一系列問題。其中,購物中心的動線流暢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在項目裡的購物娛樂體驗和店鋪的經營業績,因此動線設計也是一個項目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
  • 香港「最大」的商場,商場佔地200萬平方尺,香港人都會迷路
    去年還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到香港旅遊,香港當地的朋友說,要帶我去逛逛香港「最大」的商場,那就是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的海港城。據說,這家商場是香港「最大」的商場,商場建築面積達200萬平方尺,大概就是22萬平方米,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可以說是巨無霸般的存在。「香港最大」的商場?
  • 看新加坡「小而美」購物中心 如何玩轉大城市小商業?
    微型購物中心在運營管理以及規劃設計上有其獨特的優勢,新加坡Iluma購物中心是微型購物中心的典型代表。其商業面積僅為2.6萬平方米,卻很好滿足了當地居民以及旅遊消費者,60%的娛樂場所充分體現了其「城市娛樂中心」的主題定位。
  • 反購物中心-自我與小眾圈層崛起的時代
    近年來,購物中心的倒閉,諸如Macy’s(梅西百貨)一類傳統連鎖百貨的大規模撤店,無不顯示出曾經作為都市人日託中心的傳統購物中心,正在急速失去對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吸引力。我國購物中心近幾年如火如荼的興起,可以視作是一種滯後於西方商業成熟市場的情景。首先人口紅利帶動下帶來的需求還未飽和,其次購物中心模式帶來的新奇體驗在迎來其疲勞期之前還有一段發展時間。
  • 透過新加坡購物中心的管理看這個購物中心存在的問題
    局新加坡考察回來的朋友介紹新加坡購物中心運營情況是說:至2018年年底,新加坡零售業中購物中心的平均店面出租率為82%。在烏節路黃金地段的購物中心毛利率約在5%~6%之間。確實難以想像。根據從專業購物中心管理公司的角度來看購物中心管理,普遍的意見是:1、購物中心是一種提供整合性服務的設施,它包含了一個有效系統的組織及運作。購物中心管理策略的落實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工作流程,以進行催收租金等例行性工作。新加坡近20年約有2.6萬家企業倒閉,所以不可不防。
  • 反購物中心:未來商業空間趨勢前瞻(案例)
    曾經作為各個盒子商場商場絕對主力店存在的梅西百貨這幾年在美國市場關閉了上百家門店 表面上,在購物中心危機下,各個開發商紛紛圍繞體驗性升級,業態個性化等模式做升級改造。一個城市的地域、人口、消費力、歷史等多種因素,決定了無論如何總有一些購物中心的地位是可以在傳統的路線上屹立不倒的,而大部分走下坡路的購物中心,卻擺脫不了死氣沉沉的局面。 要總結這種轉變的原因,不外乎幾點。前資訊時代,購物為滿足消費者剛性需求存在,網絡化時代,剛性需求大量被線上購物所取代。資本社會商場內品牌被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連鎖品牌佔據,同質化不可避免導致消費疲勞。
  • 購物中心如何做好連廊,這些案例值得研究
    聯商網消息:隨著購物中心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分多期建設或跨越市政道路的項目也不斷湧現。被道路割裂分成多棟樓的購物中心如何融會貫通整個商場的客流,成了擺在購物中心面前的首要問題,天橋因此成了一座必要的建築設施,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 瓊海首家綜合性購物中心環球春天廣場開業
    瓊海首家綜合性購物中心環球春天廣場開業,商場供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9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9月19日,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東風路51號的環球春天廣場啟幕。該商場作為瓊海首家綜合性購物中心,成為瓊海商業版圖上的一個新潮亮點,填補了瓊海商業圈無高檔次綜合商業購物中心的空白。
  • 購物中心中庭空間與比例深度研究(以廣州10個商場為例)
    決定中庭空間尺度的因素主要是它的平面比例(PAR)和剖面比例(SAR)。平面比例在各個具體的實例中,中庭空間的平面比例根據公共建築的不同性質和功能,有較自由的變化,但大致可分為二類:
  • 2020年深圳新開13個購物中心總體量約86萬㎡
    在2020年這特殊的一年,大部分購物中心都在掙扎求存。有消息稱,2020年全國多數企業因疫情影響,推遲了新項目開業計劃,截至12月月末,全國新開商業項目同比減少約35%。   儘管如此,回顧這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仍然看到中國商業地產的韌性,也感受到了實體商業的強大後勁。
  • 消費者購物的科學分析:消費者主權時代下怎麼理解其行動?
    在零售商場(所有業態)的商品規劃、陳列及環境方面的效果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雖然考慮到價格,但消費者自覺感到舒適的賣場、沒有負擔的賣場有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將顧客(消費者)擁有的購買心理、購買行為、購買行為應用到賣場中。在"限界"消失(融合)的消費者主權時代,單憑大數據了解消費者和顧客是有限的。
  • 北京太陽飄亮購物中心法拍背後的資本套利與產權紛爭
    無奈商戶憤然離場早年該購物中心成為投資標的,在各方資本之間輾轉交易,而如購物中心兩個產權方運營管理思路各異,租售價格難以統一,商場客流量稀疏,商戶入不敷出難以為繼,最終「違約」出走。去年商場就開始對外銷售,但一直沒有賣出去。現在都知道商場要對外出售,誰還會把錢投在這裡,但也不排除有些不知情或不差錢的商戶入場『交學費』。」上述零售商戶表示。地處核心商圈的太陽飄亮購物中心管理混亂,折損商戶憤然離場背後,是投資方和管理方明爭暗奪產權利益糾葛。
  • 從日本GINZA SIX到曼谷Siam Discovery 看國內存量商業升級改造方向
    但不可置否,國內的項目升級方式,多停留在業態規劃、品牌選擇、設備更新等方面。事實上,成功調改案例往往是「深入骨髓」、由內而外的大調大改。   2016年4月20日,日本銀座地區最大商業設施GINZA SIX開業,在此之前,它是一個擁有88年歷史的老牌百貨店松坂屋;2016年5月28日,作為泰國曼谷全新營銷理念的購物商場,Siam Discovery歷經1年多的裝修再次開業。
  • 滬上購物中心聖誕美陳大PK 港資外企商場最用心
    營造精緻的節日氛圍,強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是電子商務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實體商業創造「長尾效應」的基礎。   時至年末,聖誕節、元旦等節日接踵而至,實體商業自然不會錯過這一輪節日營銷。12月伊始,各大購物中心已華麗變身,濃濃的節日氣息撲面而來。越來越精美的節日氛圍布置,能夠吸引大量客流駐足,也潛移默化地帶動消費。
  • 看懂室內平面圖畫法、平面配置原則,一次了解常見的平面圖種類!
    室內平面圖是做建築設計或室內裝修時很重要的參考圖面,所有的工程都會依照規劃的平面圖進行施作。在從前沒有電腦的時代,平面設計師也許都是用手繪;可是在電腦發達的現今社會,使用AutoCAD等軟體繪製已經是相關產業的基本功夫。
  • 遇見城市商業2.0 購物中心如何從商場進化成生活中心
    而購物中心則成為承載著這份責任的載體之一。   對於城市而言,一座有溫度、年輕化的購物中心,是能與消費者產生「互動」和「共鳴」的生活方式中心,並使得消費者的品質生活得到提升。新一代消費群體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不斷提升,具備多樣功能的購物中心已經成為滿足顧客需求的載體,在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中,積極提升顧客生活品質並將其留住,給予更豐富的生活方式。   而作為福建商業的代表名片之一,廈門磐基中心在促進消費市場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時間重構美陳法則,購物中心的美麗新四季
    早期的商場誕生了美陳的初定義,僅僅在醒目的位置加以簡單的裝飾和布置,而如今,這種「簡單點綴」的過程演變為了系統而專業的一項工作,代表著購物中心的美學氣質和營銷理念,為消費者營造出濃鬱的氛圍,成為促進消費最主要的辦法之一。
  • 新加坡Vivo City購物中心,逐夢在奇異多彩的空間
    Vivo City·怡豐城位於新加坡南部海岸港灣區的Vivo City,是新加坡最大的購物休閒娛樂中心,連續三年被新加坡主流媒體Asia One評選為當地三大最佳購物中心之一。Vivo City與國人耳熟能詳的手機品牌並無任何聯繫。
  • 歡樂海岸、卓悅中心、上海BFC……購物中心玩轉「地攤經濟」新風口!
    (圖片來源:上海外灘源)結合當前出臺的政策分析,購物中心可以利用沿街面適當佔用部分公共道路,結合當前市場現狀統一規劃經營;購物中心尤其是規劃有開放街區的,在不影響整體商業形象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商業節點位置、臨街店鋪有計劃地做好外擺經營,並適當延長營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