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的動線流暢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在裡面逛得是否舒服。特別是隨著購物中心面積越來越大,很容易出現令顧客迷路的設計、逛不到的角落、找不到的店鋪……
動線設計對商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面動線、垂直動線、自動扶梯的設置、中庭挑空、與柱網的配合、消防規範、塔樓核心筒等都會影響到商場的人流動線是否舒適、好用。
本期著重講平面動線,筆者對專業的建築設計領域了解甚少,下文主要是從普通顧客的體驗角度,以及品牌租戶選址的關注點考慮,搜集整理部分知名商場的平面圖案例,供大家參考。
什麼樣的平面動線受歡迎?作為一名方向感不是很強的女顧客,對商場動線有這麼幾點體會:
不能逛迷宮
逛來逛去總在一塊區域,想找一家店死活找不到的感覺很不好。造成這種狀況要麼是商場通道太多、動線複雜;要麼是商場在主要節點上缺乏明顯的記憶點。
有些大型購物中心做了多個中庭,取了對應的名字,但形象上缺乏明顯的標識,消費者很容易失去方位感。
不冗長乏味
有些「一」字型主通道非常長,如果整個通道的裝飾、曲線方面沒什麼變化,容易讓人感覺乏味。
不走冤枉路
作為消費者初心都是想多逛到一些店鋪,但如果要走很多回頭路,肯定有些地方就懶得逛了,只會選最有興趣的幾家品牌店進去。
品牌的租戶的考慮很多時候和消費者是一致的,當然,他們還更關心某個點位上的客流量、柱子的遮擋、被安置的位置是否屬於客流難至的次動線或者死角。通透而又能讓顧客輕鬆、好奇地逛完整場的平面動線是最佳的。
50家購物中心平面圖集錦:
相比而言,小型購物中心的動線更容易處理。依據地塊形狀,設計一條或直或彎的主通道到底,比如上海來福士;方形地塊可以做環形動線,比如北京芳草地。
上海來福士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4.0萬方,2003年11月開業
L1
北京芳草地
商業建築面積5.7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上海百聯世紀購物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3.2萬㎡,2016年9月開業
但像這樣通道上柱子很多的商場,就不太利於後期使用
大型購物中心的平面動線規劃難度較大,下面我們依據地塊形狀不同,把四十餘家購物中心的平面圖拿出來:
「一字形」動線
北京東方新天地
商業建築面積12.0萬方,2001年開業
典型的長條形布局,從東到西跨越了一站地鐵,東、西兩側分別連通東單站、王府井站。
L1
深圳益田假日
商業建築面積13.6萬方,2008年8月開業
L1
南京德基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5萬方,一期2006年開業,二期2012年開業
一期 L1
二期 L1
杭州來福士
商業建築面積11.6萬方,2017年4月開業
在商場當中的中庭處,動線上有傾斜的處理,新穎的造型,避免視覺疲勞。
L1
深圳萬象城一期
商業建築面積18.8萬方,2004年12月開業
不是完全的一字型,有兩個轉折。商場一側形成的大面積店鋪引進了百貨主力店。
L1
青島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30萬方,2015年4月開業
L1
上海正大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25.0萬方,2002年10月開業
帶有弧度的一字型動線,產生的大面積店鋪用次主力店,以及對外開門的餐飲店的方式解決。(下圖中桔色部分為餐飲業態)
L1
L2
北京愛琴海
商業建築面積13.0萬方,2013年10月開業
以C&A,Uniqlo,Muji等大面積次主力店為主導。
L1
上海興業太古匯
商業建築面積10.0萬方,2017年5月開業
一個南北向非常長的商場,採用了弧形的一字型設計。
L1
「L形」動線
成都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4.4萬方,2012年5月開業
L1
南寧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7.0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鄭州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1.0萬方,2014年4月開業
不是很典型的L型,左側主力店百盛撤離後,樓上重新引進了品牌,一二樓還未營業。
L1
上海長寧來福士東區
整體商業面積9.7萬方,以東區為主,2017年4月開業
商場把「L形」左轉的尾巴區域,規劃為餐飲業態。
L1
深圳海岸城
商業建築面積12萬方,2007年12月開業
L3
蘇州印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13.7萬方,2009年9月開業
在主通道上做了一些小中島。
L1
上海恒隆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5.4萬方,2001年7月開業
L1
「回形」動線有些長形地塊,寬度比較寬,所以在「一」字形動線的基礎上又加了一組店鋪。
上海環球港
商業建築面積32萬方,2013年6月開業
極長的通道用「太陽大廳」、「中央廣場」、「花園中庭」三個中庭做分割節點。
L1
北京世紀金源
商業建築面積55.0萬方,2004年1月開業
小編走到有點想哭,實在是太長了。
L4
天津南開大悅城
商業建築面積27.0萬方,2011年12月開業
北區(右側部分)的動線就是有些變形的「回」字形。
L1
天津銀河購物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23.5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十」字動線對於偏方形的地塊,「十」字形或者「X」型動線更適合。
上海七寶萬科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24萬方,2016年11月開業
商場做了多個中庭,空間的標識感比較強。
L1
廣州太古匯
商業建築面積13.8萬方,2011年2月開業
建築設計比較出彩,塔樓對商業的影響很小,也比較通透。
MU(相當於B1層)
杭州萬象城
商業建築面積27萬方,2010年4月開業
原來東入口的角是主力百貨,現在切分後單獨出租。
L1
廣州正佳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30萬方,2005年1月開業
「回」字形與「十」字形的結合,有點類似八卦圖。
L1
「日」字型動線
上海怡豐城
商業建築面積12.0萬方,2017年6月開業
L1
北京薈聚
商業建築面積21.0萬方,2014年12月開業
L1
無錫薈聚
商業建築面積15.1萬方,2014年6月開業
L2
環型動線
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
商業建築面積22萬方,2005年12月開業
商場平面很大,雖然用紅、黃、藍作了名字區分,但實際上仍然很難區分,很容易迷路。
L3
北京頤堤港
商業建築面積8.7萬方,2012年9月開業
L1
廣州天河城
商業建築面積16萬方,1996年8月開業
L1
廣州天環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1萬方,2016年3月開業
B1
其他也有一些商場的平面動線並非典型的某個形狀。比如:
上海環貿iapm
商業建築面積12萬方,2013年8月開業
印象中總覺得它是L型,南側後場區域形成了明顯的次動線。
L1
上海IFC國金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11萬方,2011年4月開業
L1
上海港匯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2萬方,1999年12月開業
L1
上海靜安嘉裡中心
商業建築面積8.6萬方,2013年7月開業
L1
深圳海雅繽紛城
商業建築面積26.5萬方,2012年9月開業
圖中左下側的通道就是次通道,業態規劃為休閒餐飲,並加了外擺位,效果很不錯。
L1
北京朝陽大悅城
商業建築面積23.0萬方,2010年5月開業
「一「字型和「回」字型的結合,如果正門對應的Zara的位置打開後會更加通暢吧。
L2
北京西單大悅城
商業建築面積11萬方,2008年1月開業
L1
成都IFS
商業建築面積21.7萬方,2014年1月開業
L1
重慶北城天街
商業建築面積8.0萬方,2003年1月開業
L1
天津恒隆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5萬方,2014年9月開業
B1
南京水遊城
商業建築面積10萬方,2008年8月開業
L1
以下是5個街區型商業的動線布局:
北京三裡屯太古裡
商業建築面積17.2萬方,2008年8月開業
北京藍色港灣
商業建築面積23.0萬方,2000年1月開業
上海大寧國際廣場
商業建築面積10.5萬方,2006年10月開業
成都遠洋太古裡
商業建築面積10.6萬方,2015年4月開業
武漢天地
商業建築面積5.7萬方,2007年9月開業
商場的平面動線要根據地塊形狀因地制宜,以及垂直挑空、業態布局、室內設計等多方面配合。
力求在一個大體量商業體裡,打造多個小空間,增強空間的可識別性,讓顧客時刻知道自己在哪裡。不可避免的邊角位置、次通道需要強目的業態補足。
(來源:iziRetail逸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