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10:植物生境——蘭科-樹蛹蘭屬原生境 01
摘自:flickr學名:Dryadella Luer,蘭科,樹蛹蘭屬簡介:樹蛹蘭屬附生或巖生蘭花,全屬約50個品種。分布於墨西哥南部到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生於海拔1000-3400米潮溼森林中,植株小、叢生。
-
155-10:植物生境——蘭科-篦葉蘭屬原生境01
摘自:flickr學名:Dichaea Lindl,蘭科,篦葉蘭屬簡介:篦葉蘭屬附生蘭類,全屬153種。主要分布在古巴、墨西哥、秘魯到巴西等。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禁止亂採濫挖 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其中,鐵皮石斛、石斛(金釵石斛、霍山石斛、鼓槌石斛、流蘇石斛及同屬近似種)、天麻、白及以及山慈菇(杜鵑蘭、獨蒜蘭、雲南獨蒜蘭)等,更是被納入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
淡水生境水生植物生物學國際研討會通知
武漢植物園 2004. 10. 9-14 淡水生境水生植物生物學國際研討會 第 二 輪 通 知 (論文徵集、會議註冊、住宿預定) 會議名稱:淡水生境水生植物生物學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quatic Plant Biology in Freshwater Habitats (SAPBFH) 會議主題:淡水生境的水生植物
-
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2日,省海洋與漁業廳邀請中國海洋大學李永祺教授等專家,對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典型海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子任務「東山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的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進行了現場驗收。
-
長江上遊水庫群運用對鄱陽湖溼地重要生境的影響及調控對策
同時,鄱陽湖的溼地生態系統正經歷明顯退化:溼沼生植物向湖區入侵、沉水植物分布面積大幅縮減,鶴類等越冬水鳥更多的遷至人工生境覓食。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河湖水文-生態協變及保護修復」研究團隊,選擇鄱陽湖溼地旗艦物種-白鶴等食塊莖水鳥為對象,以水文-植物-鳥類三者的關鍵紐帶——生境為抓手,從水鳥生境利用的兩個限制因子-食物豐富度和覓食可達性兩個方面著手,研究鄱陽湖水文情勢變化對越冬水鳥生境演變的影響,揭示了水位變化對鄱陽湖越冬水鳥潛在生境面積的定量影響規律,為新水沙情勢及枯水常態化下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保育和修復提供科技支撐
-
《碧藍航線》北境序曲怎麼打撈 北境序曲打撈攻略
導 讀 碧藍航線中的北境序曲是很多玩家喜歡的活動,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碧藍航線北境序曲打撈攻略,也是北境序曲全地圖艦船掉落一覽
-
「國際蘭科植物基因組重大項目」成果解開「達爾文的困惑」
蘭科的「謎之多樣性」 蘭花是植物界種類最豐富的「家族」之一,直至今日,科學家仍然循著達爾文的步伐,通過蘭花來研究植物如何進化及適應地球變化多樣的環境 蘭花有著珍貴的藝術價值,兼具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是我國的重要種質資源。作為植物界種類最豐富的「家族」之一,蘭花共有880屬近3萬種,約佔開花植物物種的10%。
-
中藥資源普查發現新屬種——河南發現蘭科植物新屬種分布
醫藥衛生報訊 記者9月8日獲悉,河南省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鄭州大學工作隊在河南省伏牛山區木札嶺新發現一種腐生蘭科植物在我省的分布,經鑑定為蘭科虎舌蘭屬植物日本虎舌蘭。現版《河南植物志》和其他相關文獻並無該屬種在河南的分布記載
-
蜀中多仙蘭 你認識的有多少?
全世界野生蘭科植物目前發現有28000 種以上,而在中國,有近1500 種野生蘭科植物,而且還不斷有新種被發現。生長於巖石上的瘦房蘭由於蘭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以大部分蘭花是附生蘭,而地生蘭則只佔小部分。
-
箬葉蘭屬述略
Sobralia其名,來自於對植物學家、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Francisco Sobral博士的紀念,對於偶爾接觸過這類植物的愛好者們來說,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在花園或溫室中一叢雜亂的蘆葦一樣的植物,每年花期只有一次還特別短暫——但足夠華麗。 箬葉蘭屬在蘭科中也算是比較大的屬了,有大約200個物種,而且不斷有新物種被描述或劃歸於該屬,但相關的描述普遍比較簡略或缺失。
-
科研人員發現樹蘿蔔屬植物新種
杜鵑花科樹蘿蔔屬植物全世界約120餘種,喜馬拉雅地區是其分布中心。
-
蘭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離及形態學鑑定
【研究背景】蘭科植物隨著花卉產業和天然藥物產業的迅速發展,蘭科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資源,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人們對蘭科植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天然蘭花資源日見匱乏。目前,許多蘭科植物已成為珍稀瀕危植物。因此,蘭科植物的大規模擴繁已成為蘭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途徑。在自然條件下,蘭科植物大都與真菌共生。組培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蘭科植物的工業化育苗,但是,蘭科植物組培苗移栽後成活率低,生長緩慢,開花延遲。
-
植物世界——蒿屬植物篇
花果期7-10月。生境:為田間、道旁雜草。生於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幹山坡或林緣等地,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在我國除華南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瘦果長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7-10月。生境:生於草原、荒漠草原及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山坡、路旁、礫質礦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區,常構成山地乾旱與半乾旱地區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主要伴生種。
-
蘭科植物莖的特徵是什麼?
蘭科植物莖的特徵是什麼?蘭科植物的莖是肉質的,形狀各異,有圓柱狀(如鐵皮石斛)、紡錘形(如鼓槌石斛)以及多節棍棒狀(如腫節石斛)等:更為多見的是,由莖變態而成的種種形狀的假鱗莖。所謂假鱗莖,是指其形狀像卵形或近球形的鱗莖,而實際上它是實心的變態莖,具有更好的貯藏水分和養分的功能,是適應難以保證水分和養分經常供應的特殊生境的貯藏組織,綠色的還能營光合作用,假鱗莖通常無節,亦即只含,—個節間,頂端生葉,較少具兩至數節,節上生葉,假鱗莖之問通常以根狀莖相連接。
-
新知丨珍稀蘭科植物貴州地寶蘭
7月初,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苗圃裡一株引種時未定名的地生蘭科植物悄然開放。
-
科學網—揭示植物水力性狀與樹高的協調機制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揭示植物水力性狀與樹高的協調機制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葉清等人,通過建立全球369個樣地1281種木本植物的最大樹高和11個水力性狀資料庫,探討了最大樹高對植物水分運輸 「效率—安全」權衡關係的影響模式。
-
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首修幕後:21年終迎大改,這些「野花不要採」
反饋意見涉及113科約1000種植物,意見較集中的有蘭科、杜鵑花科、菊科、秋海棠科、景天科等。這其中,蘭科植物最具代表性。在中國,蘇鐵和蘭科植物是類似於大熊貓的明星物種。1999年的保護名錄(第一批)中,蘇鐵屬所有種就屬於一級,修訂後地位不變。但蘭花在1999年未被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