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鎵中使用光電化學刻蝕技術實現高縱橫比深溝槽的進展

2020-12-08 電子發燒友

氮化鎵中使用光電化學刻蝕技術實現高縱橫比深溝槽的進展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3 15:06:24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日本SCIOCS公司與法政大學報導了其在氮化鎵(GaN)中使用光電化學(photo-electro-chemical,簡稱PEC)刻蝕技術實現高縱橫比深溝槽的進展。該小組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利用GaN在高電場中的高擊穿電場和高電子漂移速度等優良特性,為功率電子創造新的器件結構。

深刻蝕用來創建具有p型和n型材料柱的「超結」結構,當結合側向場效應電晶體時,就會產生超過10kV的擊穿電壓。同時,垂直器件也可以從超結漂移區域和其他深刻蝕結構中獲益。因此,雷射二極體的脊形加工、晶圓切割應用和MEMS(微機電系統)等領域也需要高質量的快速刻蝕工藝。如今,PEC技術已經應用於臺面結構(mesa)、凹入式柵極(gate-recess)和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製造工藝上。據這項技術的研究者Horikiri稱,這項技術得到了日本環境部的大力支持。

該團隊說道:「我們承諾將與GaN產業鏈分享此項PEC刻蝕技術,這是我們作為GaN襯底供應商的職責之一。」通常,深刻蝕通過幹法等離子體刻蝕實現,例如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反應離子刻蝕(ICP-RIE),但是該技術會造成較嚴重的表面損傷。再加上由於GaN和掩模材料之間的幹法刻蝕選擇性低也會引起更多的問題。而高質量的刻蝕技術進度很慢,從而導致了深刻蝕結構的可選項減少。

近日,SCIOCS研究的一項新技術是通過空隙輔助分離(void-assisted separation)技術從藍寶石中提取n型氫化物氣相外延(HVPE)材料,製備2英寸自支撐GaN襯底。晶圓的位錯密度在2×10⁶/cm²~5×10⁶/cm²範圍內。通過金屬有機氣相外延,用於肖特基勢壘二極體(Schottky barrier diode,簡稱SBD)的5.8μm n-GaN和用於pn二極體的2μm n+-GaN、10μm n-GaN、500nm p-GaN和20nm p+-GaN,可衍生出額外的二極體層。在850℃氮氣中對pn二極體材料進行30分鐘的退火處理,從而激活p型層的受主鎂。其中退火處理的作用是為了驅除鈍化受主的氫原子。

圖1:PEC刻蝕方案用於PEC刻蝕的掩模材料(圖1)是鈦。

PEC刻蝕使用「光輔助陽極氧化」來刻蝕GaN。

該工藝從GaN中釋放Ga3+,其中正電荷來自GaN或電解質陽極界面處紫外線(UV)產生的空穴。電子通過PEC的電路被移除,而該電路是設置在GaN晶圓背面的歐姆接觸和作為陰極的鉑反電極之間的。刻蝕電位為1V。紫外輻射由汞氙燈提供,在垂直入射時提供9.0mW/cm²的強度。輻射和刻蝕電位在0.6佔空比的脈衝模式下操作。電解質中含有與Ga3+反應產生的OH-氫氧根離子,形成Ga2O3。電解質溶液含有0.01M氫氧化鈉和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作為潤溼劑,可降低表面張力並有助於去除氣泡。PEC技術的表面平坦化率可達到24.9nm/min,相當於無損傷幹法刻蝕。如果將PEC速率提高到175.5nm/min,則會導致表面變得粗糙。不過高速率的PEC技術可用於晶圓切割領域中。採用由90μm直徑的圓點組成的50nm厚的鈦掩模,PEC刻蝕深度可達20μm,選擇比高於400(20μm/50nm),而側面刻蝕則小於1μm。在溝槽刻蝕的實驗中,深度由電流密度控制,而不是由沿著GaN晶格的m軸或a軸的掩模取向控制。短寬度孔徑掩模的溝槽刻蝕速率在約30μm深度處減慢。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紫外輻射難以到達溝槽底部的刻蝕前沿所造成的。他們還補充說道,相干紫外光源可能有助於深溝槽刻蝕。

圖2:PEC刻蝕深度與溝槽縱橫比的關係。實線、虛線和點線分別代表PEC刻蝕溝槽縱深比與溝槽寬度的估計值,兩側壁以0.7µm為數量級變化。填充符號表示實驗結果。其中最大溝槽縱橫比為7.3,寬度為3.3μm,深度為24.3μm(圖2)。該小組解釋道:「這種縱橫比和刻蝕深度與ICP-RIE製造的SiC溝槽的最優結果相當,這表明PEC刻蝕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光學和電子器件製造領域,還體現在GaN-MEMS製造領域,例如晶圓、膜片、微流體通道和光柵的通孔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在氮化鎵中利用光電化學蝕刻深層高縱橫比溝槽的進展
    打開APP 在氮化鎵中利用光電化學蝕刻深層高縱橫比溝槽的進展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5 16:12:25 日本SCIOCS有限公司和法政大學曾報導了在氮化鎵(GaN)中利用光電化學(PEC)蝕刻深層高縱橫比溝槽的進展[Fumimasa Horikiri et  al, Appl.
  • 光電化學蝕刻可用於製造氮化鎵中高縱橫比深溝槽
    日本SCIOCS有限公司和法政大學曾報導了在氮化鎵(GaN)中利用光電化學(PEC)蝕刻深層高縱橫比溝槽的進展[Fumimasa Horikiri
  • 怎樣在氮化鎵晶圓進行刻蝕工藝?
    為了了解這是如何實現的,下面具體看一個例子:一臺名為Versys®Kiyo45™的蝕刻機於10-15年前發布,它是半導體領域的不朽之作。它的設計初衷是為矽晶圓進行反應離子刻蝕(RIE)(也被簡稱為等離子刻蝕),可以迅速去除矽,以滿足大批量生產晶片的嚴格要求。
  • 高精度深矽刻蝕如何實現?答案在這裡
    深反應離子刻蝕工藝,是實現高深寬比特性的重要方式,已成為微加工技術的基石。這項刻蝕技術在眾多領域均得到了應用:1)MEMS電容式慣性傳感器;2) 宏觀設備的微型化;3) 三維集成電路堆疊技術的矽通孔工藝。
  • 幹法刻蝕與溼法刻蝕有什麼不同?北方華創與中微公司技術一樣嗎?
    刻蝕分為幹法刻蝕和溼法刻蝕,溼法刻蝕是用液體化學試劑以化學方式去除矽片表面的材料,但由於其在線寬控制和刻蝕方向性等多方面的局限,在3m以後的工藝中不再使用,幹法刻蝕成為當前主流工藝。  從刻蝕設備的使用工藝和技術路線上來看,中微公司主要以用於介質刻蝕的CCP刻蝕為主,北方華創以用於矽刻蝕和金屬刻蝕的ICP刻蝕為主,所以嚴格意義上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缺乏可比性,若想知道這兩家公司究竟牛不牛,就拿它倆和東京電子
  • 「專利解密」華潤華晶助力氮化鎵基高壓LED技術的新突破
    【嘉德點評】華潤華晶的該項技術完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氮化鎵基高壓發光二極體中的發光二極體單元間的引線不穩定而可能造成的高壓發光二極體斷路的技術問題。該氮化鎵基高壓發光二極體可以通過將多個普通氮化鎵基發光二極體單元串聯連接來實現。在氮化鎵基高壓發光二極體現有技術的製作方法過程中,會在外延結構全部形成後進行深溝刻蝕和隔離絕緣層填充。但是,由於深溝刻蝕深度較深,引線在較深的溝槽的底面和側面部分的覆蓋可能會出現連接不穩定,容易造成高壓發光二極體斷路,從而降低其可靠性和良率。
  • 「專利解密」三安光電氮化鎵場效應管制備方法
    【嘉德點評】三安光電提出的此項專利涉及氮化鎵電晶體的製備工藝,解決了現有方法中常規金屬材料熱穩定性和散熱差、工藝複雜的缺陷。集微網消息,三安光電主要從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以氮化鎵(GaN)等半導體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晶片為核心主業,是國家科技部及信息產業部認定的"半導體照明工程龍頭企業",掌握的產品核心技術及研發能力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技術水平。
  • 發力Micro LED和氮化鎵等技術,這家公司再導入關鍵生產設備
    近日,日本半導體設備供應商Samco(薩姆肯)也表示,英國廠商Micro Crystal Transfer Group及其專業的LED和半導體技術團隊採用了Samco的ICP刻蝕系統和PECVD系統,用於康佳的Micro LED生產。
  • 基於ICP的金屬鈦深刻蝕
    ,並對砸深刻蝕參數進行了優化,得到0.91州面n的刻蝕速率,可實現光滑表面和陡直側壁。本文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源(inductivelycoupledplasma,icP)技術對體材料金屬鈦進行三維深刻蝕,可以加工出高深寬比的結構,工藝簡單,製作出的微結構質量高、內應力小,可以實現低成本、大批量生產.本研究採用了101.6mm(4i11)高純度金屬鈦圓片(純度為99.9%,厚度為500vm)襯底,避免了方片加工所必須的載片工序,解決了深刻蝕中裝載黏結劑的漏氣、分解和退化等問題
  • 化學氣相沉積技術解決深盲孔電鍍問題
    化學氣相沉積技術解決深盲孔電鍍問題2008/12/23/8:59來源:慧聰表面處理網    化學氣相沉積技術     化學氣相沉積是沉銅工藝方法之-,它是將氣相中的一種組份或多種組份聚積於基體上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溝槽填充p型氮化鎵可增加InGaN LED輸出功率
    p型氮化鎵的溝槽來增加InGaN LED的輸出功率。 在量子阱結構中,在內建極化電場的作用下,能帶發生傾斜,電子和空穴發生分離,波函數交疊量減少,並轉換成光子(圖1b),這就是通常說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應(QCSE)。通過在半極性或非極性晶體取向中生長材料可以避免這種影響,但是通常需要使用昂貴的自立式或大塊的GaN基板。 空穴運輸差是導致高電流注入時效率下降的其中一個原因。
  • 高端半導體設備領軍者中微公司深度解析
    1 國產半導體設備領軍企業,創新促進業績高速增長1.1 刻蝕設備比肩國際巨頭,MOCVD 實現國產替代 公司深耕刻蝕設備,技術比肩國際巨頭。中微公司成立於 2004 年,前身為中微有限。公司目前 已成為多家 IC 製造、半導體封測和 LED 晶片製造主流企業的供應商,刻蝕設備領域客戶包 括臺積電、中芯國際、聯華電子、華力微電子、海力士、長江存儲、華邦電子、晶方科技、 格羅方德、博世、意法半導體等,MOCVD 設備客戶代表包括三安光電、璨揚光電、華燦光 電、乾照光電等。
  • 兩種基本的刻蝕工藝:幹法刻蝕和溼法腐蝕
    幹法刻蝕是把矽片表面曝露於氣態中產生的等離子體,等離子體通過光刻膠中開出的窗口,與矽片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或這兩種反應),從而去掉曝露的表面材料。幹法刻蝕是亞微米尺寸下刻蝕器件的最重要方法。而在溼法腐蝕中,液體化學試劑(如酸、鹼和溶劑等)以化學方式去除矽片表面的材料。溼法腐蝕一般只是用在尺寸較大的情況下(大於3微米)。溼法腐蝕仍然用來腐蝕矽片上某些層或用來去除幹法刻蝕後的殘留物。
  • 隨著器件功耗的增加,氮化鎵技術正走向成熟
    但在去年,使用氮化鎵技術的智慧型手機快速充電器(》28瓦)已經問世。更小的尺寸、更高的效率和性價比,使其在手機以及筆記本電腦應用中備受青睞。氮化鎵的主要應用是開關電源(SMPS),因為它可滿足快速開關和高效率的需求。便攜電源適配器(《100瓦)、伺服器電源、車載充電器和無線充電預計是其主要的增長領域。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本文重點闡述了雪崩光電二極體的基本原理、以及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結合應用方向對其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性介紹。3.1 DRS公司的研究進展美國DRS公司與英國SELEX公司採用的是高密度垂直集成光電器件結構(HDVIP),HDVIP器件是由早期提出的紅外焦平面環孔pn結器件發展而成的,該器件不需要使用In柱互連技術來製備器件。
  • 黑科技氮化鎵異質集成晶片問世
    《Semiconductor Today》指出:中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轉印與自對準刻蝕技術」有效地實現了晶圓級的異質集成,有望將多種不同的功能材料如矽、氮化鎵等集成在晶圓級的單片上,以此為基礎製造的器件及集成電路理論上具有更加多樣強大的功能與更高的集成度。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本文重點闡述了雪崩光電二極體的基本原理、以及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結合應用方向對其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性介紹。3.1 DRS公司的研究進展美國DRS公司與英國SELEX公司採用的是高密度垂直集成光電器件結構(HDVIP),HDVIP器件是由早期提出的紅外焦平面環孔pn結器件發展而成的,該器件不需要使用In柱互連技術來製備器件。
  • 真空離子刻蝕技術的基本工藝原理是什麼
    真空離子刻蝕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在特定的真空環境條件下,通過離子束轟擊固體表面出現的濺射現象來對樣品進行剝離、清洗、刻蝕等加工手段。該技術需要用到的有電源、真空容器、真空抽氣泵組、離子源、工作檯、電氣系統、供氣系統、水冷裝置以及快門等主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