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域廣州口岸鼠形動物本底調查

2021-01-08 中國質量新聞網

  宋衛1,林厚炳2,陳胤瑜3,于洋1,梁慧懿1,劉躍明1,郭鬱華1,鄒海濱1,黎子強1,李小文2

  1.廣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廣東 廣州 510623;2.黃埔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3.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摘要:目的 掌握珠江水域廣州口岸鼠形動物的本底情況,為口岸鼠形動物防控、完善傳染病防控機制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採用夾(籠)夜法調查鼠形動物的種群構成、密度、季節消長、繁殖及體表寄生蟲等情況。結果全年共捕獲鼠形動物1984隻,隸屬於2目2科3屬8種,其中施氏屋頂鼠是廣州地區口岸首次發現;優勢種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為2.26%;呈雙峰型;高峰期出現在9~11月和6月。結論本次調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廣州口岸鼠形動物的本底情況。

  關鍵詞:口岸;鼠形動物;種群構成;密度;季節消長

  中圖分類號:R184.3 文獻標識碼:B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on rodents at Guangzhou ports

  along the Zhujiang river

  SONG Wei*, LIN Hou-bing, CHEN Yin-yu, YU Yang, LIANGHui-yi,

  LIU Yue-ming, GUO Yu-hua, ZOU Hai-bin, LI Zi-qiang, LIXiao-wen

  *Guang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Guangzhou, Guangdong 51062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background situation of the rodents at Guangzhou ports along theZhujiang River,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rodentsprevention and control,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prevention and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Methods   Nighttrap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rodent population, density, seasonalgrowth, reproduction, and carrying parasites.  Results   A total of 1 984 rodents were captured andidentified as 2 orders 2 families 3 genera 8 species. Rattus rattusalexandrinus Geiffrong wa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atGuangzhou ports.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Suncus murinus Linnaeusand R.norvegicus Berkenhout. The annual average density was 2.26%.There were two peaks from Septemker to December andJune.   Conclusion   The investigation provides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dents andrelated communicable diseases at Guangzhou ports along the Zhujiangriver.

  Key words:   Port; Rodents; Density; Speciescomposition; Seasonal growth

  《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誌》2013年8月刊

相關焦點

  • 肖厝口岸鼠形動物本底調查報告
    何家慶,柯永忠,唐志忠,餘雲森    泉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肖厝港辦事處,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掌握肖厝口岸鼠類及其體表寄生蟲本底情況,為口岸傳染病監測和醫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據。方法 採用鼠籠法,每個月連續監測2d,持續12個月。結果本次調查共捕獲鼠形動物413隻,經鑑定隸屬於2目2科3屬5種。
  • 肇慶新港口岸鼠形動物及其體表寄生蟲本底調查
    吳葵愛,梁顯中,劉成浩    肇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港檢驗檢疫科,廣東 肇慶 526060    摘要:目的 了解肇慶新港鼠形動物的種群構成、季節消長和體表寄生蟲攜帶情況。方法採用鼠籠法,每月1次,連續12個月。
  • 為口岸疫情防控 提供科學依據
    本報訊 (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姚井福)昨日,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已開始開展新一年度口岸及輸入性病媒生物監測工作,通過進一步掌握海滄口岸病媒生物種屬構成、種群分布及其攜帶病原體情況,為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 黑龍江省中俄邊境口岸吸血蠓類調查研究
    黑龍江省中俄邊境口岸吸血蠓類調查研究    李 明1 王鳳山2 楊 軍3 張 波4 李國軍5    (1.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哈爾濱 150001;2.蘿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蘿北154200;3.遜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遜克 164400;    4.黑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黑河 164300;5.漠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漠河
  • 2020年廣州海關立案2.1萬餘起,案值超450億元
    維護生態安全 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走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海關總署迅速部署全國海關開展「護衛2020」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走私。2020年2月至3月,廣州海關迅速行動,連破4起走私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案件,查獲走私幹制蛤蚧124.87噸、穿山甲鱗片5公斤、走私犀牛角36.65公斤,查證走私海馬乾600公斤。
  • ...珠江水系 研究發現 珠江出海口 鰣魚 中華鱘 產卵場 赤眼鱒...
    珠江與長江不同,長江中、上遊進行水電開發,下遊尚有千裡自然河道,理論上壩下還具備形成新產卵場的條件,而珠江比較短,長洲水利樞紐工程距離珠江廣州一帶的出海口,最遠的也才300多公裡,所以近七成的洄遊性魚類中,魚寶寶可能在未發育成熟前就掉進鹹水中活活鹹死了。李新輝在調查中發現,珠江水系廣東段中少見或不見的魚類種類達到131種,約佔珠江水系魚類總數的1/3。
  • 2019廣州珠江夜遊有哪些碼頭?珠江夜遊碼頭怎麼走?
    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匯合至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秀麗。幾十艘豪華遊船分別從大沙頭碼頭和天字碼頭起航 ,沿途經過海印橋、廣州大橋、海心沙、廣州塔、獵德大橋返程。全程70分鐘左右。大沙頭客運站曾經是是廣州連接珠江流域沿岸各大、中、小城鎮的水路客運始發點和終點。
  • 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新華網廣州10月23日電(記者田建川 胡林果)從200多公裡外蔚藍的伶仃洋遊弋到廣州內河水域,中華白海豚「大白」才發現自己迷路了。在這個喧鬧且陌生的城市裡,它孤獨地在船來船往的江中徘徊,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自己的夥伴,今天已是第7天。
  • 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江蘇共發現各類物種4588種
    截至目前,通過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江蘇共發現各類物種4588種。江蘇自古自然稟賦優良,生物多樣性豐富。為系統掌握全省生物多樣性情況,提升生態保護水平,2017年起,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組織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等完成了全省39個試點區域的調查工作,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包括陸生昆蟲1401種,淡水水生生物1380種。
  • 珠江水系新霸主?兇猛黑鱸現身珠江,連羅非魚都難逃其捕食
    大嘴黑鱸是一種兇猛淡水掠食魚,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流域,近年來作為一種上佳食用魚被引入我國,多存在於養殖水域,在廣西的自然江河裡確實比較少見。不過,從整個珠江水系來看,釣上美國大嘴黑鱸(即市場上叫的加州鱸魚)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尤其是在廣東境內珠江水域,黑鱸魚快成了珠江裡的一種「常規魚種」,許多市民捕魚、垂釣時,經常能碰到它們的身影!
  • 「移動式一體化生物安全方艙」亮相廣州南沙港區
    中新網廣州12月15日電 (蔡敏婕 鄒井棋)廣州港集團15日稱,為滿足國際重點航線疫情防控要求,在廣州海關指導下,廣州港集團統籌南沙港區碼頭公司引進「移動式一體化生物安全方艙」,廣州港南沙港區成為繼白雲機場、珠江電廠後,廣州關區內第三個使用方艙的場所。
  • 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類分級禁捕十年
    記者莫海暉報導:「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流域可以十年禁漁,應該有決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實施珠江流域十年漁業禁捕。」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潘明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借鑑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做法,對粵港澳大灣區水域實施分級分類十年漁業禁捕制度。
  • 廣州野生動物進城
    白雲山本月再度放歸45隻松鼠,動物進城已半載,記者帶您探路現狀。  至本月,廣州"野生動物進城"首個示範點白雲山啟動建設,已為時半年。成效如何?  記者獲悉:將野生動物以系統工程形式,進行人工引入城市--廣州是全國首創,正"摸著石頭過河"。
  • 廣州市民珠江釣獲「鯽魚王」,重6斤,卻不能吃?
    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都有不小的種群出沒,一般說釣魚人釣到鯽魚,都不足為奇。但近日廣州一位喜愛釣魚的市內周師傅,在珠江裡(流溪河)釣魚時,竟釣起一條6斤多重的「鯽魚王」,令人吃驚又羨慕!從魚頭到魚尾近半米長,鯽魚還能長這麼大?這條「超級鯽魚王」是這位釣魚人周師傅夜裡在珠江垂釣時釣起來的。
  • 珠江92種魚瀕臨滅絕 將建3水生動物保護區(圖)
    為了保護它們,廣州將在未來4年內興建3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國家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廣東專家諮詢會」上獲得的消息。  建議保護14種中國龍蝦  前日下午,由廣州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牽頭,來自華師大等機構的10多位水生動物研究專家們聚首,為新的《保護名錄(徵求意見稿)》收集意見。
  • 廣州郵政口岸首次截獲非法進境苔蘚球
    廣州郵政口岸首次截獲非法進境苔蘚球 2017-09-06 21:38: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2020廣州人氣樓盤巡展:珠江花城/亞運城/品秀星樾
    2020年,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讓全國經濟迎來嚴峻的考驗,但地產行業能夠抗住重壓,特別是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自下半年6月以來,廣州新房成交按下「快捷鍵」,上半年被積壓的需求釋放,近4個月成交更是呈現「階梯式」抬升。今年廣州市場成功「逆境上進」!
  • 生態環境部發布《核動力廠運行前輻射環境本底調查技術規範》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核動力廠運行前輻射環境本底調查技術規範》,此標準是由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和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起草,將於2019年1月1日實施。  此標準規定了核動力廠新廠址選址和核動力廠運行前輻射環境本底調查的技術要求;適用於大型核動力廠新廠址選址和核動力廠運行前輻射環境本底調查,小型模塊化核動力廠可根據核安全和環境評價結果,做相應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