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悶熱潮溼天氣來了!這些多發皮膚病如何預防?

2021-01-11 騰訊網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0日訊今年的520除了是表達愛意的日子,也是進入小滿節氣的日子。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節氣的到來也標誌著深圳夏季悶熱、潮溼的天氣來了。

自有氣象數據以來,深圳在5月20日這一天發生電閃雷鳴的概率高達44.3%,這也意味著小夥伴們在這一天需要謹慎「起誓」哦。

「小滿」是一個反映物候變化的節氣。古籍云:「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這個時期,我國北方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小滿時節,也是農事繁忙的時節。

小滿三候

小滿有三候,一候苦菜秀,苦菜枝葉繁茂。二候靡草死,一些喜陰的枝條細軟的草,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三候麥秋至,麥子開始成熟。小滿三候反映了氣溫上升和農作物將熟的氣候特徵。

小滿當天深圳氣候變化情況

根據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的觀測數據,1953-2019年深圳在小滿當天的平均氣溫為26.1℃,極端高溫34.2℃,出現在1963年。當天下雨的概率達到55.2%,近十年來小滿當天降水的概率更是達到了80%。

小滿後深圳氣候變化情況

小滿前後

全國各地都漸次進入了炎熱的夏天

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

氣溫一天天升高

小滿後15天,深圳的平均氣溫為26.8℃,平均最高氣溫為30.2℃,出現33.0℃及以上的炎熱天氣平均有1.5天。儘管小滿時節的深圳還處在初夏,但給人的感覺已經是盛夏了。歷史上小滿後15天深圳共出現10天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35℃),其中1963年和2000年曾連續出現2天的高溫天氣。

面對高溫炙烤

除了希望太陽友好一點

也只有空調和冰淇淋

能拯救大家被「熱化」的心

小滿節氣,除了氣溫不斷地攀升,雨水也逐漸增多。伴隨著南海夏季風的爆發,所謂小滿大滿,江河水滿,意思是小滿節氣強降水過程頻繁,間隔時間短,經常一波接一波。進入小滿節氣後,深圳也進入了一年一度的「龍舟水」時期。此時南方的暖溼氣流活躍,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氣象統計數據顯示,小滿節氣後15天深圳平均累計雨量為126.9毫米,比之前的立夏時節降水更加豐沛。

小滿過後,不僅溫度高,降水增多,相對溼度也很高。小滿後15天,深圳的平均相對溼度達82%。

小滿節氣對於農作物成熟很重要,因此小滿的習俗也多和農事有關。小滿的主要習俗有:搶水、祭車神、蠶神誕辰、食苦菜、夏忙會等。以前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水車照例於小滿時啟動。除此之外,小滿相傳為蠶神誕辰,所以在這一天,我國以養蠶稱著的江浙一帶也很熱鬧。

小滿節氣期間,深圳氣溫進一步上升,而且雨水比較多,空氣溼度也比較大,大家除了要多喝水做好防暑工作,出門也要記得帶上雨傘,如果房屋裡很潮溼也可以用一些除溼劑,並注意通風。

小滿節氣皮膚類疾病多發 該如何預防?

小滿節氣,氣溫升高、雨水增多,乾燥性皮膚病患者症狀有所改善,溼性皮膚病增多,我們該如何預防?

1、光感性皮膚病

光感性皮膚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皮膚對陽光中的紫外線過敏。外出可塗抹防曬劑,以保護皮膚免受各種波段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損傷;不要用含光感物質較多的化妝品;多食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和水果。

油菜、菠菜、萵苣、無花果等,應儘量少吃;洗臉時儘量不用熱水、鹼性肥皂、粗糙毛巾。

2、女性要防「首飾病」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夏天的到來,很多女士都會選擇各種首飾來裝扮自己,讓自己更加漂亮。佩戴首飾也要講究方法,如果佩戴不當,還可能引發各種「首飾病」。

有些人佩戴戒指很少取下來,夏天出汗較多,會造成戒指周圍局部潮溼,從而使黴菌和細菌大量生長繁殖,引起皮膚病。所以,戒指一定要常摘常清洗。

「穿刺型」首飾在潮溼環境中更容易引起不適。由於穿刺受損的局部組織和首飾不斷摩擦接觸,非常容易引起皮膚感染,如果是本身屬於過敏體質的人,反應也許更為強烈。

3、日曬傷

日曬傷又稱曬斑,主要是由於強烈日光照射後引起的局部急性紅斑,屬水腫性皮膚炎症。一般是在日曬數小時後,在外露的皮膚上出現紅斑,較重的可能會有燒灼感、刺痛和腫脹感,消退時,可有皮膚細薄脫屑,留輕度色素沉著斑。

對日曬傷廣泛而嚴重的病例可給予少量潑尼松或消炎痛口服。局部治療可作冷溼敷,外用爐甘石洗劑等。對此病的預防,主要是要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增強皮膚對日曬的耐受性。對日光耐受低的人應當避免過度烈日暴曬,外出時注意適當遮陽,戴寬邊帽,穿淺色長袖衣褲。

小滿習俗有哪些?

2020年5月20日進入小滿節氣。此時,南方開始種植水稻,北方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所以小滿節氣裡的風俗習慣與這一時期有密切關係,一起來了解下具體有哪些習俗。

1、祭三車

祭三車,即水車、油車和絲車。人們的耕種和生活可離不開這三車,所以為祈求風調雨順,日子紅火。傳說管水車的「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於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

2、祭蠶

古時,人們把蠶視做天物。為祈求天物的寬恕和有個養蠶的好收成,就在放蠶時舉行祈蠶節。祈蠶節沒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據各家放蠶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舉行。但前後相差不過兩三天。養蠶人家會到「蠶娘廟」、「蟬神廟」供上水果、美酒、豐盛的菜餚進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製成的「面繭」放在用稻草紮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蠶繭豐收。

3、動三車

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採摘續絲,此時是農家最繁忙的季節,俗語說「小滿動三車」,說的就是絲車、油車、田車。

蠶婦煮繭,整修絲車,準備綴絲,晝夜操作。田野中的油菜花也都結籽,將油菜籽採下,章到工坊裡磨油,以待售賣。插秧的人,準備帶土分苗。

4、看麥梢黃

在關中地區,每年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出嫁的女兒都要到娘家去探望,問候夏收的準備情況。這一風俗叫做「看麥梢黃」,極富詩意。女婿、女兒如同過節一樣,攜帶禮品如油旋模、黃杏、黃瓜等。去慰問娘家人。農諺云:「麥梢黃。女看娘,卸了槓枷,娘看冤家。」愈為更忙前,女兒去詢問娘家的麥收準備情況,而忙罷後,母親再探望女兒,關心女兒的操勞情況。

5、搶水

「搶水」是舊時民間的農事習俗,流傳於浙江海寧一帶。舉行這種儀式時,多由年長執事者召集各戶,在確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時分燃起火把,在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人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幹方止。

6、吃苦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曰: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曰:採苦採苦,首陽之下。據說當年王寶釧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苦菜。舊社會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農民要靠苦苦菜充飢。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徵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飢,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為「紅軍菜」、「長徵菜」。

7、忙收種

小滿節氣正是農忙之時。黃河流域各省份,農曆四月剛剛忙著收麥打場。珠江流域播種秋稻,東北則正是棉花、小麥以及大豆下種的時期,高粱剛剛長出,又必須鋤去雜草,剪除劣苗。

小滿節氣傳統習俗為何要吃「苦」?

進入小滿節氣,天氣漸熱,許多地方在小滿這一天有吃苦苦菜的習俗。苦的食物是大多數人不愛吃的,但為什麼在小滿這一天要吃「苦」呢?

小滿節氣期間是溼性皮膚病的易發期,因此,飲食調養要以清淡素食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熱祛溼作用的食物。

苦苦菜,又叫苦菜。它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就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醃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麵,各具風味。

此外,苦瓜也是食用佳品,營養豐富。苦瓜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還具有增進食物、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

資料來源:深圳市氣象局、中國天氣網

相關焦點

  • 「悶熱潮溼的天氣」英語怎麼說?
    muggy:悶熱潮溼的天氣。it's quite muggy today. 今天非常悶熱。由於溼氣很重,外面很悶熱。The situation of pandemic in the world,It all depends on how muggy it is.世界疫情的情況,取決於天氣有多悶熱潮溼。
  • 潮溼, 悶熱: 你會用英語抱怨天氣嗎
    天啊,今天天氣真潮溼啊!B: I know, and it’s really stuffy. I can hardly breathe!就是啊,而且特別悶熱,我幾乎呼吸不了!A: I hate weather like this, it’s really gross. I feel all sticky.
  • 深圳夏天來了?別急,下周天氣要反轉
    這兩天深圳的天氣悶熱難耐每天早上戴著口罩上班感受快要窒息了!天氣溼熱溼熱的這是一種深圳特有的熱~看看這溼度所以小編提醒大家晾曬的衣服早晚最好拿進房間白天陽光出來後再放室外晾曬不然你就白曬了這種天氣的罪魁禍首就是強大的暖溼氣流不僅為我們深圳的悶熱助了一把力還來帶來了「大霧」禮包早上十時大霧瀰漫
  • 6種夏季常見疾病及預防辦法
    那麼,夏季該如何預防各類常見疾病呢?六類夏季常見疾病以及預防辦法,供網友參考。  ■ 細菌性痢疾  腸道疾病是夏季的高發病,而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據專家介紹,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 處暑將至,天氣悶熱潮溼導致家裡的米麵長了蟲子,還可以吃嗎?
    這個時期內的氣溫狀況還是比較悶熱的,處暑更多的還是指的夏季與秋季的轉折點。還有幾天就到處暑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氣候方面也是總是給人「秋高氣爽」的感覺。但是今年的情況還是有點特殊的,出現了伏包秋的情況,即使是過了處暑、出了伏,也不見得能夠很快就天氣轉涼。高溫高溼的氣候還是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今年南方的汛期也有所延長,總體預測在9月中下旬天氣才能轉涼較為明顯。
  • 深圳未來幾天天氣悶熱,午後易出現局地「熱雷雨」
    6月17日,深圳紅嶺中路,遠處的晚霞。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6月17日,深圳荔枝公園,在湖邊伸懶腰的女子。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6月17日,深圳振中路,天空中的飛鳥。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6月17日,深圳深南大道,烈日下打傘遮陽的市民。
  • 天氣這麼悶熱溼度預報卻取消了?氣象部門回應了
    炎炎夏日,溼度越大,人體散熱越困難,體感也就更加悶熱。然而近日來不少公眾卻發現,氣象部門的預報或是手機APP的天氣提示當中,對於溼度的預報往往「一帶而過」,有時甚至直接略過。有傳言表示,氣象部門已經不再預報溼度!那麼,溼度預報到底重要嗎?氣象部門真的取消溼度預報了麼?
  • 夏天除了防蚊蟲,這4類皮膚病也是「榜上有名」,現在知道還不晚
    每年的4月份到6月份,一到悶熱或者大雨前後,總有成群結隊的黃翅大白蟻,俗稱飛蟻飛進居民屋內,聚集在燈光下。白蟻能分泌強大酸性的蟻酸,直接接觸白蟻或者接觸白蟻光顧過的地方,就可能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專家表示,蟲咬性皮炎一般多發於夏秋季節,一些暴露部位容易被蚊蟲叮咬,可出現局部丘疹、紅腫,瘙癢難耐,手抓後容易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積。
  • 柑橘上有一類不起眼的病害,被稱為柑橘「皮膚病」,如何處理...
    柑橘莖幹上有「牛皮癬「,較難防治,果農如何對付才好?柑橘上有這麼一類「不起眼」的病害,甚至很多資料都未將其列為防治對象,因其多發於枝幹之上且並不深入,筆者常管它們叫「皮膚病」。目前,柑橘上的「皮膚病」主要是赤衣病和膏藥病兩種,下面我們來分別說明。Part.1 赤衣病赤衣病的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的鮭色伏革真菌,可寄生於柑橘的樹枝、葉片及果實表面。
  • 2019年端午節深圳天氣情況如何,適合穿什麼衣服
    2019年端午節深圳天氣預報歷史氣候回顧過去10年6月7-9日,深圳市天氣炎熱,雷雨易發;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5.4℃;3天裡平均2天有降雨、1天有雷暴;全市性暴雨
  • 梧州天氣悶熱 大水蟲來襲
    無處安家的大水蟲(攝影:王帥)到了掌燈時分,大量有翅繁殖蟻會蜂湧而出,在光源周圍盤旋,直到脫翅落地,就會選擇有木材、較陰暗潮溼的地方築巢,繁殖新群體,危害人類,因此要嚴加防範,及早預防。 專家建議:市民在遇到白蟻「入侵」時,首先要及時關閉門窗和房間內的燈,或者在燈光下放一盆水,利用其趨光習性來誘殺。
  • 夏季高溫潮溼,多肉蚧殼蟲繁殖活躍,做好這些,植株旺葉片胖嘟嘟
    因為每當進入盛夏之後,天氣變得異常的悶熱,空氣由於雨水較多的緣故也變得比較潮溼,太陽光線也比以往強烈了好多倍,這些都是多肉植物要面臨的一個個難題,所以在夏季養護多肉是最為困難的,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多肉出現化水、蔫巴的情況。
  • 深圳驚現龍吸水海雲相接 珠三角為龍捲風多發地
    深圳驚現龍吸水海雲相接 珠三角為龍捲風多發地原標題:震撼一幕!深圳近海驚現"龍吸水" 水柱出海與雲相接近日深圳天氣脾氣難捉摸,一會藍天豔陽相襯,一會烏雲陣雨來「拜訪」。6 月 26 日,因大氣不穩定且能量充足的情況下,配合低層西南急流,深圳市天文臺近海驚現「龍吸水」。預計未來4-5天天氣炎至酷熱,午後易發局地短時熱雷雨。
  • 南方伏天潮溼悶熱,大米儲存不生蟲不發黴,婆婆教三個管用土方法
    ,所以具有天然的抗氧化劑,它散發出的特殊氣味,具有良好的驅蟲作用儲存大米時,拿出一些花椒洗淨放入鍋內加水燒開放涼,把米袋子放鍋內侵泡一會撈出晾乾,將米放入袋內後,再用紗布將適量的花椒包好放入袋裡,使花椒味滲入米內,將袋紮緊置於陰涼地方方法二:大蒜防蟲法大蒜味道辛辣,是天然的抗生素,對於生活中常見的細菌病菌有很好的殺菌效果,加上它刺激性氣味,能去除蟲子,對於預防大米生蟲即簡單還實用
  • 梅雨潮溼天|養貓注意這幾點……
    家裡還有貓這種天氣叫人難過其實裹著一層厚厚皮囊的貓貓來說它們也很難過梅雨天氣就是那種氣溫又高,氣壓又低,溼度又大,反正就是水珠能在空氣裡叫你喘不過氣來的那種感覺,走到哪裡都是黏黏的,摸這麼不爽,摸那裡也不舒服的感覺~這種環境已經遠遠超出了人的舒適範圍區了,更別說是對於家養的寵物來說,每天面對著這種淅淅瀝瀝的陰雨天,對於它們的舒適環境來說也是增加了一種負擔
  • 不只是過敏,春季易發多種皮膚病
    說起春季易發的皮膚病,很多市民最容易想到的是皮膚過敏。其實,春季萬物復甦,細菌、真菌和病毒活躍,蟲咬性皮炎、帶狀皰疹、水痘、足癬等皮膚病都容易找上門。長沙市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張英博,就如何預防春季常見皮膚病為市民答疑解惑。
  • 感染性皮膚病有哪些類型?
    感染性皮膚病的病毒原理,是因為溶血性鏈球菌侵入皮膚之後,由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足癬、蚊蟲叮咬以及外傷等都是可以誘發感染性皮膚病的。而且感染性皮膚病具有打寒顫、高熱和身體不適,皮損腫脹呈紅色斑片,邊緣清楚,表面緊張發亮,有甚嚴重者會出現大皰,並且伴隨著灼熱性疼痛的感覺,但是一般不會發生化膿的現象。感染性皮膚病通常發生在顏面、四肢等部位。
  • 處暑將至,天氣潮溼炎熱,家中大米長出蟲子,還能吃嗎?
    處暑的到來也代表著我們距離涼爽天氣又近了一步。但是由於現在依然還是處於三伏天中的末伏階段,今年三伏天要到8月24日才結束。因此現在來看這種保溼又悶熱的天氣中,家中存放的大米很容易受潮,同時還會因此生很多小蟲,那麼大米還能吃嗎?為何大米中會長出小蟲?
  • 「悶熱」的「悶」又該如何翻譯呢?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天」也被形象地稱為dog days。dog day的由來古羅馬人認為每年七八月份的酷熱是太陽加上天狼星的熱能造成的。加之天狼星在英語裡叫「the dog star」,「dog days」由此而來。
  • 對深圳有影響嗎?下周又要「下開水」?注意這些
    今天,深圳市高溫黃色預警持續生效中這樣火辣辣的天氣是不是讓很懷疑上周這到底是不是真的「立秋」?咳咳~~正兒八經科普下,立秋≠入秋。在大廣東,往往是「立秋不見秋」。真正感受到「秋」,往往再等上5-6個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