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我要找的答案在火星上

2020-12-04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魏勇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大家好,科學無界,探索有恆,我們在黑夜裡依然會仰望天空,那裡有光明

2020年,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對家國的感受從未如此深刻。上半年,我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呆在家裡,取得了全國抗疫鬥爭的偉大勝利。7月,我們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就飛出了地球家園。再過幾天,嫦娥五號就要啟程去看望玉兔,把月亮上的土壤帶回地球家園。未來,在2035年之前,我們會多次探測月球、再次探測火星、還會發射天問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去探測木星、彗星、小行星等等、一直到太陽系的邊界。甚至還有可能,中國太空人親手把五星紅旗插在月亮上。

圖註:我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火星開展科研的藝術想像圖

這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成年人還在懷念嫦娥玉兔、牛郎織女曾經帶來的浪漫,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對太陽系的行星如數家珍。小朋友們終將長大,2035年的時候,他們可能在讀大學,讀研究生,他們夜晚回家的時候,仰望星空,也許會想起2020年他們小時候的理想。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現在就應該告訴他們。

圖註: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奔向火星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探測行星,研究行星?

圖註: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5號B正在發射準備中

兩千年前,中國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寫下長詩《天問》,開篇就問天地、日月、星辰的來源。四百年前,現代科學之父,歐洲人伽利略把自製的望遠鏡對準了月球和木星,開啟了行星研究的先河。五十年前,美國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下一個腳印,他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一步,讓浪漫主義和科學精神交匯,誕生了一門新的學問,叫做行星科學。

圖註:太陽系的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對比

行星科學研究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天體的基本特徵、起源和演化過程,主要目的就是要為屈原《天問》裡的那些終極問題找線索,找答案。全世界最頂尖大學都有以行星科學命名的院系,比如哈佛、劍橋、耶魯、東京大學等等。去年,國科大、北大、清華、港大、澳科大等30多所中國的頂尖大學也成立了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正在籌建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十年前,一個冬夜,下著大雪。我在辦公室思考一個問題:地球的磁場倒轉的時候,究竟什麼因素會誘發生物大滅絕。但是,上一次地磁倒轉發生在78萬年前,基本沒有留下什麼蛛絲馬跡,我百思不得其解。快到零點了,按規定零點之前必須關燈離開辦公室,為了應付保安的巡查,我照例反鎖辦公室,關燈關顯示器,假裝已經回家。窗外,昏黃的路燈下,狂風捲起漫天雪花,仿佛火星的沙塵暴。我突然頓悟,地磁場倒轉時磁場大幅度減弱,不就是今天火星的樣子嗎?我要找的答案在火星上!當時國內的火星研究幾乎空白,我就申請了德國馬普太陽系研究所的博士後職位,三年合同。拿到offer的時候,同事們都覺得我瘋了,已經做了3年博後了,還要再做3年?而且要換到國內沒人做的冷門方向?你將來去哪兒申請經費支持?這個時候,我的博士導師堅定地支持了我的選擇,他說,你選擇的是未來。我的導師叫萬衛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的首席科學家。今年5月20號,在天問一號發射前的兩個月,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話:深空探測看當代,行星科學靠未來。

萬衛星院士

現在,我站在這裡,心中充滿了感謝。我感謝家人,導師,同事,學生,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不會站在這裡。我要感謝十年前那位小保安,他其實知道我每天夜裡零點的時候都關燈假裝不在,卻沒有拆穿我趕我走。我要真誠地感謝騰訊,設立這樣一個風格鮮明又格外豪橫的獎項,明確地面向未來,而不單單評價過去。最後我要感謝評委老師們,我知道有太多候選人比我優秀太多,但你們就是推著我往前走了一小步,讓我站在這裡,告訴大家:中國需要行星科學,未來需要行星科學。謝謝大家!

文章為魏勇研究員在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圖片為小編添加

相關焦點

  • 冬夜看到雪花飄落,他頓悟:我要的答案在火星!
    「十年前一個冬夜,我站在窗前看雪花飄落,突然頓悟我要找的答案在火星上,我就申請了德國的博士後職位。同事們都覺得我瘋了,但我的導師萬衛星堅定地支持了我。今年5月20號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話:深空探測看當代,行星科學靠未來。」
  • 我所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我所魏勇研究員獲此殊榮。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魏勇:在選擇著陸點過程中確實經歷了很多次的遴選過程,工程方面的考慮是尤為重要的。從科學方面講,著陸區的地質特徵、磁場條件等都非常獨特,科學家團隊期望能有重要的科學發現。4 此次探測有哪些科研目標?何飛:火星探測的一個主題是生命,即火星上有沒有可能存在過生命或者有沒有可能支撐生命。
  •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
    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哪一步最難?火星移民還有多遠?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助理、鴻鵠專項首席科學家魏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鴻鵠專項行星光學遙感首席科學家何飛,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以及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郭建廣,揭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奧秘。
  • 你所不知道的「火星院士」萬衛星
    中國已經掌握了把探測器送到火星上的技術,但飛上火星後,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問」些什麼呢?這正是萬衛星作為首席科學家的職責所在:為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計劃,制定出一套既有技術可行性,又有科學突破性的探測目標——他知道,只有在真正科學目標引領下,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行星科學強國之路。
  • 答案|人類為什麼要去火星?
    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病人用於治癒疾病。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檯和一個小實驗室,他白天賣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幾小時的時間專心進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後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裡,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前所未見的可以把東西放大觀察的小發明迷住了。
  • 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但人類登陸火星卻是必須要做的事,其一,這可以展示人類文明的先進,作為大國之間科技競爭發展的動力;其二,登陸火星,人類就可以了解它的「移民條件」。以現在的太空科技發展狀況來看,登陸火星在50年內有可能實現。當人類了解清楚火星後,就擁有了移民的可能性。但這是全人類的事,且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很難先回答那個「為什麼?」 要移民火星這個大問題。
  • 地球太熱了,我要回火星!
    我是火星人生規劃局局長:陳Sir很高興,在這一期的火星人生規劃中見到你!最近受太陽系恆星-太陽影響,地球地表溫度持續上升,導致了很大一部分火星小夥伴有了想回火星避暑的衝動 *^_^*。地球還是太熱了,我也想回火星!看來我也的抓緊時間,儘快幫助火星小夥伴完成人生規劃和定位, 早日回火星做界王。
  • 找答案?人生無解
    全靠靈感,要不真的弄半天也扣不出一個字,白白浪費時間。天時,地利和人和湊一塊就有,真的齊活。言歸正傳,今天用個四字成語形容,真的是焦頭爛額。找不到北。記得那是從小學起,只要做作業,我就想著有答案,這樣問題解決快,心情還舒暢,何樂不為。壞習慣養成後,真的沒耐心去改變,找答案成了自己的必殺技。小學,初中到高中,直到大學學高數,學大物,學生化。答案好呀,有答案,我開心,我一路順。
  • APJL: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
    由於火星缺乏類似地球的全球性磁場環境,其高層大氣中的氧離子、氧分子離子直接暴露在太陽風的剝蝕之中(圖1)。太陽風驅動的離子逃逸過程導致火星在三十餘億年裡損失了90%以上的大氣,也是造成火星地表液態水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年,人類首次在火星南半球發現區域性分布的地殼剩餘磁場(Crustal magnetic field)。
  • 火星男孩要找的中國人是誰?拯救世界的聖人,或在2028年公開!
    火星男孩要找的中國人是誰? 拯救世界的聖人, 或在2028年公開! 關於外星人這個問題,霍金曾經做過一個邀請外星人參加派對的實驗,結果以失敗告終。雖然霍金邀請外星人實驗失敗,但還是有很多人自稱自己是外星人。在俄羅斯曾有一男子稱時間旅行早就存在了,而且世界會在2028年公開接受此事。
  • 打不死的小強是否能在火星上存活?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
    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文/猿飛日月我們都知道,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有一種動物叫做小強,這種動物非常的神奇,它們的生命力比我們人類還要頑強,而且繁殖力旺盛,如果你在家中,發現了一隻小強的蹤跡,那麼你無需懷疑,小強可能很多哦!
  • 火星出現「精靈」,手舞足蹈,是火星生物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人們很快放棄了探索金星的念頭,雖然說,探索星球對我們而言意義重大,但也要量力而行,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是最理想的。所以人們才將目光放在了火星上。火星上是否存在外星人呢?這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很多人都相信,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
  • 火星出現「精靈」,手舞足蹈,是火星生物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人們很快放棄了探索金星的念頭,雖然說,探索星球對我們而言意義重大,但也要量力而行,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是最理想的。所以人們才將目光放在了火星上。火星上是否存在外星人呢?很多人都相信,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但是否存在生命,我們其實早已經有了答案,不過,卻總有一些網友認為會將探測器傳回來的照片加以誇張化,將巖石認為是火星生物。
  • 地球不配我死 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還得看埃隆·馬斯克——世界上第一個行動支付工具PayPal、特斯拉電動汽車、頂級光伏能源提供商「太陽之城」都是他打造的。不久前,這個追科技的瘋子又創造了歷史。2015年12月21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11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後,一級火箭筆直地、穩穩地回到了地球表面,成功實現回收。此前,造價昂貴的火箭可是絕對的一次性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