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是深受數以億計華人讀者喜愛的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先生不僅自己是一代文豪,而且出生於一個顯赫的書香門第,家族中出了不少家喻戶曉的名人,比如民國最負盛名的詩人徐志摩便是金庸先生的表哥。
相比徐志摩的如雷貫耳,金庸先生的一位表姐,可能名氣遜色不少。但是,她無疑一位非常值得人們銘記和尊敬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比徐志摩更令人尊敬。
她就是我國著名女聲樂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蔣英。說到蔣英,可能識者不多,但她的丈夫肯定無人不知,正是大科學家錢學森先生。
和金庸一樣,蔣英也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代名將蔣百裡,民國陸軍上將。蔣百裡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理論學家,所著《軍事常識》是中國近代軍事理論的開山之作,而其《國防論》則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國防理論奠基之作。
蔣百裡的祖父蔣光煦,也就是蔣英的曾祖父,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物,乃是著名的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家中珍貴藏書多達10萬冊。在如此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蔣英從小卓爾不凡,聰明過人。
她喜歡音樂,由於家人都是知書達理的開明人士,所以對她的興趣非常支持。1936年,年僅17歲的蔣英便和父親旅行意奧諸國,並於次年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研習,畢業後受聘於著名的德國大戲院。
雖然,蔣英後來的名氣不如丈夫錢學森,但蔣英的成名,可比錢學森早得多。從柏林音樂大學畢業後,蔣英便一直活躍在歐洲歌唱舞臺,20歲左右的年紀,名聲便已響徹歐洲,以至於她後來歸國時,贏得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的絕對音高」的美譽。
蔣英和錢學森的結識非常戲劇化。錢學森的父親錢均甫與蔣英的父親蔣百裡早年是密友,後同赴日本求學。錢學森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十分盼望有個女兒,而蔣家有五個女兒,排行老三的蔣英尤其聰明漂亮,於是錢家向蔣家提議,希望把蔣英過繼到錢家。蔣百裡見鐵哥們提的要求,便欣然允諾,所以蔣英一度改名為錢學英,和錢學森做過兄妹。
1940年代,在美國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職位的錢學森歸國省親,家人為他舉辦了一場舞會,其目的當然是為快到而立之年的錢學森相親。錢學森事先並不知情,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在這場舞會上,他和蔣英暗生情愫。
蔣英後來回憶:「這次宴會之後,他頻繁出現在我的生活裡。從現在回頭看,我當時心中應該已經有他了,因為我清楚記得,1947年辦演唱會之前,我腦海中第一個想邀請的朋友就是他,他主動提出參加我的演唱會時,我心裡的高興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錢學森和蔣英的愛情種子很快便開花結果,1947年,錢學森回國省親,提到和蔣英的婚事,雙方父母都非常同意。就這樣,兩人在上海喜結良緣,之後共赴美國波士頓市。
婚後的生活是甜蜜而幸福的。作為大科學家的錢學森,經常給蔣英做飯,而且他的廚藝也非常好。每逢友人拜訪,錢學森都忙前忙後,親自下廚,而蔣英則笑著對友人們說:「我們家錢學森是大師傅,我只能給他打打下手。」
美國的幸福生活並未持續多久。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毅然決定回國,報效祖國。科學雖然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對這點看得十分透徹,但也因此遭到了美國政府的報復。
美國政要們對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既尊敬又恐懼,因為他們一旦回國,足以使國家的某項領域從一無所有迅速邁向世界先進。所以,美國海軍次長丹尼直言:「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願把這傢伙給槍斃了,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丹尼所指的五個師,顯然是指五個裝備精良的美軍師。
錢學森因而被美國政府限制自由長達5年之久。直到抗美援朝結束後,1955年,新中國通過與美國的艱難談判,不惜釋放11名在韓戰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才換回了錢學森回國的自由。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終於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蔣英也跟隨錢學森回到了祖國。其實,以蔣英在音樂上的造詣,她完全可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完全可以活得像個公主一樣。但蔣英堅定不移地摒棄了這樣庸俗的想法,她和錢學森一樣,都要把最美的青春獻給祖國。
回國後,蔣英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也經常到全國各地慰問演出。她和錢學森相伴六十二載,不僅伉儷情深,而且志同道合。夫婦二人在北京一座僅60平米的老公寓內,一住就是幾十年,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儘管錢學森不僅是著名科學家,還曾官至副國級。
其實,蔣英完全有機會住豪宅,享受奢華的生活。蔣英晚年說:「我們經歷過幸福,也吃過不少苦,現在回憶起來,幸福固然是好的,但苦的日子卻最甜。我先生曾經說,在美國,他只能做很少的事。在中國,如果他願意,他可以去『種蘋果』,所以我說,苦的日子更甜些。」
2012年,蔣英去世,享年93歲。蔣英生前培養了許多傑出的音樂人才,他們懷著悲痛的心情,不約而同前來向恩師告別。蔣英的學生、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趙登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蔣老師不僅教我們歌唱,也教我們做人,她在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上給予我的教育,讓我一輩子都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