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風
宋初文壇承接晚唐五代文風餘緒,盛行駢麗聲偶之辭,妍華而不免膚淺,未能自出新意。
柳開、穆修等人倡導復古和堅持寫作古文,他們的復古主張和實踐,為後來宋代的古文運動開了頭。
1、古文者,自柳開始。柳開在宋初自覺地以恢復韓、柳古文的傳統為己任,反對五代浮豔之風,標舉文統和道統, 主張文道合一,有鼓吹復古、倡導質樸文風的篳路藍縷之功。
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宋初華而不實的文風。 主要從明道、致用角度看待文章社會功利價值。作品:應用文居多。《河東先生集》
2、穆修,其文章強調教化作用,力求結構章法的變 化,多用散行單句,不務雕琢堆砌,不求華靡豔麗,在宋代古文的發展上有一定的影響。
3、王禹偁 chēng 早年學白居易,閒適唱和詩。貶官商州後,反映社會現實,關心民生。兼擅各體,不乏平淡清遠的格調。
其文章:倡導古文古雅簡淡。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風方面有開創之功,重現中唐韓、柳切近現實的平易古文,歐陽修改革文風的先聲。
宋初有「三體」詩:白體、昆體、晚唐體 。王禹偁來自「白體」詩派:在西崑體流行之前,王禹偁早已成為名家。創作大量反映社會現實、民間疾苦的作品,學習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諷喻詩。
王禹偁:《村行》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在後世教科書多有出現。
散文與文論:王禹偁《小畜集》 致力倡導古文,古雅簡淡。多有現實內容,鮮明思想傾向。繼承韓愈「文從字順」,表達恰當明白。歐陽修改革文風的先聲。
文論:在文以傳道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傳道之文裡抒發自己的政見和心聲,做到敘事言理和抒情結合。
於「有言」外,提出「有文」。
明心:自己的內心世界臻於高尚,立身無愧,要求文道 合一、文行合一。 #教育頭條# #古文# #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