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馬上到!」
16時05分,「漳州110」閩南師大附中執勤點。接警後,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26歲的民警張善緯,立即帶領輔警出發。
16時10分,張善緯到達報警地點——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門口。
16時20分,警情處置完畢,一起涉嫌故意損毀財物案件被順利移交到轄區派出所。
警情5分鐘內到場率達80%以上、10分鐘內到場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100%。「漳州110」現代警務新機制日益成熟。
1月7日,講解員(左一)在「漳州110」事跡展覽館內向參觀者介紹展品。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漳州110」是人民群眾對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的簡稱,其前身是成立於1986年的漳州市公安局薌城分局治安巡邏中隊。「漳州110」是全國公安機關最早實行警務機制改革的基層單位,1990年引領全國建立110報警服務臺和快速反應機制,實行巡邏與接、出、處警一條龍服務的警務機制,開創警務改革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其先進經驗,推動全國各地開通110報警服務臺,使110成為人民警察隊伍的標誌性品牌。1997年11月,國務院授予其「人民的110」榮譽稱號。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親臨考察指導,並讚譽其為「人民的保護神」。
2020年是「漳州110」成立30周年。30年來,漳州「110」一直行走在為人民服務的大道上,成為「人民的保護神」。
在「漳州110」事跡展覽館裡,有三面繡著「人民的110」的錦旗:一面是受助群眾送的,一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頒發的,一面是國務院授予的,三面旗幟真實地展現了「漳州110」的為民初心。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漳州110」民警。「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人民的保護神」「人民衛士,一心為民」便是人民群眾用來形容「漳州110」的話語。
更快、更準,造就更強。「漳州110」初創時期,實行不脫衣、不脫褲、不脫襪「值班三不脫」制度,為的就是出警能更快一秒。30年來,快速反應是「漳州110」的生命線,再快一秒成為「漳州110」始終奮進的動力。
「快速反應、熱情服務」已成為「漳州110」的標籤。近年來,他們堅持網格化、全天候巡防接處警模式,構建精準的巡防機制。在漳州市區主城區時刻保持16個梯隊32名警力在街面巡邏接處警,縣城區由巡特警反恐大隊承擔24小時全天候接處警和巡邏防控任務,最大限度將警力擺上路面。
近年來,「漳州110」還從百姓「需求側」出發,從公安機關「供給側」入手,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體驗。「漳州110」勤務機制轉型升級為「主動預警,精細布警,多維接警,動中處警」和「智能化指揮、精準化服務、標準化執法、專業化建設」的「四警四化」現代勤務機制。2020年底,組建110合成作戰中心,從「快派快處、快破快挽、快督快結、快獎快懲」8個方面入手,打造主責主業全鏈條快速精準作戰體系,推動維穩安保、社會防控、打擊整治、執法規範、隊伍管理全要素創新發展,在更高起點上持續推進現代警務模式成熟定型。
漳州市12個縣(市、區)全面實行「四警四化」警務新機制以來,全市巡特警年均接警11.38萬餘起,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800餘人,現場抓獲率不斷提升。「咱們的110,隨叫隨到,真靈。」漳州市民吳全富點讚。
打鐵先要自身硬。「漳州110」成績斐然:每年群眾滿意率均達100%;警隊43批次520人無違法違紀;114人次立功受獎,49次獲得省部級以上集體表彰,湧現出全國公安英雄模範6人次和一等功臣6人。
在「漳州110」精神的感召和帶動下,漳州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呈現新局面,輻射引領出共治善治新格局。設立「反詐110」,健全完善反詐騙智慧信息系統;成立「交通110」,與城管部門聯動,共同負擔搶險救災、應急增援等任務;建立「民生110」,推動64個市直部門聯動公職,最大範圍回應民生訴求;創立「民間110」,研發推廣「薌裡薌親」App,匯聚28萬志願者力量,開闢專群結合的新路子。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