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漳州方案出爐!

2021-01-10 閩南日報

為進一步加強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近日,漳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的通知。具體通知內容詳見下文: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的通知

漳政辦〔2020〕79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開發區管委會,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按照文化和旅遊部做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紮實抓好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整體保護各項工作,在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專家評審論證、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各地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以下簡稱《提升方案》,詳見附件),進一步加強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夯實主體責任。各地各有關單位要根據《提升方案》提出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夯實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主體責任,結合工作實際,全面推進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持續加大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力度,充分激發新時代閩南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二要堅持依法行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注重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推進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歷史文脈。

三要加強創新利用。要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閩南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梳理和研究,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科學理念融入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與塑造城鄉特色風貌相協調,將文化遺產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持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設。

四要形成工作合力。要凝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合力,充分發揮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積極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協同推進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重點任務落實。大力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良好氛圍,統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讓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附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2日

(此件主動公開)

來源:漳州政府網

本期編輯 劉藝敏 本期組長 陳 靜

值班主任 陳益雄 總 編 輯 賴雄偉

相關焦點

  • 永嘉網丨上塘鵝浦溼地公園生態文化時光園方案設計出爐
    核心提示:11月24日記者獲悉,上塘鵝浦溼地公園總體概念設計已完成,將打造集文化娛樂、生態休閒、旅遊度假、運動健身、自然教育、城市形象展示、水體調蓄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服務型城市綜合公園,其中新建區生態文化時光園方案設計已出爐,計劃投資2.7億元,於2021年啟動建設。
  • 汨羅:積極申建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
    會上,評審專家就6個申報項目的名稱、歸類以及申報材料內容等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建議圍繞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大非遺資源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力度,建立完整非遺保護體系,讓汨羅江畔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汨羅江據了解,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我國對非遺保護的創新探索。為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嶽陽市文旅廣電局相繼印發了《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對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報與設立、總體規劃、建設與管理等進行規範。
  • 漳州九龍雲巴來了!從臺商區到南靖38.5公裡,一路拉風
    這是一個惠及民生的重大項目   這是一條聯通漳州與廈門的同城紐帶   這是一個暢享「花樣漳州」的空中長廊   這是一個延展「生態+」效益的融合之道
  • 三平祖師公楊義中:廣濟世人,綻閩南文化之風情
    三平祖師公楊義中:廣濟世人,綻閩南文化之風情 2020-08-19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臺灣隔海相望的閩南地區三市簡易地形圖:泉州,廈門和漳州
    位於臺灣海峽西岸的閩南地區由於受到山脈的阻擋,這裡的氣候條件比福建北部地區要溫暖一些(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很少影響到這裡),並且閩南地區是我國沿岸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從宋元時期開始這裡就是我國一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當時的泉州港還是世界第一大港,對外交流十分的頻繁,現在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
  • 國慶漳州周邊旅遊景點推薦 漳州什麼地方好玩
    村中保存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刀山過火海,至今保存連續性達100年以上,十二世祖為抗匪擾,習上刀山、過火海以彰顯勇氣宣揚武力,全村參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聖王巡安,起源於1300多年前,村民抬開漳聖王陳元光塑像巡遊全村,祈求保境安民;搶伯公也是當地一大特色,每年春耕前在村裡的水田爭搶土地伯公,寓意春耕開始,土地恢復生產,祈求風調雨順。
  • 漳州:地標美食與文化符號融合 打造城市新IP
    閩南網7月20日訊(通訊員 薌城宣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得天獨厚的物候條件和文化積澱,讓漳州這座城市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食地標資源。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地標帶動效應,形成「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構建以地標產品為支撐,從一產延伸到二產連結到三產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努力實現地標產業的全面發展。
  • 漳州九龍雲巴工程啟動 高架橋敷設規劃38.5公裡
    原標題:漳州九龍雲巴工程啟動,高架橋敷設,規劃38.5公裡 坐空中巴士賞龍江外灘導報訊 (記者 林曉琪 文/圖)坐九龍雲巴,賞龍江外灘,這一願景離漳州市民越來越近了。昨日上午,漳州市九龍雲巴工程建設指揮部在漳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成立了。這意味著,漳州市九龍雲巴工程項目正式啟動了。昨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漳州市委書記檀雲坤,市長劉遠等市領導帶隊到漳州高新區、臺商投資區等地現場辦公,全面加快九龍雲巴工程項目前期工作。
  • 關於《河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暫行辦法》起草說明
    《河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是我省非遺保護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辦法》的施行,對於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稱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加強規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工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一、起草背景2019年3月1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 閩南師範大學閩南師範大學巨磁電阻效應研究等及無線電通信設備...
    1、項目名稱:閩南師範大學閩南師範大學巨磁電阻效應研究等及無線電通信設備(LORA實訓平臺)等採購項目貨物類採購項目2、項目編號:[350600]ECY[GK]20190063、採購人名稱:閩南師範大學   地址:
  • 漳州師範學院2012年各院系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書目
    設有文化詩學研究所、中華語言文化研究所,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閩南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等2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文藝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3個省級精品課程。《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讀》,鍾啟泉等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蔡明,王文顏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聯繫人:王老師 Email:wangzhaonian1971@126.com閩臺文化研究所閩臺文化研究所前身為閩南文化研究所,成立於1996年,2003年更名為現名。
  • 漳州東部生活垃圾生態流轉中心方案設計聯審會召開
    東部生活垃圾生態流轉中心建設單位擬選位置:漳州市龍文區樟山路與龍祥北路交叉口的北側。附件:東部生活垃圾生態流轉中心土地徵收範圍示意圖7月6日下午,由龍文區行政服務中心牽頭,聯合市直和龍文25個單位對《東部生活垃圾生態流轉中心方案設計》進行聯合踏勘。7月7日下午,《東部生活垃圾生態流轉中心方案設計》 聯審會在行政服務中心召開。
  • 漳州召開粵東閩南防震減災聯防協作區工作會暨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
    漳州召開粵東閩南防震減災聯防協作區工作會暨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 2020-12-0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福建,漳州人一談吃,還有廈門人什麼事?
    攝影/周先麗,圖/《地道風物·閩南》 漳州,位於多種飲食風味薈萃之處—— 東與廈門、泉州接壤,三者同屬閩南文化區域;西部和廣東梅州、福建龍巖毗鄰,飲食受到客家菜
  • 「探秘火山島,享泡龍佳泉」 漳州一日遊!
    漳州火山島自然生態風景區 + 漳州龍佳生態溫泉山莊 元旦震撼回饋,原價294元,現價139元,即刻報名超半價「力減」155元!--南錠島,臺灣駐軍島嶼--東錠島)、地學博物館、閩南民俗土特產館;百樹園、相思湖、茶社、沿海棧道、海濱浴場……12:00狀元樓海景餐廳享用中餐13:00乘車赴漳州龍佳生態樂園(預計1小時車程),享受龍泉閣露天溫泉的溫馨呵護:區內有50多個泡池:迎賓池、盛唐池、當歸池、靈芝池、薄荷池、人參池、枸杞池、紅酒池、白酒池、啤酒池、桂花池、玫瑰池、薰衣草池、牛奶池、檸檬池、紅茶池
  • 閩南師大藝術學院師生「共繪一幅畫」 傳承紅色基因
    閩南網12月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沈瑞芳 陳木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近日,閩南師大藝術學院師生「共繪一幅畫」作品展在藝術學院一樓展廳開幕,師生黨員「筆繪初心」,共同傳承紅色基因。
  • 黃山市紮實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黃山市作為徽州文化發源地,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由靜態保護向活態利用升級,努力實現保護與利用互促共進、良性循環、創新發展。加強非遺申報。積極開展非遺申報工作,全市新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6項、擴展4項,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9人。
  • 漳州臺商投資區謀篇布局現代服務業
    萬達廣場是該區域內已經開業的最大的城市綜合體,2017年1月1日開業,廣場總體量為14.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40億元,2019年銷售額為5.2億元。  曾旭敏經營的「獨辮子」休閒服飾專賣店正在重新裝修,「旱則資舟。」曾旭敏笑著說,逆流而上,是為即將到來的夏天消費高潮準備著。
  • 漳州要建空中巴士聯通廈門、廈漳同城大道主線昨通車……
    這是一個暢享「花樣漳州」的空中長廊 這是一個延展「生態+」效益的融合之道 A: 廈漳同城大道近期共設置5個互通,分別為角美互通、中閩互通、沙洲互通、新西溪大橋連接線部分互通、象鎮互通。 Q:廈漳同城大道與漳州對接的道路有哪些?與廈門對接的道路有哪些?
  • 閩南文化菲律賓行活動圓滿結束
    「感知東亞文化之都泉州·閩南文化菲律賓行」活動圓滿結束。  在菲期間,我市共組織開展了第三屆菲律賓中國電視周、閩南文化文藝展演、泉州旅遊推介和閩南百年僑批文化展等四大活動,引起菲華鄉賢的熱烈反響。同時,借菲華商聯總會成立60周年慶典之機,向與會嘉賓展示了閩南文化獨特魅力,宣傳推介「文都」,提高泉州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