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頂層設計實現規範運轉
圍繞全縣「三支柱、四區域」產業發展布局,2017年,該縣農業農村局整合產業發展培訓資源,聯合林業局、科技局成立了農業技術110指揮服務中心,組建略陽縣高層次農業專家服務團,建立覆蓋全縣的包村技術指導制度,實現了村村有產業發展指導員、戶戶有技術服務明白卡,以「零距離、點對點、貼身式」到位服務著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努力服務農民、幫助農民、富裕農民。
為進一步規範略陽「農業110」運行,該縣先後制定了農業技術包村指導員制度、略陽農業110技術服務手冊等文件,製作了包村技術指導員服務工作手冊和技術服務明白卡,建立了部門聯席月例會制度,按月準時報送產業脫貧技術服務培訓(出「警」)資料,並要求各包村技術指導員每年至少撰寫1篇新聞報導和1篇產業脫貧典型事跡總結材料。
細化組織實施確保服務成效
為確保產業發展技術服務成效,略陽農業110指揮中心不斷總結經驗,分析存在不足,及時糾偏改進提升成效,保證農業技術服務工作落實落細落地。積極與林業、科技部門單位聯繫核實包村指導員最新信息資料,對離崗、離職人員進行摸排核實,對個別工作不力、責任心不強的技術人員更換,確保技術服務工作不走過場,紮實到位。成立督導檢查組,通過開展入村走訪、電話核查、微信了解等方式對全縣152個村的包村技術服務指導員開展技術服務工作進行抽查督促。
今年5月到6月,略陽「農業110」成立了農業、科技、水利等部門組成的聯合督導檢查組,對全縣156名包村技術服務110指導員工作開展督導抽查,重點對指導員工作手冊登記記錄、指導員開展技術服務進度、110明白卡張貼、各村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培訓計劃、開展技術培訓花名冊,培訓場景圖片等相關印證資料、工作月統計報表等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查出的問題,要求全部整改到位。
強化技術力量助推產業發展
高水平專家團隊是農業技術服務的靈魂和關鍵。近年來,略陽「農業110」圍繞略陽烏雞、食用菌、中蜂、蠶桑等優勢主導產業,以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科技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民對現代科技的吸納轉化應用能力和綜合發展能力為重點,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理工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專家教授和武都花椒中心、四川旺蒼獼猴桃等一線技師充分運用空中課堂、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等靈活多樣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普及性農業科技培訓,全面提高職業農民技能素質,提升產業經營與技術管理水平。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的張曼副教授是陝西省科技特派員,也是略陽縣「農業110」略陽烏雞養殖特聘專家。去年以來,張曼帶領項目團隊已在略陽開展烏雞養殖專項培訓5次,培訓人數400多人次,極大推動了略陽烏雞養殖技術提升和產業整體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創新工作模式先進典型湧現
按照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服務到村、指導到戶、精準到人」的總體思路,略陽「農業110」總結形成了三個全覆蓋、三個相結合和三個必須有的培訓模式,即:156名農機專家對全縣152個村技術服務包村指導實行全覆蓋,全縣貧困戶產業發展貧技術服務需求實行全覆蓋,全縣脫貧產業發展技術項目實行全覆蓋;線上培訓與實地培訓相結合,技術培訓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傳統生產與新科研模式相結合;農技專家包村指導要做到產業發展必須有項目,開展培訓必須有計劃,培訓結束必須有成效。「三三制」培訓模式實踐有力促進了略陽農業產業技術服務工作的良性發展,確保了培訓工作落地生效,發揮了積極作用,湧現出了馬良俊、張曼、牟明紅等一大批優秀農技服務專家和一系列產業發展先進典型。
兩河口鎮張家壩村的鑫傑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牟明紅任該村技術幫扶指導員。在牟明紅的指導下,該合作社確立了「黨支部+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農業110」包村指導員提供食用菌種植技術、高產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服務,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培訓,第一時間解決實際問題。到2019年11月,該合作社已經發展成為土地30畝,擁有食用菌大棚115個、1000立方冷庫1個、廠房及活動板房500平米的高水平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按合同約定為貧困戶每股分紅3000元,2019年度實現分紅27.3萬元,讓貧困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今年上半年,略陽「農業110」共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對口幫扶指導130場,培訓9203人次,發放科技資料2080餘份,極大促進了略陽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漢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