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個氣象站數據,研究確認:極端天氣將變頻繁,地球怎麼了?

2021-01-13 有趣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2020年裡,我們關注最多的就是強降雨了,不是這裡有暴雨,就是那裡有大暴雨,近期,河水上漲,城市街道被淹,已經沒什麼好奇怪的了,人們生活已受到了影響,實際上強降雨天氣不只出現中國,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世界多國已經受到了極端天氣影響。

近日,根據全球36000多個氣象站的氣象數據,新研究對全球氣候進行了重大更新確認:隨著地球的日益變暖,夏季熱浪和強降雨將變得更加極端、頻繁和強烈,持續時間更長,這意味著出現2020年的長期強降雨可能不是個例,而是不久未來是常例,地球怎麼了?

此次確認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想和推測,是建立在一個被稱為HadEX的氣象數據集基礎上,並分析了與極端天氣有關聯的29個天氣指數,並將1951年至1980年30年與1981年至2010年30年進行比較,比較數據包括高於25°C或低於0°C天數,以及降雨量少於1毫米乾旱天數。

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範圍內,1981年至2010年的30年出現高溫天數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在澳大利亞

說起澳大利亞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不會陌生,2020年初的叢林野火讓人們記憶深刻,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研究小組發現,大多數地區極端高溫天數增加了,異常高溫的日子變得越來越普遍,當我們將1981至2010年與1951到1980年天氣進行比較時,這種增長是可觀的。

夏季

比較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北部高溫天氣超出平均水平20天,南部每年超出超出平均水平10天。這或許就是製造2020年初叢林野火爆發的罪魁禍首,比較數據還顯示,西部極端強降雨有所增加,東部極端降雨則有所減少,天氣表現得異常。

冬季

當北半球正值夏季的時候,南半球澳大利亞正值冬季。在最近幾十年中,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的許多地區,寒冷夜晚的數量大大減少,降雨量也大大減少,晴朗夜晚數量增加,冬季比之前更乾燥。

在紐西蘭

近年來,異常溫暖的天氣頻率從8%增加到12%,2017和2018夏季高溫天氣數約為32天和26天,遠高於20天平均值,這導致南阿爾卑斯山冰川融化加速,對海洋生態系統重大破壞,南島海岸附近的海帶和馬爾伯勒峽灣的水產養殖場中鮭魚均出現死亡。

極端溫度和降水會有巨大影響,2019年,紐西蘭也是最乾旱的一年,在整個紐西蘭,隨著地區溫度的增加,葡萄酒種植者不得不將種植地向南遷移。

極端溫度天數變多有什麼影響?

有專家指出,極端溫度天數變多和極端強降雨對人類健康帶來了毀滅性影響,特別是對老年人和身體生病人群,影響是巨大的。在夏季,只要沒有降雨,極端高溫就會隨之而來,如果沒有空調來降溫,很多人怕是要撐不下去了。

當夏季烈日升起時,馬路上的鐵製井蓋可以用來烤雞蛋,停在陽光底下汽車,可以將一盤生餅乾烤熟,車被熱化了不算什麼,有的地區就連馬路都被熱化了。

地球真的會變成「火球」嗎?

曾有預言家大膽預言:數百年後的地球大多數地區夏季可能變得異常火熱,高溫,乾旱少雨,土地沙漠化,地球猶如一顆「火球」,我們子孫後代不得不離開自己家園,向兩極地區遷移,因為其他地區已經熱得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在世界範圍內,名人預言還真不少,例如瑪雅預言,霍金預言,和火星男孩預言等,很多過去預言也都沒有出現,所以地球是否真的會變成「火球」,現在還不敢確定,這就要看未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程度。

當然,如果人類以後長期毫無忌憚的大肆破壞地球環境,說不準哪一天這個預言就成真了。不管怎麼說,這個預言對人類起到一定警示作用,告誡人類:不要排放過多溫室氣體,不要大量破壞地球環境,因為就現在而言,我們只擁有一顆星球。

相關焦點

  • 36000個氣象站數據確認:未來極端天氣將頻繁發生,地球怎麼了?
    在2020年裡,我們關注最多的就是強降雨了,不是這裡有暴雨,就是那裡有大暴雨,近期,河水上漲,城市街道被淹,已經沒什麼好奇怪的了,人們生活已受到了影響,實際上強降雨天氣不只出現中國,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世界多國已經受到了極端天氣影響。
  • 36000座氣象站確認!極端降水與高溫將更頻繁,中國會越來越熱?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期,全球36000餘個氣象站的數據進行了新一輪的更新,氣象學家再次證實:隨著全球變暖的發酵,地球極端高溫熱浪、強降雨等不尋常的天氣將變得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對人類以及環境造成的破壞性也將更強,全球變暖似乎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下圖為近一年發生的全球大火地理位置示意圖。
  • -69.6°C!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北半球最低氣溫
    9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將格陵蘭島一個自動氣象站1991年12月22日測得的-69.6°C確認為北半球有記錄以來最低氣溫。該地靠近格陵蘭島冰蓋頂點,海拔3105米。圖片來自世界氣象組織此溫度記錄由世界氣象組織天氣和氣候極值檔案庫的「氣候偵探」於近30年後發現,在對設備、觀測方法和天氣狀況等綜合數據進行廣泛分析後,確認了其有效性。
  • 極端天氣平穩運行!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實時記錄寒潮觀測數據
    極端天氣平穩運行!   此次寒潮過程具有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氣溫低、大風持續時間長等特點,致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在寒潮期間發揮了在極端天氣中仍然能夠持續穩定運行的優勢,實時記錄了全過程完整觀測數據。
  • 十三五時期我省氣象大數據出爐 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
    全省建設 1605 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 9.6 公裡,暴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精細到鄉鎮,全省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 92.2%,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 69 分鐘,營口、瀋陽和大連 3 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進入2010年以來,在人類寓居的這顆星球上,極端氣候頻發,地震、火山異常活躍,大的自然災害不斷——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島國海地發生芮氏7.3級地震,造成數十萬人死亡;1月14日,美國加州東部一天內發生9次地震;2月27日,智利發生芮氏8.8級大地震;3月4日,我國臺灣高雄縣、屏東縣交界發生6.7級地震;3月21日,冰島火山開始噴發,並引發洪水;4月以來,美國
  • 天氣預報的一句話 要演算成千上萬個數據
    昨日,記者特地來到長沙市氣象臺,體驗了一把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8月10日40℃高溫是怎麼預報出來的  市氣象局五樓的長沙市氣象臺,副臺長喻雨知正坐在電視大屏幕前與省局的專家會商未來一周的天氣預報。喻雨知介紹,大家聽預報時,雖然只有幾句話,卻需要預報員每天演算成千上萬個數據。
  • 中國連續18天高溫,加州進入緊急狀態...這個夏天怎麼了?
    芬蘭最北部的拉普蘭省(傳說中的聖誕老人故鄉),竟出現了32℃的異常天氣;瑞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乾旱,全國超過40處野火摧毀了2萬5000公頃土地,其中11處山火在北極圈內,瑞典不得不向歐盟發出緊急求助。  荷蘭皇家氣象學會科學家歐得博格表示,「我們發現在北極圈的極北氣象站,目前熱浪也是創下歷史新紀錄。」在整個北歐地區,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已讓高溫風險增加2倍。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難以忍受的高溫和高溼天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出現,比預期提前了幾十年。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出現了數千次異常或前所未有的極端高溼熱。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經濟,甚至可能超過人類生存的生理極限。
  • 致命性高溫、高溼來襲 研究:極端天氣頻率與強度持續增加
    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的最糟狀況正在發生,極端潮溼和高溫將可能威脅人類的生存。溼熱比乾熱更危險,因為會影響人體自然的體溫調節系統——流汗。科學家們在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幾個熱點,發現數千件前所未見的致命極端天氣事件。
  • 遊泳賽前測水溫,沙灘排球前測溫度……35個氣象站緊盯軍運賽場風雲...
    1、35個場館每館一個氣象站 光谷體育館是軍運會賽事場館之一。今日上午9時半,記者來到珞喻路旁的光谷體育館,一個寫有「中國氣象」的顯示屏佇立在一旁的綠化帶裡,非常醒目,上面顯示6個實時氣象數據:溫度:31℃,溼度:69%,風向:西北,風速:1.1米/秒,雨量:0毫米,氣壓:999百帕。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煎蛋根據周三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北半球每年夏季極端天氣的發生機率將上升至平均50%的概率。這只是保守的估計,這項研究的研究小組成員認為,到本世紀末,極端破壞天氣的持續性可能會超過三倍。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可·曼恩說:「我們在2018年遇到的夏季極端氣候是氣候變化對氣流造成影響的結果。」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專家檔案楊學祥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地球動力學研究。
  • 北極1年融1000萬平方公里海冰,全球森林或200年後消失
    在2020年裡,7月下旬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不過受長期降雨影響,多地天氣感覺並沒有那麼熱,這並不代表所有北半球天氣都是如此,不少北極地區因乾旱少雨而導致極度高溫,前不久,北極地區傳出38攝氏度高溫天氣的壞消息,而現在又有一條壞消息傳出,僅在一個夏季,北極損失了1000萬平方公里海冰,不少人都在討論地球這是怎麼了。
  •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 南極大陸最高氣溫為17.5℃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南極大陸記錄到的最高氣溫為17.5℃,由靠近南極半島北端的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站於2015年3月24日測得。
  • 致命的「溼球溫度」將改變人類生活
    科學家們曾經認為,這樣極端的「溼球溫度」在地球上並不常見。而此前的一些氣候模擬顯示,隨著地球變暖,到本世紀末,局部地區「溼球溫度」攀至35攝氏度的情況可能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將危及數億人的生命。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極端天氣的到來可能比人們預想的更早。
  • 全球變暖使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警告:高溫高溼天氣更有致命風險
    2020年5月,已經有109個國家的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五一」期間鄭州更是爆出了40℃以上的高溫。我們一直在談氣候變暖,其實反常的高溫天氣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氣候變化。研究氣候變化的科研人員甚至發出過,「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這樣的警告。不過這並不是最致命的。
  • 外媒:丹麥格陵蘭曾測得溫度零下69.6℃
    赫雷拉提到引用的測量數據是1991年12月22日由格陵蘭冰原上的一個自動傳感器捕捉到的,該冰原位於海拔約10200英尺的克林克(Klinck)山頂營地氣象站。該氣象站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行了大約兩年的測量,之後被退役,並被運往南極洲進行進一步研究。
  • 全球最高海拔氣象站在珠峰建成 將用以研究全球變暖對冰川影響
    近日,由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和特裡布文大學組織的科考隊在珠穆朗瑪峰上建立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氣象站。  在這次科考活動中,他們分別在海拔8430米和7945米處建立了氣象監測站,另外還在海拔稍低的位置建立了3個氣象站。
  • 地球需要加蓋子了!英氣象局警告:40°C+高溫天氣未來將更常見
    年齡稍大一些的人,可能都很懷念以前地球的氣溫。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小時候大人們談起天氣,常常感嘆地說,今年夏天都29度了,熱死個先人板板了!是的,你沒看錯,那個年代達到29度,就真的是「酷熱」天氣了,值得所有人都好好發表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