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能達噬菌體-不殘留無副作用,防治球蟲病,嗉囊炎,毛滴蟲,對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殺滅控制作用

2021-02-13 鴿友惠


【視頻】賽鴿選將第一步,楊士博揭秘種鴿配對技巧奧秘

   優能達噬菌體-不殘留無副作用,防治球蟲病,嗉囊炎,毛滴蟲,對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殺滅控制作用

主要成分 :
多種維生素,硝化菌,胺基酸,功能性益生菌,活性噬菌體。
產品功效:
防治球蟲病,嗉囊炎,毛滴蟲歪頭病,對細菌引起的腹瀉有特效,改善免疫反應增強吞噬細菌的活性,具有非常強的表面活性,對病原微生物細胞膜能迅速穿透殺死細菌及腸道內寄生蟲,消除體內自由基抗肌肉疲勞減緩鴿體衰老,清署解表促進食慾改善消化淨化口腔,對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殺滅作用,對宋內痢疾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綠濃桿菌,有控制作用。產品特點:
產品在鴿體內無殘留,不產生耐藥性,可長期使用,本品可激活腸道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慾促進消化,提高不同鴿糧的營養吸收率,本品為生物製品可與其他產品同時使用,不影響其他飼養工作進程。
噬菌體簡介:
噬菌體是一種只感染其他病毒或細菌細胞的病毒,與傳統的抗生素治療相比,噬菌體治療有這樣的優點:一般抗生素在治療的同時也殺死了鴿體內的生態平衡,促使其他病原體生長而致病,像酵母菌感染和腹瀉就是抗生素常見的副作用,噬菌體是以特定的細菌菌株為標靶,可使鴿子免受因正常菌群被破壞而引起的副作用,噬菌體的另一優點是他們能夠以指數生長,會緊隨細菌增殖而生長,隨細菌消失而消失,並且噬菌體還能在細菌進化的同時發生突變,即使細菌對一種噬菌體產生耐受,自然界還存在著大量的甚至能進攻更新的耐受菌噬菌體種類。
噬菌體作用:
噬菌體具有非常強的活性和脂溶性,能迅速穿透原微生物細胞膜,因此造成致病源微生物水失衡而死亡,另噬菌體和有益菌在腸道上皮細胞的外層有活性,能加速腸道上皮細胞的更新率,減少病原體內腸道上皮細胞感染,增強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率。誠招經銷商可批發。




相關焦點

  • 章曉聯發現並克隆IVB型傷寒桿菌菌毛基因操縱子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通訊員蔣明報導:武漢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13日透露,該系教授章曉聯博士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並克隆了IVB型傷寒桿菌菌毛基因操縱子,同時也發現這種菌毛對人的單核細胞有致病性。  傷寒桿菌主要作用於人小腸黏膜上皮、單核巨嗜、樹突狀、T淋巴等細胞,但是它對人體細胞的特異性致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
  • 不起眼的大腸桿菌,也能是救命的超級英雄
    然而,有幾隻小鼠卻出現了不一樣的反應:它們肌肉萎縮的程度顯著減少,最終成功存活了下來。這些倖存的「鼠堅強」身體裡發生了什麼?經過對比分析,科學家們在小鼠腸道裡找到了幫助小鼠渡過難關的幕後英雄。有些令人意外的是,它們正屬於我們所熟知的大腸桿菌——在生活中,這些小傢伙們能夠幫助人們分解消化食物。而在生物學研究中,它們也是不可或缺的模式生物。
  • 基因工程菌可殺滅綠膿桿菌
    綠膿桿菌是一種常見細菌,一般寄生在消化道或呼吸系統,具有較強的耐藥性,近年來已成為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細菌,有研究稱10%的院內感染都與其相關,如果被感染者抵抗力較弱甚至會產生致命後果。傳統療法一般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但沒有殺滅致病菌卻殃及有益細菌的事情經常發生。
  • 頭孢喹諾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療效試驗
    副豬嗜血桿菌屬於巴斯德菌科嗜血桿菌屬,是一種多形態、非溶血性、不運動、NAD依賴型、革蘭氏陰性細小桿菌。無芽孢,兼性厭氧。它主要侵害2周齡至2月齡豬,特別是以5~8周齡的斷奶仔豬最為易感,多見散發,呈地方性流行,該病原菌分l5個血清型,但以4、5和13型發生最為常見。發病率一般在10%~l 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到50%。
  • 雙歧桿菌是什麼 雙歧桿菌有什麼作用
    什麼是雙歧桿菌?雙歧桿菌分布在胃腸的數量隨年齡階段的增長而減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營養兒。那麼,雙歧桿菌藥理作用有哪些呢?雙歧桿菌治療效果是什麼呢?雙歧桿菌的好處有什麼?下面就來一一的了解一下吧。  雙歧桿菌是什麼雙歧桿菌是一個細菌屬名。
  • 蟑螂相關菌與人類健康風險|梭狀芽孢桿菌|沙雷氏菌|擬桿菌|腸球菌|...
    說起蟑螂,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歡,甚至生理性恐懼...你可能有100個討厭它的理由,見到它就想消滅它,然而怎麼都滅不完...兩項經典的研究將衛生中心消滅蟑螂與較低的感染頻率,特別是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肝炎發病率聯繫在一起。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幽門螺桿菌、分枝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沙門氏菌和其他細菌能夠通過蟑螂消化系統存活下來。它們通常以腐爛的有機物質為食,因此能傳播致病菌。此外,蟑螂的一些細菌分離物顯示出抗生素耐藥性。
  • 植物酵素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
    大腸桿菌最早是由Escherich於1885年發現的, 大腸桿菌屬於人和動物體內的共生菌,也是條件性致病菌。大腸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可導致多種動物疾病,甚至威脅到機體生命健康。 大腸桿菌是主要存在於消化系統中的細菌,大部分是老實的有益菌,不用擔心。
  • 洛哌丁胺對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和蒙脫石等有直接殺菌作用
    兩種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43895)都對洛哌丁胺不敏感,即使在2000μg ml -1時也是如此。 μg ml -1的氨苄西林足以殺死它們。同時也觀察到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易受洛哌丁胺,但在較高濃度下(<250 μ克毫升-1)。圖一 洛哌丁胺對分枝桿菌生長的影響。
  • 沒想到治療雞大腸桿菌病這麼簡單,學會這個竅門,太輕鬆了
    現階段,防治大腸桿菌病,多數以藥防為主。但是,施藥不規範,養殖條件惡劣,耐藥菌株產生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此病的綜合防治效益,導致雞大腸桿菌病頻發。文章分析此病頻發的病因,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綜合防治要點,以供參考和借鑑。  1 病因分析  幾年來,雞大腸桿菌病頻發,嚴重威脅養雞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分析致病因,與飼養管理、病菌感染、並發感染等等,均有著不小的關係。
  • 地衣芽孢桿菌的作用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隨著長期大量在動物飼料中濫用抗生素,雖然在短期能夠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期的使用抗生素導致了大量抗生素在人和動物體內殘留,破壞人和動物的免疫力,產生了大量的耐藥菌等許多負面效果,對人和動物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地威脅,因此,國家已經發布相關政策,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類添加劑。
  • 牛奶中的大腸桿菌會讓你生病麼?
    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但包括召回的牛奶在內的食品中存在大腸桿菌,並不一定意味著這些食品不安全。這意味著該產品更有可能導致疾病,並表明需要進一步的測試。為了將對公眾健康的風險降到最低,建議不要食用受牽連的產品。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傷寒桿菌「O」抗體
    材料: 1.聚乙烯塑料反應板(PH9.6時可吸附蛋白Ag) 2.抗原:傷寒桿菌O901煮沸或超聲波粉碎抗原 3.待測血清 4.凍幹酶聯葡萄球菌A蛋白(HRD—proteinA10.終止液;2M硫酸 方法: 1.抗原包被 取潔淨的聚苯乙烯微量反應板,於每孔內加傷寒抗原0.1毫升(用包被緩衝液稀釋,蛋白含量10微克/毫升),置37℃1小時,棄抗原液,用洗滌液3次每次3分鐘。
  • 「技術分享」該死的實驗室噬菌體!怎麼防治?
    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化學大分子狀態長期存在並保持其侵染活性;非常專一的寄生性,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它們只能侵染細菌和一些原生生物,而不能侵染高等生物和植物;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幹擾素敏感;個體小,可通過除菌濾器噬菌體沒有個體的生長過程,只有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裝配,所以一般將噬菌體的繁殖稱作複製。
  • 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的禁忌與食用方法牡丹皮怎麼吃
    用於陰虛發熱、無汗骨蒸,可與青蒿、魚甲、白薇、黃芪同用。風熱皮疹,常與雙花、蟬蛻、荊芥同用。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試管內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有較強抗菌作用。牡丹皮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作用顯著(試管內兩倍稀釋法),在pH7.0~7.6殺菌力最強。
  • 磺胺藥的6種搭配方式,高效防治球蟲、鼻炎混感!
    ,現在雞病種類多、病因複雜多樣,經常出現一種藥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此時需要給雞群聯合用藥。 生產實踐中,磺胺藥常與磺胺增效劑(TMP/DVD)聯合使用,一方面能廣譜抗菌,抑制殺滅雞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禽霍亂、葡萄球菌、雞傳染性鼻炎、球蟲病及白細胞原蟲等病原微生物,抗菌效果顯著;另一方面,能降低耐藥性,兩者相繼作用於細菌葉酸代謝的步驟,到達序貫阻斷作用,從而減少耐藥菌產生。
  • 一束光如何「馴化」大腸桿菌
    ■本報記者 袁一雪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材料與物理生物學研究部教授鍾超課題組就利用基因改造後的大腸桿菌,通過藍光控制,將納米級的量子點或其他無機材料均勻地塗在襯底上。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大腸桿菌細胞呈短杆狀,約2微米長,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中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經過革蘭氏染色後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紅色。革蘭氏染色後呈紅色的大腸桿菌和呈藍紫色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放大1000倍)。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圖片:antares除了皮卡鵲,還有一種生物的拉丁文學名,仿佛開啟密洞的「芝麻開門」,在脫口而出時總能讓所(shēng)有(wù)人(gǒu)心領神會。這,就是Escherichia coli(E. coli)——大腸桿菌。放大10961倍後,掃描電鏡下的大腸桿菌。
  • 光合作用研究,大腸桿菌創造出了絕佳的環境
    康奈爾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植物生物學教授Maureen Hanson(左一)和助理研究員Myat Lin(右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關鍵植物酶,並將其引入大腸桿菌中進行實驗這種酶有時會與CO2以及空氣中的氧氣混合發生催化反應,產生有毒副產物並造成能量浪費,從而使光合作用效率低下。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植物生物學教授Maureen Hanson說:「我們希望Rubisco可以不與氧氣相互作用,並且更高效地『工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從菸草植物中提取Rubisco並將其編輯引入大腸桿菌,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