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裝飾,落葉不掃更考驗城市管理

2020-12-01 青島微城事

垃圾變裝飾,落葉不掃更考驗城市管理

本報記者 馬愛平

進入初冬時節,全國各地的樹木紛紛開啟落葉模式。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過去馬路上的落葉很快就會被人清掃。但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

多地開啟「落葉不掃」模式

11月10日,上海市公布了2020年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一覽表,13個區、41條道路將陸續開啟「落葉不掃」模式。除了上海,在北京、西安、長春、青島,也都有「落葉不掃」的做法,讓美景長留。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城市作出「落葉不掃」的決定呢?從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陳波的話中,我們可窺得一二。

他指出,實施「落葉不掃」,不去破壞落葉形成的自然風景,道路鋪滿各色「地毯」,使其成為街拍的絢爛背景,彰顯了城市的活力與溫度;公眾能夠體驗到更高品質的落葉景致,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人文之城建設的最好注釋;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和人民城市的理念,做到了人人都能有序參與城市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城市溫度。

「不掃」比「必掃」難得多

「其實,『落葉不掃』不是不掃,而是緩掃。所謂『落葉不掃』,就是葉落之後,在它還有觀賞價值的時候,不馬上將其當垃圾處理掉,而是讓落葉成為景觀的一部分。一段時間後,待它全部幹透、觀賞價值褪去,再進行清掃。」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姚士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要以為不用馬上清理落葉,環衛工人就會獲得暫時的輕鬆,實際上恰恰相反,他們的勞動強度反而增加了。姚士才說,實施「落葉不掃」,需要環衛工人從落葉中撿拾隨同落下的枯枝和其他垃圾,把好的葉子保留下來。而且有一些區域,比如北京氣候會比較乾燥,落葉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幹掉,所以落葉基本保持一周或10天左右,就需要進行補掃。「如果需要落葉保持更長時間,就要噴水。但是噴水既不省工也不省力,所以用噴水的方式延緩落葉乾燥的做法較少。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落葉幹透之後,風能刮起來的時候,將它們及時清掃掉。」姚士才說。

「因為長江流域降水較多,溼度較大,樹葉落下來後,變乾燥的時間相對較長。所以『落葉不掃』模式在長江流域興起較早。北京則是從2017年開始嘗試『落葉不掃』,時間上要稍晚一些。」姚士才指出,「落葉不掃」也有區域的選擇。「在北京,『落葉不掃』的大部分區域集中在公園或較大綠地地塊。真正到了馬路上,是需要及時清掃的,因為馬路上車流、人流較大,落葉被車、人輾踩,很容易弄髒,觀賞性也不大。」他說。

是一種更精細化的管理模式

落葉從垃圾變成了城市的裝飾,這背後的變化是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與規劃系教授鄶豔麗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城市發展到現階段,實際上已經是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全面提升階段。過去城市管理的首要考慮是安全,所以落葉全部清掃,最重要的目的是保障不發生火災。現在在安全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建設和管理,所以美麗又成了中國城市非常重要的主題。

姚士才指出,「落葉不掃」在城市綠地管理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管理模式。城市化程度越高,管理就會越精細。為了防止落葉引起火災,各地採用了很多的方式,比如,採取更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帶明火進入有落葉的地方;或者在重要的地段,進行噴水,保持落葉溼度。

此外,落葉不僅是一種裝飾。「它落在草地上或者樹根下,逐漸腐化之後,會變成一種肥料。」姚士才說,現在也有很多綠色垃圾處理站,可以把落葉進行粉碎處理,將其變成肥料,然後讓它回歸到綠地。

【編輯:張奧林】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媒體談多地推行落葉不掃:垃圾變裝飾背後是更精細化管理模式
    他指出,實施「落葉不掃」,不去破壞落葉形成的自然風景,道路鋪滿各色「地毯」,使其成為街拍的絢爛背景,彰顯了城市的活力與溫度;公眾能夠體驗到更高品質的落葉景致,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人文之城建設的最好注釋;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和人民城市的理念,做到了人人都能有序參與城市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城市溫度。
  • 「落葉不掃」開啟文明之美模式
    「秋風掃落葉」,環衛工人清掃落葉時,是幾十年一貫制的常態化潛規則。然而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開始嘗試在一些較寬、有特色景觀的落葉景觀路街上「不掃落葉」,在不影響道路暢通的情況下,保留落葉到入冬。這一做法不僅很受市民歡迎,也受到網友點讚,更是值得其他城市學習借鑑。垃圾變裝飾,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落葉不掃」開啟文明之美模式,值得點讚叫好!
  • 落葉滿階黃不掃,可否?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正在推進全域旅遊模式的寧夏,該不該打造這「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落葉景觀道路呢?10月底,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此議題展開「有事好商量」協商活動。
  • 緩掃落葉:濱海廣場設置落葉景觀區
    水母網11月25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曲彩雲 通訊員 孫盛君 攝影報導)秋末冬初,層層落葉讓城市平添韻味,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留念的一道風景。近日,市區濱海廣場劃定部分區域設置秋季落葉景觀區,區域內落葉暫緩清掃,為市民及遊客提供觀賞秋葉、親近自然的機會。
  • 落葉不掃,是城市溫暖的「小確幸」
    作為古詩詞的一個重要意象,落葉甚至還被寄託了人們濃烈深切的感情,在中華古詩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蘇軾就曾寫過,「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其對於落葉的生動描寫廣為後世流傳。但步入現代社會後,隨著「創建文明城市」的口號響起,落葉越來越不為人們所接納。
  • 海言|「落葉不掃」,城市美學中的人文情懷
    《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申孟天秋冬季節,落葉繽紛,不少城市出臺措施,對一些景觀推出「落葉不掃」模式,這項政策引發了不小的反響。「落葉不掃」模式體現的不僅是自然之美,還有並不偏隘的人文之美。政策實施後,走在城市道路上,金黃色的落葉像詩一樣鋪陳,秋天的美躍然於腳下。
  • 今年的落葉讓淄博成為一個有情懷的城市
    初冬,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的街頭,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樹葉紛紛被寒風吹落。往年,環衛工人們很勤快,每天都把落葉掃得一堆一堆,裝袋運走,把路上打掃得乾乾淨淨。雖然說環衛工人的敬業很值得尊敬,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就有些掃興。淄博有很多街道上的樹很有特色,比如市府東一街的銀杏和國槐,人民路和共青團路上的法國梧桐,都是些經年的大樹,特別有歲月感,落葉時節也為街道平添了很多詩意。
  • 蘇州這20條路「不掃落葉」~
    最近,蘇城「落葉不掃景觀道」再度上線,全市20條道路先後上演「落葉景觀大片」,將持續至12月20日。讓市民近距離真切感受了秋冬落葉美景,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合影留念。道前街一直是在蘇州賞銀杏的首選之地,這條沿河老街,隨便走走都能欣賞到無與倫比的美麗。
  • 海言|模式健全下的「落葉不掃」,才是最美秋景
    《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王迎新春來踏青,夏來聽雨,冬來賞雪,秋來……踩落葉!近日,青島、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出臺措施,對一些景觀道路推出「落葉不掃」模式,希望以此留住秋景,展示城市之美。
  • 江蘇多地推「落葉不掃」景點,如何既留美景又保城市環境整潔?
    近日,南京、蘇州等市都公布「落葉不掃」景點,為市民留最美秋景。怎樣在呈現落葉美景和不影響環境、交通,遇突然情況還能迅速處理間取得平衡,考驗著城市環衛保潔能力。透過「落葉不掃」景觀保潔窗口,可以管窺江蘇如何像繡花一樣、精細維持城市面貌常潔常新。
  • 一片落葉不能看到,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城市管理需要科學規劃
    要想一片落葉都看不到,幹嘛當初不種上不落葉的苗木呢?但是這樣大費周章的,強行加速落葉掉落的方式,不值得我們去這樣做。有這功夫和精力,完全可以大手筆用在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衛生改造上,也可以好好治理我們的河道汙染以及土壤汙染狀況。有這麼多事可以幹,為什麼還要跟落葉過不去呢?說到現在的城市管理方面,有些方式和舉措真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 落葉不掃自成景!平湖6條道路開啟冬日美顏模式
    ,以鋪滿落葉的道路為市民帶來秋冬時節的詩意。眼下,伴隨著落葉紛紛,落葉景觀道如期而至。今年,平湖市推出了6條落葉景觀道,品種依舊以銀杏和法國梧桐為主,「落葉不掃」觀景模式已經開啟。  這兩天,大伙兒已經慢慢感受到了初冬的感覺,有了絲絲涼意,伴隨著初冬的腳步一起,道路兩旁的梧桐樹也悄悄有了變化,迎來了最美的時節。在稚川路北段,也就是東湖大道至少體路的位置,這裡的道路兩側滿是高大的梧桐樹,也是其中一條落葉景觀道。
  • 南京為留秋色迷人 中山陵內近百歲法桐大道落葉不掃
    南京為留秋色迷人 中山陵內近百歲法桐大道落葉不掃 2014-11-04 20:33:06時值深秋,這段被該市市民稱為「南京秋天最美的650米」大道,再次「披上」深紅泛黃的梧桐落葉,隨風起舞。4日,記者從陵園管理部門獲悉,為了留住這條「秋色大道」,陵園內部分區域非機動車道和木棧道上的落葉將儘量不做清掃,讓更多遊客和市民觀賞濃濃秋意。  當天,在中山陵園內,秋意已然漸漸染上了林梢。
  • 青島落葉大部分焚燒發電 一部分變成生物炭和木醋液
    原標題:落葉落葉,你們都去哪兒了見落葉而悲秋,成為很多文人墨客的寫作主題,就連李白都發出過 「落葉飄揚何處歸」感慨,好在龔自珍以 「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回答了這個問題。現場環衛工人清晨5點上路掃落葉「每年的10月底開始,一直持續到來年的4月份,都是青島的落葉季。」昨天上午,在銀嶺路上,嶗山區城市管理局環衛科科長王建波巡查相關道路的清理落葉情況時說。
  • 揭秘:落葉可發電還有「大...
    觀海新聞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進入落葉季以來,青島城市管理部門採取精細化管理,一方面,在部分景區道路和公園、綠地等區域實施「落葉緩掃」,為市民遊客「留住秋色」;另一方面,在主要道路加派人手,加大作業頻次和清掃保潔力度,尤其是雨天,對落葉進行集中清理。而清理的落葉,大部分已實現焚燒發電,有些更「變廢為寶」,經過處理後用於製作生物炭。
  • 二年級測試卷看圖寫話——《掃落葉》,導圖引路,快速分析成文
    怎麼去完成《掃落葉》的看圖寫話呢?按下列步驟來進行:一、讀題目要求,帶著問題觀察圖畫題目:這是什麼季節?小熊在幹什麼?他是怎麼想的?仔細觀察,發揮想像,精彩的內容就在你筆下。二、整理思路,繪製導圖既然是寫小熊掃落葉,寫清六要素當然是最好的啦!以上的分析,我們確定為事情的起因,那就是寫話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裡就要寫清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情的經過是小熊掃落葉的經過,我們確定為第二部分。
  • 麗水這些地方將「落葉不掃」,原因是……
    小編都整理好啦  PS,由於落葉不掃道路開展的時間各有不同,請大家不用著急,耐心等待落葉累積更多的時候再去觀賞留影也不遲哦!  「落葉不掃」是為何?  實施「落葉不掃」,不破壞落葉形成的自然風景,道路鋪滿各色的地毯,使其成為街拍的絢爛背景,或者成為散步的有趣玩伴,能讓市民和遊客感受到秋天不再清冷,彰顯了城市的活力與溫度。市民和遊客能夠體驗到更高品質的落葉景致,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都是人文之城建設的一個最好的注釋。
  • 海言|留住落葉,留住美
    《海言》欄目首期聚焦「落葉該不該掃」的問題,由大眾網青島頻道聯合青島大學面向青島大學學生徵稿,現刊發部分優秀稿件。作者:王筱涵在我記憶裡,秋天,總是和落葉、大掃帚、清潔工聯繫在一起。放學路上,小區門口,公園小徑,每到秋天,總會有辛勤的清潔工人在忙著打掃滿地的落葉,儘管第二天落葉還會如期而至。
  • 一路秋風掃落葉,合不合身不重要有氣勢太重要
    海狸露腰裝配皮草,一路秋風掃落葉,雖然露腰裝很搶鏡,但是卻使得穿搭沒有亮點,而且皮草大衣和內搭風格相差太多,有些用力過猛。不及模特的搭配得體,內搭同種風格流蘇裙,把大衣的雍容華貴楚楚動人放大開來。合不合身不重要有氣勢最重要!這就是海狸的穿衣心得,論氣勢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如果你也想穿出這種大佬的氣質,就來學學海狸的挑衣和穿搭心得吧!
  • 科學調配 人機結合 龍泉城管清掃落葉靚市容
    隨著新一輪冷空氣來襲,龍泉驛主次幹道兩側落葉大量凋落。一地金黃,感覺挺好看,還有點兒浪漫!落葉雖美,但多了之後也會帶來不小的麻煩。冬季樹葉易結霜露,尤其遇上雨天,市民和車輛出行易打滑、不安全;落葉遭車輛碾壓後,碎葉片汙染路面,影響市容環境衛生;易堵塞雨篦子,造成路面積水,且葉片從管網流入湖(河)中也會影響水質,汙染水環境。